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歌曲中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歌曲中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歌曲中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歌曲中的历史

安徽/李修贵

特定的历史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在一些歌曲得到反映。每读到那一篇篇激情洋溢的歌词,仿佛又置身于那忘怀的时代;每听到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仿佛又触摸到历史的躯体。这里,让我们回顾中国近现代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歌曲,以共同体验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感受历史发展的潮起潮落。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统治,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三元里歌》《太平军来》《中法战争歌》《辛亥革命歌》《义和团歌》《打洋鬼子》《说唱义和团》《矿工苦》《苦百姓》等是这一时期社会上的流行歌曲。

如《辛亥革命歌》:

汉军起义立志把仇报,里应外合都有我同胞。长枪大炮都已准备好,楚望台上旌旗飘!驱除鞑虏,还我中华!铁血男儿壮志冲九霄!长枪大炮都已准备好,楚望台上旌旗飘!吴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第一功!

《辛亥革命歌》等歌曲体现了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的一种激昂的精神。这些歌曲反映的是外国侵略者、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逐渐把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不断探索救国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始终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历史。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社会的矛盾集中在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统治集团身上,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时期,《国民革命歌》《劳工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农友歌》等,是家喻户晓而且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

如《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等歌曲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的产物,曾唱遍大江南北,表明当时人民的革命热情高涨,信心十足。这些歌曲反映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工农运动高涨的历史。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国共合作的推动

下,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国民革命的形式在广东蓬勃发展。以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起点,国民革命运动逐步兴起。五卅运动的爆发代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北方,北京政变后,北方政局一度出现有利于革命的变化,国民会议运动和孙中山北上,促进了革命的发展。南方,黄埔军校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促进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使革命形势发展到长江流域,并且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也变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时期,《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想念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秋收起义歌》《十送红军》《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在神州大地上被广为传唱。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工友们呀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站在革命的前线,不怕牺牲冲向前,为的是政权呀啊,为的是政权呀啊,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工友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手中滑过,转眼间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当我自以为在高中学习的《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很好的里欧阿姐,我一直以为我所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的历史,但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历史就要带着分析史实的态度,了解真相,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回顾近百年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困惑与希望交织、污秽与崇高辉映、黑暗与光明搏击,构建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往今来,对历史的考证、学习,从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文学,到如今我们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对中国近代史精彩评述以及大热的民间历史学说,人们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后人讲述着前人的故事。对于司马迁及其他优秀史官,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义务将他们那个时代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传给后人;而对于现在选历史课的大多数人,或许更多只是因为必须修满学分吧!但我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兴趣的学生,很高兴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从这门课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高中时学过中国的近代史,但那时只是为了应付会考,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具体的轮廓,对其中的人物更是一知半解,没有了解。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各个方面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内部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阐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进程以及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更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自己想象,自己评价,一副清晰的中国近代史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争取政治上的独立,贯穿着这个任务始终的是人民群众的反帝和反封建斗争。二是为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所作的斗争,这是在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的,即资本主义近代发生发展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我每节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对李鸿章有着深厚的情感,就因为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正的李鸿章,一个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英雄,我也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然后上台讲解了我心中的《林则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怀科学探索的精神,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得到启迪,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不求明智,但是要还历史以真相,探索历史人物,深入历史事件,从中获得民族的气节,祖先的精神节气。而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历史,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活,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班级:级专升本科各专业 辅导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任务与作用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讲授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历史,使青年学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有《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其后继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理论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基本要求:掌握本书体系及课程要求 (二)基本内容: .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怎样学好这门课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基本要求:理清近代八十年历史的发展线索,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与社会阶级力量的变化,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基本内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历史线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2019全国卷Ⅲ,44,15分] 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 解题反思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为人称赞为“中兴名臣”,同时又被指责为“民族罪人”,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源于那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不得不说人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身不由己。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我们不能再用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去判定他,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要知道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与坏。站在道德至高点,去评价历史人物,是不是太过于苛求。 李鸿章(1823——1901),合肥人,在他近八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见证了晚清的衰败,他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献出了一生,背负了一身骂名。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只是一裱糊匠而已,这是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他清楚的明白清廷的现状,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鸿章内心的无奈与苦楚,但生逢乱世,时代选择了他,他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如果他选择退出,当时又有谁可以继任,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或者是什么其他人,结局想必并不会比李鸿章好,历史可能会变得更为曲折。 早年的李鸿章跟随曾国藩,为其幕僚,后回乡办团练,一份《参翁同书片》让曾国藩对他越来越看重,也让他在朝廷名声渐起。在剿灭太平军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又成功镇压捻军,与其师曾国藩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晚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之后的李鸿章在朝廷中一直位高权重,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位上达25年之久。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又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某法而不必尽其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开篇的话(2学时)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 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 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作业

