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梳理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因为。
(2)制备方法:放在中让其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和,另外还有少量的。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
3.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和越多。
4.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了和等物质。
5.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2)控制进出细胞。
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②细胞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进入;③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入;④有些病毒、病菌也侵入。
⑤细胞将其产生的代谢废物细胞外;⑥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等物质细胞外;⑦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物质到细胞外。
(3)进行细胞间的。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
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和交换,也有赖于的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分泌的(如激素、递质)进入血液,随到达全身各处,与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的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如和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使细胞质相互沟通,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注意:该种信息交流方式没有受体参与。
6. 植物细胞壁(1)主要成分:和。
(2)作用: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3)去壁方法:,用和处理。
(4)特性:。
7. 细菌细胞壁成分:;真菌细胞壁成分:。
8. 细胞活性判断: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高一生物必修1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高一生物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新人教版必修1

(1)资料 1 中,胰岛 B 细胞与肝细胞的信息交流方式 为 通过分泌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 。
(2)资料 2 中,花粉萌发的特异性体现的信息交流方式为 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
细胞膜功能的归纳概括
【例 1】(2022·广东深圳)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它在生命 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不包括 (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作用
【例 2】观察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方式如图丙所示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的方式如图乙
所示 D.图中靶细胞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接收信号分子的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方式如图乙所示,A 项错误; 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 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项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 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能够实现信息交流,如图丙所示,C 项 错误;图丙中的靶细胞没有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接收信号分 子,D 项错误。
新知四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观察教材“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运用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阐明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探 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形成初步的结构与功能观。
1.图中 a 2.图中 b 3.图中 c
4.糖被。 (1)分类:包括 糖蛋白 和 糖脂 。 (2)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 识别 和细胞间 的 信息传递 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子都不可以运动
解析:欧文顿结合大量的物质通透性实验,提出了“细胞膜 是由脂质组成的”,A 项错误;罗伯特森根据电子显微镜下 看到的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细胞 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B 项正 确;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的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C 项错误;流动镶嵌模型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 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可以运动,D 项错 误。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均是临床上常使用的杀菌剂。
磺胺类药物结构类似于叶酸合成所需原料——对甲基苯甲酸;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相关酶的活性,这两种药物对人体无毒。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磺胺类药物与催化细菌合成叶酸的酶结合,可导致细菌细胞内叶酸合成量减少B.在青霉素作用下细菌不能形成纤维素和果胶,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壁C.人体可从蔬菜中摄取叶酸,磺胺类药物不会妨碍人体正常的叶酸代谢D.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青霉素不会通过抑制人体中有关酶的活性而造成毒害答案:B分析: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菌的叶酸代射,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因为细菌不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在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的参与下,合成四氢叶酸,以供细菌生长繁殖的需要。
A、由于磺胺类药物结构类似于制造维生素叶酸的原料对甲基苯甲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与催化细菌细胞合成叶酸的酶结合,发生争夺细菌合成叶酸的酶,以致细菌不能利用对氨苯甲酸合成叶酸,导致细菌细胞内叶酸合成量减少,A正确;B、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C、人体可以直接从外界获得叶酸,如蔬菜中,因此磺胺类药物不会妨碍人体正常的叶酸代谢,C正确;D、青霉素可抑制细菌自身细胞壁成分合成酶的活性,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不会通过抑制人体中有关酶的活性而造成毒害,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B.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细胞核中储存着遗传信息答案:D分析: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内有染色体(质),有核仁。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控制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核膜上有核孔,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而RNA及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
人教2019版生物必修1【期末复习】: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②从细胞壁的功能上理解,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对物质没有选 择性,故细胞壁不是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P一63
③主要形成时期及过程: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 形成新的细胞壁。P一113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植物细胞壁
单层膜
)
核膜 叶绿体 线粒体
泡状结构
膜成分:磷 脂.蛋白质. 内含物质:
水解酶
①分解衰老死亡的细胞 ②吞噬.杀死病毒和细菌 产物: ①有用→利用 ②废物→排出
生产蛋 白质的 机器
消化车 间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液泡
细胞液物质:水.
