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治疗

合集下载

简述高血压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

简述高血压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

高血压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钠盐摄入: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可以通过减少加盐量、少食用含盐高的食物等方式来实现。

控制总能量摄入:高血压病人应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肥胖。

应适当减少脂肪、糖类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预防便秘等。

高血压病人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食用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控制胆固醇摄入:高血压病人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

应适当减少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高血压病人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家禽、蛋类等。

但应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以免对肾脏造成负担。

减少饮酒: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饮酒或少量饮酒。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是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总能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减少饮酒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可以帮助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89例的营养饮食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89例的营养饮食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89例的营养饮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为观察对象,主要的营养饮食护理内容有控制体重、补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食物选择技巧、科学饮水等。

结果纠正了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论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是确保降压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营养饮食;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4-0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实施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能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营养饮食知识,改善患者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利于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从而促进患者康复[1]。

所以治疗高血压疾病要首先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这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笔者通过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达到了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目的,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0年龄(55.36土15.93)岁,89例患者全部排除继发高血压可能,均符合who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他(她)们认知能力正常并且沟通无障碍依从性好。

正在住院接受医师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不理想。

1.2 方法1.2.1 控制体重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饮食总热量、控制体质量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利措施[2],就是说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减肥非常有必要,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为合适。

众所周知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摄入了太多的高热量食物,对于体重超标者必须节制饮食,平衡饮食,注意饮食营养,避免营养素过多或过少,尽量少用或不用糖果、点心、甜饮料等食品,让患者食用素食和含糖量少的水果,应多食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纤维素类食物。

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汇总.

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汇总.

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因素
3、肥胖
超重和肥胖的人得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 常人的2-3倍。
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因素
4、饮酒 经常每天饮酒超过100ml的人得高血 压的几率高于不饮酒或少饮酒的人
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因素
5、A型性格
美国心脏病专家迈耶.费雷德曼就发现,心血管病候诊室 的地面上有两个凹陷。许多冠心病患者在候诊室时,心情 急躁、抱怨候诊时间太长,习惯把椅子两条前腿翘起来, 以椅子后腿为支撑,并双腿交叉,不断摇动或转动椅子。 年复一年,地面就形成了凹陷。1987年,费雷德曼为这 类人“发明”了一个新词:“A型性格”,这些人大都爱 激动、易怒、急躁、较真,但也热情,因此患冠心病的几 率是性格开朗、温和者的1.7—4.5倍。有统计表明,85% 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性格有关,其中警察、教师等职业中, 这类性格较多见。营养与ຫໍສະໝຸດ 血压魏 萍概况
• 我国35-4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7.2%仅 此年龄段的患者就有1.3亿。共计1.6亿的 人患高血压。 • 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显 示北京约有1/5的人患高血压,与南甜北咸 的习惯相对应的高血压患病率存在规律性 的变化。 • 在大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 北京是广州的4.4倍。
• • • • 控制钠盐的摄入 菊花茶 放松心情 冬天注意保暖
治 疗
• 减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策略 • 减轻10%的体重足以控制和改善大多数并 发症{肥胖} • 从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两方面着手。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 常食蔬菜、水果、粗杂粮等。谷类制品以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 少吃肥肉、荤油、油炸食品糖果甜点和含 糖饮料。 • 降低脂肪、单糖、果糖的摄入。 • 吃温热的食品特别在冬天禁吃大寒食品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的病因030201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中医护理方案的意义控制病情中医护理方案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合理搭配饮食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饮食有节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过饥过饱,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生蒜、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眩晕症状。

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合适运动环境适量运动03用药护理中药治疗及护理01中药汤剂02中成药针灸推拿治疗及护理针灸治疗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百会、风池、神门等,以调节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相应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眩晕症状。

针灸推拿护理注意观察患者针灸推拿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情志护理诊断与评估饮食护理针灸推拿运动护理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方法观察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方面。

症状改善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评估依从性评估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包括血压波动、降压药使用情况等。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受到眩晕症状的影响。

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估,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依从程度和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标准化发展结合现代医学预防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发展趋势中医护理方案的改进建议个性化护理01强化心理护理02综合护理措施03。

