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给水工程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归纳

合集下载

给水工程考试复习题

给水工程考试复习题

给水工程一、 填空题1. 给水系统由 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 、 输水管渠与管网 和调节构筑物等工程设施组成。

其中,调节构筑物主要有 高地水池 、水塔 、 清水池 这几种类型。

其中,泵站可分为抽取原水的为 一级泵站 ,输送清水为 二级泵站 ,设于管网中为 增压泵站 ;其中 泵站 、输水管渠、管网和 调节构筑物 统称为输配水系统。

2. 消防用水时其水压要求是自由水压一般不得小于 10mH 2O 。

3.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 地表水 和 地下水 给水系统。

3. 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分为 生活用水 、 生产用水 和 消防 给水系统。

3.根据向管网供水的水源数,统一给水系统可分为 单水源 和 多水源 给水系统两种形式。

4.分系统给水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 分质给水系统 、 分压给水系统 、分区给水系统 三种类型。

5.工业给水系统可分为 循环系统 、 复用系统 和 直流系统 。

其中, 循环系统 给水系统中的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

5. 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 城市给水 和 工业 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分 自流系统(重力供水) 、 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 和 混合 给水系统。

5. 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 统一给水系统 、 分系统给水系统 、 工业给水系统 、 区域给水系统 这四种。

5. 分区给水系统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 串联分区 、 并联分区 两种方式。

5. 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 地表水 和 地下水 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 和 工业 给水系统。

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 循环系统 和 复用系统。

5. 对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 二级泵站 和 水塔 同时供给,两者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 供水区的分界线 上水压最低。

5.给水系统中不设水塔,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 应等于 用水量。

给水系统中设水塔时,二泵站每小时供水量可以 大于 用水量。

6.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 一、二级泵站供水线 曲线确定;水塔容积,由 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 曲线确定。

给水工程试题集及答案汇总

给水工程试题集及答案汇总

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地表水重力供水系统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输配水系统投资最大,因为输配水系统包括泵站、输水管渠、管网、调节构筑物等,投资较大。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高位水库可省去一级泵站,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

4.工业给水有哪些系统,各适用于何种情况?工业给水系统包括循环给水系统和复用给水系统,前者指使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行回用,如循环冷却水,后者指按照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顺序重复利用,如重复用水。

5.水量平衡图起什么作用?起到重复利用水和循环利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6.给水系统需由(C)组成,这些组成部分是构成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缺一不可,但可强化或简化。

A.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泵站B.水处理系统、输配水系统和管井C.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输配水系统D.输配水系统、取水系统和消毒设施7.输配水系统通常由(B)组成。

该子系统在给水系统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最大,且布局分散。

A.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B.泵站、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C.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配水管网D.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输水管和配水管网8.取水系统一般由(A)等组成。

A.取水构筑物、水泵及泵房B.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C.给水水源、取水泵房D.取水头部、水泵及泵房9.给水系统根据(B)可分为重力、压力和混合给水系统。

A.建筑规模B.供水方式C.供水地形D.水源种类10.给水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可分为(C、D)等。

A.市政给水系统B.场地给水系统C.工业给水系统D.生活给水系统11.输配水系统的调节构筑物中,只能起到水量调节作用的是(A)。

A.水池B.高位水箱C.水塔D.高地水池12.给水系统中,(B)常被称为厂内调节构筑物。

(完整版)水工建筑物简答题名词解释

(完整版)水工建筑物简答题名词解释

(完整版)水工建筑物简答题名词解释近似将梯形心墙简化为等厚δ的矩形心墙,δ=(δ1+δ2)/2.由于坝壳的渗透系数K远大于心墙的渗透系数K0,可假设心墙上游面坝壳的浸润线与库水位齐平。

则通过心墙的单宽渗流量q1为:q1=K0(H12-h2)/2δ,通过心墙下游坝壳的单宽渗流量q2为:q2=k (h2-t2/2L);q=q1=q2,即可求得q和h。

浸润线方程仍然为:q=k(h2-y2)/2x。

第二章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一、填空1.一般水工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挡水、泄水、输水、取水和整治五大类。

