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洛克外滩源(第3期),上海,中国,(可行性研究)

洛克外滩源(第3期),上海,中国,(可行性研究)郑小东(译)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我们的目的是使新的“洛克菲勒外滩中心”成为上海外滩源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在第3期的中心位置,一栋新的大楼将屹立于虎丘路的主轴线上。
它拔地而起,同时又保持精致的品质。
对周围环境来说,它是独一无二的。
这栋大楼将作为新的地标,在上海不断生长的闪耀的天际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雅致、纤细而极简的设计,定义出上海幽雅的气质。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郑小东(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53.1
【相关文献】
1.上海“洛克外滩源”的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改造 [J], 邵文晞;孙大明;陈立缤
2.洛克外滩源(第1期),上海,中国,(概念设计) [J], 郑小东(译)
3.上海外滩与外滩源 [J], 薛顺生
4.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 [J], 魏春明
5.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 [J], 魏春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申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申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申遗(World Heritage)是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申请,以便将其中一项文化、自然或混合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的过程。
申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申遗成功是对该文化、自然或混合遗产的认可和保护。
世界遗产名录的创建旨在确保这些独特、重要的遗产能够得到全球的保护。
申遗成功意味着国际社会对该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达成共识,并承诺保护和传承这一遗产。
这种认可和保护对于维护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申遗成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申遗成功的遗产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或自然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通过游客的到访和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得以促进。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为各国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和平台,促进了多边合作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第三,申遗成功对于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世界遗产地都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游客的到访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申遗成功可以提高游客的兴趣和信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此外,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一定的经费和资源,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申遗成功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当一个国家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这对于当地人民来说是一种鼓舞和认可。
申遗成功使得人们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遗产,并能够参与到相关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这种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的文化认同,促进国民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申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在于保护、传承和促进文化、自然或混合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申遗成功使世界各国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和重要的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旅游,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申遗成功不仅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体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共享责任,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申遗的好处

申请文化遗产的好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从1979年开始实施“世界遗产名录”项目。
一个国家想将本国的自然或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前提是这个国家一定得是世界遗产公约组织的成员。
因此,申报国首先需要签订世界遗产公约,成为其成员国。
而我国已经在1985年就加入了该公约,并成为了该公约的成员国,且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申遗”的重要国家,这为贵公司“申遗”提供了便利条件。
世界遗产委员会由每两年召开的成员国大会选举产生,是一个由21名成员组成的政府间组织。
委员会负责批准新的遗产申报项目,也监督检查已经列入名录的遗产项目的维护情况。
世界遗产大会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但成员国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递交申报材料。
2月1日之前递交的可在当年受理,之后的则在次年受理。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好处具体有如下几点:一、对文物保护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文物保护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而申报世界遗产则恰恰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起到了《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用。
如我国的清福陵、清昭陵都已有80年的公园历史,“申遗”成功后,两陵的保护更加注重公众参与。
两陵的管理部门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科普画廊、组织志愿者保护两陵等系列活动,增加了公众保护意识。
虽然在“申遗”成功前其已经在国内范围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申遗”成功之后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接受世界遗址委员会的监督。
既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推介,也在更高层面得到监督和保护。
实践证明,“申遗”的过程就是在更大范围宣传《文物保护法》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文物保护法》走进千家万户,使千家万户增加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并使得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珍惜与保护。
贵公司的老三线军工洞体旅游项目,“申遗”成功以后,不但可以提高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推介作用,还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作为新时代的后背力量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我国的军工文化,也能够让外国友人对我国肃然起敬。