4.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4.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具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食盐摄取量 为3~5g/d(折合酱油15~25ml),中度高血压者为 1 ~ 2g/d( 折合酱油 5 ~ 10ml), 重度者膳食中不得含盐 。
2.适当补充钾、钙、镁
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钙高的食物,限 钠更应注意补钾
返回目录 结束
(二)营养治疗
3.控制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脂肪供能宜占总能量25%以下,
3.加强饮食心理护理 4.食物的选择 (1)宜用食物:富含钙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 ,特 别是有潜在降压作用的蔬菜;含钾丰富的食物;烹调 以清淡为主。 (2)忌用食物:酒精饮料;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
返回目录
结束
高血压患者食谱举例
早餐:小米粥(小米50g),馒头(面粉25g)。
午餐:清蒸鱼(鲫鱼100g),素炒油菜(油菜200g) ,米饭(大米100g),水果(苹果200g)。
胆固醇每日摄取量不宜超过300mg,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应 维持1:1:1。 4.适当增加优质蛋白 蛋白质供能应为总能量15%左右,应限制动物蛋白, 植物蛋白可占总蛋白50%,有助于降低血压。
返回目录 结束
(二)营养治疗
返回目录
结束
(三)营养护理
1.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2.宣传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和肥胖、 长期静坐等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返回目录
结束
(一)相关营养素
1.能量
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脂肪 膳食脂肪的摄入总量及脂肪酸种类与冠心病的发病 和死亡显著相关。 主要致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 LDL ,其 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3.碳水化合物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易导致血脂异常

营养师关于营养与疾病

营养师关于营养与疾病

高血压病营养治疗
3、蛋白质: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对血压影响 不同,植物蛋白可使高血压病和脑中风 率的发生率降低。
4、脂肪: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和高血 压病,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 素之一;膳食胆固醇与血压有显著的正 相关;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高的膳 食可降低血压。
高血压病营养治疗
5、其他营养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具有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与功能 的作用;膳食纤维能够辅助降低血压;膳 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钙补充可以通过纠 正钙缺乏和与之相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从而降低血压;钾通过直接的扩张血管作 用以及尿钠排出作用而降低血压。
3、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 4、短链脂肪酸(C6~C10)对血浆胆固醇影响很
小 ; 中 长 链 脂 肪 酸 ( >C12) 可 使 血 脂 升 高 (硬脂酸除外)。 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可降低血清总胆固 醇和LDL。
6、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能降低血浆胆固 醇含量,降低LDL胆固醇同时也降低HDL胆固 醇。
高血压病营养治疗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一、降低体重 二、合理膳食 (1)限制能量过高食物,尤其是动物油脂或油炸食物。 (2)限制所有过咸食物,如咸菜、咸鱼、咸肉等。 (3)限制酒、咖啡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4)注意补充钾和钙。 三、其他 (1)增加体育活动 (2)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标准:收缩压(160mmHg), 舒张压>12.7 KPa(95mmHg),二者有一即 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正常血压: (140/90mmHg) 发病因素:遗传、年龄的增加、长期精神紧 张、缺乏体育运动、嗜烟酒、不良饮食习惯 如长期高盐饮食等。
高血压病营养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ppt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ppt课件

改变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改变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和心理习惯,对健康至关重要。
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摄入足够的营养,限制高盐、 高脂饮食。
减轻体重
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肥胖对 血压的影响。
戒烟限酒
减少烟酒的摄入,降低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压的风险。
合理使用家庭血压计
家庭血压计的正确使用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血压数据,帮助监测和管理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和影响
1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中 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
2 器官受损
3 生活质量下降
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脑部、 肾脏和眼睛等器官受损。
高血压可能导致头痛、疲 劳、失眠等不适,影响日 常生活。
高血压的分类和症状
原发性和继发性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无明 显病因)和继发性(由其他 疾病引起)两种类型。
肾脏功能异常
2
循环不畅。
肾脏在调节血压方面有关键作用,异常
功能可能导致高血压。
3
神经调节失衡
神经调节的紊乱可能导致血压控制失常。
高血压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高血压的诊断通常包括血压测量、身体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 和肾功能评估。
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血压监测是评估血压变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提醒患者采取必要的行动。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常用方法,常见药物有钙 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生活方式改变
健康饮食、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 变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
药物治疗和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疲 劳等。患者应咨询医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优秀PPT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优秀PPT课件]

8

泌尿生殖系
7.28
9
统疾病
13.7
8
22.4
7
7.3
9
传染病和寄
7.17
10
生虫病
6.3
10
我国高血压的负担
❖ 全国2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成人有1人患高血压 ❖ 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过早死亡150万人 ❖ 中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
血压有关 ❖ 亚太队列表明66%心脑血管病发生与高血压有关 ❖ 全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400亿元 ❖ 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就诊人数的41%,居首位
37.63
5
37.77