主要植物 细胞
单层膜
泡状结构: 液泡 膜.细胞液
无机盐.糖类.有 机酸.生物碱.色
要 蛋白质 约40%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蛋白质的种类和数 量_越多
少 糖类 约2%~ 与细胞膜上部分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_糖
数
10%
蛋白_、_糖脂_,与_识别_等作用有关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细胞膜上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 胞膜的 外表面
①糖蛋白(糖被) 细 胞识别、保护、润 滑、免疫等。
②磷脂双分子层,构 成膜的基本支架
③ 蛋白质分子 ,承 担膜的主要功能
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呈 不均匀 分布;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运动 的。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糖蛋白(糖被) 细 胞识别、保护、润 滑、免疫等。
②磷脂双分子层,构 成膜的基本支架
③ 蛋白质分子 ,承 担膜的主要功能
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 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将绿色荧光蛋白共价结合在膜蛋白上,细胞膜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区域绿色荧光,被照射部分荧光蛋白将不会再发出荧光;检测淬灭部位激光照射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结果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答案:B分析:分析图甲,膜上的蛋白质被绿色荧光染料染色后,激光会使膜部分淬灭,过段时间后,淬灭部位再次出现绿色荧光。
分析图乙,再次出现的荧光强度F2略低于F1。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A、淬灭部位荧光能够再现,正是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才使得其他部位有荧光的蛋白质移动到淬灭部位,A正确;B、淬灭部位荧光再现,是膜蛋白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应用该技术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 错误;C、降低实验温度,膜的流动速度减慢,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C正确;D、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该部分荧光不可恢复,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正确。
故选B。
2、高尔基体是由数个扁平囊泡构成的高度有极性的细胞器,在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含量丰富。
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呈弓形或半球形,凸出来的一面对着内质网称为形成面,凹进去的一面对着细胞膜称为成熟面,形成面和成熟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运输囊泡。
下图为某细胞完成生理活动示意图,甲、乙表示高尔基体囊腔,①②表示运输囊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B.①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面形成C.②囊泡可由高尔基体成熟面形成D.抗体在甲腔合成,在乙腔加工成熟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高尔基体不但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类和包装,还是蛋白质的发送站C.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内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D.细胞支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答案:B分析: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随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初加工,最后在高尔基体上进行再加工。
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A正确;B、高尔基体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是核糖体,B错误;C、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内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以完成蛋白质的加工过程,C正确;D、细胞骨架,又叫细胞支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生物膜,但生物膜系统只存在于真核细胞B.在菠菜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C.胰岛素的加工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D.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可同时进行多种反应,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答案:B分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故没有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
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组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细胞膜,但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生物膜系统只存在于真核细胞,A正确;B、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的双层膜细胞器是叶绿体,而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B错误;C、胰岛素的加工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参与,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C正确;D、生物膜系统将细胞隔成许多“小室”,使细胞可同时进行多种反应,互不干扰,提高了生命活动效率和有序性,D正确。
洛阳市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洛阳市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蛋白质和DNAB.DNA和RNAC.蛋白质和RNAD.DNA和脂质答案:A分析:1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染色体(染色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2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染色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组成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心部位,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
从横切面看,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
细胞分裂时,中心体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行使功能。
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
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如果中心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将不可能进行正常有丝分裂B.中心体在分裂期复制,每组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C.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溶酶体有关,与中心体无关D.气管上皮细胞中心体异常易患慢性支气管炎,与纤毛运动能力过强有关答案:A分析:1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2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A、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从其周围发出微管形成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体微管和动力微管在细胞分裂时牵引染色体到细胞两极,使每一子代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染色体,因此动物细胞如果中心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将不可能进行正常有丝分裂,A正确;B、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B错误;C、白细胞分解病原体的过程与溶酶体有关,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白细胞的运动与中心体有关,C错误;D、中心体异常会造成纤毛运动能力过弱,会使气管的病原体不易被清除,从而易患慢性支气管炎,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重点)2、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自主导学阅读课本P 40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归纳整理,完成下列内容。
一、细胞膜的制备1.实验材料(1)材料:选人或其他乳动物成熟的_____细胞(2)原因是人或其他乳动物成熟的_____细胞:①无核膜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易制得_______的细胞膜。
②没有细胞壁,细胞易______涨破。
③红细胞数量多,材料易得。
2.实验原理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把细胞放入______中,细胞由于_______而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选取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_____细胞稀释液(血液中加适量____________) ②用滴管吸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作临时装片;③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______,在另一侧用_________吸引。
④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可看到红细胞:_____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_______流出,剩余物为________。
如果该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根据细胞膜与细胞质中的物质质量不同,可用不同转速_______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问题: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什么?①使红细胞_______,不易___________。