2.水力发电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水头、落差。

3.水工建筑物按使用时间可分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临时性水工建筑物。

4.按目的和采用的工程措施可分为: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航运、城市给水排水、水产养殖和水利环境保护七大相关部门。

5.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在世界各国中居第6位。

6.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四大水问题分别是防洪标准低、水资源紧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和水污染。

7.根据规范,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等。

8.根据规范,将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根据其所属工程等别和其在工程中的作用重要性划分为五级;将临时性水工建筑物划分为三级。

二、名词解释1、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兴建的各项工程,总称为水利工程。

2、水利枢纽: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不同水利部门的需要,常在河流适当断面集中修建多种不同类型与功能的水工建筑物,这些由若干水工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称为水利枢纽。

3、水工建筑物:用来直接实现各种水利目标进行控制和分配水流而修建的工程建筑物。

三、论述题1、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为什么要分等分级?分等分级的依据是什么?答: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必须确保安全可靠,但要避免过分安全造成的浪费,因此为了为了使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合理地统一起来,并将水利枢纽及其组成建筑物按其所承担的任务,效益,规模大小及其重要性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以便不同的等级依次确定不同的设计,施工和运用的标准,使得所设计的工程建筑物既能保证安全又可节省投资,这种划分等级区别对待的方法可以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最终统一协调。

给水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给水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给水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水的利用和管理,水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程。

它涵盖了水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水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水工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分布不均衡。

在地理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缺水,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

2. 资源稀缺性。

水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需求,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3. 可再生性。

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能够通过自然水循环不断得到更新。

4. 安全性。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存。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1.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展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了解水资源分布、数量、质量和特性的基础。

2. 水资源保护。

保护水资源是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3. 水资源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包括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

三、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指为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目的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需进行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等。

2. 水库与水利工程建设。

包括地下水库、堰塞湖治理、河流水利工程、坝工程等。

3. 灌溉工程建设。

发展和建设灌溉工程,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4. 水资源利用工程。

包括水电站建设、供水工程建设等。

四、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指对水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整合资源,控制水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水环境治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与评价。

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掌握水体的污染情况,为治理提供依据。

给水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给水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给水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在建筑物或城市中,给水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它涉及到供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以确保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可靠和清洁的饮用水。

本文将对给水工程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二、给水系统概述1. 给水系统的定义:给水系统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至用户点的系统,包括源水处理、水泵站、主管道网、分配管道网和用户终端等组成部分。

2. 水质要求:给水系统中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水质安全和卫生。

3. 给水压力控制:给水系统需要保持适宜的水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供水正常运行。

三、给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水源处理:针对不同水源的水质特点,进行过滤、消毒、除垢等处理,确保水质达到标准。

2. 水泵站:通过水泵将水源抽送到主管道网,并对水压进行控制。

3. 主管道网:负责将处理好的水输送到不同区域的分配管道网,通常由大口径管道组成。

4. 分配管道网:将水从主管道网引入各个用户终端,通常由小口径管道组成。

5. 用户终端:包括家庭、商业和工业用户的水龙头、水表等设施。

四、给水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1. 管道布置:根据地形特点和用户需求,在建筑物或城市中合理布置管道,确保供水的均匀性和高效性。

2. 管道选择:根据水源类型和水质特点,选择适合的管材和管径,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水泵选择:根据水源高度、用户需求和管道布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水泵类型和流量,保证供水的稳定性。

4. 水质监测与控制:对供水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确保水质安全,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5. 施工质量控制:在给水系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漏水、渗水和管道破损等问题的发生。

五、给水系统维护与管理1. 定期检查:定期对给水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查,包括水泵、管道、阀门等,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维护保养: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更换阀门、润滑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水质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水质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水质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A.5~10;10~20B.5~10;15~20C.5~10;10~15D.10~20;20~302.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

(1)综合生活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A.全部B.(1)、(2)、(4)C.(1)、(2)、(3)、(4)、(5)D.(1)、(2)、(3)、(4)、(5)、(6)3.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天用量计算。

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B.7~15C.15~30D.10~204.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B.对称C.慢速D.平均5.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A.0.2~0.3B.0.5~0.6C.0.6~0.8D.0.8~1.06.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B.1.2C.1.5D.0.87.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B.1.5%~2.0%C.0.20%~0.28%D.0.6%~0.8%8.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