5
39.01
5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9.25
6
17.64
6
17.12
6
消化系统疾病
14.27
7
14.53
7
15.78
7
神经系统疾病
6.9
8
6.91
8
6.85
9
传染病(含呼吸道结核)
6.78
9
6.64
10
6.93
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6.52
10
6.68
9
6.44
10
广东省2013年、2015年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率(1/10^5)
疾病名称
死亡率 (2015年)
位次
死亡率 (2014年)
位次
死亡率 (2013年)
位次
恶性肿瘤
164.38
1
161.28
1
157.77
1
心脏病
136.61
2
136.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与分类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指南(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WHO/ISH guidelines)中的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呈正相关。

WHO/ISH指南专家委员会认为,以往以“期”分类有病程进展阶段的含义,而目前仅按血压水平分类,不反映病程,故改用“级”。

所以目前的1、2、3级(与前一版WHO/ISH指南中的轻、中、重相对应)取代美国国家委员会指南中的1、2、3期,又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的亚组(收缩压为140~149mmHg,舒张压为90~94mmHg),还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除以上表述外,WHO/ISH指南还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他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即“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预后必然良好。

目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本上采用《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

表14-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引自: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2008年。

(二)流行病学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与10年前相比,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25%。

调查还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很低,尤其是控制率仅达2.9%。

2001年我国脑血管疾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可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和早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世界大部分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平均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一般在35岁以后增长幅度较大。

在60岁以前,一般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60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

年幼时血压偏高者其血压随年龄增高的趋势更为明显。

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在我国呈现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北方患病率高,南方低;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未发达地区。

目前我国约有1. 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己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000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我们而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主要临床表现原发性高血压起因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一般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压升高,部分病人可出现头痛、头胀、发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颜面潮红、脾气急躁等症状。

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

有些病人由于适应了高血压的身体反应,自己没有任何不适之感,因而对高血压没有进行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

随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升高,全身中小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引起血管痉挛,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导致动脉硬化,器官组织缺血,最终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

二、营养代谢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膳食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等。

其中一致公认的、影响血压的主要膳食因素有盐、酒精和体重。

其它被推测影响血压的膳食因素有镁、钙、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和某些碳水化合物,然而研究结果迄今尚不一致,有待明确。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途径还包括增加钾的摄入量、增加需氧运动,以及戒烟,这三种途径可以作为低危险个人(即无糖尿病或心血管病,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第一步治疗的全部要求,也可作为高危险个人联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一)钠在日常膳食中,钠一般是以食盐的形式消费的。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显示,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在对世界各地32个国家52个中心10079名20~59岁男女测定24小时尿钠排出量与血压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平均尿钠排出量和血压呈正相关。

校正后发现尿钠每增加100mmol/d(2300mg钠),收缩压增加3~6mmHg,舒张压增加0~3mmHg。

相反,适量减钠可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尤其是超重者。

钠盐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细胞外液扩张、心排血量增加、组织过分灌注以致造成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和血压增高有关。

另外,个体对盐的敏感性不同,即盐对血压的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原因并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血管系统对循环血容量和对钠排出延迟的纠正能力的差异所致。

(二)肥胖成年人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之所以与高血压相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容量过多;②心输出量增加而周围抗力没有相应降低;③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④胰岛素抵抗。

成年人随着体重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增加,尤以20~40岁开始增加体重者危险性最大。

一般来说,超重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6倍。

当患高血压者体重下降后,其血压也常随之下降。

对患有中度高血压的人来说,降低体重常是降低血压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另外,体脂分布同样重要,向心性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

(三)酒精酒精与血压相关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性包括:①刺激了交感神经系统;②抑制了血管松弛物质;③钙和镁耗竭;④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增加。

中度和中度以上饮酒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每天饮酒3~5杯以上的男子和每天饮酒2~3杯的女子尤其处于较高的危险之中,而低于上述饮酒量者危险性不会增加。

