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构思素材

合集下载

中考 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 构思情节

中考 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 构思情节

中考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构思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确定主题和情节: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即想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然后,根据主题构思情节,使情节与主题紧密相关。

选定人物和场景:确定故事的主人公和配角,以及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

人物和场景的选择要能够支持主题的表达。

设计情节发展:设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情节发展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同时,要注意设置悬念和转折点,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同时,对场景的描写也要注重细节,营造氛围。

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贴切自然,避免生搬硬套。

修改和完善:在完成初稿后,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情节、语言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力求使文章更加紧凑、合理、有趣。

以上是中考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构思情节的一般步骤,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使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2013年中考语文-考场满分作文技法速成-结构技法课件

2013年中考语文-考场满分作文技法速成-结构技法课件
《笑话大王》的零食小吃哦!
怎么样,我一天的养分够丰富吧?而且菜单及养分程度可 依据自己成长的需要而调整和安排哦!
书籍是我的粮食,沉醉于书籍的世界,我的身心都得到满 足,促进着我的成长。
书籍——我的精神食粮,你不仅增长了我的学问,让我了 解世间百态,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你是心灵的鸡汤,为 我的成长供给了充分的养分。我沉醉在你的世界,我在你的 滋补中成长。
当太阳褪去了灼热与刺眼,当小镇消逝了浮华与喧嚣, 在那一片静谧之中,披着橘黄色的暖暖的阳光,我便会与自 己所爱的书依偎着,沟通着。
“抓周”定前程,或许算不得我们的国粹,但我信!据 我老妈说,我在“抓百岁”的时候特坚决,直接抓了本书就 死死地抱在怀里,其他的东西连瞧也不瞧一眼。老妈说的是 否属实,已无需考证,由于我对于书籍,确实是情有独钟。 书籍就是我的粮食,就是我的一日三餐。
中午空气沉闷,让我们尝点刺激性的食物吧!《格列佛游记》 闪亮登场!好玩的冒险引人入胜,幽默的话让人捧腹,而隐蔽 在搞笑背后的辛辣挖苦更是引人深思。《格列佛游记》就像一 道地方小吃,风格猛烈,“品尝”过后,意犹未尽。它虽是道 调味菜,却也让人禁不住思考。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增长 了见识。
好了,最终到我们的晚饭时间了。晚饭是确定不行无视的, 所以要多上几道菜呢!《繁星·春水》短小精悍,却又味道无 穷,是知名的开胃菜;《红楼梦》造诣极高,细细品尝,酸甜 苦辣俱全,内涵丰富,作为主菜再好不过了;饭后甜点就来本 《幽默世界》吧,放松放松心情,让劳累一天的身体得到满足。
其次,语言细腻如诗画。写的是苏州美景,语言也是细腻柔 婉的,作者抓住了小巷和评弹人家的景物特点,运用比方等修辞 和精巧的词句开放描绘,使读者如入画图中。
第三,意境幽远动心怀。悠长的小巷、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 姑娘、油纸伞、石板路、弄堂、青瓦粉墙、苏州评弹,这是怎样 的一种意境,绵延悠长,淡然脱俗,仿假设世外桃源。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
语言得体
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生僻的词汇和语法。
逻辑清晰
注意文章逻辑结构,保持思路清晰,让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 要点。
THANKS
感谢观看
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 描述的场景和情感。考生需学会通过描写 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议论
说明
议论是表达观点和看法的重要方式。考生 应了解如何通过议论来展开论述,并证明 自己的观点。
说明是解释和阐述事物的重要方式。考生 应学会通过说明来介绍和解释事物,使读 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修辞手法
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
确定中心思想
紧扣题目
中心思想应该紧扣题目, 与题目的要求保持一致。
明确表达
中心思想需要在文章中明 确表达出来,让读者一目 了然。
贯穿全文
中心思想应该贯穿全文, 文章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围 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
02
选材与组织
对于题目中可能存在的误导性信息, 需要冷静分析并排除,以避免被误导 。
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或短语,这些通 常代表着题目的核心意思和重点。
立意方法
01
02
03
理解题目内涵
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深 层含义,挖掘题目的隐含 信息和延伸意义。
确定中心思想
在理解题目后,需要明确 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整 篇文章的灵魂和核心。
2023-12-11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 审题与立意 • 选材与组织 • 语言表达 • 作文构思示例 • 考前复习策略 •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审题与立意
审题技巧
明确题目要求

中考作文如何成功构思(范文及点评)

