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作业常用公式

合集下载

固井作业常用公式

固井作业常用公式

固井作业常用公式固井作业是石油钻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在井眼周围形成稳定的固体防腐层以防止井筒塌陷和油气泄漏。

固井作业常用的公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固井液密度计算公式:固井液密度是指固井液中所含的浸砂剂、胶结剂、添加剂和溶解物质等的质量与体积比值。

常用的密度计算公式为:ρ = (w1ρ1 + w2ρ2 + ... + wnρn) / (w1 + w2 + ... + wn)其中,ρ为固井液密度,wi为每种成分的质量占比,ρi为每种成分的密度。

二、水泥浆密度计算公式:水泥浆密度是指水泥浆中水泥、搅拌添加剂和活性材料的质量与体积比值。

常用的密度计算公式为:ρ = (w1ρ1 + w2ρ2 + ... + wnρn) / (w1 + w2 + ... + wn)其中,ρ为水泥浆密度,wi为每种成分的质量占比,ρi为每种成分的密度。

三、井底压力计算公式:井底压力是指井底的地层压力以及固井液的压力。

常用的井底压力计算公式为:P2 = P1 + ρgh其中,P2为井底压力,P1为地层压力,ρ为井液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井深。

四、井底温度计算公式:井底温度是指井底地层的温度。

常用的井底温度计算公式为:T2=T1+α(T2-T1)其中,T2为井底温度,T1为地面温度,α为温度梯度。

五、套管外压力计算公式:套管外压力是指套管外部固有的压力。

常用的套管外压力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P为套管外压力,ρ为地层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井深。

以上是固井作业常用的一些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固井过程中的密度、压力和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计算和调整,以确保固井作业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这些公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井眼和地层的要求。

固井公式

固井公式

12.01
浮力系数 井浆密度 0.70 2.32 套管浮重t 单重kg 段长m 120.94 75.2 2283 钻余m 钻杆压缩距m 7.10 0.3 7.44
95.7050876 228.78
K1 2 2 2
K2 1.75 1.75 1.75
Fmax 81.90 33.60 74.90
= 0.281951 m(按下压5吨计算) = = 0.563903 m(按下压10吨计算) 0.845854 m(按下压15吨计算)

39

钢级: 安全系数: 钻杆尺寸: 钻杆长度: 套管下放速度=
135 1.5 127 mm 4000 m
2×钻井时环空返速×每米套管环容 每米环空容积+2×每米套管外容
= = = =
0.801887
m/s(95/8"套管 内下放速度) m/s(7"套管内下 放速度) m/s(57/8"裸眼 内下放速度)
54 s(每立柱下放时间) 0.288372
150 s(每立柱下放时间) 0.254473
钻井时环空返速: 95/8"套管内容: 7"套管内容: 57/8"裸眼内容: 5"套管闭排
泥浆密度:
下套管遇阻时允许最大下压力
2.12
要使下套管遇阻下压时,管串不被压坏,则在压应力和弯曲应力联合作用下的组合应力应满足:
F d F A
D Do D Do Do F 2 2 d d s F Do4 Di4 Do4 Di4 A 4 4 64 64 Do
12.01 38.34
203.67 139.21
139.2
139.2 5"钻杆

井下作业计算用公式

井下作业计算用公式

一、压井液密度:HKP =ρ╳100 ρ:压井液密度(g/cm 3)、K :系数(1.1~1.15)、 P :地层压力(Mpa ) H :油层中部深度(m )。

二、压力梯度:K =1212H H P P -- K :压力梯度(Mpa/m)、 P 1:第一点压力(Mpa )、 P 2:第一点压力(Mpa )、H 1:第一次深度(m )、H 2:第二次深度(m )。

三、渗透率由(达西定律)Q =L P KA μ∆得: K=P A L Q ∆μ K :渗透率(毫达西μm 2)、 Q :流量(cm 3/s )、L :岩石长度(cm )、 A :岩石截面积(cm 2)、P ∆:两端压差(Mpa )、 μ:原油粘度(mpa/s)。

四、卡 点: L=K λ÷P 系数的计算:K =2.1 X 1 04 X 4π(D 2—d 2) L :卡点深度(m )、 K :系数(21/2油管2450、27/8钻杆3800)λ:平均伸长量(cm )、P :平均拉力(KN )。