课序号XXXXX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论文 题目: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姓名XXX 学号XXXXX 年级专业XXXXX 指导教师XXX 2012年12月1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评分表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艰苦探索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古老历经沧桑的中国以顽强的生命力经历着这一切。在其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一、发展概述 (1)发展线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萌芽于明代中国后期;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较快发展于国民党统治前期;日益萎缩于国民党统治后期;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严重打击。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兴衰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三座大山的欺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3)深远影响: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比如:中国面粉产业,在1918-1921年这四年设厂投资规模相对比较大,共设厂64家,创办投资总额达18217千元。 2.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 课程编码:06022102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适用专业:大一本科学生执笔人: 审核人:编写时间:2011年2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 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基本内容: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要求: 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

近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

时代缩影——亲历八十年变迁 ——从外婆的故事了解近现代国家发展 1927年的近代中国,可谓极不平静。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共产党于江西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随后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起义。然而在纷乱的局势下,湖南南部群山包围的小县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时光流逝,仍旧基本保留着它的本来面貌。 我的外婆这一年出生。外婆的爸爸,我叫“公公”,凭着自己的经济头脑靠药材生意起家,慢慢地积累起资金,如同当时大多数有了一点钱的中国人一样,在老家购置地产,家业逐渐稳固起来。鼎盛时,县城里一条街两旁的铺子甚至均为公公所有。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近代化仍不完全,尤其是在中部、南部的广大农村及县城中,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公公也遵循着传统理念,几乎把家产尽数用在了购买宅地上。作为地主,公公与佃户之间的关系却不像戏剧中那样矛盾突出,每逢饥荒,公公还会开仓赈灾,接济饥民。 外婆就在这样的平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公公常年在外奔波做生意,她便和自己的母亲(我称作“婆婆”)相伴生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尽管已有在先的维新变法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启发民蒙,但在偏远地区的村县中,“重男轻女”等封建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外婆是二太太的女儿,大太太的儿子、外婆的大哥和二哥常常欺负她。公公还有一个三姨太太,是当初他去南京做生意时,碰到的一个可怜的青楼女子。我的妈妈还记得小时候见过她,记得她虽然岁月

流逝但却依旧迷人的气质。这位姨太太,可想在当时也肯定受过很多欺负的。大太太、二太太各育有十几个儿女,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常常病不甚重而无法医治,这些子女多半夭折。 地产、商铺、农田、几房姨太太和众多儿女,公公家算是典型的老式地主家庭结构。天有不测风云,外婆不到十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将公公拥有的那一条街的木质商铺烧了个干干净净。整个家庭遭遇重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日军入侵湖南。不久后,日本人打进了这个群山里的小县城。公公一家带着值钱的家当开始举家流亡避难。“由于食物紧缺造成普遍营养不良,难民中常常发生流行病。至于住宿,更是一种奢望。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沿途缺少栖身之所,他们只能暂避于破庙内或断垣下,忍受饥饿、寒冷与疾病,许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1。公公的大儿子在途中被日军打死,家里的财产也在逃跑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殆尽。 在极端恶劣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公公一家终于撑到了抗战胜利结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公公家是典型地主家庭,自然首当其冲被打倒。“土地改革导致乡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表现为‘小农制’的转换,即现代自耕小农制取代传统租佃小农制”2,公公的地产都被分配给了农民。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反抗意识与积极性,大家都要“打倒地主”、“翻身当主人”,土改斗争掀起高潮,农民的斗争激情受到 1 王同起,《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J] . 史学研究,2002(12):7 2 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J] . 中共党史研究,2002(4):31--‐33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套)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对象 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1班,信管1-2班, 07临床Ⅰ5-8班,08生工1-2班, 09护理1-5班,09公管1-5班, 09环境1班,生科1-4班, 07临床Ⅰ1-4班, 09药学1-5班 授课教师叶建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级: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 1班,信管1-2班,07临床Ⅰ5-8班,08 生工1-2班,09护理1-5班,09公管 1-5班,09环境1班,生科1-4班,07临 床Ⅰ1-4班,09药学1-5班 专业、层次:2007、 2008、2009本科 学时:32学时 教师叶建地点:7AJ101,7AJ201,东教学楼406,7BJ20 6A107,7AJ10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开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 2.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要求(20分钟)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30分钟)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 第一章、鸦片战争一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一、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P4——P12 答:1、新民歌的发展; 2、说唱音乐的发展; 3、戏曲音乐的发展 4、民族器乐的发展 二、简述京剧的发展脉络。P15 答:1、道光年间,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已初步形成。 2、京剧唱腔是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因成为皮黄腔。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京剧艺术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音乐表现即通俗又精美。因而深受各个阶层观众的喜爱,并日益显示出自身的艺术优势。 3、仅同治年间,京城内职业戏班多达50多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演员,并拥有从平民百姓至王侯将相的众多观众。在自外地流布的过程中,京剧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遂跃居为称尊剧坛的全国性大剧种。 ★第二章、学堂乐歌 {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三、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P32 答: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 四、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P59 答: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迫使当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主流地位上走下来。学堂乐歌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外国的现成曲调。学堂乐歌运动有如下意义: 、1、通过学堂乐歌的创编、教育运动,使得20世纪中国的新型新型学校普及音乐教育体系全面建立。 2、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音乐。 3、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传统以及这个传统产生的新音乐成果形成了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 4、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唱运动,使得现代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较为全面的实现了寓教于乐。 5、中国音乐创作群体的主题意识开始萌动。 A.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旧曲填新词 B.代表人物代表作:《中国男儿》、

