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业用地布局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产业园区存量空间土地使用效率提升研究——以中关村密云园、顺义园为例

北京产业园区存量空间土地使用效率提升研究——以中关村密云园、顺义园为例

北京产业园区存量空间土地使用效率提升研究——以中关村密云园、顺义园为例研究背景全球产业格局转变,制造业回流,促使我国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2010年以后,我国陆续出台产业转移、转型政策,产业空间布局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展,东部地区存量产业用地面临升级。

在中国制造2025和城市更新战略的背景下,北京对产业提出转型升级、存量更新的实施要求。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更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纳入到行动计划,积极支持既有低效产业园区更新,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的发展形势正面临“四个转变”:城市定位转变;增量向减量规划转变;一般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产业疏整促、向园区集中的政策转变。

因此,探索园区存量空间利用及策略,对北京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市工业总产值统计图(左上)、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趋势图(左下)、布局示意图(右)研究目的与意义一是力争研究清楚存量土地主要问题、提升的常用技术策略,建立方法库,为具体项目提供方法参考;二是总结北京产业园区存量产业用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园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梳理政策盲区,结合实际问题和各方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基础素材。

研究内容课题以“1个重点+2个层面+6个要素”为研究内容展开工作。

“一个重点”指存量土地——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

存量闲置楼宇暂不作为本次研究内容。

两个层面指代表性园区和地块——代表性园区为中关村密云园、顺义园为代表的北京产业园区,通过对园区分析,总结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

代表性地块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对更新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六个要素为基于存量土地分类——通过用地功能、禁限建目录、产业类型、建设强度、经济效益、其他等六个方面对存量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北京产业用地布局研究共21页文档共23页

北京产业用地布局研究共21页文档共23页
。——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北京产业用地布局研究共21页文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一、背景介绍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用地规划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土地利用,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本指南旨在明确产业用地规划、管理和使用的原则,提供指导和参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目标1.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浪费。

2.促进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提高城市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

4.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安排生态保护区与工矿企事业单位布局,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三、政策原则1.确定分类指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行业的产业用地分类指标,包括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等。

2.引导合理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规划要求,引导产业用地布局合理、集中,避免大面积分散开发。

3.优化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空间组织和设计等手段,优化土地使用效果。

4.鼓励绿色发展:对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政策,鼓励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

5.加强生态保护:将生态保护纳入产业用地规划考虑范围,严格控制在生态脆弱区域建设工矿企事业单位。

四、政策措施1.完善土地供应机制:建立健全土地供应计划和指标管理制度,确保土地供应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2.加强空间规划管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各类产业用地的位置、规模和布局。

3.推进土地整理利用: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整理力度,推动闲置土地的流转和有效利用。

4.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同行业企业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5.支持创新创业: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活动。

6.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产业用地的监测、评估和执法。

五、政策实施1.制定配套细则:依据本指南,制定相应的配套细则,明确各类产业用地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1. 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产业发展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促进产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北京市制定了产业用地政策指南,以引导和规范产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措施。

2.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压力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北京市开始制定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3. 目标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的主要目标如下:•合理布局: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城乡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用地。

•高效利用:推动产业用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环境保护: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优化环境质量。

•创新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4. 内容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产业用地分类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和功能需求,将产业用地划分为以下几类:•工业用地:用于工厂、仓储等生产性活动。

•商服用地:用于商务、金融、服务等非生产性活动。

•研发用地:用于科研、技术创新等高科技领域。

•农业用地: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产品供给。

4.2 产业用地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区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用地。

重点考虑交通便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

4.3 产业用地开发与利用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用地开发与利用,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

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确保土地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4 高效利用与集约化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产业用地的集约化利用。

鼓励企业加强生产流程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5 环境保护与整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环保技术的应用。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产业用地的环境质量达标。

4.6 创新发展与绿色产业鼓励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1条规划前提 (2)第2条指导思想 (2)第3条规划原则 (3)第4条规划依据 (3)第5条规划范围 (3)第6条规划期限 (4)第7条规划重点 (4)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35)第49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35)第50条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36)第51条强化土地规划监督执法力度 (36)第二节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37)第52条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37)第53条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37)第54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37)第55条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储备与管制制度 (38)第三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38)第56条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 (38)第57条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 (38)第58条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38)第59条加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论证 (39)第60条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39)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39)第61条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 (39)第62条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40)第63条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40)第九章附则 (41)第64条生效 (41)第65条组织实施和解释 (41)附表 (42)前言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山西大学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经济发展备受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北京的经济发展历程多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和其它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在分析北京市的经济演变过程时,讨论与该城市经济发展变化联系紧密的产业结构演变是必不可缺的。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清楚地得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速度以及其发展程度。

1. 北京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状况看,北京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的比值作出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三次产业比值为5.2/71.1/23.7,而到2019年已经成为0.4/18.6/81.0,可以得知三次产业发展变化之大。

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至今,分析得知第二产业逐渐被第三产业所超越失去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在九十年代中期超越第二产业并在此后二十余年中势头强劲,持续增长,并在2016年首次超过百分之八十。

从产业结比值来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北京产业体系中的主体,产业结构逐步发展到服务经济阶段。

首都北京经过41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

换一种思路,从经济增速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在改革开放之后,又以201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凭借首都优势,北京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到2010年获得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0.55%;第二阶段,在2011年前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实现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7.3%。

以下是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2011年之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积累下,呈现典型的工业集聚、由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化的态势。

而在此期间,随着自然资源、人口、土地等发展要素限制的不断加大,北京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第二产业中的重化工业、传统工业的转移扩散,比如本世纪初开始的首钢搬迁和整改,是北京工业由产业集聚向产业扩散转变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北京与区域内其它地方的产业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区分。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解析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解析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解析标题: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解析简介: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战略地位。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产业用地政策。