D :外径(换算单位cm )、d :内径(换算单位cm )。

五、注灰类: 1、水泥浆:V=G )(211ρρρρρ-- 2、干 灰: G=V 1ρρρρρ--12 3、清 水: Q=V -1ρG4、顶替量:V 顶=(H -VoV )V '+V 附 V :水泥浆量(L )、G :干灰量(kg )、ρ:清水密度(kg/dm)、 ρ1:干灰密度(kg/dm)、ρ2:水泥浆密度(kg/dm)。

Q :清水量(L ) V 顶:顶替量(L )、 H :油管长度(m)、 V :灰量(L/m)、 V o :环空容积(L/m)、 V ':油管容积(L/m)、 V 附:附加量(L )。

六、酸化类:总 液 量: V=π(R 2-r 2)H ϕ V :总液量(m 3) R :酸处理半径(m )、r :套管半径(m )H :油层厚度(m )、ϕ:孔隙度商品酸用量: Q 盐=Z X 稀ρV Q 盐:商品酸用量(吨)、V :总液量(m 3) ρ稀:稀酸密度、X :稀酸浓度(10~15%)、Z :商品盐酸密度(31% 1.155) 清水 用量: Q 水=V -盐盐ρQ Q 水:清水用量(吨)、Q 盐:商品酸用量(吨)、 ρ盐:商品盐酸密度(31% 1.155)添加剂: Q 添=(Q 盐+Q 水)╳(x %)Q 添:添加剂(吨)、Q 盐:商品酸用量(吨)、Q 水:清水用量(吨)、(x %):所用添加剂的百分比。

钻井、地质录井公式汇编

钻井、地质录井公式汇编

录井公式汇编1. 上覆压力梯度 SSa×(Ln(d))2 + Sb×Ln(d) + ScS=──────────────── kg/l9810式中 Sa=294.976 Sb=-3215.554 Sc=28463.6d 垂直井深 m (以下均是)2. 泊松比 PK = e (Ka×Ln(d) + Kb)P = K / (1 + K)式中 Ka = 0.266, Kb = -2.3513. DcsLog( 3.282 / ( N×ROP) ) × HDcs=────────────────Log( 0.67×W / Db ) × DmN 转速 r/minROP 钻时 min/mH 静水压力梯度 1.02 kg/l (以下均是)W 钻压 tDb 钻头直径 mmDm 钻井液密度 kg/l4. DcnDcn=10(ad+b)log(dcn1/dcn2)a=───────井深1-井深2b=log(dcn1) - a×井深1dcn1为井深1的dcs正常值,dcn2为井深2的dcs正常值5. Dcs地层压力梯度 FPGDcn × H第一种 FPG=─────Dcs第二种 FPG=RELAY (正常层或渗透层)DcsFPG=S-( S-H ) ×(───)1.2(欠实层) DcnRELAY 转换压力,初始为1.02 kg/l6. Dcs破裂压力梯度 FRACFRAC =( S -FPG ) * K + FPG kg/l7. Dcs孔隙度 POROS-0.93 ×FPG-0.02 ×H DcsPORO=(────────────-0.93*(───)1.2)×100%S-H Dcn(欠实层或渗透层)泥页岩密度PORO=(1-─────── ) ×100%(正常层)基岩密度8. Basic0.000286 ×W0.5×N0.25Basic=────────────── + 0.028 ×( 7 - 0.001 ×d ) Db × ROP0.25W 钻压 kgN 转速 r/minDb 钻头直径 mROP 钻时 m/min9. nn=0.00507813/Basic Basic小于等于10.75n=0.00156258 ×(4 - ────) Basic大于1Basic10. valval=0.0001 * n * ( Dm – H ) * d11. Sigma1-(1+val2)0.5Sigma=Basic ×(1 + ────────)val12. SigmanSigman=a × d + bSigman1/Sigman2a=─────────井深1-井深2b=Sigman1-a ×井深1Sigman1为井深1的Sigma正常值,Sigman2为井深2的Sigma正常值。