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氧化法。

A.接触B.曝气C.自然D.药剂9.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给水工程第四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大纲

给水工程第四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大纲
9、混合设备: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常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和机械混合。
10、絮凝设备:水力搅拌式(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和机械搅拌式(机械絮凝池)。
不考计算,课后习题做一做。
第三章
1、理想沉淀池的三个假设:
①、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不变。因此,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
6、G值计算,计算公式266页。(15-11)、(15-14)。
7、P268例题结合作业最后一题(287页第六题第二个。不要用平均值算15-25,需要一个一个算,经过第一个降低的浓度,类推)。絮凝时间,可去除的污染物浓度
8、絮凝控制指标:G值和GT值。混合阶段,G值大。絮凝阶段:G值小,G值大会被破坏,但不会很小,会直接沉淀在絮凝池。
原理:活性泥渣层。接触絮凝作用
条件:设计水量小。大中型用絮凝沉淀池
分类:泥渣悬浮型澄清池(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泥渣循环型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
絮凝沉淀池要合建
习题
第四章
1、过滤机理,反粒度过滤
2、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体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318页
3、等速过滤、变速过滤的定义、特点。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比如江苏要求生产优质水,还有臭氧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
5、反应器的计算
三个反应器课后习题的1234,涉及到不同公式
第二章
1、混凝包括混合和絮凝,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絮凝:絮凝池。为什么要进行混凝处理。
2、目的:去除水体中的胶体的稳定性,在后面沉淀、溶解性物质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3、淋水填料:点滴式、薄膜式、点滴薄膜式。
4、湿空气的性质:
饱和蒸汽压,相对湿度,含湿量,比热,焓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答案给水部分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答案给水部分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答案给水部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水质工程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2、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核心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器。

3、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也称管式反应器,流体是以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液体元素在流动的方向上绝无混合想象,每一流体元素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各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度有确定值。

恒流搅拌反应器:也称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物料不断进出,连续流动。

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完全均匀,反应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有返混作用。

4、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分为1、动力学稳定性2、聚集稳定性。

5、凝聚和絮凝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的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6、四个混凝作用机理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2、吸附—电性中和作用机理3、吸附架桥作用机理4、沉淀物的网捕、卷扫作用机理7、胶体保护当胶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质全部覆盖后,量胶粒接近时,由于“胶粒-胶粒”之间所吸附的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或者由于带电高分子的相互排斥,使胶粒不能凝聚。

8、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同向絮凝: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9、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响的沉淀,称为自由沉淀。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相互干扰,使悬浮颗粒以接近或相同的沉速拥挤下沉,呈界面式沉降,出现清、浑水层间的明显界面(浑液面)的沉淀,称为拥挤沉淀。

10、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u0指能够全部被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给水系统:是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及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

输水管:管径大、一般主要是输水,沿途不供水。

管网:在供水区域内纵横分布,分为干管和分配管干管: 管径较大,输送水量。

分配管:管径较小,向两侧配水。

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同一管网按相同的压力供应生活、生产、消防各类用水。

分地区给水管网系统:大中城市被河流分隔时,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一般先分别供给,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再考虑将两岸的管网相互连通,成为多水源的给水系统。

分质给水系统:因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分别供给各类用户。

可分为生活给水管网和生产给水管网等。

分压给水系统:因用户对水压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分别供给各类用户。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或月)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水量平衡:用水量和损耗水量,循环回用水量,补充水量以及排水量保持平衡。

工业生产用水:一般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冷却、空调、制造、加工、净化和洗涤方面的用水。

消防用水:是指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用于灭火所需的水量。

日变化系数: Kd = 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时变化系数Kh:Kh =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Kh 通常变化在1.3~1.6之间(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用每小时用水量占最高日总用水量的百分数表示,连接各线段而成的折线图。

水泵扬程: Hp = H0 + ∑h一级泵站扬程Hp=H0+ hs+hdH0:静扬程,即吸水井最低水位和水处理构筑物最高水位的高程差,mHs \hd :水头损失,以QI=αQd/T 计转输流量:当泵站供水量大于用水量时,多余的水通过整个管网流入水塔,流入水塔的水量叫做转输流量。

