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动机

普通心理学-动机

动机与需要
➢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Physiological needs-also known as biological needs. Consists of oxygen, food, water, constant body temperature.
Physiological are the strongest needs
界体验,如宗教信仰者和传教士。
动机意志
➢ 动机与意志 --意志是由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 的、有目的行为。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的,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 志的力量。
二、动机的理论
❖ 本能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诱因理论 ❖ 动机的认知理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 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 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 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 不可偏激。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 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 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种类: 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把价值观分为: 经济价值观:以获得财富为目标,如实业家。 理论价值观:努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科学家。 审美价值观:感受事物的美是最高价值,如艺术家。 社会价值观:崇尚交往和帮助他人,如社会活动家。 政治价值观: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如政治家。 宗教价值观:兴趣在于创造最高的、绝对满意的境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最一般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学各分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特别是对心理学有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道《普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情况。

2.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心理学奠定基础。

3.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心理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4.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普通心理学 第9章 动机与学习动机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普通心理学 第9章 动机与学习动机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九章动机与学习动机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概述一、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一级](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简述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三、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说明几种需要的关系。

[一级][12L](一)马斯洛认为,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①生血的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②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已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二)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是:[i]这五笫需要都’是皤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3]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彳氐级需要。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氐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性需要。

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

[5]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意志行为 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 性动机。
1 生理性动机
1 饥饿 ① 饥饿与体内平衡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
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 不安,甚至是某种折磨和苦楚,从而形成 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求食 的活动。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实际情 境中突出对个体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之,奖励具有控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方 面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
何给予奖励,即在给予外部奖励的实际情境中突出的那 一方面。
如果因事先告知可得到奖励而去参加某种活动,一旦不 给予奖励,人们就会不参加这种活动。如果当一个人作 出了成绩,为肯定其能力或品质方面而给予奖励,即对 能力或品质方面加以肯定,则能激起他再次作出这种良 好的行为。
2 社会性动机
4 交往动机
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 社会性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 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 心、友谊、支持与赞赏的内在动力。 交往动机对人完成工作的效率和同伴的选择 有影响。交往是人特有的需要。 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赞许动 机。
1 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 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也可能多种
多样。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复杂性
行为效果主要指行为的社会效果。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即好
的行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 的效果。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普通心理学 动机

普通心理学 动机
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 个体的行为。
19
四、唤醒理论
• 观点(赫布和柏林,60)
–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 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 唤醒理论三原理:
•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 二是简化原理 •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20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动机的归因理论
29
饥饿、饮食和体重的影响因素
30
下丘脑
31
饮食习惯差异(正常者vs.超重者)
32
• 什么样的 体形吸引 人?—— 来自男女 的不同想 法
33
•性
– 与性的需要为基础。 – 由荷尔蒙的刺激引起。 – 性激素不是产生性驱力的唯一基础。 – 人的性驱力带有社会的性质。
• 睡眠
– 与机体的疲劳程度有关。
• ①工具性价值观 • ②终极性价值观
– 表现形式:
• 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 的初级形式,可发展为内在动机。
• ②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 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 ③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 往和追求。
13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14
一、本能理论
10
四、动机与价值观
• 动机与价值观
–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 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11
• 种类:
–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施普兰格尔, 1928
• ①经济价值观 • ②理论价值观 • ③审美价值观 • ④社会价值观 • ⑤政治价值观 • ⑥宗教价值观
12
–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
43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01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名词解释):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2005、2017简答):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查找犯罪动机什么的,我最在行了二、需要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调节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①莫瑞的需要理论(了解)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基础——测量会讲到的内容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7简答)(了解,会做选择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和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

①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动机的力量就越强②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由重要意义。

当个人将目标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时,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力量就越强。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2007、2015、2019简答):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02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托尔曼将期望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动机=效价*期望(0~1)二、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

理论观点:1、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总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组成内在的动机。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因素。

动机可以是个人内在的欲望、需求或渴望,也可以是外部的奖励或惩罚。

动机可以激发人们采取行动,推动他们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动机理论,其中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一系列需求的驱使,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会逐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并影响他们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强调了潜意识对动机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驱使,这些欲望可能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经验。

自我决定理论则关注个体内在的动机,强调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会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而非外部奖励或惩罚。

总的来说,动机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被激励和驱使去追求特定的目标。

通过不同的动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不能只靠自动装置来解决。

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动机在普通心理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章,在心理学考研中,经常会出考点,在教育心理学中也会涉及。

本文转自三人行教育。

三人行教育里还有很多关于心理学考研的文章,个人看过几篇,觉得还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