井下作业常用计算公式

井下作业常用计算公式

井下作业常用计算公式
井下作业是指在井下进行的各种工作,如开挖、支护、钻井、矿井开采等。

井下作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以下是井下作业常用的计算公式:
1.井下坍落长度计算公式
井下坍落长度是指井下掌子面顶顶板的平均下沉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坍落长度=推覆厚度×掌子面负荷/煤层的伸缩系数
2.井下排风系统容量计算公式
井下排风系统的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空气体积。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排风容量=风机的出风体积×(1+泄漏率)
3.井下受力计算公式
井下作业中,地质力和机械力是导致岩石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常用的地质力和机械力计算公式为:
地质力=体积×地层密度×重力加速度
机械力=压力×地层面积
4.井下泥浆性能计算公式
井下钻井作业中,泥浆性能是指泥浆体积、密度、流变性质等。

常用的泥浆性能计算公式为:
泥浆体积=π×(井眼半径²-钻杆半径²)×井深
泥浆密度=泥浆重量/泥浆体积
泥浆循环率=率废液泥浆产量/钻头转速
5.井下压力计算公式
井下开采作业中,压力是指岩层对井筒壁的压力。

常用的压力计算公式为:
岩层压力=水深×水密度×重力加速度
6.井下动力学计算公式
井下作业中,动力学计算用于分析和设计井下钻探、开采、爆破等工艺的力学特性。

常用的动力学计算公式为:
速度=距离/时间
加速度=(终速度-初速度)/时间。

钻井中固井计算公式

钻井中固井计算公式

钻井中固井计算公式钻井中的固井是指在完成钻井作业后,通过注入固井材料将井壁周围的孔隙填满,以加固井壁、防止地下水和地层流体的迁移,并保护井筒免受地层压力的影响。

固井计算是固井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固井材料的用量、注入压力、固井质量等参数的计算,是确保井壁固定和井筒完整性的关键步骤。

固井计算公式是固井工程中的基础知识,它是根据固井材料的物理特性、井壁的地质条件、井深、井径等因素推导出来的。

固井计算公式的正确使用可以确保固井工程的质量,避免固井材料用量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保证固井过程中的安全性。

固井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通常包括井壁的地质条件、井深、井径、地层压力、井壁稳定性等因素。

根据这些假设条件,可以得出如下的固井计算公式:1. 固井材料用量计算公式:固井材料用量 = 井深×井径×固井材料密度×固井材料填充系数。

其中,井深是指井眼的深度,井径是指井眼的直径,固井材料密度是指固井材料的密度,固井材料填充系数是指固井材料填充孔隙的效率。

2. 注入压力计算公式:注入压力 = (地层压力 + 水压力)×井壁孔隙率井眼压力损失。

其中,地层压力是指地层对井壁的压力,水压力是指地下水对井壁的压力,井壁孔隙率是指井壁周围孔隙的比例,井眼压力损失是指注入过程中由于摩擦和地质条件造成的压力损失。

3. 固井质量评价公式:固井质量 = 固井材料用量×固井材料密度固井材料浪费量。

其中,固井材料用量是指固井材料的实际用量,固井材料密度是指固井材料的密度,固井材料浪费量是指固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浪费量。

通过以上的固井计算公式,可以对固井工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评估,从而保证固井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固井计算公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

除了上述的固井计算公式外,固井工程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参数和因素的计算,如固井材料的流变性能、固井材料的硬化时间、固井材料的渗透性等。

钻井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钻井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地层压力计算1、静液柱压力(MPa)=P(粘井液密度)*0.00981*H(垂深m)2、压力梯度值(MPa)=p(钻井液密度)*0.009813、单位内容积(r∩3Λn>=7.854*10-5*内径2(Cm)4、单位环空容积(m3∕m)=7.854*10^5*(井径2cm-管柱外径2cm)5、容积(m?)=单位内容积(m3∕m)*长度(m)管柱单位排音量(mVm)=7.854*10^5*(外径2cm内径2cm)6、地层压力(MPa)=钻具静液柱压力+关井立压7、压井钻井液密度(g∕c11p>=(关井立压Mpa/O.00981/11(m))+当前井液P(gcm3)8、初始循环压力=关井立压+底泵速泵压9、终止循环压力=(压力井液p/当前井液p)*低泵速泵压10、溢流长度m;钻井液增量m3/环空单位容积m3∕m11、溢流密度p(g∕cm3)=当前井液P-[(套压MPa-立压Mpa)/(溢流长度m*0.00981)]12、当量循环密度p(g/cm3)-(环空循环压力损失Mpa/O.00981/垂深m)+当前井液P13、当量钻井液P(g4zm3)-总压力Mpa/O.00981/垂深m14、孔隙压力MPa=9.81*Wf(地瓜水平均密度g∕cmυ*H(垂高m)15、上覆岩层压力(Mpa)=(岩石基质重量+流体重量)/面积[9.81*[(卜-。