申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申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申遗,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指国家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将国内具有世界文化或自然价值的遗产申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有其重要的原因和意义。
首先,申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申遗过程中,国家会对申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深度挖掘和发掘遗产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这不仅可以加深对遗产的了解,还能发现和整理遗产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完善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案。
申遗成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促使申遗对象的保护和传承得到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的实施。
其次,申遗成功还能为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遗产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众多文化和旅游爱好者会前往参观,旅游产业将得到极大发展。
与此同时,遗产地自身会因旅游带来的需求而逐渐产生相关的商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我国的故宫和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吸引了大量游客,给北京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申遗成功还能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正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要求申请国提供详细材料,包括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计划等信息。
这就要求申请国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有清晰的认知,并将之展现给世界。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国家和地区对本土文化的重新认识,更能唤起国家和地区文化的自信心和骄傲感。
各方在申遗过程中将会更加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推动和激发地方文化的振兴。
最后,申遗成功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将成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项目,共同保护和传承各自的遗产,促进文化交融。
在遗产地的考古和保护项目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可以共同参与,分享经验和技术,提高各自的专业水平。
通过这种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促进遗产的全球认知和保护,还能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友谊和合作。
【精编范文】外滩万国建筑群介绍-实用word文档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滩万国建筑群介绍篇一:外滩中英文简介The Bund (Wai Tan)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Shanghai.Located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the Bund shows off Shanghai’s outstanding foreign buildings, most of which were erected before 1937. To the Europeans, the Bund was Shanghai’s answer to Wall Street. 外滩介绍:大概意思就是指外滩是上海的标志之一。
位于黄浦江的外滩展现了很多杰出的欧洲建筑。
对于欧洲人来说,外滩就类似于华尔街。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
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
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
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
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
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
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
外滩项目整体定位与发展战略报告

外滩项目整体定位与发展战略报告一、项目整体定位外滩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风景资源。
本报告针对外滩项目的定位,以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商业、休闲和文化中心为目标。
1.商业中心定位外滩项目将打造成为商业活力充沛的区域,拥有一流的商业设施和配套服务。
通过引入国际著名品牌、高端百货、时尚潮流等商业元素,吸引消费者和企业,形成繁荣的商业氛围。
2.休闲中心定位外滩项目将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包括博物馆、艺术展览、电影院、餐饮街区等。
通过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为他们提供舒适、愉悦的休闲体验。
3.文化中心定位外滩项目将致力于展示上海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艺术魅力。
通过举办文化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精英和观众,推动艺术交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战略1.增加商业项目外滩项目将引入更多的国际品牌和知名企业,打造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商业中心。
通过租佳商业空间、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增加特色商业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
2.多元化休闲设施外滩项目将提供多种类型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传统设施外,还将引入国际级的主题公园、儿童乐园等,形成丰富多样的休闲场所。
3.引进文化艺术项目外滩项目将与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艺术演出和展览。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家驻地、文创市集等活动,推动艺术交流和文化创新,提升整体的文化品味。
4.提升服务品质外滩项目将注重提升服务品质,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加强设施维护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提供便利的交通、安全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用户创造舒适、安全、愉悦的生活和消费环境。
