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动机和需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10动机(已完)PPT课件

43
驱力减少论,认为如果一种基本的生理 需要(如水)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 驱力,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这一需要 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44
许多基本的驱力,如饥饿、渴、睡眠和 性都与身体或者整体种群的生理需要有联系。 这些驱力都称为原始驱力。
与原始驱力相反的是获得性驱力,它引 起的行为所要满足的并非明显的生理需要, 它受到了先前的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10
苍蝇的盛宴
11
枯树
12
有一道目光盯着我们13Fra bibliotek14(一)饥饿动机 1、调节饥饿的生物因素
下丘脑对食物的摄入负主要责任。
15
16
2、饮食的社会因素 饮食的社会因素的基础是社会准则和
我们已习得的适当饮食行为。
17
18
3、肥胖的根源
19
20
4、饮食紊乱 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它们
50
五、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的思
维、期望和目标(即认知)的产物。
51
认知理论描绘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 重要差别:内部动机促使我们出于兴趣而非 活动带来的任何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参与 一项活动;外部动机则促使我们为了金钱、 成绩或其他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行动。
29
30
母子情深
31
搭错车
32
二、社会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一)成就动机 1、什么是成就动机
33
34
成就动机是个体通过奋斗而达到一个 杰出程度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稳定的、习 得的特点。决定人们追求成就的行为并非 仅由成就动机导致,而是以下3种变量综 合作用的结果:成就动机、失败恐惧动机、 成功恐惧动机。
45
驱力减少论,认为如果一种基本的生理 需要(如水)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 驱力,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这一需要 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44
许多基本的驱力,如饥饿、渴、睡眠和 性都与身体或者整体种群的生理需要有联系。 这些驱力都称为原始驱力。
与原始驱力相反的是获得性驱力,它引 起的行为所要满足的并非明显的生理需要, 它受到了先前的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10
苍蝇的盛宴
11
枯树
12
有一道目光盯着我们13Fra bibliotek14(一)饥饿动机 1、调节饥饿的生物因素
下丘脑对食物的摄入负主要责任。
15
16
2、饮食的社会因素 饮食的社会因素的基础是社会准则和
我们已习得的适当饮食行为。
17
18
3、肥胖的根源
19
20
4、饮食紊乱 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它们
50
五、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的思
维、期望和目标(即认知)的产物。
51
认知理论描绘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 重要差别:内部动机促使我们出于兴趣而非 活动带来的任何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参与 一项活动;外部动机则促使我们为了金钱、 成绩或其他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行动。
29
30
母子情深
31
搭错车
32
二、社会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一)成就动机 1、什么是成就动机
33
34
成就动机是个体通过奋斗而达到一个 杰出程度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稳定的、习 得的特点。决定人们追求成就的行为并非 仅由成就动机导致,而是以下3种变量综 合作用的结果:成就动机、失败恐惧动机、 成功恐惧动机。
45
普通心理学--第十一章--动机ppt课件

.
10
二、动机理论
• 4、唤醒理论
– 赫布(Hebb,1949);柏林(Berlyne,1960)
• 机体维持着唤醒的最佳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刺激都不愉快 • 动机的实质是维持最佳唤醒水平
– 三原理
• 最佳唤醒水平原理 • 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 • 经验的作用:个体差异
.
11
二、动机理论
• 莫里斯(Morris,1956)“生活方式问卷”:测量人们对13种 生活方式的价值观
• 罗克奇(1973)“价值调查表”:测量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 价值观中诸因素的相对强度
• 塞普尔(Super,1970)“职业价值观量表”:测量职业威望 和喜爱度
.
7
二、动机理论
• 动机的实质?
• 1、本能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 5、动机认知理论
– 注重认知过程 – 动机以个体的预期、判断、选择和目标朝向为基础 – ⑴期待价值理论
• 托尔曼:动机的实质是期望得到或企图避开 • 建立刺激间的联结,产生期待
– ⑵归因理论
• 海德(Heider,1958):成功或失败时归结为内部或外部原因 • Rotter(1954):内控型和外控型个体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是否每个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
– 需要——动机
自我实现 尊重
爱与归属 安全
成长性 匮乏性
生理
.