岩石孔隙度%)*pm岩石基颓密度Hem3+4>*p岩石孔隙中流体密度g/cnP]16、地层破裂压力梯度(Mpa)=Pf(破裂地层压力Mpa)/H(破裂地层垂直深度m>Pf(破裂地层压力Mpa)=Ph(液柱压力Mpa)+P(破裂实验时的立管压力MPa)二、喷射钻井计算公式1、射流喷射速度计算相同直径喷嘴VOU1.2.73*Q(通过喷嘴液体排量1.∕S)∕n(喷嘴个数)*dc>2(喷嘴直径Cm)不相同直径喷喷Vo=12.73*Q(通过喷嘴液体排量1.∕S)/de?(喷嘴当量直径Cm)试中:de喷喷当量直径(cm)计算等喷嘴直径de-(根号n喷嘴个数)*d。

固井作业常用公式

固井作业常用公式

固井施工作业常用公式一、水灰比的确定设水灰比为λ,水泥浆密度为s ρg/cm 3,干灰密度为c ρg/cm 3,则有:λ=1--s sc ρρρ 二、1m 3水泥浆所需的干水泥量三、四、 五、 井底压力六、 (1)之间),(2七、 已知套管内容积Q (m 2),套管下深h (m ),设计注入水泥浆量L (m 3),注水泥排量为q 1(m 3/min ),替泥浆排量为q 2(m 3/min ):(1) 当Qh <L ,则升温时间t=1q Qh(min ) (2) 当Qh >L ,则升温时间t=1q L +2q L Qh -(min ) 八、稠化时间计算已知套管内容积Q (m 2),套管下深h (m ),设计注入水泥浆量L (m 3),注水泥排量为q 1(m 3/min ),替泥浆排量为q 2(m 3/min ) 稠化时间t=1q L +1q Qh +附加安全时间(60-90min )(min ) 九、 失水量的计算Q 30=2*Q tT30式中:Q 30——30min 失水量,mlQ t ——在时间t 时收集的滤液量,mlθθθ式中:n ——流性指数,无量纲;k ——稠度系数,Pa.s n十一、 游离液的计算: FF=%100⨯sf V V式中:FF ——游离液占的比例;V f ——游离液体积(ml ) V s ——水泥浆体积(ml ) 十二、 固井配水用量计算(1) 固体外加剂固体用量:W=1000V a λ%(kg )式中:a%为固体在干灰中的加量,λ为水灰比,V 为配水总量,单位为m 3。

(2) 液体外加剂 液体用量:W=1000l c V w aρλ(kg ) 式中:a 为试验加量,单位(ml )十三、 十四、 已知井径环空容积十五、 十六、 环空返速式中:Q q V 十七、 钻井液替量计算已知套管阻位为H (m ),套管内容为Q (L/m ) 钻井液替量L=QH/1000(m 3)。