最大转输流量:转输流量为最大的一小时流量叫做最大转输流量,以此进行管网核算。

控制点:管网中控制水压的点,一般为离二级泵站最远或地形最高的点。

用以控制整个管网的水压,只要控制点的水压符合要求,全管网的水压就有了保证。

干管:一方面向用户供水,另一方面起输水作用,通常其管径较大,为100mm以上,大中城市中,则在200mm以上。

连接管:干管之间的管路,使其成为环状网配水管(分配管、支管):主要从干管取水,向用户和消火栓配水,在计算图上,分配管不进行计算,其管径通常由消防流量来确定。

进户管(入户管):从城市管网取水,把水输送到某一用户,对于一些重要用户,常考虑两条入户管,且这两条入户管要从不同的户外管网取水。

管网定线:在供水区域内确定给水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的平面位置和走向。

输水管渠:从水源到水厂或水厂到相距较远管网的管、渠叫做输水管渠。

1节点:管道水流发生变化的点或水力条件发生变化的点2.管段:两个节点之间的管线3.管线:按顺序相连的几个管段4.环:起点与终点相重合的管线---基环: 在一个环中,不包含其他环时,称为基环;----大环:几个基环合成一个大环,大环不是基环.5.虚环和虚节点 虚节点:实际并不存在的节点0虚环:为了计算方便,将两个或多个水压已定的水源节点(泵站、水塔等)用虚线和虚节点连接起来称为虚环,实际并不存在。

6.联系管段:舍去后,会破坏图的连续性的管段。

7.铰点:去除后会破坏图的连续性的节点。

沿线流量:供给管段两侧用户所需的流量。

长度比流量:单位长度干管线所供给两侧用户的用水量(前提:假设用水量沿线均匀分布)(L/s.m )面积比流量:假定沿线流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

管线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称为面积比流量。

节点流量: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经济流速ve :使得在一定年限t (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

经济管径:经济流速对应的管径为经济管径。

年费用折算值:按年记的管网建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管网平差:在根据初步分配的流量确定的管径基础上,调整各管段流量,反复计算,直到同时满足J-1个连续性方程组和L 个能量方程组为止。

平差法:就是求解J-1个线性连续性方程和L 个非线性能量方程,以得出P 个管段的流量。

最大闭合差的环校正法:管网平差时只对闭合差最大的一个环或若干环进行计算,而不是全部环参与平差。

界限流量:每一种标准管径相对应的经济流量的范围,它的上限、下限则称为上限流量、下限流量。

分区给水: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各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来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调度灵活。

能量利用率: 必须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概念: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水体狭义概念:指广义水资源范围内逐年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那一部分淡水量工程概念:指上述狭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量中,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用的那一部分水以及少量被用于冷却的海水。

透水层:卵石层、砂层和石灰岩层等组织松散,具有众多相互连通的孔隙,透水性能较好,∑∑-=l qQ s q c P M t c t Wt W 1001++==1)1001(M c P t ++=E E E E E 3211-=+=Φ水能在其中流动的岩层叫透水层,又叫含水层。

不透水层:粘土和花岗岩等结构紧密,透水性极差甚至不透水的岩层叫不透水层,也称隔水层。

潜水:处于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处于两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之间或构造断层及不规则裂隙中,具有一定水头压力的地下水。

有时可形成自流。

地下径流:地下水在松散岩层中流动称地下径流.井群互阻:在水位降落值不变的条件下,共同工作时,各井的出水量小于各井单独工作时的出水量,或在出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共同工作时,各井的水位降落值大于各井单独工作时的水位降落值。

含水层的有效带:受抽水影响的含水层厚度。

分段取水:垂直分段开采,充分利用含水层。

二次污染:经给水处理厂净化后的水,需通过复杂庞大管网系统输送到用户。

从水厂到用户,途径管线长度数十公里,水在管网中的滞留时间从数小时到数日。

输配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等反应,使水受到二次污染,出厂达标的水经管网输送到用户时,往往达不到国家饮用水质标准。

