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游标操作

合集下载

试验六三轴试验

试验六三轴试验

试验六三轴试验实验六:三轴试验⼀、基本原理三轴剪切试验是⽤来测定试件在某⼀固定周围压⼒下的抗剪强度,然后根据三个以上试件,在不同周围压⼒下测得的抗剪强度,利⽤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确定⼟的抗剪强度参数。

三轴剪切试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试验(UU )、固结不排⽔试验(CU )以及固结排⽔剪试验(CD )。

1、不固结不排⽔试验:试件在周围压⼒和轴向压⼒下直⾄破坏的全过程中均不允许排⽔,⼟样从开始加载⾄试样剪坏,⼟中的含⽔率始终保持不变,可测得总抗剪强度指标U C 和U φ;2、固结不排⽔试验:试样先在周围压⼒下让⼟体排⽔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在不排⽔条件下施加轴向压⼒直⾄破坏,可同时测定总抗剪强度指标CU C 和CU φ或有效抗剪强度指标C ′和φ′及孔隙⽔压⼒系数;3、固结排⽔剪试验:试样先在周围压⼒下排⽔固结,然后允许在充分排⽔的条件下增加轴向压⼒直⾄破坏,可测得总抗剪强度指标d C 和d φ。

⼆、试验⽬的1、了解三轴剪切试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三轴剪切试验的基本操作⽅法;3、了解三轴剪切试验不同排⽔条件的控制⽅法和孔隙压⼒的测量原理;4、进⼀步巩固抗剪强度的基本理论。

三、试验设备1、三轴剪⼒仪(分为应⼒控制式和应变控制式两种)。

(1)三轴压⼒室:压⼒室是三轴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个⾦属上盖、底座以及透明有机玻璃圆筒组成的密闭容器,压⼒室底座通常有3个⼩孔分别与围压系统以及体积变形和孔隙⽔压⼒量测系统相连。

(2)轴向加荷传动系统:采⽤电动机带动多级变速的齿轮箱,或者采⽤可控硅⽆级调速,根据⼟样性质及试验⽅法确定加荷速率,通过传动系统使⼟样压⼒室⾃下⽽上的移动,使试件承受轴向压⼒。

(3)轴向压⼒测量系统:通常的试验中,轴向压⼒由测⼒计(测⼒环或称应变圈等等)来反映⼟体的轴向荷重,测⼒计为线性和重复性较好的⾦属弹性体组成,测⼒计的受压变形由百分表测读。

轴向压⼒系统也可由荷重传感器来代替。

(4)周围压⼒稳压系统:采⽤调压阀控制,调压阀当控制到某⼀固定压⼒后,它将压⼒室的压⼒进⾏⾃动补偿⽽达到周围压⼒的稳定。

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距离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距离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距离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文章的概述部分,需要简要介绍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1. 介绍游标卡尺的基本功能: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具备高精度、简便易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制图、机械加工和精密测量等领域。

2. 引出测量孔到边距离的需求:在现实的制造和加工中,常常需要精确测量孔或凹槽等特定位置到边缘的距离。

而游标卡尺作为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3. 阐述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距离的重要性:准确测量孔到边距离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尺寸的一致性以及装配的准确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掌握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方法,对于实现精密工程和精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4. 概述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距离的方法: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方法通过测量孔边缘到游标卡尺尺口的距离,结合游标卡尺的刻度,可以得到准确的孔到边距离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具有可靠的测量精度,因此被广泛使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可以全面概述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方法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原理,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通常用来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篇章内容,并为读者提供对于所要讨论的主题的框架。

在本文中,采用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来引入本文的主题。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用来概括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让读者了解到文章将如何展开。

目的部分则明确阐述了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游标卡尺的介绍、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原理以及测量步骤。

在游标卡尺的介绍部分,将介绍游标卡尺的定义、结构和使用范围等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原理和步骤提供基础。

游标卡尺测量孔到边的原理部分将详细阐述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和数值读取方法,以便读者能够理解测量孔到边的基本原理。

