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

实验一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
实验一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

实验一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步骤以及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宏观断口的观察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a.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b.选定并切割试样、清洗并擦拭干净。

(2)操作步骤

a.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

b.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宏观断口形貌。

2、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微观断口的观察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a.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b.选定并切割试样、将试样严格清洗干净;

(2)操作步骤

a.将试样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室并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到

工作状态;

b.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

c.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微观断口形貌。

三、实验设备器材

1、放大镜、低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试样切割机、无水酒精、丙酮

2、脆断失效模具和韧性断裂失效模具各一副。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试样表面要严格请洗;

2、使用显微镜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3、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二模具表面磨损失效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磨损失效分析步骤以及模具磨损表面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模具磨损表面宏观形貌的观察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清洗并擦拭干净。

ii.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模具磨损表面形貌;

2.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磨损表面形貌。

2、模具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将试样严格清洗干净;

ii.操作步骤

1.将试样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室并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到

工作状态;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模具(或40Cr)磨损表面微观形貌;

3.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模具(或40Cr)磨损表面微观形貌。

3、磨损失效机理分析

ⅰ根据模具表面磨损失效的宏观断口分析结果,初步判定模具磨损失效的类型和失效机理。

ⅱ根据模具表面磨损失效的微观断口分析结果,准确判定模具磨损失效的类型和失效机理。

三、实验设备器材

1、放大镜、低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纯氩气、无水酒精、丙酮

2、磨损失效模具一副或40Cr经表面强化试样。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试样表面要严格请洗;

2、使用显微镜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3、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三疲劳断口失效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疲劳断裂断口失效分析步骤以及模具疲劳断裂断口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二、验内容及步骤

a)模具疲劳断裂宏观断口的观察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选定并切割试样、清洗并擦拭干净。

ii.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疲劳断裂断口;

2.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疲劳断裂宏观断口形貌。

b)模具疲劳断裂微观断口的观察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选定并切割试样、将试样严格清洗干净;

ii.操作步骤

1.将试样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室并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到

工作状态;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疲劳断裂断口

3.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疲劳断裂微观断口形貌。

三、实验设备器材

a)放大镜、低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试样切割机、无水酒精、丙酮

b)疲劳失效模具一副。

四、实验注意事项

a)实验前,试样表面要严格请洗;

b)使用显微镜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c)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三失效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失效分析步骤以及失效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a)测试试样的准备及化学成分的测定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选定并切割试样、清洗并擦拭干净。

ii.操作步骤

1.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失效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

2.记录上述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

b)失效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快速测定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选定并切割试样、将试样严格清洗干净;

ii.操作步骤

1.将试样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室并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到

工作状态;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自带的能谱仪进行化学成分的测定

3.记录上述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

4.对两种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三、实验设备器材

a)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试样切割机、无水酒精、丙酮

b)失效模具一副。

四、实验注意事项

a)实验前,试样表面要严格请洗;

b)使用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c)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四失效模具的金相试样制备及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失效分析步骤以及模具的金相组织观察及分析。

二、内容及步骤

A、金相试样的准备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选定并切割试样、清洗并擦拭干净。

3.磨制试样的磨制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粗磨:是为了获得一

个较平整的表面,通常在砂轮机上进行。细磨:是为了获得平整

而光滑的磨面,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好准备。细磨是在一套粗细程

度不同的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依次进行的,每更换一号砂纸时,

须将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0,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直到

将上一号砂纸所产生的磨痕全部消除为止。每更换一号砂纸,需

将试样擦干净。

4.抛光细磨后的试样还需进一步抛光。抛光目的是去除细磨时遗

留下来的细微磨痕而获得光亮的磨面。金相试样的抛光方法分为

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三种。在此仅介绍机械抛光。机

械抛光是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抛光织物为细帆布、呢绒、丝

绸等。抛光液通常采用Al2O3、MgO、Cr2O3在水中的悬浮液。

操作时将试样磨面均匀的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作径向往复运

动,直到试样表面看不出任何磨痕而呈光亮的镜面,即抛光结束。

5.浸蚀除某些非金属夹杂物及石墨等以外,都必须使用浸蚀剂对

试样表面进行“浸蚀”才能清楚显示出显微组织的真实特征。钢

铁材料最常用的浸蚀剂为3~4%硝酸酒精溶液或4%苦味酸酒精

溶液。

6.在显微镜下观察已制备好试样的金相组织,并画出显微组织示意

图。最后由指导教师检验评分。

三、设备器材

1显微镜、各种专用金相砂纸及平板玻璃、砂轮机、抛光机、吹干机、浸蚀剂、试样切割机、无水酒精、丙酮。

2疲劳失效模具一副。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严格按程序操作,用力要均匀平稳。

2、已制备好的试样严禁用手触摸。

1、使用砂轮机、抛光机时应注意安全,试样旋转的切线方向严禁站人。

2、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五失效模具的力学试样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失效分析步骤以及失效模具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二、内容及步骤