十八、 静压差计算已知钻井液密度为ρm (g/cm 3),注入前置液所占环空高度为H f (m ),密度ρf (g/cm 3),注入水泥浆所占环空高度为H s (m ),密度为ρs (g/cm 3),g 为重力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井施工作业常用公式一、水灰比的确定设水灰比为λ,水泥浆密度为s ρ g/cm 3,干灰密度为c ρ g/cm 3,则有:λ=1--s s c ρρρ 二、1m 3水泥浆所需的干水泥量设水泥浆密度为s ρ g/cm 3,干灰密度为c ρ g/cm 3T c =1)1(--c s c ρρρ (吨) 三、1m 3水泥浆所需的水量 V=1--c S C ρρρ (m 3) 四、造浆量的计算 V s =)1()1(100--s c c ρρρ (1/100kg ) 五、水泥浆到达井底压力计算:设钻井液密度为m ρ(g/cm 3),井垂深深为h (m )井底压力P=m ρgh/1000 (Mpa )六、井底循环温度计算(1)已知地温梯度为p (℃/m ),井垂深深为h (m ),循环温度系数为λ(取值在0.6-0.8之间),地表温度为T S (℃)井底循环温度T c =(T S +ph )λ (℃)(2)已知钻井液出口温度为T o (℃)井垂深深为h (m )井底循环温度T c =T o +h/168 (℃)七、注水泥升温时间计算已知套管内容积Q (m 2),套管下深h (m ),设计注入水泥浆量L (m 3),注水泥排量为q 1(m 3/min ),替泥浆排量为q 2(m 3/min ):(1) 当Qh <L ,则升温时间t=1q Qh (min ) (2) 当Qh >L ,则升温时间t=1q L +2q L Qh -(min ) 八、稠化时间计算已知套管内容积Q (m 2),套管下深h (m ),设计注入水泥浆量L (m 3),注水泥排量为q 1(m 3/min ),替泥浆排量为q 2(m 3/min )稠化时间t=1q L +1q Qh +附加安全时间(60-90min )(min ) 九、失水量的计算Q 30=2*Q t T 30式中:Q 30——30min 失水量,mlQ t ——在时间t 时收集的滤液量,mlT ——试验结束时的时间,min十、流变参数计算流变模式判别: F=100300100200θθθθ-- 式中:F ——流变模式判别系数,无量纲; 300θ——转速300r/min 时仪器读数200θ——转速200r/min 时仪器读数100θ——转速100r/min 时仪器读数当F=0.5±0.03时选用宾汉流变模式,否则选用幂律流变模式。

宾汉模式 ηp =0.0015(300θ- 100θ)τ=0.511 300θ-511ηp式中:ηp ——塑性粘度,Pa.sτ——动切力,Pa幂律模式 n=2.092lg (100300θθ) k=n 511511.0300θ 式中:n ——流性指数,无量纲;k ——稠度系数,Pa.s n十一、 游离液的计算:FF=%100⨯s fV V式中:FF ——游离液占的比例;V f ——游离液体积 (ml )V s ——水泥浆体积 (ml )十二、 固井配水用量计算(1) 固体外加剂固体用量:W=1000V a λ%(kg )式中 : a%为固体在干灰中的加量,λ为水灰比,V 为配水总量,单位为m 3。

(2) 液体外加剂液体用量:W=1000l c V w a ρλ(kg ) 式中: a 为试验加量,单位(ml )W c 为试验干灰用量,单位(g )λ为水灰比V 为配水总量,单位为m 3ρl 为液体密度,单位g/cm 3十三、 套管内容积计算已知套管外径D (mm ),壁厚h (mm )套管内容积Q=4π(D-2h )2(mm 2)十四、 环空容积计算已知井径D 1(mm ),套管外径D 2(mm )环空容积Q= 4π(D 12-D 22)(mm 2)十五、 环空流体所占环空高度已知注入流体体积为V (m 3),所占环空的环空容积为Q (L/m )该流体所占环空高度H=QV 1000(m ) 十六、 环空返速及注水泥排量计算环空返速V=Qq 60 注水泥排量q=60QV式中: Q 为环容,单位(L/m )q 为注水泥排量,单位(L/min )V 为环空返速,单位(m/s )十七、 钻井液替量计算已知套管阻位为H (m ),套管内容为Q (L/m )钻井液替量L=QH/1000(m 3)。

十八、 静压差计算已知钻井液密度为ρm (g/cm 3),注入前置液所占环空高度为H f (m ),密度ρf (g/cm 3),注入水泥浆所占环空高度为H s (m ),密度为ρs (g/cm 3),g 为重力加速度。

则静压差ΔP= (H s (ρs -ρm )+H f (ρm -ρf ))1000g (Mpa )十九、 井底当量密度计算已知钻井液密度为ρm (g/cm 3),井垂深H (m ),注入前置液所占环空高度为H f (m ),密度ρf (g/cm 3),注入水泥浆所占环空高度为H s (m ),密度为ρs (g/cm 3),井底流动阻力为ΔP (Mpa ),g 为9.8牛顿/千克。