中考作文如何成功构思(范文及点评)

中考作文如何成功构思(范文及点评)讲前综述考场作文构思常常和立意连在一起,构思能另拓一面,深入一层,立意才能胜人一筹。

题材类似、构思无能、立意一样的文章与构思别致、立意新颖的佳作相比,评分会有一到两个档次的差别。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后,同学们怎样才能避免思维“短路”和从众思维,根据自己的素材储备,快速而个性化地进行构思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技法。

构思要诀要诀一:化虚为实,由实而虚。

面对较抽象的“虚”题,如果你就“虚”说“虚”,常常难以驾驭,容易写得空洞。

最好的写法是化虚为实,选取自己积存中能与题中“虚”义对接的“实”事,叙写时由事(实)而“虚”,升华主题,回扣文题。

比如2008年广东中考作文题为“虚”义色彩较强的“脚步”,有位考生化虚为实——叙写“我”初三时情绪低落脚步徘徊,母亲和同桌帮助“我”走出迷茫,踏上正确道路的具体进程,结尾由实而虚:“梦中,天空不再昏暗,多彩的霞光照射大地。

我们踏着坚实的脚步,追逐属于我们的朝阳。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奇妙地揭示出“脚步”的寓意——坚定乐观,充满自信,笑迎目标……要诀二:避俗就己,亮出个性。

“避俗”就是躲开多数人可能写的题材,“就己”就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个性色彩强烈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2007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改变了我》,很多考生补入“老师”“父母”“名著”等极易撞车的词语,而有位考生善于“避俗就己”,他补上加了引号的“我”字,以此为题材构思成文,让人线人一新。

要诀三:巧对热门,精选角度。

有的考生准备了很多“热门”材料,例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热门素材,一见到题目就把这些材料不加变换地写进去,结果大同小异,鲜有个性。

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一道风景线》,较多考生将抗震救灾中的诸多感人事例作为“风景线”,构思大同小异,角度相同,雷同现象十分严重。

而有的考生虽然也写抗震救灾,但他们有别出心裁的切入点、个性化的体悟和精致化的描写,做到所写人物事例与其他考生虽然相同,但切入点和体悟却来自自己的创造。

【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素材

【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素材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常用的方法。

“卒”,“完毕”,“结束”的意思。

“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末点题”。

一篇文章主题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意旨是否清楚,就全在结尾“志”的表现上,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卒章显志的“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炼明确、干净利索,有似“画龙点睛”。

3)“志”要鲜明有力,决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歌颂、批判、提倡、反对,肯定、否定,立场要鲜明。

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例文欣赏]书昨天,翻箱倒柜,找出许多我由小至大看的书,一股往日的温情从心底蔓延开来,书——我的故人。

书,我的老师信手翻阅,一本彩色封面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是卡通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但我的童年,却全是由它陪伴的。

孩提时,对什么都新奇,提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难回答。

每每问得大人们说不出所以然来。

故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便堵住了我的嘴。

从此,我再也不问父母问题了,一旦有疑问,就去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再把眼光调到书桌上,一本黑色封面的《阿爸教现代科技》正静静地躺在那儿。

这是一本体现当今世界主要学科前沿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同时兼顾各科基础知识的书。

故人新友相见,恐怕那彩色封面的书的确是相形见绌了。

但我决不会忘它,就像没有人去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一样。

书,教给我知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书,我的朋友年龄在增长,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我早已无法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了解。

我想知道更多,明白得更多。

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奥的情感问题,更是强烈地吸引着我。

于是,我读了许多传记和名著。

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和技巧

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和技巧

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和技巧一、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要想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源泉和根本所在,要想积累丰富的素材必须增大阅读量,不仅如此,积累素材还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各科学习的一个关键,对于积累素材这样的“慢功夫”,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首先要有意识的多积累事件或者人物描写的片段。

所谓的事件或人物的描写片段是指文章中对某一件事情或人物的具体细节描写。

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中,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名言警句和富有文采的语言,这些的确需要积累,但实际上,一篇作文当中,这样的句子其实占的分量并不是很多,更多的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文章的主体内容还是叙述事件,把事件或者人物描写的生动具体,更能凸显写作水平的不俗,同时也更加容易打动阅卷老师。

其次,这些事件或者人物的描写不仅仅是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现成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慢慢体会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体悟出如何写人叙事,同时,一些事件的片段,尤其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事件,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慢慢感知哪些生活场景是可以纳入到写作当中的。

