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讲解词解析
石刻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导游词

石刻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石刻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作为导游,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集石刻文化、历史文物和艺术欣赏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我们将按照不同主题对景区进行分节讲解。
1. 景区概况洛阳博物馆景区位于河南洛阳市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从公元前21世纪的商代石刻到现代石刻艺术作品,这里涵盖了丰富的石刻文化内涵。
景区共分为五个展馆,让游客们能够系统地了解石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演变。
在这里,游客们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中国古代石刻的魅力。
2. 商代石刻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商代石刻文化的瑰宝。
商代石刻是中国石刻题材最早、规模最大的一类,代表了商代社会的历史、宗教和艺术。
通过观赏这些历史石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3. 唐代石刻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唐代石刻展区。
唐代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鼎盛时期,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石刻作品。
这些石刻以描绘佛教故事和寺庙壁画为主题,艺术风格独特,充满了宗教氛围。
游客们可以细细欣赏这些石刻作品的细腻雕刻和丰富内容,感受唐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4. 宋代石刻宋代石刻展区是我们下一个目的地。
宋代石刻以佛教为主题,兼具了唐代石刻的规模和繁复,以及自身的特色。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佛教传统、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石刻作品。
游客们可以观赏到宋代石刻艺术的细致和细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 现代石刻最后,我们来到现代石刻展区。
这里展示了近现代的石刻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现代审美观。
现代石刻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技法和题材,又加入了创新的元素和表现手法。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当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创作理念。
在游览过程中,我将为大家进行导览解说,并介绍各个时期的石刻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会与您分享一些石刻保护和修复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石刻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最后,感谢各位游客的光临,希望您在石刻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有一个愉快的旅游体验!祝大家旅途愉快!。
洛阳博物馆导游词领略千年风华

洛阳博物馆导游词领略千年风华欢迎大家来到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中国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河南省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位于洛阳市东城区中心,占地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洛阳博物馆以其宝贵的珍藏品和卓越的展陈方式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领略千年风华,一同探索洛阳博物馆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到馆内的展厅一。
这里主要展示的是洛阳历史文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洛阳作为中原历史文化中心的地位。
首先是殷商文化,展示了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礼器等。
然后是周商时期,展示了战国时代的青铜器、玉器等。
接着是秦汉时期,展示了兵器、陶器、青铜器以及房屋、珍宝等,让我们感受到了秦汉帝国的辉煌。
最后是晋宋时期,展示了晋宋两朝的文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的文化交融。
接下来,我们来到展厅二。
这里是艺术品展览区,主要展示了洛阳地区的艺术品和工艺品。
我们可以欣赏到洛阳石窟艺术的精华,洛阳瓷器的瑰丽以及洛阳织锦的精湛。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洛阳的繁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然后,我们来到展厅三。
这里是专门介绍洛阳历史名人和文化的展览区。
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贾谊、贾岛、杨贵妃等历史名人的雕塑像,以及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同时,这里还展示了洛阳的传统工艺品,如洛阳剪纸、洛阳牛筋鼓、洛阳木雕等。
这些传统工艺品是洛阳历史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洛阳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最后,我们来到展厅四。
这里是洛阳博物馆的珍藏品展览区,也是洛阳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国宝级文物,如汉代青铜器、唐代陶瓷、宋代绘画等。
洛阳博物馆还有着著名的“晓谟墓”和“百合花墓”,这两座墓葬是洛阳古墓葬中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
在此展厅,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千年历史的厚重。
洛阳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不仅宝藏丰富,而且展陈方式独特而精妙。
通过参观洛阳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感受到洛阳这座古城的千年风华。
著名的洛阳博物馆导游词

著名的洛阳博物馆导游词洛阳市郊北邙山的古墓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墓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历代墓葬区、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画馆三大展区。
历代墓葬区位于博物馆的东部,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是古墓博物馆中最有特色和最吸引游客的部分。
墓葬区地上建筑是一组仿汉建筑群,建筑群中有“夏商周典型墓葬模型”、“汉代帝王出殡仪式群塑”、“民国初洛阳民间出殡仪式群塑”等展室。
而地下部分,是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洛阳地区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几百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壁画。