实验六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实验六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第四章曲线运动实验六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实验是课标新增实验,该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能切实地将科学探究的素养落到实处.往年高考对该实验的考查力度不是很大,却在2023年浙江1月卷中进行了考查,可见,高考命题开始加大对该新增实验的考查力度,预计2025年高考该实验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大.1.实验目的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2.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转动手柄1时,变速塔轮2和3就随之转动,放在长槽4和短槽5中的球A 和B都随之做圆周运动.球由于惯性而滚到横臂的两个短臂6挡板处,短臂挡板就推压球,向球提供了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于杠杆作用,短臂向外时,长臂就压缩塔轮转轴上的测力部分的弹簧,使弹簧测力套筒7上方露出标尺8上的格数,便显示出了两球所需向心力之比.向心力演示器3.实验器材向心力演示器、质量不等的小球.4.实验步骤(1)分别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放在实验仪器的两个小槽中,且小球到转轴(即圆心)距离相同即圆周运动半径相同.将皮带放置在适当位置使两转盘转动,记录不同角速度下的向心力大小(格数).(2)分别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放在实验仪器的长槽和短槽两个小槽中,将皮带放置在适当位置使两转盘转动角速度相等、小球到转轴(即圆心)距离不同即圆周运动半径不等,记录不同半径的向心力大小(格数).(3)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放在实验仪器的两个小槽中,且小球到转轴(即圆心)距离相同即圆周运动半径相等,将皮带放置在适当位置使两转盘转动角速度相等,记录不同质量下的向心力大小(格数).5.数据处理分别作出F n-ω2、F n-r、F n-m的图像,分析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半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6.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将横臂紧固,螺钉旋紧,以防球和其他部件飞出造成事故.(2)实验时,不宜使标尺露出格数太多,以免由于球沿槽外移引起过大的误差.(3)摇动手柄时,应使小球缓慢加速,速度增加均匀.(4)皮带跟塔轮之间要拉紧.命题点1教材基础实验1.[实验原理与操作/2023浙江1月]“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A.控制变量法B.等效法C.模拟法(2)在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逐渐加速转动手柄到一定速度后保持匀速转动.此时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角速度平方之比(选填“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平方”或“周期平方”);在加速转动手柄过程中,左右标尺露出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不变(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解析(1)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正确,BC错误.(2)由向心力公式F=m v 2R 、F=mω2R、F=m4π2T2R可知,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线速度平方之比、角速度平方之比或周期平方的反比;在加速转动手柄的过程,由于左右两塔轮的角速度之比不变,因此左右标尺露出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不变.2.[数据处理]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字实验系统“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在保证重物的质量m和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重物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得到几组向心力F与半径r的数据,记录到表1中.表1向心力F与半径r的测量数据次数12345半径r/mm5060708090向心力F/N 5.46 6.557.648.749.83在保证重物的质量m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重物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得到几组向心力F和角速度ω的数据,记录到表2中.表2向心力F与角速度ω的测量数据次数12345角速度ω/(rad·s-1) 6.589.311.014.421.8向心力F/N0.09830.22660.28210.4583 1.0807(1)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分别在图甲和图乙中作出F-r图线和F-ω图线.(2)若作出的F-ω图线不是直线,可以尝试作F-ω2图线,试在图丙中作出F-ω2图线.(3)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知,向心力与转动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答案(1)(2)解析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可得F-r的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则F与r成正比,F-ω图线不是直线,但F-ω2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则F与ω2成正比.命题点2 创新设计实验3.[实验原理创新]某同学做验证向心力与线速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轻质细线上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下端悬挂一小钢球.钢球静止时刚好位于光电门中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出钢球直径d ;②将钢球悬挂静止不动,此时力传感器示数为F 1,用米尺量出线长L ;③将钢球拉到适当的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光电门计时器测出钢球的遮光时间为t ,力传感器示数的最大值为F 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请用上述测得的物理量表示:(1)钢球经过光电门时的线速度表达式v = d t,向心力表达式F 向=m v 2R=F 1d 2gt 2(L +d 2);(2)钢球经过光电门时所受合力的表达式F 合= F 2-F 1 ;(3)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向=F 合,则验证了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该实验可能的误差有 摆线的长度测量有误差 .(写出一条即可)解析 (1)钢球的直径为d ,遮光时间为t ,所以钢球通过光电门的线速度v =d t,根据题意知,钢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L +d2,钢球的质量m =F 1g ,则向心力表达式F 向=m v 2R =F 1d 2gt 2(L +d 2).(2)钢球经过光电门时只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由分析可知,钢球通过光电门时,细线的拉力最大,大小为F 2,故所受合力为F 合=F 2-F 1.(3)根据向心力表达式知,可能在测量摆线长度时存在误差.4.[实验目的创新]如图甲所示,某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体与转盘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设计了该装置.已知固定于转轴上的角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与电脑连接,通过一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物块,细绳刚好拉直,物块随转盘缓慢加速.在电脑上记录如图乙所示图像.换用形状和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物块重复实验,得到物块a 、b 、c 分别对应的三条直线,发现a 与c 的纵截距相同,b 与c 的横截距相同,且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物块没有看作质点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否 (选填“是”或“否”).