通过熟悉的事件和人物描写的积累,不仅能够丰富写作的素材,还便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从生活中取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2013中考作文选材技巧写作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难题,也是中考所占分值最大的一块儿。

很多同学反应作文很难写,不会写。

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同学说自己不会写作文,期末考试的时候交了白卷。

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信马由缰,写作是有一定章法的。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考八股文,就相当严格地规定了文章的题材、结构和主题,只能让学生从四书五经中选取材料表达圣人的思想,所以叫做“代圣人立言”。

八股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

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 (一)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 (一)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作文成为了许多学生最为担忧的一项考试。

面对满纸空白的试卷和凝固在大脑中的思维,许多学生无从下手。

因此,在考前辅导中,作文构思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一、理清思路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要表达的观点或要求文章达到的效果,例如,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建议或评价等,然后整理出与之相关的主题、文学作品、事例等,以传递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

二、准确把握题意作文中的主题一般是由考试题目所提炼出来的。

因此,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审题,并把握好题意。

在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主题、关键词等,避免离题作答或话题漂移。

三、选择合适的文体中考作文文体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写景文等。

在确定写作主题后,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

例如,议论文需要辩证思考和论证,说明文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呈现事实,写景文则需要展现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色彩。

四、设置文中关键词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文章中设置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既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大方向,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我们的观点。

在使用关键词时,要注意选择简单明了的词语,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语,以免产生语言障碍或阅读难度。

五、突出文章亮点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成绩,文章的亮点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文章的亮点,例如,影响自己的人物、奇特的经历、独特的观点等,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六、注意语言表述在写作中,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文字要简练明了、言简意赅、充满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

总的来说,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作文构思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意,选择合适的文体和突出文章亮点,以期取得好成绩。

在这一系列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能够轻松地应对中考作文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优水平。

中考语文作文构思技巧与实例分析素材

中考语文作文构思技巧与实例分析素材

作文构思技巧与实例解析(1)题1:灯下[审题]此题只规定场景,对其余方面没有加以限制,因此写灯下自己或他人所为所思皆可。

从构思的角度看,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思路。

所谓纵式,是写发生在“灯下”的某一事件的过程,重点放在发生、发展、结果上,其特点是表达性强。

所谓横式,是不一样样人物在“灯下”的状况,重点放在画面的描述上,其特点是归纳性强。

自然,还可以把纵横揉合起来写。

但不论采纳哪一种写法,都要环绕“灯下”创办环境,构造氛围,才切合题意。

这篇作文可以写校园之事,也可以写社会之事。

思路之一:灯下,教室里,我的诞辰聚会在友善的氛围中进行。

轻盈的乐曲声中,同学们送给我一件件带着深沉友谊的礼物:“祝你诞辰”的歌声中,我把真情的祝愿吹向燃烧的蜡烛;热忱的掌声中,同学们开始表演节目灯下,教室里,一块友谊的圣地。

思路之二:夜晚,校园的灯光多么绚烂。

授课楼。

灯下,同学们正在上晚息:有的专心做作业,有的低声议论问题。

办公楼,灯下,老师正在工作:有的备课,有的批阅作业,有的在议论教改方案。

灯下,令人沉醉的画面。

思路之三:从接到老同学来信写起,采纳倒叙法,经过回忆交代他没法连续修业而投身社会的原由,又借来信写他的生活和获得的成功,表现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

全文由始至终紧扣题目“灯下”行文。

[写法]要写好《灯下》,必然掌握必然的写作技巧,不然很简单以致题文油水相离。

技巧一:包装。

所谓包装,即创办灯下的某种氛围,使事件产生特定的情调。

比方思路之一写诞辰聚会,就要把整个诞辰过程笼罩在你所创办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与其余诞辰聚会截然不一样样的风范。

诞辰活动相同,氛围包装不一样样。

技巧二:点缀。

所谓点缀,即在记述过程中不时点及“灯下”,使题和文牢牢相扣。

比方思路之二,在写师生的活动时,要不断点及“灯下”,从而把画面描述和作文题目牢牢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灯下”的特定场景。

技巧三:折叠。

所谓折叠,即运用艺术手段把时空跨度较大的事放到“灯下”来表达,就像把东西折叠后放进箱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指在确立了文章的主题之后,就材料的选取,记叙的详略,层次的安排,结构的确定等所做的通盘考虑。

构思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能否成功。

古人是非常重视构思的,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即“打腹稿”,说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作时的习惯,他先是将墨磨好,然后蒙头大睡,睡了以后再起来写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就会顷刻完成。