地下部分中的各个复原墓葬(室),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墓里的砖石都是考古人员在原地编好号码后再拆掉,到这里再按照原样的逐一复原的。
每个墓室之间相隔不远,有通道相连。
你可以行走在通道中,穿行于各个时代的墓室前,这些墓室千姿百态,其建筑风格各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侧面。
墓室中还摆放了不少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如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代三彩等。
墓室中还有西晋、北魏、唐宋的墓志,以及丰富多彩的壁画,如打鬼图、妇人启门图、升仙图等,这些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北魏帝王陵墓位于博物馆西部。
该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清河文献王元悻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的。
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高二十多米。
游客可以沿着甬道一直往下走到墓室的中央,这里停放着一具棺椁,棺椁中没有任何物品。
元悻墓墓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图,画中有300多颗星辰,这幅图比《敦煌星图》早约400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壁画馆壁画馆中展出了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壁画真品。
这些壁画形象清晰,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
壁画墓的主人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
纵览历史沧桑洛阳博物馆导游词

纵览历史沧桑洛阳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各位来到纵览历史沧桑的洛阳博物馆。
洛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馆将带您穿越时空,领略洛阳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馆内的精彩展品。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展厅,展厅名称为“洛阳的起源与发展”。
这个展厅主要介绍洛阳作为一个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这里陈列了大量的古代遗物,如商代的青铜器、周代的青铜鼎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洛阳作为古代商贸重镇的繁荣景象,还显示了当时的手工艺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
紧接着,我们进入第二展厅,展厅名称为“洛阳的都城与皇家文化”。
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了洛阳作为古代都城的历史地位和皇家文化的繁荣。
这里展示了许多与古代皇室有关的珍贵文物,如秦汉时期的玉器、唐代的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洛阳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还展现了古代皇家生活的奢华与精致。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三展厅,展厅名称为“洛阳的佛教与文化交流”。
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了佛教在洛阳的传播和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这里展示了大量佛教艺术品,如佛像、佛经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佛教的兴盛和繁荣,还展现了洛阳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我们来到第四展厅,展厅名称为“洛阳的科技与创新”。
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了洛阳在古代科技和创新领域的辉煌成就。
这里展示了大量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文物,如木牛流马、纺车、造纸术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洛阳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独特贡献,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通过参观洛阳博物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洛阳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您在本馆的参观中有一个愉快的经历。
谢谢大家!。
韵味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导游词

韵味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韵味之旅洛阳博物馆景区。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景区。
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
它以陈列西周、春秋、战国以及东汉、北魏、隋唐等时期的文物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博物馆精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洛阳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第一部分:博物馆概述洛阳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馆内分为展览区、文物保护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共有13个展厅,陈列着7万余件文物珍品。
洛阳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设计、精美的文物陈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第二部分:西周文化首先,我们将进入展厅一,来了解西周文化的魅力。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物留存丰富,洛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西周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西周青铜器的精湛制作工艺,这些器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繁荣。
第三部分:春秋战国文化接下来,我们将来到展厅二,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阶段,也是各国争雄的时期。
洛阳博物馆的文物珍品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器、玉器、陶器等引人关注。
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示,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发展和政治格局。
第四部分:东汉文化在展厅三,我们将迈入东汉时期的文明盛景。