3
一、动机概述
• 3、动机的分类
– 根据性质
• 生物性/原发性/原始动机;社会性/继发性/习得动机
– 根据持续时间
成就动机
• 长远概括性动机;短暂具体性动机
交往动机
– 根据动机对行为的驱动作用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第六章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 二、语言和言语 三、想象
一、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 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 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 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 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 相支配的关系。
二、 人的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
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 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的。
六、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 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 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 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 现。
第六章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 二、语言和言语 三、想象
一、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 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 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 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 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 相支配的关系。
二、 人的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
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 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的。
六、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 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 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 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 现。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语言概述
语言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 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
语言特点
社会性、符号性、系统 性。
语言的作用
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影响他人行为等。
语言的种类与结构
语言的种类
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可分为孤立语、 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根据 语言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 识不断提高,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这使 得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需求,逐渐形成 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同时,心理发展也促进了个 性倾向性的形成和稳定,使得个体在面临不同情境时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THANK YOU
感知觉的过程
感知觉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 三个阶段,其中信息加工是核心环节。
感知觉的种类与特征
感觉的种类
01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等。
知觉的种类
02
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感知觉的特征
03
包括感受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
意识与注意
01
02
个性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要点一
个性影响心理发展
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推 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体身上经 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等。这些特征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 ,从而影响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要点二
心理发展促进个性的形成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人的动机,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动机,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削 弱人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需要和动机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动机理论
本能说 驱力说 期望说 归因论(重点) 需要层次论(重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本能说
生来具有特定的、预先程序化的行为倾向,并 以适当的途径确定行为方向,为行为提供能量
3、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个体为了外在结果从事活动的动机。 如他人好评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如 绘画兴趣
实验研究表明,外在奖励既能增强也能减弱活 动的内在动机。具体说,如果操作水平提高时 给予奖励,则会增强内在动机;如果只要从事 了操作不论成绩好坏,则奖励成为外部手段, 它会妨害内在动机
詹姆斯:人的社会本能,如同情、诚实 麦独孤:用来解释所有的人类行为,个人与民
族的性格与意志也由本能发展来 弗氏:本能没有意识目的,也无方向,满足本
能的方式可习得;本能冲动提供心理能量;它 影响意识层面的行为,使人陷于与社会要求的 冲突当中;基本的是生与死本能 本能并未真正解释行为。行为主义与人类学家 均提供了人类的行为的学习性,而非先天本能
三、权力动机
个体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支配地位的动力。狭义上表现 为政治、组织上的权力欲望,广义讲包括上级对下级、 长辈对晚辈、专业人员对非专业人员等
麦克莱兰发现工作中成就动机高者对人事毫无兴趣,这 说明成就动机与权力动机不同,凡是支配欲强、希望影 响他人并对社会事务有浓厚兴趣者,均有强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有消极影响,如易生病、焦虑高,但如果将个 人化权力动机(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热衷权力追逐、视 物质条件为最高价值)转化为社会化权力动机(关心社 会、对社会公益和人民福祉有使命感)则有益自他。
动机和需要PPT课件

2、这一次考得好(或不好),原因何在?
影响动机的因素
四、情绪
五、意志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冲突 (1)接近——接近型 (2)回避——回避型 (3)接近——回避型 2.确定目的 3.制定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与行为效率
动机与行为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同行 为。
就是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我的血管, 也流穿过世界,又应节地跳舞。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从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 伸放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 纹。
——泰戈尔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问一问? 你经常性的需要有哪些?
需要的种类
起源:
1、自然需要:吃、喝、排泄、睡眠、运动、 休息、生育等;
2、社会需要:劳动、交往、成就、学习、 尊重等。
指向对象:
1、物质需要:衣食住行、工作环境等; 2、精神需要:审美、学习、劳动、交往、
成就等。
需要
讨论 “衣食足而知礼仪, 仓廪实而知荣辱。”
动机的功能
动机的作用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动机的性质 1.生理动机:摄食、饮水、睡眠和性 2.社会动机:求知、交往、劳动、成就 (二)根据动机的来源 1.内部动机: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2.外部动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饮食焦虑的苦恼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影响动机的因素
四、情绪
五、意志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冲突 (1)接近——接近型 (2)回避——回避型 (3)接近——回避型 2.确定目的 3.制定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与行为效率
动机与行为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同行 为。
就是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我的血管, 也流穿过世界,又应节地跳舞。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从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 伸放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 纹。
——泰戈尔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问一问? 你经常性的需要有哪些?