1、试样的准备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选定并切割试样。

3.机加工成所需要的力学性能测试试样(拉伸或疲劳);

2、力学性能测试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将拉伸试样安装到拉伸试验机(或疲劳试验机)上;

2.选定载荷并加载;

3.将试样拉断(疲劳至断裂)并记录应力应变(疲劳)曲线;

4.换算并记录上述所测定的力学性能数值。

三、实验设备器材

1、电子拉伸试验机(疲劳试验机)、车床、铣床、试样切割机

2、疲劳失效模具一副。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要严格按照国标加工;

2、使用拉伸试验机(或疲劳试验机)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3、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一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

实验一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失效分析步骤以及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宏观断口的观察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a.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b.选定并切割试样、清洗并擦拭干净。 (2)操作步骤 a.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 b.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宏观断口形貌。 2、模具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微观断口的观察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a.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b.选定并切割试样、将试样严格清洗干净; (2)操作步骤 a.将试样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室并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到 工作状态; b.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断口 c.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微观断口形貌。 三、实验设备器材 1、放大镜、低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试样切割机、无水酒精、丙酮 2、脆断失效模具和韧性断裂失效模具各一副。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试样表面要严格请洗; 2、使用显微镜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3、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二模具表面磨损失效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具磨损失效分析步骤以及模具磨损表面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模具磨损表面宏观形貌的观察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清洗并擦拭干净。 ii.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模具磨损表面形貌; 2.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磨损表面形貌。 2、模具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 i.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选定失效模具的待分析部位; 2.将试样严格清洗干净; ii.操作步骤 1.将试样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室并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到 工作状态;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模具(或40Cr)磨损表面微观形貌; 3.记录上述所观察到的模具(或40Cr)磨损表面微观形貌。 3、磨损失效机理分析 ⅰ根据模具表面磨损失效的宏观断口分析结果,初步判定模具磨损失效的类型和失效机理。 ⅱ根据模具表面磨损失效的微观断口分析结果,准确判定模具磨损失效的类型和失效机理。 三、实验设备器材 1、放大镜、低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纯氩气、无水酒精、丙酮 2、磨损失效模具一副或40Cr经表面强化试样。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试样表面要严格请洗; 2、使用显微镜时要细心操作,以免损坏机件。 3、遇故障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HT200试棒脆性断裂失效分析

HT200试棒脆性断裂失效分析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013-2刘凯(22)李阔(16) 摘要:在机电装备的各类失效分析中以断裂失效最主要,危害最大,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试棒脆性断裂失效分析从断口的宏观外观、微观组织、受力状态等方面综合分析,解释断裂失效的原因。 关键字:HT200试棒脆性断裂失效分析 断裂是金属构件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分离为互不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现象,是金属构件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特别是脆性断裂,它是危害性甚大的失效形式。脆性断裂前构件的变形量很小,没有明显可以觉察出来的宏观变形量。断裂过程中材料吸收的能量很小,一般是在低于允许应力条件下的低能断裂。通过对HT200拉力试棒断裂失效分析包括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其他相关性能;断口分析、表面分析,包括金相组织、电镜分析各种分析;失效现象及原因分析等综合学习掌握关于脆性断裂的相关知识 一、试样收集与观察 HHT200拉力试棒 图示拉力试棒为液压万能试验机拉断后的试棒,其原始尺寸如下图。 HT200拉力试棒尺寸图 试棒装在液压万能试验机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在拉伸过程中,没有肉眼可见的颈缩、屈服现象,,随着“砰”一声,试棒被拉断。拉断前的应变很小,伸长率也很小,十分典型的脆性断裂过程。 二、化学成分 脆性断裂实验所用拉力试棒为HT200材料,具体含义为灰口铸铁抗拉强度为200MPa,硬度范围为163~255HB,抗拉强度和塑性低,但铸造性能和减震性能好,主要用来铸造汽车发动机汽缸、汽缸套、车床床身等承受压力及振动部件。其具体化学成分如下表。

