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体会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1 刘锐 , 李姝. 综合康 复疗法预 防肘部 骨折术 后肘 关节 功能障 碍
[ 5]卞荣 , 万里 , 国新. P 王 C M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 效观察. 中国康复 ,09,4 1 :9 20 2 ( ) 3 .
恍惚 2 例 ; 3 失语 、 睡、 嗜 淡漠 和智力 迟钝 1 ; 0例 肌力下 降、 偏 瘫或 四肢瘫 2 。全 部病 例 均 行 c 7例 T定 位 , 血肿 量 在 6 0—
10ml平均 8 ( 田公式计算 ) 均有不 同程度 占位效 应。 3 , 5ml多 , 12 手术方法 . 采用 Y L—l 一 次性 颅 内血肿 粉 碎 穿刺 型 针 。根据头颅 C T片 , 依据 c T平 扫 ( 以听眦线 为基 线 ) 结合 ,
腔、 伤后 3周 以上 出现症 状 者。该 病 多发于 中老 年人 , 由于 患者 自身生理特点 , 使得慢性硬膜 下血 肿的临 床表现 常不典
型 , 发生误诊 。长期 以来 , 易 该病 多采 用外 科 手术 开颅 清 除
标记体表 穿刺点 , 择长度 为 2 5 c 的穿 刺针 固定 于 手 电 选 . m
2 结 果
11 一般 资料 .
史 1 个月, ~6 平均 3~ 5月 ) 男 2 , 3例 , 9例 , 女 年龄 4 7 8— 0 岁, 平均 6 , 5岁 全部病例经头颅 C T确诊 , 血肿位于一侧 者 2 6
术后 即刻症状减轻 , 6d后术前 的各种体 征 、 状全部 消 症 失 。复查头颅 c 发现脑膨胀较 完全 2 T, 9例 , 脑膨胀 不完 全并
微 创 穿 刺 术 治 疗 慢 性 硬 膜下 血 肿 的 围手 术 期 护 理 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绝经前后 的妇女 。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 , 坚硬固定 , 界 限不清 。 乳腺癌是来 自 乳 腺导管上皮细 胞的癌变 , 故 基本上都是 腺癌。病变部位 细针穿刺易吸取成功 , 多
为 血性或灰 白色颗粒 物 。
参 考 文 献 【 1 ] 王亚,李季 . 乳腺肿块 6 1 0 例 细针穿刺 细胞 学检查 结果 分析『 J]. 现代医药 卫生 , 2 0 1 0 , 2 6 ( 0 7 ) : 1 0 0 4 — 1 0 0 5 . [ 2 】 安家嘉 , 周家萍 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 囊肿细胞 学检查 的临床研 究 [ J 1 . 检 验医学与临床 , 2 0 1 0 , o 7 ( o 7 ) : 6 4 0 . 6 41 .
1 .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2 0 1 2 年 4月至 2 0 1 4 年4 月行 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的 门诊及住 院患 者3 0 例。 年龄 2 4 —5 8岁 , 平 均年龄 3 8 . 3岁;1 7 例无乳头溢液 ,l 3 例乳头溢液 。 1 . 2 标本的采集与制 片 对1 7例可触及肿块而无乳头溢液者应用 细针针吸法。常规消毒后 ,用 l 0 ~ 3 0 mL 无菌空 针 , 操作 者左 手固定肿块 , 右手持针 , 迅速刺入肿块 内, 保持负压 , 向肿块不 同方 向抽取数 次 , 见有 少量吸取物后 , 快速退针 , 将抽 取液推至玻片上 , 制片 2 5张。 1 3 例乳头溢液患者直接涂 片法 先用手轻轻检查乳房 , 观察有无可触及肿块 。 洁净乳头 , 用食 指腹侧由患处沿乳腺导管 向乳 头方 向轻轻按摩乳房 , 然后 挤压乳 晕 ,将溢液滴 在玻片上 ,涂片 2 — 4张。如果分泌物过多 ,富含血液 ,可将 其收 集在生理盐水 中,离 心沉淀后制片。 2 结 果 2 . 1 乳腺涂片 中常见的正 常细胞形态 乳腺导管上 皮细胞 正常情况下 , 此细胞不易脱落 , 涂 片中较少 见到。细胞常 呈蜂窝状 , 大 小形态一致 , 核呈圆形 、 卵圆形 , 形状规则 、 大小一致 、 排列规则 , 染色质均匀 。妊娠期 和哺乳期呈增生及分泌表现 。 泡沫细胞 涂片 中常见 。细胞体积较大 ,大小不一 ,形态 近圆形 ,核较小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护理体会

c u r e d .Co n c l u s i o n t he c o r r e c t p r e o p e r a i t v e e v a l u a i t o n nd a c o r r e c t p o s t o p e r a i t v e n u r s i n g c a n p r o mo t e a s u b d u r l a h e ma t o ma i n p a i t e n t s、 Ⅳ i t l 1
Me ho t d s r a n d o m l y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nu a a r y 2 0 1 3 t O De c e mb e r 2 0 1 3 wi t h d i r l l i n g d r a i n a g e t r e a me t n t o f 2 0 p a t i e n t s 、 Ⅳ i t h c h r o ic n