(2)物块a 、b 、c 的密度之比为 2:2:1 .(3)物块a 、b 、c 与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 1:2:2 .解析(1)物块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所以物块没有看作质点对实验没有影响.(2)当物块随转盘缓慢加速过程中,物块所需的向心力先由静摩擦力提供,当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由绳子的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即F向=F+μmg=mrω2,所以有F=mrω2-μmg,题图乙中图线的斜率为mr,在纵轴的截距为-μmg,根据题图乙知a的斜率k a=m a r=1kg·m,b的斜率k b=m b r=1kg·m,c的斜率k c=m c r=12kg·m,所以a、b、c的质量之比为2:2:1,因为体积相同,所以物块a、b、c的密度之比为2:2:1.(3)由题图乙知a的纵轴截距-μa m a g=-1N,b的纵轴截距-μb m b g=-2N,c的纵轴截距-μc m c g=-1N,结合质量之比得到物块a、b、c与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1:2:2.方法点拨创新实验目的由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迁移为测向心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由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迁移为测角速度大小的实验创新实验器材由力传感器和光电门替代向心力演示器,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使实验数据获取更便捷,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准确创新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记录数据,根据F-v2图线分析数据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向心力演示器定量探究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大小F跟小球质量m、转速n和运动半径r之间的关系.(1)为了单独探究向心力大小跟小球质量的关系,必须用控制变量法.(2)转动手柄可以使长槽和短槽分别随变速塔轮匀速转动,槽内的球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套筒上露出标尺,通过标尺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格数,即可求得两个球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之比.(3)该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次数球的质量m/g转动半径r/cm转速n/(r·s-1)向心力大小F/红格数114.015.0012228.015.0014314.015.0028414.030.0014根据以上数据,可归纳概括出向心力大小F跟小球质量m、转速n和运动半径r之间的关系是向心力大小F跟小球质量m成正比,跟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跟运动半径r成正比(或向心力大小F跟小球质量m、转速n的平方、运动半径r的乘积成正比)(文字表述).(4)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难以保证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难按比例调节或露出格子数(或力的读数)不稳定,难定量化(写出一点即可).2.[实验装置创新/2024重庆八中校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水平直槽能随竖直转轴一起转动,将滑块套在水平直槽上,用细线将滑块与固定的力传感器连接.当滑块随水平直槽一起匀速转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可以通过力传感器测得,滑块转动的角速度可以通过角速度传感器测得.(1)使相同滑块分别以半径r为0.14m、0.12m、0.10m、0.08m、0.06m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得到图乙中①、②、③、④、⑤五条F-ω图线,则图线①对应的半径为0.14m,各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作用.(2)对5条F-ω图线进行比较分析,欲探究ω一定时,F与r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方法:在F-ω图像中找到同一个ω对应的向心力,根据5组向心力F与半径r的数据,在F-r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即可根据F-r图像探究F与r的关系.解析 (1)由受力分析可知,摩擦力及细线的弹力的合力提供滑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F +f =mω2r ,根据二次函数的知识可以判断mr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所以图线①对应的半径为0.14m.由以上分析可知,各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为滑块受到摩擦力作用.(2)探究F 与r 的关系时,要先控制m 和ω不变,因此可在F -ω图像中找到同一个ω对应的向心力,根据5组向心力F 与半径r 的数据,在F -r 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即可根据F -r 图像探究F 与r 的关系.3.[数据处理创新/2024山西运城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杆上的A 点,质量为m 的磁性小球用细线a 、b 连接,细线a 的另一端连接在竖直杆上的O 点,细线b 的另一端连接在力传感器上,拉动小球,当a 、b 两细线都伸直时,细线b 水平,测得OA 间的距离为L 1,小球到A 点距离为L 2,磁传感器可以记录接收到n 次强磁场信号所用的时间,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时,保持杆竖直,使小球在细线b 伸直且水平的条件下绕杆做匀速圆周运动,将接收到的第一个强磁场信号记为1,并开始计时,测得磁传感器接收到n 次强磁场信号所用时间为t ,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 2π(n -1)t,测得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 ,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n =mgL 2L 1+F (此空用含F 的式子表示).(2)多次改变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每次细线b 均伸直且水平),测得多组力传感器示数F 及磁传感器接收到n 次强磁场信号所用的时间t ,作出F -1t 2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图像与纵轴的截距为 -mgL 2L 1,图像的斜率为 4π2(n -1)2mL 2 ,则表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在质量、半径一定的条件下,向心力大小与 角速度的平方 (填“角速度”或“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解析 (1)将接收到的第一个强磁场信号记为1,并开始计时,测得磁传感器接收到n 次强磁场信号所用时间为t ,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t n -1,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2πT =2π(n -1)t.设细线a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竖直方向上有F 1cos θ=mg ,水平方向上有F n =F 1sin θ+F ,又tan θ=L2L 1,联立解得F n =mgL 2L 1+F .(2)由于F n =mω2L 2=m 4π2(n -1)2t 2L 2,与上式联立解得F =4π2(n -1)2mL 2·1t 2-mgL 2L 1,所以F -1t 2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图像与纵轴的截距为b =-mgL 2L 1,图像的斜率为k =4π2(n -1)2mL 2,可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在质量、半径一定的条件下,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高度为h 时的速度为v,恒有mgh=错误!m v2。