需要的种类
起源:
1、自然需要:吃、喝、排泄、睡眠、运动、 休息、生育等;
2、社会需要:劳动、交往、成就、学习、 尊重等。
指向对象:
1、物质需要:衣食住行、工作环境等; 2、精神需要:审美、学习、劳动、交往、
成就等。
需要
讨论 “衣食足而知礼仪, 仓廪实而知荣辱。”
动机的功能
动机的作用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动机的性质 1.生理动机:摄食、饮水、睡眠和性 2.社会动机:求知、交往、劳动、成就 (二)根据动机的来源 1.内部动机: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2.外部动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饮食焦虑的苦恼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普通心理学第10章 动机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10章 动机
Outline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
第一节 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和功能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的功能 二、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三、动机和工作效率
(一)什么是动机?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一般而言,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成倒 “U”型-在动机强度中等时,活动的效率 最高。
动机对活动效率的作用受任务难度影响-每 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倒U形曲线
耶尔克兹―多德森定律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望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自我决定理论
四、自我效能理论
归因模式
表 三维度四因素的归因模式
自我效能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1977 1.理论表述: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
、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1)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 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2)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 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德西&瑞安,1975
内容: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自我决定是 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把自我决定看作是人的选择能力,而不是把强化序列 、驱动或其他任何力量看成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 区分了2类行为 (1)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们需要的认识,并且涉及 选择行为 (2)非自我决定行为:受外在刺激的控制,或者是无动 机的。 自我决定的心理标志在于灵活地控制自己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Outline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
第一节 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和功能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的功能 二、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三、动机和工作效率
(一)什么是动机?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一般而言,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成倒 “U”型-在动机强度中等时,活动的效率 最高。
动机对活动效率的作用受任务难度影响-每 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倒U形曲线
耶尔克兹―多德森定律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望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自我决定理论
四、自我效能理论
归因模式
表 三维度四因素的归因模式
自我效能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1977 1.理论表述: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
、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1)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 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2)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 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德西&瑞安,1975
内容: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自我决定是 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把自我决定看作是人的选择能力,而不是把强化序列 、驱动或其他任何力量看成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 区分了2类行为 (1)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们需要的认识,并且涉及 选择行为 (2)非自我决定行为:受外在刺激的控制,或者是无动 机的。 自我决定的心理标志在于灵活地控制自己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 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 产生了动机。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孤独 时寻找朋友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 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如同一个班级 学生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是想减肥,但是不同 人选择方式不同。
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 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
2、指向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
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
如为目标一直努力学习 动机的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 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叫 做从属动机。 如,对于努力工作,有的人的主 要动机是为了养家糊口,从属动机是为了使自己 生活更有意义。有的人则相反。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通常情况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 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 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价值观: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 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与动机: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 心,它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对个人 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引导个体不断努力,不 断完善自己,个体对这种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动 机就会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28
六、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一)动机与价值观 兴趣、信念、理想 (二)动机与意志
29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30
第三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执行阶段
20
第二节 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
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 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1
二、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使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指向功能:使有机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有机体坚持或放弃某种活动。
22
三、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动机的性质分 1、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 2、社会性动机: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
第九章 动机和需要
1
本章重点 1、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述 2、需要和动机的种类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2
第一节 人的需要
3
中国古代人们的需要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小。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做皇帝。
机 (二)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 1、原始动机 2、习得动机
23
(三)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 1、有意识的动机 2、无意识的动机 (四)根据动机的来源分 1、外在动机 2、内在动机
24
五、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2、不同的行为活动也有可能是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35
4、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 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 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36
单项选择题
1.“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反映的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2.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这反 映的是( )。
33
2、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 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者中必 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不想学习又怕挂科。
34
3、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 产生两种动机: 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例:想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
38
5.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 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 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39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7