p r o c e s s i ng .R e s ul t s 2 0 pa ie t n t s ,e xc e pt 1 c a s e of p a ie t nt s wi h t a c ut e s ubd ur a l he ma t o ma a c c o m pa ie n d b y s e ve r e mu lt i pl e o r ga n f a i l u r e de a h ,a t l l
r e h a b li i t a io t n, a s p e e d y r e c o ve r y f or t he pa ie t n t i n c l i ni c a l ha s Ve r y i m po r t nt a s i g n i ic f nc a e .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陈丽霞【摘要】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56接受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密切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等精心护理. 结果本组56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住院时间11~16 d,均康复出院. 结论做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2页(P118-119)【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护理【作者】陈丽霞【作者单位】河南淅川县人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淅川 474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多由外伤所引起的出血积聚于硬膜外腔内,好发小儿和老年人。
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部分老年患者可出现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及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1]。
若诊治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改善预后。
2012-01—2014-12间,我科对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男46例,女10例;年龄9~79岁。
病程1~3个月。
均经CT或MRI确诊。
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昏、肢体乏力、活动障碍,部分有智力障碍、轻偏瘫、失语等。
在局麻下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于血肿内或脑室内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
同时配以降颅压、抗炎、止血等药物治疗。
1.2 术后护理方法1.2.1 基础护理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肘、踝、背部及臀部等受压部位。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床铺平整,预防压疮、血栓形成。
10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

10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本组103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为颅内积气、癫痫发作、血肿复发、感染、精神障碍、低颅内压,共发生并发症31例,总发生率为30.10%,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9.10±11.42)d,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增加,最长165 d;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治愈26例,好转4例,死亡1例。
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简单,但其手术后仍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标签: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指硬脑膜下的血肿形成已有3周以上,血肿周围形成机化包膜者[1]。
多发生老年患者,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几周前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头痛、肢体肌力下降、抽搐、记忆下降、失语等。
此类患者均需手术引流出硬膜下积血,解除占位效应。