5.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外滩项目将积极引进创新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节能减排等手段,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努力打造绿色、智能的发展模式。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上海外滩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海通大厦建设项目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上海外滩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海通大厦建设项目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9.03.19•【文号】文物保函〔2019〕267号•【施行日期】2019.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在上海外滩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海通大厦建设项目的意见文物保函〔2019〕267号上海市文物局:你局《关于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外滩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的请示》(沪文物〔2019〕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上海外滩建筑群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海通大厦建设项目。
一、所报方案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进一步完善设计文本,补充建设项目与文物本体、保护区划位置关系的相关图纸说明及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规定,由第三方编制的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二)补充上海外滩建筑群至建设项目方向的视线分析,特别是沿北京东路至建设项目方向的视线分析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严格保护外滩建筑的轮廓线,并保持视线通畅。
(三)补充建设项目相关施工的设计方案,以及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制订必要的沉降和震动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并落实责任单位。
相关经费纳入工程预算。
二、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所报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实施。
三、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文物遗存等重要发现,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组织研究,提出调整方案。
专此函复。
国家文物局2019年3月19日。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摘要: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意义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2.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概述1.申报书的结构与内容2.申报书的重要性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撰写要求1.真实性2.完整性3.科学性4.规范性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分析2.案例二:某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分析正文: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意义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和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概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是对拟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价的书面材料。
它包括遗产的背景、价值、现状、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申报书对于遗产的申报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撰写要求1.真实性:申报书应真实反映遗产的状况,避免虚假和夸大其词。
2.完整性:申报书应全面介绍遗产的各个方面,如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等。
3.科学性:申报书应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论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4.规范性:申报书应遵循相关的国际和国内规范,如《世界遗产公约》等。
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分析该申报书对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但在遗产的保护管理措施方面略显不足。
2.案例二:某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分析该申报书详细介绍了遗产的历史沿革、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但在遗产的科学价值方面论述不够深入。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的撰写要求较高,需要对遗产有深入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作者:杨海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5期摘要:上海历史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浓缩,而最能代表上海历史文化的是上海外滩。
外滩万国建筑群体现了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予以保护。
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系统分析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对其可行性进行理论研究,以便为上海有关部门申报提供资料。
同时为世博会后上海城市形象树立奠定基础,也为人类共同保护利用上海外滩资源贡献力量。
关键词:外滩;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74-02外滩是上海的一个象征和窗口。
它融江河与建筑景观于一炉,集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近现代文明于一体,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与悲惨,映照出中国现代岁月的巨变和改革开放的上海新貌。
一、上海外滩建筑群的特点在1 500米的外滩荟萃着世界各国的重要建筑样式:有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罗克式、哥特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1]。
从外滩建筑的整体看,有以下特征。
1.从平面与开间看外滩建筑改变了中国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平面布局,开间组合灵活,进深趋于浅薄。
体型较大的房屋往往用对称平面,有露台和大的踏步,南首留有长廊。
进入20世纪,出现方型、A 型和半圆形平面。
2.从结构与层高看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柱构架,平房居多,楼房一般为两层。
洋式建筑早期采用砖墙承重和木屋架屋盖结构,并有石阶梯、铁柱子、沙包基础等。
英国式房屋层高一般为4—5米之间,法国式房屋常采用半地下室。
这时的二层或三层楼房用砖拱廊、石柱廊、圆拱及弧拱门窗樘口。
中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后期出现钢框架结构,从而使增加层高成为可能,从五、六层升至十余层,最后突破二十层。
3.从里面处理看外滩建筑外墙里面主要用清水砖墙,以白石灰勾缝,在分层处有腰线,砖工横竖整齐,偶尔点缀拼花和刻花装饰。
主要入口一般居于房屋的中部。
公共建筑因设有地下室的关系,中央入口往往采用室外大楼梯,有左右踏步,等平面而抵中厅。
建筑里面较多采用柱廊、阳台和贴面柱式作为装饰。
在较大的公共建筑物上,模仿西洋教堂和一些国会议院建筑的风格,建造了塔楼,并装置大自鸣钟。
有的大楼顶部还加盖亭子。
后期西洋建筑追求摩天大楼形式,里面趋于简化,仅用横竖线条点缀。
4.从门窗式样和材料看中国传统建筑的门都用木制,正面与反面有别,以上部的顶圈和下部的门臼定位。
早期西洋建筑的门虽然也用木制,但两面完全一样,启闭采用铰链。
1919年起采用钢门,1930年后出现木质夹板门。
窗不同于中国常见的木制落地式长窗,有硬百叶窗、腰头窗等。
5.从楼梯型制和设置部位看中国式建筑物内大都采用直跑楼梯,设置在房屋的隐蔽处。
早、中期西洋建筑物的楼梯为转弯楼梯,平面形式有曲尺形、U型等,一般位于室内显要处,兼起装饰作用。
1901年后,西洋式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主要靠电梯,步行楼梯就在电梯附近,已无装饰色彩[2]。
二、外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可行性条件外滩万国建筑群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
