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_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概述》课件

第二章: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背景
辛亥革命前清朝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状况。
辛亥革命爆发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过程及其对中国 社会的深远影响。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后续政治 和社会变革。
第三章:旧中国的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女性解放运动与共产主义思潮传入
第五章: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1 新中国的建立和核
心领导人特点
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和毛 泽东等核心领导人的特 点。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文
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展。
3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 容和特点,以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结
近代中国的历程和特点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程和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
旧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潮的传统与发展。
军阀混战和民族统一运动
军阀混战和中国民族统一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进展。
第四章: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国共内战1第二次Fra bibliotek共合作的发起和背景
国共合作的原因和背景,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2
抗战期间的国共关系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变化和演变。
3
国共内战的爆发和结束
国共内战的主要战役和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中国近代史概述》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国近代史概述》PPT课件!通过本次演示,我们将带您回顾中 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第一章:近代启蒙运动
1
导论
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入与影响。
近代启蒙思想的传入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课件(16张PPT)

梵高自画像
《夜间的咖啡馆》
《星夜》
《塞纳河上的渡船》
课堂小结
近代科 学与文 化
科学家 文学巨匠
艺术大师
牛顿 达尔文
巴尔扎克 列夫·托尔斯泰
贝多芬 梵高
三、音乐美术大师 国 籍:德国
献给拿破仑
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 意义:是会贝题多材芬的第作一品部 ,反 标志映着重贝大多社
芬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三、音乐美术大师
《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 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 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 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英雄》的曲名。
科学、生物光学学等。分析
微积分
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牛顿(1643—1727) 著作:1学6原87理年》牛,顿使出物版理了学《成自为然一哲门学独的立数
为纪念牛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 的科学。
的联单合位会,决简定称把“66牛2号”小;行国星际命天影名文响为学 :
牛顿小行星。
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 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著成《流数法与无穷级数》,为微
积分学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 1670年
任剑桥大学数学教授,发明并制
· 作了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 1669年 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1661年 出生于英国林肯郡 ·1643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书影
一、科学家
国籍: 英国
现贡象自献的然科:科学学万。是有包研括引究天力大文定自学然律、中物有理机学或、无化机学的、事地物球和
一、科学家
国籍: 英国
贡献:著《物种起源》,提出“进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02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
总结词
清朝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而开展的改革运动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改革运 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戊戌变法
总结词
清朝政府推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外交关系的变化
01 不平等外交
中国在近代史时期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劣势地位。
0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长期战败和割地赔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03 国际地位下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成 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06
人物与事件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
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共计70年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 计30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技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 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等,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对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 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大众化。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他组织的“百日维新”失败后,他和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人 被杀。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
他在山东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 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
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 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 西藏的主权。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历史人物,请 大家猜猜他们是谁。
Page 2
早年,他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 开辟新的治学道路;
他曾经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提出了“变 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极为愤慨, 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与各省举人联名上书;
Page 6
Page 7
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 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 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 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 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多位于港口城市。