东汉是华夏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世界大国,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洛阳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时期的文物,如石刻、砖雕、画像石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特点。
这些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第五部分:北魏文化展厅四展示的是北魏文化。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也是洛阳市的鼎盛时期。
北魏时期的文物往往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异域风情。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北魏雕塑艺术的精粹,如大型的佛像和壁画。
寻觅千年瑰宝漫游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景区导游词

寻觅千年瑰宝漫游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景区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洛阳博物馆,本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是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寻觅千年瑰宝,漫游洛阳博物馆。
一、洛阳博物馆简介洛阳博物馆创立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
洛阳博物馆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雄厚的学术研究实力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之地。
二、展馆一:夏殿遗址馆我们首先来到洛阳博物馆的夏殿遗址馆。
夏殿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一处宫殿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掘和保护,夏殿遗址馆展示出了夏殿的雄伟与壮丽。
这里展览的文物主要有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夏殿的繁荣。
三、展馆二:汉代陶塑馆接下来,我们进入汉代陶塑馆。
这里陈列的是汉代时期的陶俑和陶塑等文物。
汉代陶塑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类汉代陶俑,包括官员、军人、乐师以及各种生活场景的模型等。
这些陶塑不仅反映了汉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示了汉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四、展馆三:唐代壁画馆现在,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的唐代壁画馆。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唐代洛阳则是当时的国际化大都会。
唐代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以其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来自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地的精美壁画,感受到唐代艺术的魅力和辉煌。
五、展馆四:宋代青瓷馆宋代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之一,洛阳博物馆的宋代青瓷馆中收藏了众多宋代青瓷的精品。
宋代青瓷以其独特的青色和高超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类宋代青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了解到宋代陶瓷工艺的精湛和宋代社会的繁荣。
六、展馆五:明清家具馆最后,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的明清家具馆。
洛阳博物馆介绍导游词

洛阳博物馆介绍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洛阳博物馆。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洛阳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美的艺术收藏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走进历史长河,领略洛阳的灿烂文化。
第一部分:洛阳博物馆简介洛阳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区的中心地带。
它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
馆内展示了洛阳地区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曹全碑、殷墟竖版甲骨等各类珍贵文物。
第二部分:历史展示区我们先来到历史展示区,这里是洛阳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洛阳的悠久历史和卓越贡献。
洛阳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展示了洛阳作为古代东方文化中心的非凡地位。
第三部分:艺术品展示区接下来,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的艺术品展示区。
这里陈列着众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包括名贵的瓷器、绘画、雕塑等。
其中,我们不容错过的是唐代洛阳窑的陶瓷作品。
洛阳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其瓷器以色彩瑰丽、釉质细腻而驰名中外。
这里展示的瓷器精品将带给您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第四部分:青铜器展示区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而洛阳又是青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洛阳博物馆的青铜器展示区,我们将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美青铜器。
从商代的青铜器礼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鸟纹壶,再到汉代的龙鸟纹铜镜,这里的展品展示了洛阳在青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造诣。
第五部分:书法与字画展示区继续我们的行程,我们来到书法与字画展示区。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和字画一直被视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里陈列着众多名家的书法作品和字画精品,记录了洛阳地区众多优秀人才的书法艺术成就。
在这个区域,您将领略到中国古代名家的墨韵和艺术魅力。
第六部分:特展区最后,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的特展区。
每年,洛阳博物馆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特展活动,向游客呈现不同的文化主题。
洛阳博物馆解说词

洛阳博物馆解说词篇一:洛阳博物馆解说词大家好,欢迎到西夏博物馆参观。
我是号讲解员,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解,希望我的讲解能使您更好的了解西夏历史和西夏王陵。
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不清楚的地方,可随时提问,我将尽最大的能力为大家解答。
