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工具包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_图文

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4
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
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
节点的前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 录的准确性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 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 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
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 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
性PCI)不低于50例。
急诊科基本要求: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
5
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
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如时钟校对记 录等(落实)
胸痛患者时间轨迹跟踪示例
首次 负荷 DAPT 给药
首次 负荷 DAPT 给药
时钟统一常见问题
以各自的手机为时钟统一方案 各设备未能做到时钟统一 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时间
记录意识,未形成习惯 无监督时钟统一落实的制度和方法
心电图检查 确保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诊原因是胸痛。
胸痛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我国胸痛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建设目标。
1. 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体验,缩短患者等待时间;2. 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提高诊断准确率;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4.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三、建设内容。
1. 诊疗设备更新。
建设中国胸痛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等设备,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能力。
2. 专业医护团队建设。
组建由心内科、急诊科、心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医护团队,实现全方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
3. 诊疗流程优化。
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4.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胸痛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四、建设步骤。
1. 确立建设规划。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组,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2. 设备采购与更新。
根据建设规划,对诊疗设备进行采购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
3. 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流程优化与数据库建设。
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为诊疗工作提供支持。
五、建设效果评估。
建设完成后,对中国胸痛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就诊体验、诊断准确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六、建设保障。
建设中国胸痛中心需要充分的资金、政策和人力保障,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共同支持和配合。
七、结语。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doc资料

✓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
5
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 ✓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
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合作协议 联络机制 培训、演练实施记录 改进效果(传输心电图及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比例)
合作协议 统一的再灌注流程图 联络机制及转诊预案 培训记录 考核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记录
联合例会、定期质量分析及典型病例讨论会记录 流程改进机制 改进效果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红头文件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PCI医院胸痛中心)
✓ 心血管内科在当地具有相对的区域优势,应常规开展急诊PCI, 配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
✓ 具备能进行急诊PCI的导管室基本设备常备冠状动脉急诊介入 诊疗所需的各类耗材
✓ 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200台,急诊PCI(包括PPCI及补 救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I)不低于50例
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 实施统一的救治方案
社区人群教育提高急 救意识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评 估改进效果
胸痛中心委员会、总监、协调员 运行机制 各类管理制度
录入全部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建立数据核查和管理制度
标识与指引 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方案 急性胸痛快速诊疗机制(分诊流程、诊疗流程、优
先及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ACS的评估流程 STEMI再灌注流程(一键启动及导管室激活机制) 全员培训
2020年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最新课件)

承诺函文件常见问题
无正式文件 未加盖公章
承诺书内容过于 简单(每一条款 均要体现)
与网上注册时提 交的承诺函一样
2020-11-25
15
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2020-11-25
16
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注意事项
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现场核查与微服私访均要检查和计分,避免临时性标记和突击准备现 象
采用不恰当的LOGO和名称
2020-11-25
17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人员资质(PCI医院胸痛中心) ✓ 至少有2名接受过规范培训、具备急诊PCI能力的副高级职 称的心血管专科医师,且每人年PCI手术量不低于75例 ✓ 具有3名经过专门介入辅助技术培训、熟悉导管室工作流程 的导管室专职护士,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4学时以上的介入 诊疗和ACS的新知识培训,并获得证书 ✓ 具有经过专门培训且获得大型放射设备上岗证书的放射技 术人员
5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
1
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
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 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3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2020年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最新课件)
Dr.Feng
2020-11-25
1
目录
建设流程 工具包介绍
2020-11-25
2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 部网站()注册成 为机构会员
2020-11-25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3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
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 流程及工具包
XXX医院XXX 201月X日
目录
建设流程 工具包介绍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注册成为机构会 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与120合作实现院前 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 接
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 实施统一的救治方案
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4
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
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
无正式文件 文件发布时间 不足6个月
缺资格证书、 缺职责介绍 职称证书
规范示例
承诺函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6分)
全力支持建设与认证 对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签署联合救治协议 与基层及社区机构签署协议 实施培训计划 承诺不能将ACS患者转院(基层不要求) 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非必须条件)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人员资质(PCI医院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简介ppt课件

3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后?
<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960s CCU 院内死亡率 15%
1980s 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1990s PCI 院内死亡率 < 5%
4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Resource:《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第二部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简介
26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建设
在国家卫计委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分会负责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专家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认证工作委员会 认证办公室 监督委员会
27
建立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更好的支持全国的建 设工作
7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显著提高再灌注比例 • 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
院前传输EKG79.9% 10min内完成EKG 76.6% 97%接受PPCI治疗 平均D-to-B 31min
机制
15
围绕技术:一个中心,两类医院,三种转运
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症状发作 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转运或自行到达医院①
可行PCI医院
急诊科②
救护车转运 直达导管室④
急诊PCI延迟 ≥120min
溶栓禁忌症⑥
导管室
确认未行早期再灌注/转运患者的原因⑩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4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基层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后) 一般条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选择PCI策略 导管室基本条件:与PCI医院相同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月平均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 选择溶栓策略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 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 处理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认证标准: 要素一---五解读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权重最大,占40%,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节点的前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 录的准确性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 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 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
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 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20分)
已开始启用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 供认证时评估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中国胸痛中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有六个月的数据。
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
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
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
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