(二)根据需要对象的角度分 1、物质需要 指人为了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物质产品的
需求。
8
衣
9
食
10
11
12
行
13
14
2、精神需要 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15
三、需要的层次
1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7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18
生理需要:食品、水、衣服、住、睡眠、性等 安全需要:避免监督、希望公正待遇、劳动安全、职业
25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 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 成。
26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 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 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么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
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5
二、需要的类别
(一)根据需要的产生或起源分 1、生物性需要 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
6
2、社会性需要 人对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而产生的需求反应。
(一)挫折 (二)挫折情境的形成 (三)挫折反应 (四)增强挫折承受能力
40
四、意志的品质
(一)独立性 表现为一个人有能力自己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
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 信这些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41
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 不考虑具体情境而一意孤行。而独立性则是与理智地分 析和吸取他人的合理意见相联系的。独立性的人对于自 己的决定和执行这些决定是经过理智思考的;决定的实 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可以实行的,从道德的角度来 看也是正确的。
31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什么叫冲突 两个以上的目标不能同时实现,而引起意志行动中的目
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32
(二)冲突的种类
1、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 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这种从两所爱 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 突。 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37
3.学生想参加校建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 自己的学习成绩。这反映的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4.( )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A.确定行动目的 B.制订行动计划
C.作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阶段
稳定、买保险、经济安全 爱的需要:情感、交往、归属要求等 尊重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1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2、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满足低级需要; 3、低级需要出现较早,高级需要出现较早;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5、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密切联系。
28
六、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一)动机与价值观 兴趣、信念、理想 (二)动机与意志
29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30
第三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执行阶段
20
第二节 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
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 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1
二、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使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指向功能:使有机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有机体坚持或放弃某种活动。
22
三、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动机的性质分 1、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 2、社会性动机: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
第九章 动机和需要
1
本章重点 1、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述 2、需要和动机的种类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2
第一节 人的需要
3
中国古代人们的需要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小。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做皇帝。
机 (二)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 1、原始动机 2、习得动机
23
(三)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 1、有意识的动机 2、无意识的动机 (四)根据动机的来源分 1、外在动机 2、内在动机
24
五、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2、不同的行为活动也有可能是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35
4、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 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 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36
单项选择题
1.“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反映的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2.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这反 映的是( )。
33
2、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 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者中必 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不想学习又怕挂科。
34
3、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 产生两种动机: 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例:想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
38
5.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 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 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39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7
(二)根据需要对象的角度分 1、物质需要 指人为了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物质产品的
需求。
8
衣
9
食
10
11
12
行
13
14
2、精神需要 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15
三、需要的层次
1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7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18
生理需要:食品、水、衣服、住、睡眠、性等 安全需要:避免监督、希望公正待遇、劳动安全、职业
25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 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 成。
26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 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 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么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
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5
二、需要的类别
(一)根据需要的产生或起源分 1、生物性需要 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
6
2、社会性需要 人对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而产生的需求反应。
(一)挫折 (二)挫折情境的形成 (三)挫折反应 (四)增强挫折承受能力
40
四、意志的品质
(一)独立性 表现为一个人有能力自己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
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 信这些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41
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 不考虑具体情境而一意孤行。而独立性则是与理智地分 析和吸取他人的合理意见相联系的。独立性的人对于自 己的决定和执行这些决定是经过理智思考的;决定的实 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可以实行的,从道德的角度来 看也是正确的。
31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什么叫冲突 两个以上的目标不能同时实现,而引起意志行动中的目
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32
(二)冲突的种类
1、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 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这种从两所爱 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 突。 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37
3.学生想参加校建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 自己的学习成绩。这反映的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
4.( )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A.确定行动目的 B.制订行动计划
C.作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阶段
稳定、买保险、经济安全 爱的需要:情感、交往、归属要求等 尊重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1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2、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满足低级需要; 3、低级需要出现较早,高级需要出现较早;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5、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