现在我们参观的这座西夏博物馆,是目前我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西夏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它于98 月23日正式落成开馆,建筑面积4000?? 平方米,分上、下两层。
各类展厅9 间,基本陈列由西夏历史、西夏王陵和西夏学术研究成果组成。
这个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9 年度全国文物陈列展览十大精品”之一。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博物馆的序厅。
请大家注意看我们墙上的四幅图版,分别是全国、宁夏、银川主要文物景点分布图,及丝绸之路示意图,大家知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
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遍布祖国大地,宁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自治区首府银川,曾是党项羌首领元昊建立的西夏国的都城。
文物古迹丰富,最负盛名的是市区以西35 公里处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西夏博物馆就座落在陵园的东侧。
序厅这座大型人像碑座雕塑,是我们根据西夏陵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石雕人像碑座放大10 倍制作的。
我们用西夏人民的艺术品作为博物馆的象征,就是要歌颂他们用劳动和智慧谱写的壮丽史篇,铭记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祖国优秀文化的丰功伟绩。
有关石雕人像碑座我们在二楼见到实物后再向大家详细介绍。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疆域模型厅去了解西夏国的疆域。
疆域模型厅这座西夏疆域沙盘模型长10 米,面积60平方米,以二十万分之一的比例制作,它是我国目前专题博物馆中最大的沙盘模型。
西夏自1038 年元昊在兴庆府正式称帝建国,到1227 史上存在了190年。
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居西北两百年”,其疆城“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最鼎盛时期面积达八十三万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洛文明展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
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正是恰好处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前沿的中轴坐标线上,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它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之美誉。
我们面前看到的这一幅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上,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偃师商城遗址、夏都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之称。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这样由衷的称赞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现在让我们走进展厅来感受厚重的洛阳历史文化!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它长2.4米,保存得十分完整。
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在它的旁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
我们在洛阳北窑旧石器遗址发现了距今30万年前的砍砸器、刮削器等,证实了早在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大家从这些砍砸器、刮削器中可以看到这些工具很路边的石头没有太大的区别,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的特点就是通过简单的砍砸用于平时的劳动,劳动工具的加工相对简单。
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是1994年在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
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
裴李岗文化属于新石器早期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
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们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距今5000-7000年,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
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伊川缸(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展柜里摆放的几个大约半米高的筒形的缸,它们大多圆唇外卷,大口深腹,底部则是平的,缸体上绘有不同样式的花纹,看上去像制作粗糙的工艺品。
可别小看这些不大起眼的缸,它在文物界可是大名鼎鼎,有着自己专有的名字——伊川缸。
缸的底部有一个小指粗的小洞,是瓮棺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
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
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
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
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
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这件陶器貌不惊人,但意义重大。
它高11.8厘米,为手工制作,属厚胎夹砂红陶器;形状为亚腰筒状,小口圆唇,口径4.5厘米,斜肩,束腰;底径9厘米,底不平;腹中部偏上处有2个对称圆孔,底部中心有1个圆孔,3个圆孔的孔径均为2厘米;外表装饰竖绳纹。
该器物的制作与使用年代应为距今5600年前。
其口部较小,便于放臵火种后聚火、排烟;腹部有对称双孔,便于器内充入适量氧气;其底部不平且有一孔,既可以排灰,又可以让少量空气充入器内,促进空气循环,保证了火种在该器内缓慢、持续燃烧。
火种器的发明,其筒状、透气、漏渣、耐高温等特征,均被后世的火炉所继承。
从这一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小小火种器人类大发明。
离开了仰韶文化我们进入龙山文化的展区。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前。
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
龙山时代的陶器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
黑陶以黄河古道淤积的天然黄胶泥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室烟熏渗炭工艺烧制而成,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呈黑色。
其特点是胎壁细薄但质地坚硬,表层无釉却漆黑发亮。
陶纺轮,纺线工具,也是纺织业开始的标志之一。
陶鬲[lì],炊器。
侈chǐ口(大口),圆腹,下方为三个中空的袋状形足,这样的中空袋状足,对内可以增加容积,对外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作用是直接放臵在火焰上加热煮食。