指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 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 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 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 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 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Page 4
他因“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被李鸿章调至 北洋属下;
1887年春,他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 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年底回 国;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
他在山东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 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
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 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 西藏的主权。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历史人物,请 大家猜猜他们是谁。
Page 2
早年,他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 开辟新的治学道路;
他曾经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提出了“变 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极为愤慨, 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与各省举人联名上书;
Page 6
Page 7
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 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 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 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 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多位于港口城市。
指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 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 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 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 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 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Page 4
他因“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被李鸿章调至 北洋属下;
1887年春,他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 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年底回 国;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
一段极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充满了英雄和传奇,也有坎坷和起伏,正如这段 跨越了上百年的历史一样。
时代背景
清朝灭亡
满清政权逐渐衰落,1911年爆发 华族人民领导下的辛亥革命,结 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外滩悲歌
1930年代的外滩是满是欺压、剥 削与贫富差距的象征。而同时期 的远东地区局势的恶化,则使当 时的国际秩序深陷泥潭。
阶级斗争是建国初期影响最大的政治运动,是毛泽东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发动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 坏。
改革开放
1
四个现代化建设
1978年建国后,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创
深圳特区
2
造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并提出了“四个现 代化”的总体战略。
开创了中国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开放成功的先河,滚滚
发展已趋成熟成熟,现已形成举世瞩目
民族抗战
九一八事变和二二八事件最终鼓 舞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最终 带来了全面抗日战争。
建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改变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封建专制。
第一次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中国新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部门的重大进步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阶级斗争
的现代化大都市。
3
三农问题
中国仍有大量人口来自农村,而且许多 人的收入低下。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 国政府开始思考和解决产业和农民问题。
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跃进”曾引发极大的社会 动荡,逐步雏形出现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焕发出了 新的生机。
超大规模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体现。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 高,城市化进程也趋向规模化、 集中化和服务化。
一段极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充满了英雄和传奇,也有坎坷和起伏,正如这段 跨越了上百年的历史一样。
时代背景
清朝灭亡
满清政权逐渐衰落,1911年爆发 华族人民领导下的辛亥革命,结 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外滩悲歌
1930年代的外滩是满是欺压、剥 削与贫富差距的象征。而同时期 的远东地区局势的恶化,则使当 时的国际秩序深陷泥潭。
阶级斗争是建国初期影响最大的政治运动,是毛泽东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发动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 坏。
改革开放
1
四个现代化建设
1978年建国后,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创
深圳特区
2
造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并提出了“四个现 代化”的总体战略。
开创了中国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开放成功的先河,滚滚
发展已趋成熟成熟,现已形成举世瞩目
民族抗战
九一八事变和二二八事件最终鼓 舞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最终 带来了全面抗日战争。
建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改变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封建专制。
第一次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中国新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部门的重大进步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阶级斗争
的现代化大都市。
3
三农问题
中国仍有大量人口来自农村,而且许多 人的收入低下。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 国政府开始思考和解决产业和农民问题。
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跃进”曾引发极大的社会 动荡,逐步雏形出现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焕发出了 新的生机。
超大规模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体现。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 高,城市化进程也趋向规模化、 集中化和服务化。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1. 经济繁荣的初期:民国初期,中国实现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
详细描述