试验过程中观察不到拉力试棒明显的应变过程及颈缩现象,在较小的拉应力作用下就被拉断了,没有屈服和颈缩现象,拉断前的应变很小,伸长率也很小。其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是一段微弯的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也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 铸铁在拉断时的最大应力即为其强度极限。因为没有屈服现象,强度极限σ b是衡量强度的唯一指标。σ b =Fb Ao 。 灰口铸铁σ-ε图 四、断裂试棒断口宏观形貌及其微观金相组织观察 脆性断裂是从金属构件内部原本存在的微小裂纹为裂纹源而开始的。因此,脆性断裂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断裂前基本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形量。脆性断裂一般沿低指数晶面穿晶解理,解理是金属在正应力作用下沿解理面发生的一种低能断裂。由于解理是通过破坏原子间的键合来实现的,而密排面之间的原子间隙最大,键合力最弱,故绝大多数解理面是原子密排面。但也有一些脆性材料断裂是沿晶断裂,如晶界上有脆性物或有晶间腐蚀是,就有可能产生沿晶断裂。该拉力试棒为沿解理面断裂,故其断口的宏观形貌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其断口表面是明亮结晶状的,表面存在小刻面。一个多晶体金属材料的解理断口,由于其每个晶体的取向不同,所以其解理面与断裂面所取的位向也就不同,若把断口放在手中旋转时,将闪闪发亮,像存在许多分镜面。二、存在“山形”条纹。脆性材料在断裂时会从断裂源点形成“山形”裂纹。随着裂纹的发展,条纹会变粗,因此,根据断口“山形”裂纹的图形可以判断脆性断裂的裂纹扩展方向和寻找断裂起源点。综上并观察试棒断口分析可知HT200拉力试棒为典型的脆性断裂。 脆性解理断裂的电子显微断口形态的一个特征是呈现河流花样。由于金属是多晶体,取向又是无序的,解理在某一晶粒内进行时以及穿过一个晶粒向相邻晶粒传播时,均会造成解理裂缝在不同的结晶面上断开,这些解理裂缝相交处即会形成台阶。在电子显微镜中这些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沿着解理断裂的方向河流可以合并为“主流”。解理穿越晶界时,不仅河流花样的“流向”要发生变化,而且有可能加粗或部分消失由于实际晶体内部存在许多缺陷(位错、析出物、夹杂物等),所以在一个晶粒内的解理并不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的IC K 、()阻力曲线J J R 、)(阻力曲线CTOD R δ等一些新的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的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断裂判据和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的测试方法简介 1. 1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 K 的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的I 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I K 所决定。I K 是外载荷P ,裂纹长度a 及试样几何形状的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P 和a 的某一组合使I K =IC K ,裂纹开始失稳扩展。I K 的临界值IC K 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IC K 保持裂纹长度a 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的C P 、a 代入所用试样的I K 表达式即可求得IC K 。 IC K 的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的选择和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 劳预制裂纹等); (2) 断裂试验; (3) 试验结果的处理(包括裂纹长度a 的测量、条件临界荷载Q P 的确定、实验测试值Q K 的 计算及Q K 有效性的判断)。

1. 2 延性断裂韧度R J 的测试 J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I 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J 积分的某些特征值。测试J 积分的根据是J 积分与形变功之间的关系: a B U J ??-= (1-1) 其中U 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和塑性功两部分,a 为裂纹长度,B 为试样厚度。 J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和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和阻力曲线法。但无论是单试样法还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R J 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的延性断裂韧度。这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的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J 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的不同需要。 所谓R J 阻力曲线,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的J 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的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R J 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的试样加载,记录?-P 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的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 )。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a ?,计算相应的J 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R J 曲线。R J 阻力曲线的位置高低和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和亚临界扩展的抗力强弱。 R J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准备

断裂韧性KIC的测定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姓名:刘玲班级:材料91 学号:09021004 成绩: 的测定 实验名称断裂韧性K IC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实验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一台(型号CSS-88100) 2.位移传感器及自动记录装置 3.游标卡尺一把 4.显微测试仪一台 5.三点弯曲试样四个 试样示意图

试样宏观断口示意图(韧断,脆断) 图1 20钢脆断 图2 40铬韧性断口

实验记录及Q P 的确定 表1 裂纹长度a 1a /mm 2a /mm 3a /mm 4a /mm 5a /mm a /mm 03 2.478 5.0085 5.5680 5.2430 3.1925 5.2432 09 2.757 3.9505 4.134 3.992 3.1790 4.0255 403 2.800 3.4065 3.7085 3.4915 2.9185 3.5355 407 1.986 2.6595 2.9970 2.5970 16810 2.7512 表2 试样各数据 试样编号 试样材料 屈服强度(MPa) 高度W(mm) 宽度B(mm) 03 40Cr800℃+ 100℃回火 1050 25.00 12.50 09 25.00 12.50 403 20#钢退火态 370 25.00 12.00 407 25.00 12.00 表3 各试样实验测得的Q P 值及max P 试样编号 Q P (N) max P (N) 03 13270.126 13270.126 09 26650.307 26650.307 403 407 14523.800 16479.500