●轻度饮酒者(每天1~2杯)比绝对戒酒者血压低。

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饮3杯或更多者血压显著升高。

每1标准杯(standard drink)约含酒精14g,即相当于340g啤酒,或170g佐餐酒,或43g蒸馏烈酒。

酒精类型与危险性不一致,且长期喝酒上瘾的人比刚饮酒的人对血压的影响更大。

据推测,低剂量酒精是血管扩张剂,而较高剂量酒精则为血管收缩剂。

(四)钾钾降低血压的作用在不同类型的研究中所取得的证据始终是一致的。

高血压动物模型中,钾负荷能防止或减轻高血压的发生。

在钾摄入量高的社区,其平均血压和高血压的流行都比钾摄入量低的社区低得多。

钾通过直接的扩血管作用、改变血管紧张肽原酶-血管紧张肽-醛固酮轴线和肾钠操纵、以及尿钠排出作用而降低血压。

(五)钙一些对钙的观察研究发现钙的降压作用不明显,但对自1989年以来已发表的几个钙干预试验的汇总分析发现,使用约1000mg的钙补充后所有结果均显示血压有轻度下降(以收缩压为主)。

但并不提倡用超过RDA的钙摄入量来防治高血压。

关于膳食钙可能影响血压的机制有许多推测。

如钙有促进尿钠排出作用、调节激素潜在的血管活性作用、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等。

(六)镁关于膳食镁和血压的资料相对较少。

虽然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但不易确定并定量。

目前的观察实验发现高镁膳食与降低血压相关。

但大多数干预实验未能见到补充镁后的降低血压作用。

镁作用于血压的生理解释可包括血镁升高降低血管弹性和收缩力、刺激了扩张血管剂前列腺素I2的产生,以及镁缺乏可增强血管收缩力等。

(七)脂类大多数观察研究并未发现总脂肪摄入量和血压之间有固有的关联。

由于总脂肪酸的变化常常导致其他膳食因素也一起变化,所以血压的反应可能并非只是脂肪摄入量变化所致。

动物和人的资料都显示,n-3和n-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调节血压的作用,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但是基于对鱼油反应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大剂量才能引起血压的微小变化,权威的结论是鱼油不可能对健康人防治高血压有益。

作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鼓励多吃鱼比服用鱼油补充剂更为明智。

绝大部分的研究并未发现高MUFA膳食对血压的作用,尽管有人主要根据观察研究提出MUFA摄入量高的地中海型膳食也可降低血压。

关于膳食胆固醇与血压的关系所知甚少,且研究结果不一致。

总之,脂肪摄入量和各种脂肪酸如何影响血压,以及在这些因素中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仍然不是非常清楚。

即便大多数干预试验证明降低脂肪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但此作用可能并非是脂肪单独所致。

(八)蛋白质一些动物试验和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膳食蛋白质与血压呈负相关。

但干预实验中如增加膳食蛋白质往往同样增加其他营养素而影响对血压的评价。

膳食蛋白质可以影响血压的根本机制尚不清楚。

有人提出某些氨基酸,如精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是影响神经介质或血压的激素因子。

尤其是大豆富含精氨酸,是一种潜在的血管抑制剂,也是血管抑制剂NO的前体。

(九)碳水化合物有关碳水化合物对血压影响的研究极少。

动物实验与人类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澄清各种碳水化合物对血压的作用。

有研究证明膳食纤维与血压呈负相关,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能由于影响了胃肠道功能而间接地影响胰岛素代谢,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三、营养治疗原则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等。

以下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或常规的治疗:①如果超重就减重;②有氧运动;③限盐;④限酒;⑤维持足够的膳食钾、钙和镁摄入;⑥戒烟;⑦降低膳食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一)控制体重体重与血压、体重变化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强相关表明,过重者减重和避免肥胖都应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策略。

新的减肥目标是适度的体重减轻,即减轻10%甚至5%的体重足以控制、或至少改善大多数肥胖症的并发症。

近年儿童超重现象甚为普遍,城市中发生率竟高达20%以上。

儿童期肥胖者及成人时仍肥胖的比例较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相应增加,故控制体重应从早期开始。

(二)合理膳食1. 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以不超过6g为宜。

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高,平均值是WHO建议量的两倍以上。

我国膳食中的钠80%来自烹饪时的调味品和含盐高的腌制品,包括食盐、酱油、味精、咸菜、咸鱼、咸肉、酱菜等。

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少食各种腌制品。

2. 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低脂的动物性蛋白质能有效地改善一些危险因素。

大豆蛋白具有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

此外,动物性和大豆蛋白质食品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提供除降低胆固醇以外的保护作用。

因此作为低饱和脂肪膳食的一部分,动物性和/或大豆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5%或以上。

3. 注意补充钾和钙蔬菜和水果是钾的最好来源。

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以上的食物有麸皮、赤豆、杏干、蚕豆、扁豆、冬菇、竹笋、紫菜等。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其含钙量丰富,吸收率也高。

发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每100ml 的牛奶约含100mg左右的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