故只需借助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间隔T内下落的高度x n-1和x n+1(或用h n-1和h n+1),然后由公式v n=错误!或由v n=错误!可得v n(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此时电源开关应为断开状态。

2.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若选第1点O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错误!m v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第1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不为零造成的(如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等错误操作会造成此种结果)。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错误!m v错误!-错误!m v错误!=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以选用。

实验六游标操作

实验六游标操作

实验六游标操作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游标概念的理解,掌握游标的定义、使用方法查询、修改删除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游标逐行显示所查询的数据块的内容。

(2)利用游标显示指定行的数据内容。

(3)利用游标修改和删除指定的数据元组。

三、实验指导
1、利用游标逐行显示数据
实验在JXGL数据库的S表中定义一个包含sno,、sname、age 、sex、sdept的滚动游标,游标的名称为“S_cursor”,并将游标中的数据逐条显示出来。

(1)在数据库引擎查询文档中输入以下语句:
实验在S表中定义一个所在系为CS ,包含sno、sname、sex、age、
Sdept的游标,游标的名称为cs_cursor,完成以下操作:
1、读取第一行数据;
3、利用游标修改数据
实验在S表中定义一个所在系部为CS,包含sno, sname,sex 的游标,灖垢名称为cs_sursor,并将游标中的绝对位置为2 的学生的姓名改为“王南”,性别改为“女”。

4、利用游标删除数据
实验在S表中定义一个包含学号、姓名、性别、的游标,灖垢名称为cs_cursor
并将游标中的绝对位置为2的学生数据删除。

5、利用游标遍历数据表
实验在S、SC表中定义一个包含学号、姓名和成绩的游标,游标的名称为cs_cursor,
将游标遍历整个数据表(经常使用系统变量@@fetch_status来控制WHILE循环中的游标活动)
6、利用游标备份数据库
实验利用游标在串行状态下执行用户数据库文件备份。