中国古风歌曲列表(一)

中国古风歌曲列表(一) 中国古风歌曲列表(一) 1) 镜花吟王唯侨 2) 易筋经孙子涵 3) 空语王唯侨 4) 香积堂说虞霞 5) 龙在江湖姬长乐 6) 飘渺(清新版)红笛 7) 一声月光单小源 8) 将进酒司索 9) 金庸群侠传面具 10) 孔明故居洛天依 11) 古越楼台谭圳 12) 千古龙城醉天下谭圳 13) 三醉岳阳谭圳 14) 剑煮清酒于佐依 15) 花招--刘转亮张吉&刘转亮 中国古风歌曲列表(二) 1) 天孪兄弟天孪兄弟 2) 别江南海波 3) 天神纪茜拉 4) 怜花吟武张春媛 5) 那个叫江湖的地方范朋飞

6) 我跟李白去喝酒何龙雨 7) 南柯一梦 8) 青丝绪--杜乾鹏无限星空 9) 紫禁千里外李佳丹 10) 绝世神功谢华 11) 兰梦兰天 12) 离愁赋龚力军 13) 残兵蒋蒋 14) 丞相大哲 15) 郁孤台余威 中国古风歌曲列表(三) 1) 戏梦赵文 2) 英雄美人卫东 3) 绣花鞋kent王健 4) 上善若水陈一凡 5) 月亮之歌李白传奇 6) 黄粱梦永动机 7) 庐州月许嵩 8) 传说(广播剧《九音贞经》主题曲)董贞 9) 丞相大哲 10) 马儿哪儿跑何龙雨 11) 世界第一公主殿下keyki 12) 一顾终年杨清明 13) 武当无忌陈艺鹏 14) 天涯歌女陈艺鹏

15) 江湖司空雷 16) 浅唱人间陈缘 17) 隽永之恋菲麦尔 18) 小乔(赤壁篇)小乔 19) 殇塔宏伟 20) 林则徐赞--倪彬井陉群星 21) 一声月光单小源 22) 梦见祝英台刘康鑫 23) 一剪梅杨孟茜 24) 黑暗之光苏醒 25) 花葬时紫夕 26) 许仙龚玥菲 27) 难忘许芮尔 28) 女儿妆许芮尔 29) 鹭岛茶歌陶莹 30) 青莲陶莹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高三历史 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化进程

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化进程 【新课标要求】 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了解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真题感悟】 结合课件从这些做过的高考题选择题正确选项和非选择题设问中体会。 考情分析: (1)近现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多考查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化的时代 背景、历史发展。 (2)命题语言分析:经常采用“城市环境、成为大都市的因素、市镇化的条件、城市新变化、 对城市化的认识”等词语。 (3)考查能力分析:选择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技能,非选择题开放式试题渐多,考 查考生的史论结合、论证历史的能力。 (4)进行古今对比或中西对比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时空坐标】 【整合探究】 一、从人类居住条件变迁的角度观近现代城市化概况 城市:一种主要由从事非农业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的区域社会共同体。 城市化:亦称“城镇化”“都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数量、人口、设施水平、居住状况。 城市化的实质: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二、从文明交流和碰撞的角度寻近现代城市化的原因和特点 【知识整合】 发展轨迹: 原因:

表现: 特点: 【探究一】山东地方史 材料19世纪中叶以前,山东交通以河运和官路运输为主。济宁、临清、聊城、德州等地依托大运河的交通优势,迅速成为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运河沿岸成为明清时期山东经济较为兴盛的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烟台、青岛、威海等沿海城市的被迫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始了飞跃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青岛、烟台、济南为中心,以胶济铁路沿线为主干的新的经济中心。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以来山东城市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围绕近代中国首都的变动”自拟论题,并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 理论:实验;见习: 学分:2.0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前言 课程定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2005年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以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必修课程。 课程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以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这三部分内容。 课程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使用的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教学时数与学分: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0。 教学目的: 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中国历史近代史大年事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备考)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黄自 答: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4年赴美,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音乐,1929年获音乐学学士学位。同年归国,1930年起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教务主任。1935年发起创办上海管弦乐团。1938年病逝于上海。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音乐教育方面,他承担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则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2、《玫瑰三愿》 答:艺术歌曲。龙七词,黄自曲,作于1932年,发表于1933年出版的《春思曲》。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冼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此曲堪称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 3、贺绿汀 答: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1923年考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1927年创作《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作品比赛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进步影片配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赴前线宣传,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1943年抵达延安。建国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等职,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逝世于上海。 4、《牧童短笛》 答:钢琴曲。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得头奖。《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5、《游击队歌》 答:抗战歌曲。贺绿汀作词作曲于1937年底,次年改编为四部合唱。全曲四个段落,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节奏丰富生动,富有特色的小军鼓节奏型贯穿全曲,高度集中洗练;旋律多为级进,抑扬起伏十分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