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Hapionl”投稿了18篇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阅。
篇1: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论文题目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文献综述:不定积分是大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但是当今许多大学生学习不定积分的时候,感觉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很大,所以不定积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不定积分是导数运算的逆运算,要想学好不定积分,必须要理解原函数f(x)的意义,知道原函数的性质,学会求简单的原函数。
然后就是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学会定义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本文研究了不定积分的几种解题方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与探究。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许多高科技的技术,都涉及到不定积分,研究不定积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在17世纪的时候就发现了微积分,当时被誉为人类精神上的重大发现。
后来人类创立了微积分学,专门研究微积分,是数学有了重大发展和进步,解决了许多以前人们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可见微积分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不定积分是微积分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人们常用的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有:一.利用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求不定积分;二.利用换元积分法求不定积分;三.利用分部积分的方法求不定积分;有时有一些特殊函数也有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例如有理函数和无理函数,可以用有理函数的积分法和无理函数的积分法。
由此可见前人对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后人也不会停下脚步,继续研究下去。
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很多种,这就要求学生有很高的抽象思维和逻辑理解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不定积分的过程中计算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很多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听懂,所以对不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不管是从客观需求还是客观实际上都有着必然的研究需求。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
数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进步,正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涌现新领域和新问题,数学学科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挑战。
因此,以数学为研究对象的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的题目是“矩阵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该题目结合了矩阵理论和图像处理两大学科,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应用和发展,并可在图像识别、图像增强、数码信号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因此,本文选题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社会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矩阵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包括矩阵代数、线性代数、矩阵分解等基础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矩阵运算、图像压缩、图像增强、图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
论文的目的是深入研究矩阵与图像处理的联系,探讨其中的数学原理和方法,为图像处理提供数学基础和理论支持,同时创新性地利用矩阵理论,对图像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出一些新的算法和方法,达到提高图像处理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阅读和综述。
首先,对相关的矩阵理论和图像处理领域进行深入的文献调查和资料收集,对于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最新技术和方法有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2. 矩阵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对矩阵理论的数学原理、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分析,深入研究矩阵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矩阵算法,并以矩阵分解为主要方法研究图像的数据压缩与重建,以及图像的降噪与增强。
3. 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图像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分辨率、噪声、光照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MATLAB或其他数学软件中进行模拟实验。
4. 结果分析和总结。
对于矩阵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提出新的算法和技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究成果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数学小课题篇1论文题目:关于泰勒公式的应用课题研究意义在初等中,多项式是最简单的函数。
因为多项式函数的运算只有加、减、乘三种运算。
如果能将有理分式函数,特别是无理函数和初等超越函数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而误差又能满足要求,显然,这对函数性态的研究和函数值的近似计算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一个函数只有什么条件才能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呢?这个多项式函数的各项系数与这个函数有什么关系呢?用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这个函数误差又怎么样呢?通过对数学分析的学习,我感觉到泰勒公式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函数值估测及近似计算,用多项式逼近函数,求函数的极限和定积分不等式、等式的证明等方面,泰勒公式是有用的工具。
文献综述主要内容Taylor公式的应用Taylor公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对于函数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的计算是十分简单的,因此,对一些较复杂的函数可以根据泰勒公式将原来较复杂的函数极限问题转化为类似多项式或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
满足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用泰勒公式求极限:(1)用洛比达法则时,次数较多,且求导及化简过程较繁;(2)分子或分母中有无穷小的差,且此差不容易转化为等价无穷小替代形式;(3)所遇到的函数展开为泰勒公式不难。
当确定了要用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关键是确定展开的阶数。
如果分母(或分子)是,就将分子(或分母)展开为阶麦克劳林公式。
如果分子,分母都需要展开,可分别展开到其同阶无穷小的阶数,即合并后的首个非零项的幂次的次数。
Taylor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有关一般不等式的证明针对类型:适用于题设中函数具有二阶和二阶以上的导数,且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可知的命题。
证明思路:(1)写出比最高阶导数低一阶的Taylor公式;(2)根据所给的最高阶导数的大小或上下界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有关定积分不等式的证明针对类型:已知被积函数二阶和二阶以上可导,且又知最高阶导数的符号。