但是,进入21世纪,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其困难,也有其机遇和可行性[3]。
(一)上海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威胁1.重建、维修的威胁1949—1994年,外滩建筑群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内的多家机关、企业、宾馆和商店的所在地。
此期间,外滩建筑群基本未做大的维修,建筑外观存在污垢和风化层。
1993年,上海提出“重建新外滩”工程,把外滩向黄浦江外移80米,中心街道由四车道变为10车道,加高防洪堤,堤上建行人绿化带,地下是室内机动车库;外滩公园设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外滩中心建“音乐会广场”等。
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作出了“置换计划”,将上海市政府、上海市航天局、上海电台等机构搬离外滩,而让美国花旗银行、泰国盘古银行、法国里昂银行等入驻外滩。
外滩建设、维修后原真性的部分消失,这将影响外滩的文化遗产申报。
2.交通流量的威胁经历租界分割的上海,逐渐形成中心区和沪东工业区两大块的城市基本形态,它们之间的联络通道,完全依赖外白渡桥一线相通。
这使得外滩所在的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成为上海重要的交通汇集点[4]。
此外,延安东路高架东端出口也处于外滩附近,更加剧了外滩的车流量。
交通量的加剧严重影响外滩的建筑群安全,也使得建筑与交通的不和谐。
3.使用过程的威胁通过1994年“置换计划”之后,外滩建筑群至今仍被美国花旗银行、泰国盘古银行、法国里昂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
虽说外滩建筑群最初也多是为金融系统使用,但经过解放后众多机构的使用,使得后来的使用者可能会为了经营而改变建筑的内部设置。
这也对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产生威胁。
4.申遗热”的威胁200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目录[5]。
其中涉及“长三角”地区的有:大运河江苏浙江段、南京城墙、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江南水乡古镇、杭州西湖·龙井茶园、良渚遗址、中国古瓷窑址——上林湖越窑遗址、“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及历史街区等。
与我国“申遗热”的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凯恩斯决议”(后经修改),每年可报两项但必须一项是世界自然遗产。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留存着无数文化遗产,这必然对外滩申报世界遗产产生极大的威胁。
5.殖民背景的威胁外滩是殖民时期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黑暗的历史的表现。
对于中国人来说,将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感情不能承受的。
但事实上,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文化遗产中,有相当部分也是在殖民背景下产生的。
如德国科隆(Cologne)在公元前50年就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殖民地,世界文化遗产科隆大教堂地下就有罗马帝国时期建城的遗迹[3]。
虽然如此,外滩的殖民背景也是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威胁。
(二)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由外滩价值可知,外滩现已具有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这表现为:1.外滩的遗产价值上海外滩几乎涵盖西方的各式建筑,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罗克式、哥特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有世界各国风格建筑的高度集中,并保存完好。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在营造现代化高楼大厦时,陆续拆除了大量风格迥异、造型独特的建筑。
因而,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价值表现在上海,外滩与“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条件相符合,这也是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最大的因素。
2.外滩的犹太民族价值德国法西斯时期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国家将孤立无援的犹太人拒之门外,而这时上海接纳了3万多名犹太人,其中许多人就是在外滩度过那个黑暗年代的。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上曾说,记忆是人类寻求智慧的一部分,在记忆中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说纳粹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最黑暗的一面,那么上海犹太人的经历表明,即使在这漫无边际的黑暗中,仍有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烁。
这“与具有普遍意义的时间或先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这一条申报条件相符合。
3.外滩建筑的近现代价值从外白渡桥到新开河的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的黄浦江的两岸,西为代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建筑群的外滩建筑群,东为新中国建设或者改革开放建设的代表浦东陆家嘴金融区。
在中国的3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属于近代的只有澳门历史街区和广东开平碉楼两处。
而现阶段,在世界的遗产项目中,现代遗产比重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现代遗产仍是一片空白。
浦东建筑、外滩各国风格建筑群成为中国近现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
4.外滩资料的译文价值我国申报世界遗产,问题之一就是将我国的文字资料翻译成英、法等文字,这使得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很难理解我国的文化价值,这也延长了我国每处申报世界遗产的年限,如福建武夷山准备了7年、河南殷墟申报了5年等。
然而上海外滩建筑具有与西方文化价值的一致性,这会使专家容易理解外滩的文化价值,容易使外滩通过专家的理解和评价。
5.上海世界遗产项目的匮乏目前,中国有世界遗产40处,分布于我国北京、四川等22个省(市、区),但是截至2010年,我国仍有上海、天津等多省(市、区)缺乏世界遗产项目。
从世界遗产的均衡原理看,上海在今后遗产的申报中将有更大的机遇。
而且经济发达的上海会有足够的资金解决上海外滩申报遗产所需的整治、保护费用。
综上可见,外滩、南京路、万国建筑群、浦东新区、东方明珠、世博园区等景观体现着上海文化历史的变迁。
外滩、南京路、万国建筑群能反映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殖民文化;浦东新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世博园区等体现社会主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历史变迁。
外滩、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体现,因而,外滩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参考文献:[1] 江苏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局,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长三角精华旅游景点导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34-344.[2] 丁季华.上海外滩旅游资源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5-102.[3] 佚名.上海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外滩何时申遗[EB/OL].http://.2007-09-22.[4] 徐道钫.外滩交通怎么办[J].上海建设科技,2001,(5):3-5.[5] 佚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EB/OL].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