材料断裂理论与失效分析知识点

作业:(8)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叶片结构 ◆材料为镍基高温合金,为什么? ◆服役环境的要素有哪些? ◆有可能发生的失效类型是什么? ◆如何设计实验确定失效的类型? ◆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一.涡轮叶片的材料 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是一种特殊的零件,它的数量多,形状复杂,要求高,加工难度大,而且是故障多发的零件,一直以来各发动机厂的生产的关键。所以对涡轮叶片材料就有更高的要求。 涡轮叶片的材料一般选择镍基高温合金。镍基合金就是以镍为基础,加入其他的金属,比如钨、钴、钛、铁等金属,做成以镍为基础的合金。有的镍基高温合金含镍量达到70%左右,其次Cr含量也比较高。其性能主要有: 1.物理性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弹性模量;各温度下均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且随温度变化不大;没有磁性。 2.耐腐蚀性。镍基合金由于含Cr,在氧化性的腐蚀环境中的耐腐蚀性优于纯镍。同时,由于Ni含量高,在还原性腐蚀环境下也能维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耐应力腐蚀开裂性能,也能抵抗氨气和渗氮、渗碳气氛。 3.机械性能。镍基高温合金在零下、室温及高温时都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 4.高温特性。高温下耐氧化性极佳,对氮、氢以及渗碳也具有极佳的耐受性。 5.热处理及加工、焊接性。高温镍基合金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失效硬化,但可以进行固溶热处理和退火处理等。高温镍基合金比较容易进行热加工,冷加工性能比奥氏体不锈钢好。焊接性能与标准奥氏体钢一样,可采用TIG焊接、MIG焊接以及手工电弧焊。 总的来说,镍基合金具有优良的热强热硬性能、热稳定性能及热疲劳性能,可以承受复杂应力,组织稳定,有害相少,高温时抗氧化热腐蚀性好,蠕变特性出色,能够在相当苛刻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服役。所以涡轮叶片的材料选择高温镍基合金。 二.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 涡轮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而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即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特别的复杂与恶劣。总得来说,涡轮叶片服役环境的要素主要有: 1.不均匀的高温条件下工作。涡轮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涡轮工作叶片的工作温度大约在720℃~1120℃,其在工作时已达到红热状态,并且其温度场不均匀,随着飞行状态的变化而承受不同的温度,而且还存在高温氧化,这些都使得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非常恶劣。 2.高转速条件下工作。涡轮发动机靠涡轮叶片快速旋转将燃气压缩排出,装化为机械能,为航天器提供动力。 3.高应力和复杂应力条件下工作。涡轮工作叶片承受很大的离心力及其弯矩,还要承受燃气施加的很高的弯曲载荷、热应力,还有振动应力和气动力等复杂的应力作用。 4.受到燃气高频脉动及燃气腐蚀的影响。涡轮工作叶片直接接触高温高压燃气,燃烧产生的燃气含有大量的Na,V,S等热腐蚀性元素,使得涡轮工作叶片的工作环境更为苛刻。 三.可能发生的失效类型 根据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可以推断出涡轮叶片的失效方式大概分为正常失效和非正常失效两种。 1.正常失效中的叶片损伤包括由磨损、掉块、内裂等构成的表观损伤和内部冶金组织损伤两类。其中,内部冶金组织损伤是指叶片在低于规定使用温度和应力的服役环境下发生的诸如γ'相粗化,晶界及晶界碳化物形貌的变化,脆性相生成等显微组织的变化。导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蠕变失效,但同时还有高温腐蚀、热疲劳和低周疲劳及其交互作用等。蠕变损伤主要表现为蠕变孔洞和蠕变裂纹的产生。 大多数涡轮叶片的失效方式为正常失效方式,即蠕变失效、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导致的失效和腐蚀失效。 2.非正常失效是由于叶片设计不当、制备缺陷或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失效行为,主要表现为高周疲劳、超温服役引起的过热甚至过烧等失效形式。 总的来说,涡轮叶片可能的失效类型主要为:疲劳失效、蠕变失效和过载断裂等。 四.设计实验确定失效的类型 1.疲劳失效。金属零件再使用中发生的疲劳断裂具有突发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端口上经常可观察到特殊的、反映断裂各阶段宏观及微观过程的特殊花样。典型的疲劳端口的宏观形貌结构可分为疲劳核心、疲劳源区、疲劳裂纹的选择发展区、裂纹的快速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等五个区域。 2.蠕变失效。蠕变断裂是材料在恒定应力(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断裂强度)作用下应变时间逐渐增加,最后发生断裂。明显的塑性变形是蠕变断裂的主要特征,在端口附近产生许多裂纹,使断裂件的表面呈现龟裂现象。

