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我院自2005年4月~2010年4月,应用YL-1型颅内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岁。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平扫,显示呈新月型稍高或等密度影,部分病例呈高低密度混合杂影,全部病例均有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明显移位,血肿量60~125mm。

除2例为双侧血肿外,其余均为单侧血肿,有明显头部外伤史者17例。

头痛16例,伴恶心呕吐者9例,意识障碍9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

1.2治疗方法根据CT片扫描所示的血肿位置确定在头皮的穿刺点,避开大的血管及静脉窦,常规消毒头皮,利多卡因局麻后,选用2.0~2.5cm长的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针固定于电钻后钻入,出现落空感后退出钻头,留下引流针管拧紧塑料盖帽,侧孔接引流管,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多次抽吸量为总量的50~70%,生理盐水冲洗等量置换冲洗,接好引流袋保留3-4h后开放引流,每天1-2次,于冲洗前抽洗血凝块,根据出血凝固情况可酌情注入尿激酶,根据复查CT观察血肿的清除程度了解脑受压后恢复情况,直至复查CT血肿基本引流清除,3-4d可拔除穿刺针。

2 结果本组20例均一次穿刺成功,其中2例血肿同时双刺穿刺引流,经治疗后病情好转,9例智力和精神障碍者24h内清醒,其余各种症状均好转或住院8~14d消失,复查CT受压脑组织复位,无死亡病历,未发生颅内感染、脑组织损伤、气颅等并发症。

3 护理3.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及家属求生愿望占首位,随着术后患者病情减轻,怕致残心理占首位,因此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术前向其介绍手术效果,术后介绍注意事项,耐心做好疏导工作,向其介绍此类患者已经康复恢复正常生活的例子,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绝经前后 的妇女 。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 , 坚硬固定 , 界 限不清 。 乳腺癌是来 自 乳 腺导管上皮细 胞的癌变 , 故 基本上都是 腺癌。病变部位 细针穿刺易吸取成功 , 多
为 血性或灰 白色颗粒 物 。
参 考 文 献 【 1 ] 王亚,李季 . 乳腺肿块 6 1 0 例 细针穿刺 细胞 学检查 结果 分析『 J]. 现代医药 卫生 , 2 0 1 0 , 2 6 ( 0 7 ) : 1 0 0 4 — 1 0 0 5 . [ 2 】 安家嘉 , 周家萍 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 囊肿细胞 学检查 的临床研 究 [ J 1 . 检 验医学与临床 , 2 0 1 0 , o 7 ( o 7 ) : 6 4 0 . 6 41 .
1 .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2 0 1 2 年 4月至 2 0 1 4 年4 月行 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的 门诊及住 院患 者3 0 例。 年龄 2 4 —5 8岁 , 平 均年龄 3 8 . 3岁;1 7 例无乳头溢液 ,l 3 例乳头溢液 。 1 . 2 标本的采集与制 片 对1 7例可触及肿块而无乳头溢液者应用 细针针吸法。常规消毒后 ,用 l 0 ~ 3 0 mL 无菌空 针 , 操作 者左 手固定肿块 , 右手持针 , 迅速刺入肿块 内, 保持负压 , 向肿块不 同方 向抽取数 次 , 见有 少量吸取物后 , 快速退针 , 将抽 取液推至玻片上 , 制片 2 5张。 1 3 例乳头溢液患者直接涂 片法 先用手轻轻检查乳房 , 观察有无可触及肿块 。 洁净乳头 , 用食 指腹侧由患处沿乳腺导管 向乳 头方 向轻轻按摩乳房 , 然后 挤压乳 晕 ,将溢液滴 在玻片上 ,涂片 2 — 4张。如果分泌物过多 ,富含血液 ,可将 其收 集在生理盐水 中,离 心沉淀后制片。 2 结 果 2 . 1 乳腺涂片 中常见的正 常细胞形态 乳腺导管上 皮细胞 正常情况下 , 此细胞不易脱落 , 涂 片中较少 见到。细胞常 呈蜂窝状 , 大 小形态一致 , 核呈圆形 、 卵圆形 , 形状规则 、 大小一致 、 排列规则 , 染色质均匀 。妊娠期 和哺乳期呈增生及分泌表现 。 泡沫细胞 涂片 中常见 。细胞体积较大 ,大小不一 ,形态 近圆形 ,核较小 ,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陈丽霞【摘要】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56接受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密切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等精心护理. 结果本组56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住院时间11~16 d,均康复出院. 结论做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2页(P118-119)【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护理【作者】陈丽霞【作者单位】河南淅川县人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淅川 474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多由外伤所引起的出血积聚于硬膜外腔内,好发小儿和老年人。