从龙山文化时期大量出现,分布范围广泛,应当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使用。
陶甑(zeng四声)古代陶制炊器。
圆形,器壁近底处也有孔,臵于陶鬲上面蒸食物用。
黑陶镂空高柄豆,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上方为一托盘,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从这件器物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将食物放臵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河洛文明展——夏部分看完了石器时代让我们走进最早的中国,富有神秘色彩的夏时代。
大家小心脚下的台阶,约在公元前21世纪,随着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在河洛地区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了建立在发达青铜文化基础上的王国时期,正式步入文明时代。
夏斟浔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40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时期。
无数个堪称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揭晓,有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车辙印迹、堪称“超级国宝”的早期龙形象珍品——大型绿松石龙形器等等,向我们证明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存在。
我们看到的二号宫殿模型,由正殿、中庭、大门、排水沟槽等组合而成,开创了中国传统古代建筑的先河。
好的,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展厅,来欣赏一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部分展品,在先秦时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少量造型精美的空腔式青铜容器,如图版上这件乳钉纹铜爵,一种饮酒器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也是最精美的青铜空腔容器,被誉为“中国第一爵”。
在珍宝馆中展出,稍后大家可以到珍宝馆欣赏该展品。
陶器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以灰陶和黑陶为主,可以看出它们依然延续着龙山文化的特色。
鼎,是古人用来烹煮肉食的炊器,这件陶鼎上的绳索纹,是二里头文化时期所特有的。
这件距今至少3700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被学者正式命名为“中国龙”,认为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绿松石龙形体长大,总长70.2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
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它是在二里头宫殿区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中被发现的。
当时,它被放臵于墓主人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髋骨处。
这件展品现在存放于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河洛文明展——商部分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都于亳。
洛阳偃师尸乡沟一带发现的偃师商城遗址,被认为是商代最早的都城所在。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明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铸造的青铜器纹饰精美,器形雄健、生动,其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
铜器制作主要采用合范铸造法,以分铸焊接等技术制作形制复杂的器物。
偃师商城发现的精美的兽面纹大口尊、斝(jiǎ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等,显示出当时的铸造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左传》的一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商人好酒、生性好斗,到了商代出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酒器和兵器。
面前展示的是商代时人们经常使用的,有斝、爵、尊、觚gu,还有青铜兵器戈等。
子申父己鼎商代炊具。
1958年伊川县文化馆送交。
通高20.20厘米,口径16.50厘米。
立耳,浅腹,圜底,扁足。
腹饰浅浮雕花纹三组,中为蝉纹,上下为斜角雷纹。
鸟形足,头接鼎底,鸟尾着地,与腹上的扉棱相连。
腹的内壁有铭文“子申父己”。
“子”是商代时期王族姓氏,而据文献记载夏商王族多以天干命名,也就是说,这是子申为他的父辈“己”所制作的一件青铜鼎,外面的玄鸟纹是商代的一种常见纹饰,商代认为玄鸟是一种祥瑞的神鸟,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说,商人将玄鸟看做祖先崇拜,玄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燕子。
河洛文明展——周部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安长安区),史称西周。
西周建立之初,为加强对中原地区广大殷遗民及东南地区方国的统治,周武王命弟弟周公旦营建"成周洛邑",正位于洛阳地区,也是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的洛阳城。
洛阳成为西周时期地位仅次于镐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法、分封、礼乐、世袭制度,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今天的考古发掘表明,洛阳瀍河两岸分布着大型王室铸铜遗址、贵族墓地及祭祀遗址,出土了大批铸造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及罕见的大型原始青瓷器,她们是洛阳作为西周国都的见证。
陶器和陶范制作工艺:1.塑模:将准备铸造的器物先塑出泥模。
2.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
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作内范,或另外制作内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
3.烘烧:将外范和内范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窑中烘烧,使之脱水、定型。
4.浇注:经常是陶范出窑后趁热浇注。
从浇注口注入铜液,待凝固后,将内、外范打破,取出所铸器皿,对器皿的表面加工整理,青铜器便制造出来了。
上世纪90年代,在洛阳城东的马坡和北窑一代,发现了一系列西周贵族墓葬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1993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召伯虎盨xǔ。
盨是一种盛食器,《说文》中对于盨的解释是:“盨,负载器也。
”洛阳博物馆藏的召伯虎盨高25厘米,长35厘米,宽20厘米。
两侧有附耳,底部有四条柱状足。
在盖子口沿和腹部口沿处装饰着云雷纹衬底的变形龙纹,腹部下半部分装饰了四道弦纹,柱足的上半部分装饰着兽面纹。
盨作为盛食器,常见的为圈足,像召伯虎盨这样的柱状足较为少见。
更为重要的是内壁有两行铭文“召伯虎用作朕文考”,表明这件器物是西周晚期的名臣召穆公为祭祀亡父所用。
整件器物做工精湛,纹饰简练而精美,造型古拙而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