该类手术简单,但仍会出现手术后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现回顾性分析103例患者行钻孔引流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13年4月因“慢性硬膜下血肿”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住院患者,共103例,其中男80例,女23例;年龄14~74岁,平均43岁。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垫高头部,常规消毒铺巾,切开头皮各层,以及骨膜、乳突,撑开器撑开,钻骨孔1枚,见硬脑膜,十字切开,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流出,向硬膜下置入14 F脑室引流管1根,封堵骨孔,缝合头皮各层,固定引流管,包扎伤口,予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接引流袋。
1.3 观察指标查阅103例住院病历资料,统计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疾病种类、发生时间、住院天数、预后(治愈、好转、未愈、死亡)。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体会作者:王雅琴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通过对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微创治疗后的分析,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对我科近8年收治的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102例治愈,死亡1例。
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继发颅内血肿3例,血肿复发3例,脑脊液漏致颅内感染2例,张力性气颅1例,癫痫发作1例。
结论:用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72—01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
(1)我科自2002年8月~2009年8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11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现将1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病人男77例,女35例。
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8岁。
有确切外伤史88例。
病程3周~4个月。
其中单侧98例,双侧14例。
1.2 临床症状头痛或头昏89例,肢体肌力下降96例,失语13例,意识障碍11例,精神及智能障碍14例。
1.3 影像学检查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部CT检查,血肿位于颞顶部26例,额颞顶部86例。
血肿量为60ml~130ml,平均90ml。
血肿呈低密度影21例,等密度影29例,混杂密度影36例,高密度影26例。
1.4 手术方法全麻9例,余均在局麻下手术。
根据CT片在血肿最厚处做头皮直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外包膜,将2根10号脑室引流管分别向额、枕方向置入血肿腔,引流出血肿约30毫升后夹闭引流管,不进行血肿腔冲洗,骨孔边缘填上明胶海绵,由原切口处固定引流管,缝合皮肤,引流管接引流袋。
术后24小时复查头部CT,一般持续引流2~3天,根据患者症状改善及CT复查血肿残存情况拔除引流管。
慢性硬膜下血肿穿颅冲洗术后护理体会

1 资 料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29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5 6 1 1例;年龄
完全 开 放 引 流 。详 细记 录 引 流 液 的量 和颜 色 ,如 颜 色鲜 红 ,应
2 9 1~ 2岁 ,平 均 6 . 18岁 。病 程 l d~3个 月 。全 部 经 C T平 扫
周 围 ,最 终 拔 除 穿 刺针 ,敷 料 覆 盖 。拔 针 当天 观察 针 孑有 无渗 L
针 ,安装于枪式电钻后根据 C T片在血肿最厚 处偏前上方局麻
下 进针 ,快速 穿 透 颅骨 、硬 膜进 入 血 肿 腔 ,拔 出 钻头 ,加 密 封 盖 ,连接 侧 管 ,先 稍抽 吸 1 3 m ,再 以庆 大霉 索 0 9 氯 化 0— 0 l .% 钠 溶液 (6 U m ) 反 复 冲 洗 血 肿 腔 , 同 时 相 应 变 换 头 位 , 10 / L
警惕再 出血可能。注意保持引流管无菌和通畅 ,防止扭 曲、成 角 、受压 、阻塞 、脱落 ,若引流不畅 ,应及时处理。改变头位
或搬 动 时 应 夹 闭 引 流管 , 防 止 颅 内压 急 剧 变 动 和 引流 液 逆 流 。
或增强扫描确诊。左侧 15例 ,右侧 17例 ,双侧 2 3 0 7例。血
以利脑 膨 起 和血 肿 引流 。 。然 而 我 们 的经 验 是 采 取 个 体 化 的 ]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0 6 1 3 9 3 0 J 2 0 ,1 : 6 — 7 .
2 王忠诚 .神经外科 学 [ M].武汉 :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杜,19 9 8:
3 8 3 .