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部分老年患者可出现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及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1]。

若诊治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改善预后。

2012-01—2014-12间,我科对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男46例,女10例;年龄9~79岁。

病程1~3个月。

均经CT或MRI确诊。

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昏、肢体乏力、活动障碍,部分有智力障碍、轻偏瘫、失语等。

在局麻下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于血肿内或脑室内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

同时配以降颅压、抗炎、止血等药物治疗。

1.2 术后护理方法1.2.1 基础护理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肘、踝、背部及臀部等受压部位。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床铺平整,预防压疮、血栓形成。

微创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微创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微创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护理体会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有包膜的血肿,大多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裂所致,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无明确的或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有的病人伴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表现突出,老年人以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⑴。

占住院颅脑损伤患者的1.5~5.4%,占各种颅内血肿的9.6%~18.7%,占硬膜下血肿的10%~30%⑵。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同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穿刺+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经济安全、适合推广。

本文选用我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2例,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1.1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

年龄50-60岁3例,60-70岁7例,70岁以上2例。

病程10天—3月。

所有患者均有头晕头痛症状,伴智力障碍者2例,行为异常、定向障碍者3例,经常跌倒、近事遗忘者4例,高血压病史3例。

手术前均经头颅ct检查示颞、顶区慢性硬膜下血肿。

1.2治疗方法12例患者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在局麻下7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5例行血肿微创穿刺+尿激酶液化引流术,术中引流出不凝暗红色血液80-100ml,术毕放置硅胶引流管一根,并固定,外接无菌引流袋一个。

1.3疗效12例手术患者7例术后硅胶引流畅,术后第2日头痛头晕症状减轻,于术后第3-5天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5日复查ct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消失,遵医嘱予拔管;5例患者术后出现引流不畅,于术后第3日查凝血四项正常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50000u溶栓,第4日引流液明显增多,精神神经症状消失,术后第7日拔管。

继续住院观察2日,12例患者精神神经症状均消失,定向力完整,问答切题,手术疗效确切。

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参 考 文 献 … 粟 秀初 ,吴保仁 ,黄远桂 ,等新 编神经病 学【M].西安 :第 四军 医大学
出 版 社 ,2005:450—451. (收 稿 日期 :2010—04—23)
闭 式冲 洗 引流 术 治 疗慢 性 硬膜 下血 肿 护 理体 会
李 华
(滨 海县 人 民 医 院 ,江 苏 滨 海 224500)
果 好 ,护 理 方 便 。
1.3 结 果 术 后 24 h~48 h复查 CT,49例 血 肿 基 本 清 除 ,
【关键词 】l慢性硬 膜下血肿 冲洗 引流 护理
脑 回复 满 意 ,仅 6例 有 微 量 积 液 ,无 1例 气 颅 发 生 。平 均拔 管 时
间 2.5 d,平 均住 院 6 d,无颅 内出血 、气 颅 、颅 内感 染等并 发症
3 老 年 人 直 立 性 低 血压 的预 防 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 和昏倒 的重要 因素 ,因此必须 采 取 积极 有效 的措 施 加 以预 防 。 3.1 早期对身体姿势 加以调整 即有效 ,如平卧位 时适 当 抬高头部,穿弹力 紧身裤和弹力袜能减少患者直立位时静脉 回 流的淤积 。①起床或下地时动作应缓慢 ,双下肢活动片刻后再 缓慢起立 ,起立后适 当走 动 ,可减轻和预 防发作 ;②避免喝酒或 过 高 室温 或 浴 池 浸 泡 、桑 拿 浴 等 诱 发 血 压 过 低 。 3.2 慎用影 响血压的药物 ,如有症状 的患者不 宜于餐前 服用 降血压药 ,餐后 宜平卧 ,减低 降压药物 的剂量和用少 食多 餐 的方 法 进食 也有 帮助 。① 久 卧后 站立 如有 头 晕 感 觉 应 继 续 卧
床休 息 ;②用降血压药后夜 间起 床大小便时最易引起直立性低 血压 ,故夜 间起床 时应特别注 意体位缓慢 改变 ,最好 不入厕大 小便 ;③合理饮食 ,补充 营养 ,避免过饱或饥饿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中华临床 医学 杂志 。2 0 年 I 月 。第 9卷 。第 l 期 08 1 】
7l
2 . 2把病人从普通病房转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时, 我们 必须帮助病人端正认识 ,换 床位 是为了及 时观察病
使病 人的不快转化 为愉 快 ,由厌烦 转为乐 意 ,使病
人更好地 配合 我们 的医疗 活动 。 总之 ,调换病 人 的床 位虽然是一件简单 的事 ,
可是不 同的病 人会有 不同的想法 ,我们 必须有细致
情变化 ,便于护理 ,这 是对病情 的重视 ,可 以帮助
患者 以最快 的速度恢复健康 ,使病人 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并 向病人说 明有 关疾病 的注意 事项及饮食疗 法 ,以及如何 配合治疗 ,使病人消除恐惧 心理 。 2 _ 3要消除病人的厌烦 心理 , 必须 了解病人不肯换床 位的原 因,分析其心理活动 ,疏 导病人 ,协助搬床 ,
【 收稿 日期
2 0 .90 】 0 80 .5
而钻孔 引流术是慢性硬 膜下血肿 的首选 方法 ,现将
我科 自 2 0 年 1  ̄2 0 年 7 共 1 07 月 08 月 4例术后患者
的护理体会介绍如 下。
采 用头低脚高 卧位 2 d 且予患侧卧位 , ~3 , 根据
肺炎 的预 防及护理 。每两小 时翻 身叩背 ,痰多
粘稠者要及 时吸痰 ,保 持 呼吸道通 畅 ,必要时雾化 吸入 ,并选 用疗效好对 肝 肾功能损 害小 的抗生素抗
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 术 后需观察 引流液颜色变化 ,如无血 性液体 引
出或引流量过少 ,需要 时调整 引流管位置 ,以免 引
[ 徐启武, 1 ] 蒋雨平. 临床颅脑病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
社 ,0 32 68 6 2 0 .0 ,9