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 研究金属断裂面的学科,是断裂学科的组成部分。金属破断后获得的一对相互匹配的断裂表面及其外观形貌,称断口。断口总是发生在金属组织中最薄弱的地方,记录着有关断裂全过程的许多珍贵资料,所以在研究断裂时,对断口的观察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通过断口的形态分析去研究一些断裂的基本问题:如断裂起因、断裂性质、断裂方式、断裂机制、断裂韧性、断裂过程的应力状态以及裂纹扩展速率等。如果要求深入地研究材料的冶金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断裂过程的影响,通常还要进行断口表面的微区成分分析、主体分析、结晶学分析和断口的应力与应变分析等。随着断裂学科的发展,断口分析同断裂力学等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密切相关,互相渗透,互相配合;断口分析的实验技术和分析问题的深度将会取得新的发展。断口分析现已成为对金属构件进行失效分析的重要手段。 断口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断口分析的实验基础是对断口表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直接观察和分析。通常把低于40倍的观察称为宏观观察,高于40倍的观察称为微观观察。 对断口进行宏观观察的仪器主要是放大镜(约10倍)和体视显微镜(从5~50倍)等。在很多情况下,利用宏观观察就可以判定断裂的性质、起始位置和裂纹扩展路径。但如果要对断裂起点附近进行细致研究,分析断裂原因和断裂机制,还必须进行微观观察。 断口的微观观察经历了光学显微镜(观察断口的实用倍数是在 50~500倍间)、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的实用倍数是在 1000~40000倍间)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的实用倍数是在 20~10000倍间)三个阶段。因为断口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观察断口所用的显微镜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焦深,尽可能宽的放大倍数范围和高的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最能满足上述的综合要求,故近年来对断口观察大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见金属和合金的微观分析)。 脆性断口和延性断口根据断裂的性质,断口大致可以分为几乎不伴随塑性变形而断裂的脆性断口,和伴随着明显塑性变形的延性断口。脆性断口的断裂面通常与拉伸应力垂直,宏观上断口由具有光泽的结晶亮面组成;延性断口的断裂面可能同拉伸应力垂直或倾斜,分别称为正断口和斜断口;从宏观来看,断口上有细小凹凸,呈纤维状。对于单轴拉伸断口和冲击断口,在理想情况下,其断裂面是由三个明显不同的区域(即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所构成(图1)。这三个区域实际上是裂纹形成区、裂纹扩展区和剪切断裂区(对冲击拉伸则有终了断裂区),通常称它们为断口三要素。对于同一种材料,三个区域的面积及其所占整个断口的比例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例如:加载速率愈大,温度愈低,则裂纹扩展区(即放射区)所占的比例也愈大。如果定义裂纹扩展区对另外两个区面积的比值为R,则通常把R=1时的断裂温度称为材料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或延性-脆性转变温度、塑性-脆性转变温度)。如果在同一温度和加载速率下比较两种材料的断裂性质,则R值愈小的材料,其延性(塑性)愈好。 金属断裂的微观机制为了阐明断裂的全过程(包括裂纹的生核和扩展,以及环境因素对断裂过程的影响等),提出种种微观断裂模型,以探讨其物理实质,称为断裂机制。在断口的分析中,各种断裂机制的提出主要是以断口的微观形态为基础,并根据断裂性质、断裂方式以及同环境和时间因素的密切相关性而加以分类。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知主要的金属断裂微观机制可以归纳在表1中。