证题思路:直接写出的Taylor展开式,然后根据题意对展开式进行缩放。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专业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以及预期的研究结果和意义。
二、研究背景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
在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数学方法被广泛应用。
然而,尽管数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在教育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高,导致数学教育的效果不佳。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如何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分析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现有的数学教育方法和策略;3. 提出改进数学教育的新方法和策略;4. 实施并评估新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
首先,我们将对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然后,我们将设计并分发一份问卷,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将设计并实施一套新的数学教育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其有效性。
五、预期结果我们预期本研究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对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2. 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归纳;3. 提出一套新的数学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4. 通过实证研究,评估新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和改进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推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数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从初中数学中的建立数轴,就建立起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之后又建立起了两维直角坐标系,到高中的三维直角坐标系。
当然,数学结合在其它学科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培养好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1.大致理清中学数学中"数"与"形"相结合这一线索,如果自己高三数学是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将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这一线索来展开复习。
2.分析2022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的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争取使之成为今后自己在中学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甚至可以成为其他数学教师借鉴的的高数学复习资料。
3.给出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学到中不同老师关于讲解这一类题目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给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备在今后教学中亲身实践。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1.先过一遍初中和高中(人教版)的'数学课本,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提炼2.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3.请导师指点与审批,找出文中的错误与不足4.审批后修改,改正原文中的错误,补充原文中的不足5.再次与导师讨论、修改,使之成为一篇合格的本科生。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3.15.,3.20.过一遍中学数学课本(人教版),整理相关的知识点3.21.,3.31.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相关高考题目,引入题目的出处4.01,4.10写成论文初稿,请导师指正4.11,4.20按导师的指正进行修改,并与同学进行探讨。
再次请导师指正4.21,完成:不断将论文进行修正,使之合格为止。
数学开题报告(精选5篇)

数学开题报告数学开题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开题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开题报告1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是在使用连续函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它是比函数在区间上连续更强的的一种连续性。
而关于函数一致连续性与函数在区间上连续这两个概念令许多人容易混淆。
本文通过对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概念、判别方法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并在二元函数上加以推广,使得对函数一致连续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结合一些具体实例,对其判别条件和方法加以应用。
2.研究内容与进度安排:研究内容: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概念(与函数连续进行对比)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几种判别条件和方法一致连续性推广到二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应用(具体例题)进度安排:(1) 12月初至12月25日查阅资料,讨论论文题目;(2) 12月26日至12月31日阅读文献,最终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3) 1月1日至3月31日论文写作,完成论文的初稿;(4) 4月1日至4月29日对论文的格式及内容进行修改;(5)4月3日论文最后定稿。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查阅文献确定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定义、判别方法、性质等概念,并与“函数在区间上连续”进行对比;将一致连续性推广到二元函数的情形;最后选用一些例题,应用一致连续性的判别法、性质等概念解决4.已完成的准备工作(含文献资料查阅与调研情况):[1] 复旦大学数学系(第二版)上册. 数学分析[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 贺自树,刘学文,杜昌友,朱大钧. 数学分析习题课选讲[M]. 重庆大学出版社,27[3] 邱德华,李水田. 函数一致连续的几个充分条件[J].大学数学,26, 22(3):136~138.[4] 高智明,刘慧瑾,蒋佩佩.关于连续性和一致连续性的一个定理[J]. 高等数学研究,28,11(4)[5] 钱吉林.数学分析题解精粹[M].武汉:崇文书局,23[6] 陈文灯,黄先开. 211版考研数学复习指南:经济类[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1[7] 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数出版社,21[8] 刘勇. 关于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讨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9,25(11)[9] 翟明清. 浅析二元函数的一致连续性[J]. 滁州学院学报,24,6(3)[1] 常明. 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定及性质[J]. 数学教学,29,7 数学开题报告2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的数学作业必不可少,而作业中出现的一些习惯性错误总是困扰着他们,每次学生考试结束后,不难发现学生解题错误大同小异……这些现象令老师十分头疼,同时阻碍着学生的进步。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通用3篇)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通用3篇)数学课题篇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方向有极其中要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概括、和应用是顺理成章的。
而化归思想又是数学思想的一大主梁,也是必须要受到重视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到处蕴涵着化归思想,教师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转化因素,让学生体验运用化归思想能够使问题简单化。