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m L.
血压高者 、嗜睡者行心电监护 ,随时观察病情发 现 异常及 时报 告 医生处 理. 22 术 后护 理 .
() 病 情监 测 :心 电监 测 ,每 3 i 测 生 1 0rn监 a 命 体 征一 次 ,特 别 是 全麻 术 后 6h内最 易 出现 呼
吸 抑制 ,病 人 也可 因意 识 障碍 ,咳嗽 排 痰不 畅 而
头 部 或枕 边 ,高度 与 头部 创 腔 保持 一 致 ,避 免 引
流 过快 引起 颅 内低 压 而致 广 泛 的脑 出血 ,保 持 引
钻 孔 位 置 根据 头 颅 C T或 MR 定 位 ,在 血 肿 I
偏 中部 钻 孔 ,有 利 于术 后 引 流 .术 中释放 、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流速度均应缓慢 ,防止 因颅内压急剧下降导致 脑 表 面桥 静 脉撕 裂 引发 急性 硬膜 下 出血 .置 入 引 流 管 时 动作 轻 柔 ,防 止 引 流 管 挫 伤 皮层 脑 组 织 ,
流 管通 畅 ,严格 无菌 操 作 ,纪 录 2 4h引流量 ,观 察 引流 液 的颜 色 、性状 ,如 引 流量 逐 渐减 少 ,且
颜 色变 淡 ,表示 脑 已膨 胀 ,血肿 腔 在缩 小 ,术 后
[ 作者简介]许旭燕 (99一) 16 ,女 ,云南陆 良县人 ,医学学士 ,主管护师 ,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
[ 中图分类号]R 7 [ 4 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4 0 (0 0 4—0 6 —0 0 3— 7 6 2 1)0 11 2
慢性 硬膜 下血肿 ( S H)系头 部外 伤后 三周 CD
本组 钻 1 3 孔 3例 ,钻 2 的 4例 . 孔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8:疼痛与手术有关
1.鼓励病人诉说疼痛的感受,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与精神支持 。 2做各种操作应准确、轻柔,以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合理安 排治疗的时间。 3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学会转移注意力,如聊天等。 4密切观察疼痛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 疗效与副作用。
9:潜在并发症:癫痫
1.指导患者,遵医嘱给予丙戊酸钠口服。 2.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
1.积极寻求并处理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客观因素。 2.尽量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 3.各项治疗、护理及检查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刺激 。 4.告诉病人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宜喝热牛奶或听轻音乐,使大脑放松,促进睡眠 。 5.必要时按医嘱使活自理缺陷与左侧肢体活动能力下降有关
五、【出院指导】
• 1.饮食:进食含有适宜热量、蛋白质和丰 富的维生素。 • 2.休息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等 清理活动。 • 3.服药和治疗:病人应按时、按量服用。 • 4.定期复查。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神经外科: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定义、临床表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 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 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 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ML 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多 数病人有头疼、乏力、智力下降、轻度偏瘫及眼底水肿,偶 有癫痫或卒中样发作。老年人则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体束 体征阳性为多。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 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 、呕吐、喂饲困难 ,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 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 性癫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阮灵芝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后护理。