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_____________。
阅读P40—P41“细胞膜的成分”的相关知识,并归纳整理.二、细胞膜的成分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阅读P42—P43“细胞膜的功能”,并认真观察图3-2,回答上面的问题。
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__________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_______。
成分: ③_______(约2%~10%) ②_______(约40%); ①_____(约50%) ______(主要) ________(动物细胞膜具有)(2)控制_______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______交流①通过_______物质(如激素)传递信息②通过________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通过___________传递信息补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对植物细胞具有______和_______作用。
课堂练习:见课本P43,模块测评P24~27相关练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重点)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难点)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粒体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5.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重难点)自主导学:阅读课本P44—P47实验前的内容,结合相关图片,根据下表的提示,从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总结6种细胞器。
完成下列内容(关于线粒体,请阅读P91“有氧呼吸”第一段,关于叶绿体,请阅读P99“叶绿体的结构”)细胞质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其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一)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结构由___________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阅读课本P47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填写下列内容。
(三)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原理: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呈___色、扁平的___形或_____形,可以在高倍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________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呈_____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方法步骤:⑴观察叶绿体①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片的临时装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下盖玻片②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结果: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呈___色、扁平的____形或_______形。
⑵观察线粒体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染液→消毒的牙签刮口腔侧壁后涂于染液中→盖上盖玻片。
②显微镜观察。
结果:线粒体染呈_____色。
问题:为什么选用藓类叶片、菠菜叶片或者是黑藻叶?原因是藓类(或黑藻)植物的叶____而_____(黑藻幼叶只有一层细胞),可取整个叶制片;菠菜叶的下表皮处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是由于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问题:该实验过程中,材料是活的还是死的?都是_____的,所以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_____状态。
请阅读P48资料分析“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并完成讨论。
结合下图提示,总结出其流程图来。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如下(以分泌蛋白为例)在细胞内,由膜构成的______,在细胞中穿梭往来,具有_______作用,而___________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阅读课本P49—P50“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回答下列问题,并归纳整理。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概念:_________膜、_______膜、_____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膜在___________和_______上相似;______和_______上紧密联系。
2.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性。
________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其膜与________膜(合成旺盛的细胞更明显)的联系保证内质网、核糖体执行功能时所需能量的供应;由此可见_______在各种膜结构的联系中,处在中心位置。
3.作用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________,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在________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____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③细胞内的_______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_____、_____地进行。
3.应用:医疗上用的透析型人工肾,其中起关键作用的____________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
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该膜能够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
课堂练习:见课本P50,模块测评P28~31相关练习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肽链 较成熟的 蛋白质 成熟的 蛋白质 细胞外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翻 译加工 成一定 空间 结构 囊泡 囊泡 加工 修饰 分泌 外排 __________(提供能量)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重点)。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认同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学习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自主导学:阅读课本P44“问题探讨”,并完成讨论题。
分析课本P52资料分析“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完成讨论并得出结论。
一、资料分析1.过程:见课本P52。
2.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______和______。
阅读课本P53细胞核的结构,归纳整理。
二、细胞的结构1.核膜:____层膜,把___内物质与_______分开2.核孔:位于______上,是核质之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孔道。
3.染色质:由_____和_______组成,_____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易被_____染料染成深色。
_______ ________(细胞分裂结束后:___状) (细胞分裂时:_________状)染色质和染色体是_______的物质在细胞_______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4.核仁:与某种______的合成以及______的形成有关。
三、细胞核的功能(1)是___________库;(2)是细胞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中心。
总结:细胞既是生物体______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______和_______的基本单位。
课堂练习:见课本P56,模块测评P32~34相关练习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度螺旋解开螺旋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学习目标](1)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4)根据资料分析了解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从而获得总体体会;[学习过程]一、渗透作用1.实验装置右图1:漏斗口包着半透膜(玻璃纸),漏斗内是蔗糖溶液,外界是清水(或低浓度),开始漏斗内外的液面一致,过一段时间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结合P60分析实验结果。
认识渗透作用的概念、发生的条件)2.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的扩散。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 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结合P60图4—1分析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1)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完成P61思考与讨论)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结合P61图4—2学习)①细胞壁: ,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③原生质层组成: 、 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
(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②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讨论:植物细胞会吸水胀破吗?三、实验探究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探究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原生质层回缩,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于是发生。
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细胞膨胀,于是发生。
[材料、试剂] 材料:选紫色洋葱表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