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动机

合集下载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总结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总结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第6篇 行为调控——动机和情绪情感

普通心理学第6篇 行为调控——动机和情绪情感
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 社会性动机
兴趣
定义:探究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形成:探究活动 种类
▪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 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交往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概述
意志
定义: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 目标的心理过程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
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
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
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1、期待价值理论
早期认知理论 行为的决定因素是对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指出
对目标的期待可以引发行为 期待形式
▪ 刺激与刺激的联系 ▪ 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2、自我功效理论
班杜拉:决策是主动的,期待、注意和评价等认知因素起 重要作用
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强化 期待的类型
绪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彼此依存、相互交融
作用:适应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分类 1、情绪的基本分类
我国古代七情说:喜、怒、忧、思、悲、恐、惊;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Plutchik)提出了八种基本情
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 憎恨。 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 悲哀。
结果期待: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效果期待:对自己完成行为的能力的估计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5,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分支众多,而普通心理学则是其中的基础。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了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则由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测验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二、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觉具有适应性,比如当我们长时间处于某种刺激环境中,感觉会逐渐减弱。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是指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选择性是指从众多刺激中选择出部分刺激作为知觉对象;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无限。

遗忘是记忆中的内容不能被回忆或再认。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得出了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时间因素等。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第六章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 二、语言和言语 三、想象
一、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 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 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 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 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 相支配的关系。
二、 人的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
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 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的。
六、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 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 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 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 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意志过程则体现在对行为的有意识控制和调节。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较为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则是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心理特征。

二、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感觉的种类众多,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每种感觉都有其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则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让我们根据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稳定认知,比如,无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几乎无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机与需要
➢ 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Physiological needs-also known as biological needs. Consists of oxygen, food, water, constant body temperature.
Physiological are the strongest needs
界体验,如宗教信仰者和传教士。
动机意志
➢ 动机与意志 --意志是由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 的、有目的行为。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的,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 志的力量。
二、动机的理论
❖ 本能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诱因理论 ❖ 动机的认知理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 往并不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 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 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 不可偏激。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 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 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种类: 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把价值观分为: 经济价值观:以获得财富为目标,如实业家。 理论价值观:努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如科学家。 审美价值观:感受事物的美是最高价值,如艺术家。 社会价值观:崇尚交往和帮助他人,如社会活动家。 政治价值观: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如政治家。 宗教价值观:兴趣在于创造最高的、绝对满意的境
本能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 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本能 外,还具有社会本能。
➢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杜格尔系统提出了本能理 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 的,本能是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 泉和动力 。
动机理论的演变
❖ 1940s, Hull
❖ 驱力降减论 Drive-reduction theory
Problem focused Incorporate an ongoing freshness of appreciation of life Concerned about personal growth Ability to have peak experiences
❖ Transcendence – to help others find selffulfillment and realize their potential
动机的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
例如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动机使 他能够坚持下去,而不会轻易放弃。
动机的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 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更接近目标。
例如:某学生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却始 终没有提高,于是试图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向 别人请教,或仔细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吸 取教训等。
动机与需要
➢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 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 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 孤独时寻找朋友等。
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 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 (构成个体行为动机的外拉性因素)
❖ 诱因(incentive): ❖ 正诱因:引起个体趋近或接受并由此获得满
足的刺激 ❖ 负诱因:引起个体躲避或逃离并因避离而感
满足者 ❖ 没有一种动机是孤立的 ❖ 研究动机的目的在解释行为原因,但类似的行为
未必出自类似的动机 ❖ 任何一种行为的背后都可能蕴藏多种不同的动机
❖ 如:日常生活用品需要,住房和交通条件需 要等。
❖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 如: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 报刊的需要等。
❖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紧密的联系:
❖ 人在追求物质产品时,常有审美的需要, 如住房常要求整洁、雅静。
❖ 精神需要又常以物质需要为载体,如阅读 需要有报纸、杂志等;艺术欣赏,要有乐器, 表演场地等。
❖ 个体一切活动皆起因于内在生理需求而生的 驱力,eg.饥饿、渴等驱力。
❖ 个体所表现的行为结果如果能满足需求,就 会使驱力降减,驱力降减的结果便加强该行 为的重复出现。
动机理论的演变
❖ 1950s, Maslow
❖ 需求层次论 Need hierarchy theory
❖ 动机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 ❖ 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 ❖ 各种需求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
❖ Maslow recognized that not all personality types followed this hierarchy
❖ Suggested that flow through the heirarchy can occur at any level at any time and many times simultaneously.
如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是想 减肥,但是不同人选择方式不同。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 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叫做 从属动机。
如,对于努力工作,有的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 养家糊口,从属动机是为了使自己生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 不良动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动机与需要
➢ 需要(need)及其种类
1、需要含义 ❖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
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 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 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 ❖ 需要起源:由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通常来 自内部或外部环境。 ❖ 需要总是指向客体或事件。 ❖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第九章 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二、动机的理论 三、动机的种类 四、意志行动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 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与需要 ❖ 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 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 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 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 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个体行为的内在促动原因 (构成个体行为动机的内推性因素)
❖ 均衡作用(homeostasis) ❖ 需求(need)与驱力(drive) ❖ 体内失衡而生匮乏状态需求驱力行为 ❖ 本能(instinct) ❖ 个体生而具有,或不学而能的天生行为,
纯属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倾向,凡同一种 属的个体,其行为表现模式完全相同
❖ 影响个体动机强弱者,刺激事件只能视为其中之一, 个体会根据自己所体会的成败经验与所了解的一切, 对行为结果提出六方面的归因:
❖ 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 ❖ 身心状况,别人反应
❖ 个人对自己工作成败的看法,除了控制信念以外, 与影响工作成败各因素的性质也有关。
❖ 六项归因依和当事人的关系可分为 内在归因:能力、努力、身心状况 外在归因:工作难度、运气、别人反应
❖ 需要的举例:
❖ 如“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 中水分的缺乏引起,并指向水,这种不平衡 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找水源。
❖ 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 缺乏朋友引起,并指向他人,这种不平衡状 态推动个体去交友。
❖ 2、需要的种类
❖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 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 的要求。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 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
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
2、指向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 室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 任务。
3、维持和调整功能
❖ 人类自然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于动物:
❖ 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美 味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 和礼仪。
❖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 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 (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 精神需要
❖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 这些产品为满足。
需求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 包括五种需求层次:由低至高为生理,安全,爱与被爱,
自尊,自我实现
1970s, Weiner
❖ 自我归因论 Self-attribution theory
❖ 动机非个人性格,而是介于刺激事件,与个人处理 该事件所表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刺激事件改变 会影响个人处理该事件的行为结果,行为结果改变 亦会影响个人对类似刺激事件的动机。
❖ Needs to Achieve Self-Actualization
Cognitive – to know, to understand, to explore Aesthetic-to find symmetry, order and beauty
❖ Self actu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 Humans need self-respect and respect of oth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