肿 多位 于 额颞 顶 部 ,血 肿 量 6 20 l O~ 0 m ,大 多 数 为 8 0—10 l 5m。
10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

2 结果
下血肿 ”在 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行 “ 硬膜 下血肿钻孔引 流术 ”
①广州市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1 2 0
如表 1 所 示 ,本组 1 0 3例患者 手术后并 发症 的发生 率 由高
科伤 口换药常规 用生理盐 水清洗 创面 ,对 创面仅仅起 到清 洁作 用 ,而 高效碘具 有广谱 、高效 、无毒 、无 腐蚀 的优 点 ,对 金葡
而达 到控制感染 的 目的 圆。f 2 1 将 重组 牛碱性成纤 维细胞 生长 因
过对该 乳腺癌 患者治疗 过程 的观察 ,体会 到精心 的护理 能使 肿 瘤在较 长时 间得到有效 控制 。由此 可见 ,笔 者所在 医院 医护人
菌等各种致病菌 , 在3 — 5 m i n内即可达到 1 0 0 % 的杀灭作用 ,从 员所 采取 的特殊护理 措施是有 效 的,为患者减 轻了痛苦 ,提高 了生 存质量 ,是一种值 得推广 的护理方 法 ,但需要 更多 的病例
的住院患者, 共1 0 3 例, 其中男 8 0 例, 女2 3 例; 年龄 l 4 ~ 7 4 岁,
平均 4 3岁。
多发生老年 患者 ,大 部分患者 在发病几 周前有 外伤史 ;主要表 现为头 痛、肢体 肌力下降 、抽搐 、记 忆下降 、失语等 。此类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对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微创治疗后的分析,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对我科近8年收治的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102例治愈,死亡1例。
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继发颅内血肿3例,血肿复发3例,脑脊液漏致颅内感染2例,张力性气颅1例,癫痫发作1例。
结论:用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72—01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
(1)我科自2002年8月~2009年8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11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现将1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病人男77例,女35例。
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8岁。
有确切外伤史88例。
病程3周~4个月。
其中单侧98例,双侧14例。
1.2 临床症状头痛或头昏89例,肢体肌力下降96例,失语13例,意识障碍11例,精神及智能障碍14例。
1.3 影像学检查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部ct检查,血肿位于颞顶
部26例,额颞顶部86例。
血肿量为60ml~130ml,平均90ml。
血肿呈低密度影21例,等密度影29例,混杂密度影36例,高密度影26例。
1.4 手术方法全麻9例,余均在局麻下手术。
根据ct片在血肿最厚处做头皮直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外包膜,将2根10号脑室引流管分别向额、枕方向置入血肿腔,引流出血肿约30毫升后夹闭引流管,不进行血肿腔冲洗,骨孔边缘填上明胶海绵,由原切口处固定引流管,缝合皮肤,引流管接引流袋。
术后24小时复查头部ct,一般持续引流2~3天,根据患者症状改善及ct复查血肿残存情况拔除引流管。
2 结果
全组治愈102例,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继发颅内血肿3例,1例行药物保守治疗,2例行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后好转;血肿复发3例,均行二次钻孔引流术后好转;脑脊液漏致颅内感染2例,其中死亡1例(死于颅内感染合并肺部感染并发症);张力性气颅及癫痫发作各1例
3 护理
我科从2002年开始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共112例,治愈102例,治愈率91.1%,证明该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根据该组病例的手术疗效,术后护理有以下几点体会:
3.1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除了做好生命体征、体位、饮食、
出入量、口腔、皮肤、泌尿道、大小便的护理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以下的护理。
3.2头部切口敷料的护理:敷料固定牢固,有渗出及时清洁伤口,更换敷料。
3.3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本组病例均置头部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引流可了解颅内压及颅内出血情况。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
如发现引流液由淡红色变为鲜红色,则说明有颅内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严密观察或报告医生处理。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固定稳妥,不可受压、扭曲、堵塞、松动脱出。
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翻身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要遵守无菌则,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血肿分泌物流入颅内。
拔管前 1d应夹闭引流管,以便观察颅内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再次升高等情况,夹管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有否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无以上症状通知医生可行拔管。
3.4 呼吸道的护理:将病人头偏向健侧,常规给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
本组有 1 例术后第 5 天出现喉头痰多,呼吸变慢,6~8 次/ min ,给气管切开,以利于通气和吸痰。
气管切开后,套管固定松紧适当,内套管每 4h 消毒1 次,每天更换消毒吸痰用物 1 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时轻柔操作,吸痰后用两层无菌纱块覆盖内气管套管口上,并用(糜蛋白酶 +庆大霉素 +生理盐水)滴在纱块上,保持纱块湿润,以增加吸入
空气的湿度。
每 2h 用(糜蛋白酶 +庆大霉素 +生理盐水) 2~4ml 从内套管内滴入,使痰液稀释,利于吸痰,并应严格无菌操作。
3.5 恢复期的护理:病情好转神志清醒后应加强病人的语言、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针刺等措施促使功能恢复。
同时须注意心理护理,热情与病人交谈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加速患者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寿葆,主编.外科学及护理〔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3.
[2] 德彰,主编. 外科护理学〔m〕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