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试题

合集下载

2014年南开大学考研85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

2014年南开大学考研85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

1/9【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9【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22014年南开大学考研85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复试线2013年南开大学859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平章政事宗法制关陇世族均田制清末新政洋务运动北伐战争国民大会二、论述(8选66*30=180)1、二十四史有哪些?请标出非官修史书的作者、年代,并对任意两个非官修史书进行评价2、请指出由秦至清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的演变及影响3、试述”唐宋变革论”,谈谈你的看法。

4、试述比较汉、唐、元、明的中外关系5、试述清末废除科举、创设新式学堂,民初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6、甲午战争到1945年间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影响7、近代史上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等观点,谈谈你的看法8、共产国际与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关系(包括国民党)三、古代汉语和材料分析(第一题必选二三选一均为30分)1、《史记周本纪》关于牧野之战的,好长好长好长几大段2、计算题3、计算题3/9【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3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1)经世致用思想兴起的原因明末,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明亡的教训。

在思想领域,人们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宋明理学及陆王心学,认为他们空谈性命而不务实事。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

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

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民族、法律、人情、风俗、科学等,“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颜元、李塨、方以智、戴震等。

(2)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①气论哲学的兴起反思思潮的总体走向是对宋明理学超越追求的一种拨正,所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一致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经世致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转向是以从理到气、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为标志的。

无论是王夫之、方以智,还是对王学一直情有独钟的黄宗羲,都转向了气,都强化了对气的论证。

清代哲学大体上都是以气论为基础的,这不仅包含着一种本体论的转向,更重要的则表现了一种立足于现实关怀以重新确立超越追求的指向。

如王夫之“以气释理”并坚持“据器以出道”时,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本体论的确立,同时也表明其力图通过器识、历史以重新探索道之超越指向的趋势。

②提倡个性解放的新道德a.在关于理欲、情理、义利、个体与类的关系的讨论中,这一时期的学者集中表达了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理欲观、新情理观、新义利观以及关于个性解放的论说。

从泰州学派到李贽及李贽的众多崇拜者,都要求冲破禁欲主义,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批判“天理”说对人性发展的宰制,批判道学末流的虚伪,主张“自然之性乃自然真道学”,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A. 礼B. 忠C. 信D. 义答案:A2. 道家哲学中“道”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3. “性即理”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程颢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墨子的“兼爱”思想。

答案: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

墨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存在纷争和不公,是因为人们不能做到普遍地爱人。

他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无私地爱他人,社会才能实现和谐。

2. 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答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认为,知识与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在他看来,真正的知识不是抽象的思考,而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

王阳明强调,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知识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他反对空谈理论,主张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知识。

三、论述题1.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

它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倡导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塑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还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礼治”等,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分析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理念。

答案: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主张顺应自然,不强加人为的干预。

在政治治理上,这一理念意味着领导者应该减少对民众的控制和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老子认为,过多的人为干预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和谐。

通过“无为”,即不干预、不强求,可以达到社会秩序的自然和谐。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和治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儒家和道家在对待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有何不同。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1、名词解释一念三千正确答案:一念即一念心,三千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智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中,这是因(江南博哥)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2、名词解释精气正确答案: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作是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

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戴震《原善•绪言下》:“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

”3、名词解释四端正确答案: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4、名词解释大用流行正确答案:1冯友兰用以指理表现为实际事物的过程。

“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又认为,“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个阶段。

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

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

大用流行,亦称造化。

”(《新理学》)2.熊十力用以指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种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说为大用流行。

”宇宙为一切大用之总名,万物即大用所现翕辟、生灭的迹象,“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故“万物与大用本来不二。

”“宇宙万象,唯依大用流行,而假施设。

故一切物,但有假名,都非实有。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资料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资料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资料
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考研复习都是有依据可循的,考研学子关注事项流程为:考研报录比-大纲-参考书-资料-真题-复习经验-辅导-复试-导师,缺一不可。

在找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的研友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你就要觉得你是很幸运的一位。

因为我将带给你考研全流程需要的所有资料,首先呢,考研专业课复习之前,一定要浏览一下历年真题。

弄清楚考查形式,题型情况,难易程度等内容,有利于针对性的看书。

真题是考研题目的集大成者,不论是对于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来说,都是一样的。

下面小编为你搜罗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6年真题截图和2015年答案解析:
这部分真题截图截自天津考研网主编的《南开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考研红宝书》,大家可以去天津考研网搜索这个资料查看详细的介绍,还有一部分免费资料可下载观看。

或许很多同学认为南开大学中国哲学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还不算晚,但其实专业课的知识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慢慢接受专业课的学习,让专业课渗透到你的脑海里,那么到了后期冲刺时,你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在复习的强化期大家一定要对专业课有所涉及,最起码也要有答题的印象,这样才不会在后期复习时茫然无措。

专业课的复习大家要掌握一些方法,这样复习起来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

考研《中国哲学史》考点与考研真题题解

考研《中国哲学史》考点与考研真题题解

考研《中国哲学史》考点与考研真题题解中国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1.1考点归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之一。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孔子在对于周礼的研究和思考中,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命”“仁”“德”“治”四者的特殊联结,是其哲学的基本进路。

一、“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孔子观念的集中体现。

1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1)从“天”到“命”的观念演变过程①夏、商、周三代人们的天命观a.殷商人:最高主宰者是“帝”。

b.西周人:最高主宰者为“天”。

c.春秋时期:“天”的主宰地位遭到了怀疑,其人格神的色彩日渐淡化。

②孔子对“天”的理解a.“自然之天”。

孔子提及“天”,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价值之天”。

孔子自称“天生德于予”。

③孔子对鬼神的存疑态度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2)“命”的概念“时命”与“天命”。

孔子认为在人之外的主宰力量是“命”,他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①“时命”为盲目的,它构成为人的一种外在限制。

孔子承认“时命”,但拒绝消极等待,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

②“天命”却是有目的指向,它是人价值信念的终极源头。

孔子承认“天命”为价值的源头,讲“天命之谓性”。

2“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仁”从字源看是用以指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

孔子强调以行“仁”为己任,至于“死而后已”,其“仁学”具有如下特征:(1)“仁”的情感性孔子立足于亲亲之情论“仁”,主张“仁”从孝悌引发,以孝悌为本,并将“爱”赋予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意义。

(2)“仁”的普遍性孔子认为人不仅都有亲亲之情,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且人又都有可能将这种亲亲之情向外推开。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