2. 经济衰落的后期: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加剧 ,中国的经济逐渐恶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 失业等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结构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
对未来的启示
01
珍惜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战争和冲突的威胁,积极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
02
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核
1. 封建社会结构的打破:民国时期, 中国开始打破封建社会结构,废除封 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实行平等原则。
详细描述
2.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建立:随着西方 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 始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 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
文化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旧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历史分期
1840-186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 结束。
1864-1895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到甲午中日战 争结束。
1895-1912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到辛亥革命爆 发。
历史意义
01
02
03
04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 意识的形成。
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 变革。
详细描述
2. 经济衰落的后期: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加剧 ,中国的经济逐渐恶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 失业等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结构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
对未来的启示
01
珍惜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战争和冲突的威胁,积极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
02
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核
1. 封建社会结构的打破:民国时期, 中国开始打破封建社会结构,废除封 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实行平等原则。
详细描述
2.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建立:随着西方 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 始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 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
文化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旧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历史分期
1840-186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 结束。
1864-1895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到甲午中日战 争结束。
1895-1912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到辛亥革命爆 发。
历史意义
01
02
03
04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 意识的形成。
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 变革。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05 甲午战争与民族 危机加深
甲午战争背景及原因
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积极侵略朝鲜并企图利用朝鲜为 跳板侵略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已先后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台湾的战争,并侵占琉球 群岛。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偏袒,使得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屡屡 得手,更加助长了其侵略气焰。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社会矛盾的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 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 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03 太平天国运动与 内外交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 面临列强瓜分、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的局面。
社会矛盾激化
清政府腐朽无能,社会矛 盾尖锐,民众反清情绪高 涨。
革命思想传播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积极宣 传革命思想,推动革命运 动发展。
革命过程与结果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 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迅速占领武
汉三镇。
各地响应
战争过程与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 舰队封锁珠江口,北上攻陷浙江 定海,直逼天津。道光帝惊恐求 和,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 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等 地,火烧圆明园。最终签订《天 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战争过程与结果
01
1894年7月25日,日本 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 袭中国运兵船,挑起战 争。
中国近代史(—)ppt

中国近代史(—)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近代史的开端 • 社会变革的历程 • 重要历史事件 • 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 经验教训与启示
01
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与谭嗣同
康有为维新变法
康有为积极推动戊戌变法,主 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提倡君 主立宪,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
化进程。
梁启超宣传革命
梁启超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 革命思想,并倡导“三民主义 ”,对中国近代革命产生了重
要影响。
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谭嗣同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主 张激进变革,甘愿为变法事业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历经 14年,占领南京,后被曾国藩镇压。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官员推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 度,建立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等,是中国现代化的开 端。
林则徐与魏源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在广东期间,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成功挫败了英国鸦 片贩子的走私活动,并主持编译《四洲志》等书籍,积极开 展对外宣传。
魏源开放思想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编译 《海国图志》等书籍,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影响 。
曾国藩、李鸿章与张之洞