井底静态当量密度=H H H H H H ms f s s f f ρρρ)(--++井底动态态当量密度= gHP g H H H H H m s f s s f f ∆+--++1000))((ρρρ 二十、 平衡前置液所用重浆计算已知钻井液密度为ρm (g/cm 3),重浆密度为ρh (g/cm 3),重浆所占环空的环容为Q (L/m ),注入前置液所占环空高度为H f (m ),密度ρf (g/cm 3)平衡所需重浆量L=Q H m h f m f )()(ρρρρ--1000(m 3) 二十一、水泥浆失重时,全井平衡所需重浆计算已知钻井液密度为ρm (g/cm 3),重浆密度为ρh (g/cm 3),重浆所占环空的环容为Q (L/m ),注入水泥浆所占环空高度为H s (m ),密度ρs (g/cm 3)全井平衡所需重浆量L= Q H m h m s )()(ρρρ--11000(m 3) 二十二、起压替量计算已知套管内容为Q i (L/m ),总替量为Q (m 3),裸眼平均环容Q a (L/m ),钻井液密度为ρm (g/cm 3),注入水泥浆量为L s (m 3),水泥浆密度为ρs (g/cm 3)起压替量Q t =Q-ai i S Q Q Q L +⋅ 1、动态起压时间计算:设管内外压力平衡时,管内泥浆液柱高度为H im则:⎪⎪⎭⎫ ⎝⎛+-∆⋅⋅+-=V C C C H c m c i im P H ρρ001001 ……⑴Q H C T im i ⋅= ……⑵式中 H im —管内泥浆液柱高度,m ;H —井深,m ;C i —套管内每米容积,m 3/m ;C o —平均环空每米容积,m 3/m ;ρc —水泥浆密度,g/cm 3;ρm —泥浆密度,g/cm 3;V c —注水泥浆量,m 3;Q —顶替排量,m 3/min ;T —起压时间,min ;Δp —循环压耗,MPa ;循环压耗Δp 采用经验公式:(当Δp=0时,计算结果为静态起压时间) 当套管下深<1000m 时: Δp=0.0981(0.01H)+0.8(MPa )当套管下深5000m >L >1000m 时: Δp=0.0981(0.01H)+1.6(MPa )2、环空液柱压力当量密度(ρm )的计算:水泥浆设井深为H 前前H 水泥;水泥浆的密度为ρ水泥;泥浆的密度为ρ泥浆;则()H H H H H H m 前泥浆泥浆前前水泥水泥--+⋅+⋅=ρρρρ ……⑶注:ρρ为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 ρ0为地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在固井设计过程中ρm 应满足:ρρρρ0〉〉m二十三、热采井预应力计算基本数据:∮177.8mm9.19mm ×N80 套管下深1670m,泥浆密度按,设计注蒸汽的温度为3201、套管内产生的最大应力:P max =E ·C ·Q max=1.52×9.80665×107×12.1×10-6×(320-72)=447302.5 KPa2、应施加的预应力:P= P max —A ·Y=447302.5)94.1578.17(427400076.022-∏•·98.067 =447302.5419246.0 =28056.5 KPa3、套管在井内的自重(考虑浮力)m=(q ·K B )=38.69×1670×0.85÷1000=55.3 t注: K B 为泥浆密度为1.18g/cm 3时的浮力系数4、井口拉力:(S 为套管横截面积)P=1000S P ⋅∆+m-f 0 =1000067.9871.485.28056÷⨯+55.3-1000067.981500094.1542⨯⨯∏ =13.94+55.3-30.5=38.74 t注: f 0表示是蹩压15MPa 候凝时产生的力f 0=·P 蹩÷98.067S 0是套管内截面积5、井口处套管接箍的安全系数n=G/P=235.4/38.74=6.076、套管伸长:ΔL=SE L P •••510 =71.481080665.952.1167074.381075⨯⨯⨯•• =0.89m若不蹩压候凝,井口拉力为69.24t, 套管伸长为1.5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