这里说的“腹稿”其实就是构思。

作文构思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真”与“假”的关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要写好它就要说真话,抒真情,通过关注现实生活,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这就是写作意义上的求“真”。

有的同学一写作文就编故事,抒假情;无病呻吟,假话、空话连篇。

因此,处理好第一个关系的正确方法就是“去伪存真”。

我们要努力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把生活经历中触动自己心灵最为强烈的一瞬间真实地再现出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所谓“情到真处才动人”。

当然,追求选材立意上的“真”,不是让我们凡事都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致于认为不是亲身经历就不能下笔。

其实通过报刊、电视、街头、茶余饭后等方式了解到的新闻,哪怕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只要遵循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原则,运用文学创作人物形象的方法,化别人为自己,化间接为直接,同样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大”与“小”的关系。

写作是表现积极的人生思考、锤炼思想的过程。

有人认为,只有将笔触伸向那些引人注目的大人物,谈人们关注的话题,写那些具有轰动效应的“大事”,文章的主题才会深刻;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小事是写不出什么深意的。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的。

平凡的小事同样能写出有意义的文章,“以小见大”就是一种很巧妙的构思方法。

“小事”从何而来?家庭、学校、邻里、村庄等地方随时都有事情发生,尽管可能琐碎,但它毕竟是社会大背景、生活大舞台的一个缩影,经过我们的思考和锤炼,一定能折射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现实意义来。

比如写学校生活,可以通过同学、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表现和谐、团结、荣誉、拼搏、自信、创造等主题;写家庭生活,可以通过母子、父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引出感激、理解、沟通、自立等主题;写社会生活,可以通过我在社区、村庄等地的所见所闻,表现关爱、公德、责任等主题。

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构思时,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个性、独立、困惑、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社会上的再创业、环保、身边的科学、网络、吸毒、青少年犯罪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能反映出我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三、“新”与“老”的关系。

所谓“老”就是题材陈旧,“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大路货”,没有新意,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写到好人好事就是让座、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写母爱就是雨夜送伞等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妨学一学“老帐翻新”的方法。

对老题材可以避开老路,重新加工,赋予新的更切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主题,或者打破思维形式,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意境来。

常说的“反弹琵琶”就有这样的特征。

如写“我的母亲”。

同学们往往通过一些“闪光”的语言、“光辉”的事迹,写母亲如何关心我的学习、生活,来表现其伟大与崇高。

而有一篇作文却在开头说“世上只有妈妈‘坏’”,然后写妈妈因为我找不到东西对“我”发火,说“我”做事没有条理;送雨衣给“我”又当着同学骂“我”,说“我”自己不注意天气预报,不留意生活;对“我”的分数不满意竟打“我”。

这些材料写出了母亲的简单粗暴,看似违背常理,却从侧面反映了她对子女的深沉爱意和殷切期望。

一个陈旧的话题,经作者换角度构思,人物变得更加本色,感情更加真挚,避免了走老路的俗套。

四、“深”与“浅”的关系。

古人写文章强调“意在笔先”。

动笔之前先考虑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这说明了主题对于写文章的重要作用。

主题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意义。

有些同学作文只重视形式上的创新,动辄就是写证明题、说明书、诊断书,内容却空洞无物,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或者追求语言的“亮化”,以华丽的语言掩饰苍白的情感,造成表达内容的晦涩。

如何解决中学生作文的这种“浮浅”现象?我们不妨从“迂回深入”的方法中得到一些启发。

迂回,即回旋,使生曲折。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

生活中的故事平铺直叙当然会很平淡,但如果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进行构思,使其变得曲折,就会形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

比如写“过生日”。

同学们一般都是写吃蛋糕、送小礼品、唱唱歌、讲讲故事等、借此表达友爱这一主题。

这样原始地再现生活,使作文变得趣味索然。

但如果我们作这样的修改,就会生动得多:“我”是寄宿生,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消沉。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孤独地走在校园小径上,想起妈妈给我过生日的情景,眼泪便簌簌地流了下来……回到宿舍,推开门,跃动的烛焰,熠熠生辉,全体室友共祝我“生日快乐”,我流下幸福的眼泪。

修改后,故事在特定的背景中发展,有波折,有起伏,自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文章“迂回深入”的方法很多,比如设置悬念,运用倒叙,还有像戏剧里常用的巧合
和误会,都能使文章波澜起伏,产生曲折美,同学们在实践中可以认真体会和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