本文将深入分析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的关键内容,探讨其对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帮助读者对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第一部分: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北京市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发展需求- 分析产业用地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部分: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的主要内容- 解析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中的关键要素,如优惠政策、用地规划、土地供应等- 对不同产业类型的用地政策进行分类和细化,并分析其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第三部分: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探讨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对不同产业发展的激励与引导作用- 分析政策对创新产业、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程度第四部分: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探讨政策对北京市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区规划的影响- 分析政策在改善城市经济结构、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效果第五部分:政策执行情况的总结与回顾- 概览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总结政策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论:通过深入探析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我们可以认识到该政策对北京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产生的积极影响。

该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多重支持和鼓励,为创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也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政策执行,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观点与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持积极态度。

该政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透明、公正的土地供应机制和优惠政策,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政策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值得称赞。

然而,我也认为政策在不同产业类型的扶持力度上还可以更加平衡,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北京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北京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北京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北京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于全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北京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第二章:北京土地资源概况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中北部,有长城、故宫等著名旅游景点。

目前,北京市的土地面积大约为1,680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超过2100万。

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为1250人左右,属于较大城市范畴。

同时,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所以在国家的重大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土地资源方面,北京市的土地利用采取了严格的划分方式。

其中,市区和周边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作为城市用地进行利用,而其他地区主要为农业用地、林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总体来看,北京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和平衡。

第三章:北京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1. 城市用地开发北京市的城市用地主要分布在市区和周边的开发区,主要用于房地产、商业和工业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因为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发展都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而在城市用地开发时,开发商和政府不仅需要考虑房屋建筑的效益,也需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比如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等。

2. 农业用地和林业保护北京市除了市区和周边的发达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农业和林业等资源,相应的土地利用主要是针对这些领域的。

其中,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郊和周边的村庄,而林业保护主要集中在西山和北山等环境优美的山区。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开发要求,北京市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对农业和林业进行适度的开发,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3. 野生动物保护作为城市的生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保护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尽管城市不同于森林或草地等原生态环境,但在北京市的公园和山区内,依然存在大量的野生动物资源,这也是需要重视和保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
• 核心区主导产业:服务业、批发零售、金 融保险、出版印刷
• 内环主导产业:服务业、批发零售、出版 印刷、金属制品及一般机械器具制造业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八区功能定位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石景山
主要功能
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传统文化重要旅 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 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经典理论和相关案例
• 经典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级差地 租理论
纽约
• 在转型过程中,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咨 询、健康、教育业)比例上升,制造业比例下降。 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曼哈顿生产服务业的国际性 指向与信息技术特征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当地 社会而自成体系,其他四区则衰败严重。
• 启示:重视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加强产业间联系 • 注意区域的平衡发展,不能单依靠市场经济,要加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次区域发展导则
区域划分
主要产业
中心城次 区域
东部次区 域
西部次区 域
山区次区 域
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 高端服务、金融保险
五环路以西地区)
和文化旅游
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 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旅游休闲、会议培训 和生态农业、无污 染的都市型工业
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 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
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
旅游休闲、商业物
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
流、教育等生态友
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
好型的产业
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
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包括怀柔北部山区、密云北部山区、 生态农业 昌平北部山区、门头沟西部山区、 房山西部山区、延庆山区
研究背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 200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 出把北京建成世界城市的目标。
• 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有三个:纽约、 伦敦、东京。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国际金融 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 信息发布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的要求必然要向金 融、信息等方向倾斜。
强宏观调控
伦敦
• 主要产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 • 产业结构调整:新城的产业准入机制为新
兴产业的发展与集聚创造了条件 ,实施以 银行业等服务业替代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 调整战略 ,在金融服务、商业服务业出现 疲态的情况下,借助创意产业实现了城市 的产业结构又一次优化和升级 。 • 启示: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 的带动。
第三产业
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
十二五规划—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原则
• 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 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 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 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 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 的新型工业结构。第三产业:提升三产质量,重 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
北京市产业空间总体规划研究思路框架图
总规修编
研究背景
世界城市目标

相关规划

确定产业结构


前期研究
相关法规


相关案例


区域产业分析

产业用地布局引领

产业分析
产业经济模型分析
下的城市用地布局

产业用地布局现状
产业用地与社会 经济环境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背景—总规修编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 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10年突破了国 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所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 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市规委决定 2013年,本市将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要引导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 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发展、规划空 间的布局、给地的方式,要通过空间规划 引导产业布局,进而引导发展方式转变。
北京体育产业聚集区,都市商业区和传统文化旅游、娱乐地区 国家新闻媒体聚集地之一,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传统商业区 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
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
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 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处聚集地,北京南部物流基地和知名的重要旅游地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新城功能
主要功能
通州新城 顺义新城 亦庄新城 大兴新城 房山新城
昌平新城 怀柔新城
平谷新城 密云新城 延庆新城 门头沟新城
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会展 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 电子、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以及商务、物流 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商业物流、文化教育 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 教育 高新技术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 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影视文化, 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现 代制造业 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以及物流、休闲度假 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以及旅游度假、会议培训 都市型工业,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物流 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
与门头沟新城共同构成城市西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之 一,同时也是文化娱乐中心和重要旅游地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三产划分
主要产业
第一产业
现代都市型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 出口农业
第二产业
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 制造业,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
十二五规划—“两城两带、六高四新”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
四大高端产业新区
城南行动计划
• 淘汰落后资源型企业。按照本市第十五阶段大气 污染治理措施要求,对房山的水泥、石灰灰粉、 采石、石板等资源型产业实行有序退出。
• 加快替代产业发展。在房山区重要旅游节点地区, 加快旅游集散镇建设,促进资源型产业退出地区 新型替代产业加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