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课件.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 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胆矾的研碎
2021/4/13
新课讲授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实验 1-1 实验 1-2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 冷凝结成水珠
水
无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胆矾
2021/4/13
新课讲授
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1.0g/cm3
铁
7.8g/cm3
铝
2.7g/cm3
氧气 1.429g/L
二氧化碳 1.977g/L
2021/4/13
空气 1.293g/L
新课讲授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 酸性、碱性等。 如:(1)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2021/4/13
石灰石与稀盐酸 的反应
新课讲授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实验 1-3
实验 1-4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蓝色硫酸
蓝色的氢
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氧化铜沉 有
淀
颗粒状石 灰石
产生气泡,石 二氧化碳 灰水变浑浊 等
有
2021/4/13
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用途
体现 决定
性质
2021/4/13
新课讲授
最新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随学随练
例2.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
科学家是( C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随学随练
例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性质:CDF
物理性质:ABE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化学的定义: 在分子、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 质性质、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 律的科学。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 的属性或特点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 素组成
化学研究 的内容
物质的结构——物质由分 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 成
物质的变化规律——物质 发生变化时遵循的规律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 物体: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大 小和用途。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物 理学则主要研究物体及其运动。 实例:水是一种物质,而由水冷却结成 的冰块则是物体。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随学随练
物理变化:ABDFJ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概念 确定方法 主要内容
物理性质
新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总结词
灭火是通过消除燃烧的条件来实现的,包括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减少氧气等 。
详细描述
灭火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和抑制法。隔离法是通 过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来灭火;窒息法是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来灭火;冷却法是通 过降低温度来灭火;抑制法是通过加入化学物质抑制燃烧反应来灭火。
05
金属的性质与冶炼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光泽
大多数金属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呈现其他
颜色。
导电性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 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
导热性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 用于制造加热元件和散热器。
延展性
金属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薄片 ,具有延展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可以与氧等非金属元素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07
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
酸的性质与用途
酸的性质
酸具有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能和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水,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酸。
酸的用途
在化工生产中用于制造肥料、药物、塑料等 ,在实验室中用于金属的除锈、清洁等。
碱的性质与用途
碱的性质
碱具有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某些盐反应生 成新的盐和碱。
碱的用途
在化工生产中用于制造肥皂、合成纤维、塑料等,在实验室中用于除去酸性物质、沉淀 蛋白质等。
盐的性质与用途
盐的性质
盐具有能与酸、碱、盐反应的性质,能与某 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盐。
盐的用途
在化工生产中用于制造化肥、染料、药物等 ,在实验室中用于配制溶液、清洗等。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

物质的变化
1 2
物质变化的类型
物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 改变物质的形态或状态,而化学变化则涉及到物 质组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能量的释放 或吸收,以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
化学变化的规律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 本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物质的 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为化学反应提供了质量基准,是化学反应计量和计算的基础。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以及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因此可以根据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
用寿命。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原则
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学生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控制变 量、单一变量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方法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不确定度评估等数据处理技术。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应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格式,能够按照要求准确记录实 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化合价的确定与计算
总结词
理解化合价的概念,掌握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和计算技巧。
详细描述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比值, 可以通过原子得失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数来 确定。计算化合价时,应注意化合物中正负
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化合物的分类标准和命名原则,能够正确命名常见的 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自然界中的水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燃料及其利用
01
绪论
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以及元素之间的结合方 式。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时期
人们开始利用火,并掌握 了制陶、冶金等工艺。
近代化学时期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 学家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水的净化和软化
水的净化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水 变得清澈透明。
硬水的软化
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等方法,将硬水 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 ,从而得到软水。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称为 软水。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造成大气污染。
提高化石燃料的开采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种类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等。
新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课件全集(717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 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 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 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 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 学家—阿伏加德罗
讲授新课
三 化学发展史
观察与思考
1.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 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
随堂训练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导入新课
随堂训练
2.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全册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2
空气
空气的组成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 体、二氧化碳等组成。
2024/3/27
空气的性质
空气无色无味,具有一定的密度和 压强,是一种混合物。
空气的作用
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 件,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
13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 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注意单位换算和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
28
07 第六单元 碳和碳 的氧化物
2024/3/27
29
金刚石、石墨和C
金刚石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具有高热导率、高硬度等特点,用于切割、 磨削、钻探等领域。
石墨
具有润滑性、耐高温、导电导热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铅笔芯、润 滑剂、电极等领域。
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探讨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分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废水、生 活污水等,以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 健康的影响。
2024/3/27
提出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等 具体措施,以及国家和个人在保护水资源方 面的责任和义务。
21
水的净化
2024/3/27
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
介绍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 的水净化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 用范围。
2024/3/27
26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0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
物的状态。
02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件ppt

初中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概念及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及区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物质的 变化和性质的实验操作及注意
事项。
空气和水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 可压缩、可混合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 明、可流动
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具有酸 性
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 成的化合物,具有咸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具有碱 性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 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
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计算方法:直接计算、估算法、实验法。
应用:计算物质的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微粒数等。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用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 间量的关系
书写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式子分别写在化学 方程式的左边,进行配平,并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 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置 换反应和复分
解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吸 热反应和放热
反应
燃烧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和 非氧化还原反
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 剂的识别与判
断
初中九年级化学难
03
点知识
化学式的计算
定义: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相对分子质量的 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3分钟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
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
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
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