游标卡尺的正确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正确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正确读数方法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物体长度的量具,在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中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游标卡尺的读数方式相对较为复杂,许多人在使用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惑。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游标卡尺的正确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是一种直尺状的测量工具,由固定测量尺、滑动游标和游标尺两侧的尺规组成。

滑动游标上刻有许多等分线,通过对等分线的读数,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在操作游标卡尺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游标卡尺之前,首先应查看卡尺是否完好无损,并检查游标卡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见。

如果卡尺存在破损或不清晰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二、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游标卡尺通常有不同的型号和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对于准确测量十分重要。

在选择游标卡尺时,应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确定合适的尺寸。

如果被测物体长度超过了卡尺的测量范围,应选择更大范围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三、正确握持游标卡尺正确的握持游标卡尺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将游标卡尺的手柄部分握在右手中,将固定测量尺的精确端放在被测物体的一端。

在进行具体测量之前,应先将游标卡尺合拢,以确保准确初始位置。

四、确定整数位的读数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首先确定整数位的读数。

在固定测量尺上的整数刻度线上找到最接近被测物体的刻度。

如果被测物体的一端与整数刻度线对齐,整数位的读数即为对应整数刻度线上的数值。

五、确定小数位的读数在确定整数位的读数后,需要确定小数位的读数。

小数位的读数通常由游标尺上的等分线决定。

根据游标尺上的等分线和固定测量尺上的刻度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小数位的读数。

游标尺上的等分线通常分为10个等分,在读数时需要注意游标尺上的等分线与固定测量尺上的刻度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当游标尺上的第3条等分线与固定测量尺上的刻度线对齐时,小数位的读数为0.3。

同样,当游标尺上的第9条等分线与固定测量尺上的刻度线对齐时,小数位的读数为0.9。

材料力学实验(6)

材料力学实验(6)

第三章基本实验部分§3-1 拉伸实验一、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3、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特征等),并绘制拉伸图(P-ΔL 曲线);4、比较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特点。

二、原理将划好刻度线的标准试件,安装于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

开启试验机,由于油压作用,便带动活动平台上升。

因下夹头和蜗杆相连,一般固定不动。

上夹头在活动平台里,当活动平台上升时,试件便受到拉力作用,产生拉伸变形。

变形的大小可由滚筒或引伸仪测得,力的大小通过指针直接从测力度盘读出,P-ΔL曲线可以从自动绘图器上得到。

低碳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试样依次经过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均匀变形的。

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绘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图(如图3-1)。

对于低碳钢试件,在比例极限内,力与变形成线性关系,拉伸图上是一段斜直线(试件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有一点点滑动,故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在试验机上表现为测力指针来回摆动,而拉伸图上则绘出一段锯齿形线,出现上下两个屈服荷载。

对应于B′点的为上屈服荷载。

上屈服荷载受试件变形速度和表面加工的影响,而下屈服荷载则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荷载作为计算材料的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确定Ps时,须缓慢而均匀地使试件变形,仔细观察。

(a)低碳钢拉伸图图3-1 (b)铸铁拉伸图试件拉伸达到最大荷载P b以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分布的。

从最大载荷开始便产生局部伸长的颈缩现象;这时截面急剧减小,继续拉伸所需的载荷也减小了。

试验时应把测力指针的副针(从动针)与主动针重合,一旦达到最大荷载时,主动针后退,而副针则停留在载荷最大的刻度上,副针指示的读数为最大载荷P b。

铸铁试件在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P b,而突然发生断裂。

实验6 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

实验6  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

分光计测定光栅常数及黄光波长(305)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光栅衍射现象和衍射光谱2. 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3. 选定波长已知的光谱线测定光栅常量二、实验仪器分光计、光栅、汞灯、双面反射镜三、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常用的分光元件,由于它能产生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光谱线,是各种衍射仪、光谱仪、分光计等光学仪器的必备元件。