曾国藩镇压内乱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重要历史事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近代史的开端 • 社会变革的历程 • 重要历史事件 • 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 经验教训与启示
01
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与谭嗣同
康有为维新变法
康有为积极推动戊戌变法,主 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提倡君 主立宪,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
化进程。
梁启超宣传革命
梁启超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 革命思想,并倡导“三民主义 ”,对中国近代革命产生了重
要影响。
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谭嗣同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主 张激进变革,甘愿为变法事业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历经 14年,占领南京,后被曾国藩镇压。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官员推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 度,建立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等,是中国现代化的开 端。
林则徐与魏源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在广东期间,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成功挫败了英国鸦 片贩子的走私活动,并主持编译《四洲志》等书籍,积极开 展对外宣传。
魏源开放思想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编译 《海国图志》等书籍,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影响 。
曾国藩、李鸿章与张之洞
曾国藩镇压内乱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重要历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业技术
19世纪90年代前后, 西方近代农业技术传入中国: 1897年,罗振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
1917年,中国农学会成立,创办了《作物学报》、 《园艺学报》和《植物保护学报》
1897年,维新派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农会——务 农会
西方近代机械农具引进我国 :抽水机、制茶机、刈 麦机、马耙、玉蜀黍播种机、洋犁、玉蜀黍自束 器及脱粒器等。
教会学校的双重影响:
(1)、外国教会通过创办学校,在中国推行奴化教 育,维护西方列强的在华统治。
(2)、教会学校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在 一定程度上起传播文化和积极作用。
3、留学教育
容闳(1828~1912) 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中国最早的留美毕业生
1872年8月12日 ——1875年11月,清政府派出120名留 美幼童。
1905年,地质学家邝荣光绘制《直隶省地质图》、 《直隶省矿产图》,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图。
章鸿钊在1913年开办地质研究所,培养了我国第一批 地质专业人员。
二、应用技术的发展
1、工业技术
1843年,广东潘仕成仿造美国水雷成功 丁拱辰制造了一台小型蒸汽机
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工业,引进并掌握 了不少近代技术。
1874年,容闳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城建立 了中国最早的留学机构——中国留学事务所。
留学教育的影响:
其一,留学教育冲击了传统观念。
其二,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其三,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1)改革书院制度 (2)扩大办学规模
①办学阶层更为广泛。 ②学校种类明显增多 。
1918年,中国化学研究会在法国成立。
3、物理学
不少西方近代物理学著作被介绍到我国 :
力学方面 :《重学》、《谈天》、《重学浅学》、 《力学测算》
电学方面 :《电学》、பைடு நூலகம்《电学纲目》
光学方面:《光论》、《光学》、《声学》《声学 揭要》
热学方面:《物体遇热改易记》
著作:邹伯奇(1819—1869)所著《格术补》研究了
3、西医学的传入和发展
外国传教士译介西方医书 :
英国伦敦传教士医生合信在1851年与陈修堂编著 《全体新论》一书,使西方的生理解剖学知识首 次传入中国。
到20世纪初期,大约有100多种西医西药著作被译 成中文出版 。
外国传教士创办医学刊物 :《西医新报》、《格致 汇编》、《博医汇报》等
19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开设 西式医院,到1919年,全国的教会医院已达250多 所。 教会医院的创立,对于西方医术传入中国,起了 重要的作用: (1)医生采用西医术为中国病人治疗,逐步改变 了人们对西医的偏见,为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 阻力。 (2)教会医院附设西医学校以及教会学校附设西 式医院,介绍西医西药,传播医院管理经验,为中 国培养了一批西医人才。 (3)教会医院把一些较先进的西医西药研究成果 传入中国。 (4)西医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中 医学和整个中国医学界的思想。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
(九)
人文与社会学院
第九章 近代科技、教育 与文化
第一节 科学技术
一、自然科学的传入与进步 1、数学
项名达(1789—1850),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成就:《象数一原》、《椭圆求周术》 华衡芳(1833—1902),江苏金子匮(今属无锡)
人 成就:与英国人傅兰雅等合译了《代数术》、《三
第二节 教育事业
一、近代教育事业的兴起
1、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 (1)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
同文馆、台湾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 书院、新疆同文馆、珲春俄文书院等 (2)技术学堂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马尾 船政学堂 1867年 沈葆桢 马尾绘事院。
京师同文馆
(3)军事学堂:上海操炮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广东黄埔 鱼雷学堂、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南京水师学堂、 南京陆师学堂、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直隶武备 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天津军医 学堂。
③学校建制逐步拓宽。
上晓起古老制茶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农业试验机构先后在中国 建立:1898年,上海成立育蚕试验场
1899年,淮安设立饲蚕试验场
1902到1903年,保定、济南、福州、沈阳 先后成立了农业试验场。
近代农业专业公司开始在中国出现:
1897年,浙江镇江自来水灌田公司、杭州有恒农 业公司、福建福州制茶公司、北方利源总公司相 继建立。
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的成像规律。
6、地理学
1847年玛吉士编译《新释地理备考》10卷 1853年慕维廉编译《地理全志》10卷 玛高温与华蘅芳合译《地理浅说》
1886年,清政府设“会典馆”,进行《大清会典舆图》 的测绘工作 。
张相文(1866—1933年),先后编著《初等地理教科 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和《地文学》等, 比较系统地传播了近代地理学知识。
洋务教育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2、教会学校的创办
1819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教会学校——英华书院。
1875年左右,在华教会学校约800余所,学生2000余 人,其中天主教所属450所,学生1400余人。
1875—1919年间,新教教会学校数目由350所增加到 4000余所,在校学生达20余万人 .
《垛积比类》、《考数根法》
2、化学
我国近代最早的化学专著译本:美国人嘉约翰口
译,何了然笔述 的《化学初阶》 (1870年出版) 化学家徐寿与傅兰雅合作编译书籍13种,后又翻译了
《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
留日学生虞和钦翻译的《化学周期律》,把元素周期 律第一次传入中国。
1907年,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在法国巴黎成立; 1914年,中国科学社在美国成立;
角数理》、《微积溯源》、《决疑数学》、《合 数术》等。
李善兰(1811—1882),浙江海宁人
成就: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 、 翻译英国人棣么甘的《代数学》、 美国人罗密士的《代微积拾级》, 从而把西方近代符号数学、 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一次引进我国。 著作:《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