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为以后的学生的中学数学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是要了解什么是化归思想?及化归有哪些具体的思想方法?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及问题来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化归思想方法.化归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一大主梁体现在整个数学的教学及学习中,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化归思想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但是如何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正确的化归思想方法则就是一个难点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论文提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及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数学化,因为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所以在现代进行的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须的。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化归思想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论文会绕着下面的几点来展开对化归思想的探究:(1) 先介绍化归思想的概念,并进一步的讨论其实质及转化过程.(2) 讨论运用化归思想的意义及其作用(3) 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4) 通过对化归思想的探讨研究进一步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1]张奠宙过伯祥《数学方法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2]曾峥杨之《化归刍论》数学教育学报20xx.10(4)[3]杨世明《转化与化归》郑州大象出版社2OOO[4]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科学出版社1984[5]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沈文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谢廷桢.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j].山东教育(中学版).1996.(2~4) 49 50.数学课题开题报告篇2课题研究的名称:《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负责人:1037课题研究的组成人员:课题研究人所在单位: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题目: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产生了数学美。
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增强教材的亲和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解题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美的形式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预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举例法。
研究步骤: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2、拟定大纲,形成初稿
3、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4、定稿、排版、打印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1周:查阅文献,整理资料
第2周:按要求指导学生填写
第3周:拟订论文纲要,形成论文初稿
第4、5周:进行论文修改
第6周:定稿、排版、打印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毕达哥拉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
[2]《论美与数学》江纯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第七卷第3期
[3]《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应用》《中国科学信息》XX年05期
[4]《谈谈数学的奇异美》汤波《教育大学学报》XX年02期
[5]《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美》王引观《嘉兴学院学报》XX年第14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师:
2014年月日院(系)审查意见院(源自)领导(公章):2014年月日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前言
1.数学变型的概述
1.1、什么是数学变形
1.2、在数学的教与学中常用的基本变形方法
2、初等数学中一般变形技巧
2.1、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技巧
2.2、三角函数的变形技巧
2.3、“0”的变形技巧
2.4、“1”的变形技巧
3、代数变形中常用技巧
3.1、整式变形
3.2、分式变形
3.3、根式变形
陈珠社在其论文《深化变形巧解题》中,就代数的分解形式、运算公式的基本变形以及几种常见的变形方法进行了举例讲解,做到了神话解题中的变形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徐德义在《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应用》中就初中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用到的变形进行了叙述,说明了在有些题目中的条件是含(或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往往不是去接这个一元二次方程,二十八方程适当变形后惊醒整体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获得解决。
[4][美].G.波利亚.怎样解题(中文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5
[5]汪江松.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7-22.
[6]钱双平林瑛.数学解题方法论(第1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4:44-47.
[7]董开福.中学数学教材分析(第一版)[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1:45-56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数学中常用的变形技巧及其应用
学院:数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贺雯
学号:2010409010121
指导教师单位:数理学院
指导教师:程庆霞
2014年月日
荆楚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2.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由于变形技巧在有效地解决数学题目过程中有着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不等式、三角函数、方程和“0”与“1”等做出了论述。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5、已查阅参考文献:、
[1]陈珠社.深化变形巧解题.数学教学研究, 2011,30(6): 61-64.
[2]徐德义.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应用.初中数学教与学[J],2002,10:14-15.
[3]袁良佐.加“0”与乘“1”.中学生数学[J],2002,6:15-23
4、均值不等式变形
4.1、拆项
4.2、拆幂
4.3、整体代换
4.4、分离取倒数
参考文献
致谢
4.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研究技术路线:第一,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第二,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袁良佐在研究中学数学中加“0”与乘“1”的技巧与应用时指出,由于零具备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在解题活动中我们若能对这些特性加以注意,对于解题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的。在数学问题的求解活动中,如果我们善于捕捉“ ”,恰当地用“ ”来解决数学问题,会使问题的解决显得十分的简洁明了。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谈到了解题的技巧性,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直接从老师或书本那儿被动的不假思索的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于成为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