光栅衍射公式当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光栅面上,透过各狭缝的光线将向各个方向衍射.如果用凸透镜将与光栅法线成ϕ角的衍射光线会聚在其焦平面上,由于来自不同狭缝的光束相互干涉,结果在透镜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明条纹.根据光栅衍射理论,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sin 0,1,2,k d k k ϕλ==±±⋅⋅⋅ (26―1)式中d=a+b 为光栅常量,λ为入射光波长,k 为明条纹(光谱线)的级数,k ϕ为第k 级明条纹的衍射角.(26―1)式称为光栅方程,它对垂直照射条件下的透射式和反射式光栅都适用.如果入射光为复色光,由(26―1)式可知,波长不同,衍射角也不同,于是复色光被分解.而在中央0,0k k ϕ==处,各色光仍然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分布着k = ±1,±2,…级光谱.每级光谱中紫色谱线靠近中央明条纹,红色谱线远离中央明条纹.实验中如用汞灯照射分光计的狭缝,经平行光管后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放在载物台上的光栅上,衍射光用望远镜观察,在可见光范围内比较明亮的光谱线如图26―2所示.这些光谱线的波长都是已知的(参见附表3―10).用分光计判明它的级数k 并测出相应的衍射角k ϕ,就可由(26―1)式求出光栅常量d .四、实验内容1. 将分光计内小灯熄灭,转动望远镜,从最左端的-1级黄色谱线开始测量,依次测到最右端的+1级黄色谱线.为了使分划板竖线对准光谱线,应用望远镜的微调螺钉仔细调节,不能用手直接推动望远镜.2. 为了消除分光计度盘的偏心差,测量每一条谱线的衍射角时要分别测出左右两个游标的示值,然后取平均.3. 由于衍射光谱对中央明条纹是左右对称的,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对于每一条谱线应测出+1级和-1级光谱线的位置,两个位置差值的一半即为1ϕ.4. 完成数据表26―l ,对于k =±1级光谱线,由(26-1)式得1/sin d λϕ=.可不考虑λ的不确定度,d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111csc cot u d u λϕϕϕ=⋅⋅对于JJY-1型分光计,()4m 11 2.90910rad ϕ-'∆==⨯,于是()1u ϕ∆=41.6810rad -⨯.五、注意事项1. 禁止用手触摸光栅,拿取或移动光栅时应移动光栅座.2. 对于调好的分光计,不能再调平行光管和望远镜上的任何调节螺钉或旋钮(除目镜视度调节手轮以外).3. 测量衍射角时,应锁紧望远镜止动螺钉,用望远镜转角微调螺钉使分划板竖线与光谱线对齐,再读游标示值.六、数据处理七、误差分析八、附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注:作实验时记录在原始数据上用)表2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游标操作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游标概念的理解,掌握游标的定义、使用方法查询、修改删除数据的方法二、实验内容
(1)利用游标逐行显示所查询的数据块的内容。

(2)利用游标显示指定行的数据内容。

(3)利用游标修改和删除指定的数据元组。

三、实验指导
1、利用游标逐行显示数据
实验6.1 在JXGL数据库的S表中定义一个包含sno,、sname、 age 、sex、sdept的滚动游标,游标的名称为“S_cursor”,并将游标中的数据逐条显示出来。

(1)在数据库引擎查询文档中输入以下语句:
实验6.2 在S表中定义一个所在系为CS ,包含sno、sname、sex、age、
Sdept的游标,游标的名称为cs_cursor,完成以下操作:
1、读取第一行数据;
3、利用游标修改数据
实验6.3 在S表中定义一个所在系部为CS,包含sno, sname,sex
的游标,灖垢名称为cs_sursor,并将游标中的绝对位置为2 的学生的姓名改为“王南”,性别改为“女”。

4、利用游标删除数据
实验6.4 在S表中定义一个包含学号、姓名、性别、的游标,灖垢名称为cs_cursor 并将游标中的绝对位置为2的学生数据删除。

5、利用游标遍历数据表
实验6.5 在S、SC表中定义一个包含学号、姓名和成绩的游标,游标的名称为
cs_cursor,
将游标遍历整个数据表(经常使用系统变量@@fetch_status来控制WHILE循环中的游标活动)
6、利用游标备份数据库
实验6.6 利用游标在串行状态下执行用户数据库文件备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