第二章 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

第二章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 §2.1 脆性断裂现象 一、弹、粘、塑性形变 在第一章中已阐述的一些基本概念。 1.弹性形变 正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剪彩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畸变。随着外力的移去,这两种形变都会完全恢复。 2.塑性形变 是由于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产生。晶体部分将选择最易滑移的系统(当然,对陶瓷材料来说,这些系统为数不多),出现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的塑性形变。3.粘性形变 无机材料中的晶界非晶相,以及玻璃、有机高分子材料则会产生另一种变形,称为粘性流动。 塑性形变和粘性形变是不可恢复的永久形变。 4.蠕变: 当材料长期受载,尤其在高温环境中受载,塑性形变及粘性形变将随时间而具有不同的速率,这就是材料的蠕变。蠕变的后当剪应力降低(或温度降低)时,此塑性形变及粘性流动减缓甚至终止。 蠕变的最终结果:①蠕变终止;②蠕变断裂。 二.脆性断裂行为 断裂是材料的主要破坏形式。韧性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材料的断裂可以根据其断裂前与断裂过程中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的程度,把断裂分为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1.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防止脆断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2.韧性断裂 韧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韧性断裂时一般裂纹扩展过程较慢,而且要消耗大量塑性变形能。 一些塑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在室温下的静拉伸断裂具有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3.脆性断裂的原因 在外力作用下,任意一个结构单元上主应力面的拉应力足够大时,尤其在那些高度应力集中的特征点(例如内部和表面的缺陷和裂纹)附近的单元上,所受到的局部拉应力为平均应力的数倍时,此过分集中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材料的临界拉应力值时,将会产生裂纹或缺陷的扩展,导致脆性断裂。虽然与此同时,由于外力引起的平均剪应力尚小于临界值,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粘性流动。因此,断裂源往往出现在材料中应力集中度很高的地方,并选择这种地方的某一个缺陷(或裂纹、伤痕)而开裂。 各种材料的断裂都是其内部裂纹扩展的结果。因而,每种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高低,表示了它们韧性的好坏。韧性好的材料,裂纹扩展困难,不易断裂。脆性材料中裂纹扩展所需能量很小,容易断裂;韧性又分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两大类。断裂韧性是表征材料抵抗其内部裂纹扩展能力的性能指标;冲击韧性则是对材料在高速冲击负荷下韧性的度量。二者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三.突发性断裂与裂纹的缓慢生长 裂纹的存在及其扩展行为,决定了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1.突发性断裂 断裂时,材料的实际平均应力尚低于材料的结合强度(或称理论结合强度)。在临界状态下,断裂源处的裂纹尖端所受的横向拉应力正好等于结合强度时,裂纹产生突发性扩展。一旦扩展,引起周围应力的再分配,导致裂纹的加速扩展,出现突发性断裂,这种断裂往往并无先兆。 2.裂纹的生长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 第三章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 1.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1)审查设计(2)材料分析(3)加工制 造缺陷分析(4)使用及维护情况分析 2.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方法:(1)失效系统工程分析法的类型(2)故障树分析法(3)模糊故 障树分析及应用 3.失效分析的程序:调查失效时间的现场;收集背景材料,深入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所有信息 并提出初步结论;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确定失效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最后写出分析报告等内容。 4.失效分析的步骤:(1)现场调查①保护现场②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失效过程③收集 残骸碎片,标出相对位置,保护好断口④选取进一步分析的试样,并注明位置及取样方法⑤询问目击者及相关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⑥写出现场调查报告(2)收集背景材料①设备的自然情况,包括设备名称,出厂及使用日期,设计参数及功能要求等②设备的运行记录,要特别注意载荷及其波动,温度变化,腐蚀介质等③设备的维修历史情况④设备的失效历史情况⑤设计图样及说明书、装配程序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等⑥材料选择及其依据⑦设备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流程⑧设备服役前的经历,包括装配、包装、运输、储存、安装和调试等阶段⑨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3)技术参量复验①材料的化学成分②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及其分布③常规力学性能④主要零部件的几何参量及装配间隙(4)深入分析研究(5)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提出初步结论(6)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 5.断口的处理:①在干燥大气中断裂的新鲜断口,应立即放到干燥器内或真空室内保存,以防 止锈蚀,并应注意防止手指污染断口及损伤断口表面;对于在现场一时不能取样的零件尤其是断口,应采取有效的保护,防止零件或断口的二次污染或锈蚀,尽可能地将断裂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必要时可采取油脂封涂的办法保护断口。②对于断后被油污染的断口,要进行仔细清洗。③在潮湿大气中锈蚀的断口,可先用稀盐酸水溶液去除锈蚀氧化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无水酒精冲洗并吹干。④在腐蚀环境中断裂的断口,在断口表面通常覆盖一层腐蚀产物,这层腐蚀产物对分析致断原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不能轻易地将其去掉。 6.断口分析的具体任务:①确定断裂的宏观性质,是延性断裂还是脆性断裂或疲劳断裂等。② 确定断口的宏观形貌,是纤维状断口还是结晶状断口,有无放射线花样及有无剪切唇等。③查找裂纹源区的位置及数量,裂纹源的所在位置是在表面、次表面还是在内部,裂纹源是单个还是多个,在存在多个裂纹源区的情况下,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等。④确定断口的形成过程,裂纹是从何处产生的,裂纹向何处扩展,扩展的速度如何等。⑤确定断裂的微观机理,是解理型、准解理型还是微孔型,是沿晶型还是穿晶型等。⑥确定断口表面产物的性质,断口上有无腐蚀产物,何种产物,该产物是否参与了断裂过程等。 7.断口的宏观分析(1)最初断裂件的宏观判断①整机残骸的失效分析;②多个同类零件损坏的 失效分析;③同一个零件上相同部位的多处发生破断时的分析。(2)主断面(主裂纹)的宏观判断①利用碎片拼凑法确定主断面;②按照“T”形汇合法确定主断面或主裂纹;③按照裂纹