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2012年收治的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以临床症状消失或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标准,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血肿复发5例,继发性癫痫1例,无一例护理并发症。

结论: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康复期护理,是提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0—0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目前对于血肿的病因诊断尚无统一的认识。

血肿好发生于额顶颞大脑半球表面。

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其次以肢体进行性偏瘫、精神症状、癫痫等为首发症状。

手术方式多以钻孔引流术为主,对于少数混杂有血凝块的患者,现在亦可开小骨窗清除血肿。

此病好发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治疗后有易出现肺部感染、血栓、再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护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科自2010年—2012年共对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本地区2010年至2012年共86例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13例,年龄39-88岁,其中年龄大于50岁有78例,占90.6%。

有明确外伤史64例,占74.4%。

病程在3周-2个月。

术后拔管时间在3-5d。

1.2治疗方法
86例患者7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57例均于顶结节处钻孔引流,另外13例于血肿最厚处钻孔引流,余18例采用开小骨窗清除硬膜下血肿。

1.3结果
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标准,全组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血肿复发5例,继发性癫痫1例,无一例护理并发症。

2 术后护理
2.1常规护理
虽然钻孔引流术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的优点,但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再出血、继发性癫痫、张力性气颅、硬膜下积液等。

术后予患者采用去枕头稍低位,偏向患侧,不仅能有效预防张力性气颅,而且有利于充分引流,同时嘱患者多饮水。

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指导患者变换体位时注意勿扭曲、受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

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可予以肢体约束。

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并置于引流管口水平以下。

术后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

正常血肿腔引流液为暗红色,引流液颜色为鲜红色,提示有新鲜出血可能大。

若引流液转清并逐渐减少,提示脑组织复位良好,血肿腔缩小,予夹闭引流管24小时,患者无明显头疼、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考虑拔管。

一般术后48~72h拔管,本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5d拔管。

2.2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运动和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血压需控制相对稳定,血压波动过高容易引起出血,而术后低血压又易加重脑水肿、诱发脑梗死。

加强患者的创口观察和护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出、引流管口有无脑脊液漏的发生。

2.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肺部感染
高龄男性患者,伴既往有长期吸烟史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控制与预防肺部感染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们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前提下,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对于意识障碍者,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加用化痰药液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同时加强病室内通风换气,减少探视。

2.3.2癫痫
癫痫是颅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考虑为留置引流管刺激脑皮层所致,我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未再次发作。

1)首选地西泮 10~20mg 静推迅速控制抽搐; 2)及时吸痰、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3)予20%甘露醇 125ml 静滴、呋塞米 40mg 静推利尿脱水降颅压;4)出现高热时可予冰枕物
理降温5)保护患者安全,防止舌咬伤和坠床等意外发生。

该患者拔除引流管并抗癫痫治疗后好转。

2.3.3压疮高龄、意识不清、合并有糖尿病和偏瘫者最易发生压疮,护理对策:
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无渣屑;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缺血表现,必要时骨骼突出部位加放气圈或安装气垫床;对于压疮高危患者翻身1次/2h,受压部位给予按摩。

2.4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行动迟缓,反应能力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做好安全护理尤为重要。

予悬挂防跌倒警示牌、防跌倒监控,做好防坠床的护理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护理宣教工作:行动不便的患者严格卧床休息,禁止擅自下床活动,术后24h家属全程陪护。

本组患者无一例安全意外。

2.5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害怕孤独、担心预后不良。

因此,应多主动关心老人,多陪伴、多交流,交流时语速要慢、音量稍大,及时了解患者的心里状态。

2.6康复护理
意识不清和偏瘫者早期康复锻炼以被动运动为主,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

同时通过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缓解疼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随着肢体肌力的恢复,逐步过渡为主动运动为主,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锻炼,进行移动和动作训练。

康复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而造成伤害。

2.7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出院后多下床活动,建议在室内可增设适当的防滑措施,外出需有家属陪同,但应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若出现头痛、头昏、肢体渐进性偏瘫或伴有精神症状时应及时门诊随访。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代偿能力弱,手术耐受性差。

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2.
[2] 戴素良老年患者手术护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3):2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