二、简答题给水系统的分类1.使用目的: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2.服务对象: 城镇给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村镇供水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村居民用水及畜禽用水、乡镇企业用水等)3.水源种类:地表水给水系统、地下水给水系统4.供水方式:自流供水系统、水泵供水系统、混合供水系统影响生活用水量大小的因素:1.当地气温的影响;2.人们的生活习惯;3.卫生设备条件;4.供水压力;5.水费的标准和收费方式生活用水水质水压要求:水质:外观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不含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健康的物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水压:生活用水管网任何一点都一定有压。

为了供应用户用水,生活用水管网必须保证一定的水压,通常叫做自由水压,即为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水压,其值由给水区内的建筑物层数确定:一层为10,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加一层增加4m。

高层自行解决,不必为此提高整个管网的水压。

消防用水:水压:一般不低于10m;水质:无特殊要求。

给水系统组成1.取水构筑物(常与一级泵站合建)2.水处理构筑物(集中于水厂中)3.泵站:一、二级泵站、加压泵站等。

4.调节构筑物:水塔、水池、清水池(贮水构筑物——调节水量和水压)5.输水管和管网:输水管:管径大、一般主要是输水,沿途不供水。

管网:在供水区域内纵横分布,分为干管和分配管干管: 管径较大,输送水量。

分配管:管径较小,向两侧配水。

给水系统的布置:1. 按水源分:两种不同水源的给水系统:地表、地下2. 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统一给水系统与分地区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3. 按输水方式分类:(1)重力输水给水系统:水源处地势较高,清水池中的水依靠重力进入管网系统,无动力消耗,较经济。

(2)压力输水给水系统:依靠泵站加压输水。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1.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规模(流量);规划面积(统一、分区;单水源、多水源);航运(取水构筑物);功能分区(分质、分压);道路(管网);发展期限(水源数量、设备规格、管道尺寸);大用户位置(管网);2.水源的影响:1).水源的选择(类型)2).当水源高程高,考虑重力输水(高程)3).地表水水源取水,一定在河流上游;排水到城镇工业企业的下游。

(位置)4).水源丰富的地区,尽量采用多水源取水;(水量)5)水质:净水工艺6)水位:取水构筑物3.地形的影响:1)、统一给水系统 --- 中、小城镇多水源给水系统 ---- 大、中城镇2)、分区给水串联分区(适用于地形起伏很大的城镇;优点:降低管网内的水压减少动力费用。

高区不需用高压管,泵也不用高扬程泵。

)并联分区(泵站内应有高扬程泵,高区用高压管。

)4.水厂位置(输水管、管网)5.产业结构(分质、分区)工业给水系统的类型根据工业企业内水重复利用情况分为:直流给水系统:一般不宜采用循环给水系统:回用水复用给水系统(循序给水系统):将水按顺序重复利用水量平衡用水量和损耗水量,循环回用水量,补充水量以及排水量保持平衡。

目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途径:改革生产工艺,减少耗水量,提高重复利用率,增大回用水量,以相应减少排水量。

设计给水系统:确定该系统的供水规模,即规划设计范围内的用水量的确定:近期规划:5~10年;远期规划:10~20年设计用水量的组成1.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2.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3.市政用水,主要指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4.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5.消防用水。

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上述各类用水量综合称为城市综合用水量及最高日用水量。

水厂设计规模为上述前4类用水量之和确定。

居住区生活用水量定额是按哪些条件制定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是根据城市人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给水普及率等因素制定。

通常住房条件较好,给水排水设备较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城市,生活用水量定额也较高。

日变化系数Kd和时变化系数Kh用水量变化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两个特征。

给水系统中所有构筑物都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各类城市用水量日变化系数:Kh 通常变化在1.3~1.6之间(城市)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中时变化系数通常取1.6~2.5。

如何确定有水塔和无水塔时的清水池调节容积?有水塔时,清水池调节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确定。

无水塔时,清水池调节容积由一级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曲线确定。

取用地表水源时,取水口、水处理构筑物、泵站和管网等按什么流量设计?取水口、水处理构筑物:最高日用水量;泵站:无水塔时即为管网流量,有水塔时则是分级工作最高一级的流量;管网: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