失效分析知识点

失效分析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1.失效的定义:当这些零件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失效三种情况: (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失效分析定义: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也就是研究失效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失效分析过程:事前分析(预防失效事件的发生)、事中分析(防止运行中设备发生故障)、事后分析(找出某个系统或零件失效的原因)。 5.失效分析的意义: (1).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提高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2).失效分析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3).失效分析有助于分清责任和保护用户(生产者)利益; (4).失效分析是修订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依据; (5).失效分析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促进作用: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开发与工程应用。 第二章失效分析基础知识 一.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与来源: 1.按照失效的外部形态分类: (1)过量变形失效:扭曲、拉长等。原因:在一定载荷下发生过量变形,零件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断裂失效:一次加载断裂(静载荷):由于载荷或应力超过当时材料的承载能力而引起; 环境介质引起的断裂:环境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疲劳断裂(交变载荷):由于周期作用力引起的低应力破坏。 (3)表面损伤失效:磨损:由于两物体接触表面在接触应力下有相对运动,造成材料流失所引起的一种失效形式; 腐蚀: 环境气氛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 (4).注:断裂的其他分类 断裂时变形量大小:脆性断裂、延性断裂; 裂纹走向与晶相组织的关系:穿晶断裂、沿晶断裂; 2.失效的来源: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得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得、、等一些新得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得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得断裂判据与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得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得测试方法简介 1、1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得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得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得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所决定。就是外载荷,裂纹长度及试样几何形状得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与得某一组合使=,裂纹开始失稳扩展。得临界值就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保持裂纹长度a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得、代入所用试样得表达式即可求得。 得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试样得选择与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劳预制裂纹等); (2)断裂试验; (3)试验结果得处理(包括裂纹长度得测量、条件临界荷载得确定、实验测试值得计算及有效性得判断)。 1、2延性断裂韧度得测试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就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积分得某些特征值。测试积分得根据就是积分与形变功之间得关系: (1-1) 其中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与塑性功两部分,为裂纹长度,为试样厚度。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与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与阻力曲线法。但无论就是单试样法还就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得延性断裂韧度。这就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就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得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得不同需要。 所谓阻力曲线,就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得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得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 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得试样加载,记录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得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计算相应得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曲线。阻力曲线得位置高低与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与亚临界扩展得抗力强弱。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试样准备 ①试样尺寸得选择原则: 1)平面应变条件:标准规定 (1-2)其中 2)积分有效性条件 一般,当不易估计时,可用求出得估计值 ②疲劳预制裂纹: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编) 第一章概述 失效:机械装备或机械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 失效类型:表面损伤、断裂、变形、材质变化失效等。 第二章金属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 §2—1 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 一、现场调查 二、残骸分析 三、实验研究 (一)零件结构、制作工艺及受力状况的分析 (二)无损检测 (三)材质分析,包括成分、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四)断口分析 (五)断裂力学分析 以线弹性理学为基础,分析裂纹前沿附近的受力状态,以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应力场的主要参量。 K I=Yσ(πα)1/2 脆性断裂时,裂纹不发生失稳扩展的条件:K I<K IC 对一定尺寸裂纹,其失稳的“临界应力”为:σc=K IC / Y(πα)1/2 应力不变,裂纹失稳的“临界裂纹尺寸”为:αc=(K IC / Yσ)2/π 中低强度材料,当断裂前发生大范围屈服时,按弹塑性断裂力学提出的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δ)]作为材料的断裂韧性参量,当工作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 δ=(8σsα/πE)ln sec(πσ/2σs) 不发生断裂的条件为:δ<δC(临界张开位移) J积分判据:对一定材料在大范围屈服的情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强度由形变功差率J来描述。张开型裂纹不断裂的判据为:

J<J IC K IC——断裂韧性;K ISCC——应力腐蚀门槛值 (六)模拟试验 四、综合分析 分析报告的内涵:①失效零部件的描述;②失效零部件的服役条件;③失效前的使用记录;④零部件的制造及处理工艺;⑤零件的力学分析;⑥材料质量的评价;⑦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⑧预防措施及改进建议等。 五、回访与促进建议的贯彻 §2—2 实效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强度分析思路 二、断裂失效的统计分析 三、断裂失效分析的故障树技术 第三章金属的裂纹 §3—1 裂纹的形态与分类 裂纹:两侧凹凸不平,偶合自然。裂纹经变形后,局部磨钝是偶合特征不明显;在氧化或腐蚀环境下,裂缝的两侧耦合特征也可能降低。 发纹:钢中的夹杂物或带状偏析等在锻压或轧制过程中,沿锻轧方向延伸所形成的细小纹缕。发纹的两侧没有耦合特征,两侧及尾端常有较多夹杂物。 裂纹一般是以钢中的缺陷(发纹、划痕、折叠等)为源发展起来的。 一、按宏观形态分为: (1)网状裂纹(龟裂纹),属于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应力状态等与中心不一致;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过热与过烧,晶界性能降低等,导致裂纹沿晶界扩展。如: ①铸件表面裂纹:在1250~1450℃形成的裂纹,沿晶界延伸,周围有严重的氧化和脱碳。

断裂韧性试验

断裂韧性试验 创建时间:2008-08-02 test for fracture toughness 在线弹性断裂力学及弹塑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评定材料韧性的力学试验方法(见断裂力学)。 20世纪以来,曾发生过多起容器、桥梁、舰船、飞机等脆断事故;事故分析查明,断裂大多起源于小裂纹。为解决金属脆断问题,美国在1958年组成ASTM断裂试验专门委员会,目的是建立有关测定材料断裂特性的试验方法。于1967年首次制定了用带疲劳裂纹的三点弯曲试样(图1 [两种常用断裂韧性试 样])测定高强度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操作规程草案,并于1970年颁发了世界第一个断裂韧性试验标准ASTME399-70T。此后,断裂韧性试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蓬勃发展。中国于1968年前后开始这方面的试验研究。 取样原则由于裂纹或类裂纹缺陷是导致工程结构断裂的主要原因,所以断裂韧性试验采用带尖锐裂纹的试样(图1[两种常用断

裂韧性试样]),用 直接观察或间接测量法连续监测裂纹的行为;如用夹式引伸计连续测量裂纹嘴张开位移随载荷的变化(图2[用夹式引伸计测裂纹嘴张开位移随载荷变化的曲线]随载荷变化的曲线" class=image>),以测定材料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及裂纹在疲劳载荷或 应力腐蚀下的扩展速率;求得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动态断裂韧度[id]、裂纹临界张开位移,应力腐蚀临界强度因子[111-21] [kg2],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d(毫米/周)等断裂韧性参数。其中,角标Ⅰ代表张开型裂纹,或称Ⅰ型裂纹,角标c代表临界值。此外,尚有滑开型(Ⅱ型)裂纹,撕开型(Ⅲ型)裂纹(图3 [裂纹的扩展 类型示意图])。Ⅰ型裂纹最易引起脆断,所以目前断裂韧性试验多限于Ⅰ型加载。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现象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现象 近百年来,随着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曾频繁出现过不少重大的工程断裂事故,包括桥梁、储气和储油罐、管道、转子、轮船、导弹发动机壳体的断裂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大量脆性断裂现象的分析与考查,脆性断裂的主要特征有: 1、零件断成两部分或碎成多块; 2、断裂后的残片能很好地拼凑复原,断口能很好地吻合,在断口附近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迹象; 3、脆断时承受的工作应力很低,一般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因此,人们把脆性断裂又称为“低应力脆性断裂”; 4、脆断的裂纹源总是从内部的宏观缺陷处开始; 5、温度降低,脆断倾向增加; 6、脆断断口宏观上平直,断面与正应力垂直,断口上往往能观察到放射状或人字纹条纹; 7、一旦发生开裂,裂纹便以极高的速度扩展,其扩展速度可达声速,因此带来的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8、高强度钢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在比较低的温度下,中、低强度钢也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脆性断裂通常在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材料中出现,而面心立方金属材料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脆性断裂。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原因分析 1、应力分布 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对形变和断裂起不同作用。最大切应力促进塑性变形,是位错移动的推动力,而最大拉应力则只促进脆性裂纹的扩展。当零件存在缺陷(如尖锐缺口、刀痕、预存裂纹、疲劳裂纹等)或零件的截面突然变化,这些部位往往引起应力集中而使应力分布不均匀,即造成三向拉应力状态,极易导致脆性断裂。因此,应力集中的作用以及除载荷作用方向以外的拉应力分量是造成金属零件在静态低负荷下产生脆性断裂的重要原因。材料的应力状态越严重,则发生解理断裂的倾向性越大。 2、温度 温度降低会引起材质本身的性能变化,如钢的屈服应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韧性下降,解理应力也随着下降。对某些体心立方金属及合金,由于位错中心区螺位错非共面扩展为三叶位错或两叶位错,特别在低温下,这种结构的螺位错难以交滑移,使得派-纳力(在理想晶体中克服点阵阻力移动单位位错所需的临界切应力)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升高,这是这类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流变应力随温度降低而急剧升高即对温度产生强烈依赖关系,并因此导致材料脆化的主要原因。 金属零件发生低温脆断的基本条件:一是所用材料属于冷脆金属;二是环境温度较低,即零件处在脆性转变温度T c以下的环境中工作;三是零件的几何尺寸较大,即处在平面应变状态。

断裂分类

断裂类型根据断裂的分类方法不同而有很多种,它们是依据一些各不相同的特征来分类的。 根据金属材料断裂前所产生的宏观塑性变形的大小可将断裂分为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脆性断裂在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断裂,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通常,脆断前也产生微量塑性变形,一般规定光滑拉伸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小于5%为脆性断裂;大于5%为韧性断裂。可见,金属材料的韧性与脆性是依据一定条件下的塑性变形量来规定的,随着条件的改变,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行为也将随之变化。 多晶体金属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是不同的。沿晶断裂一般为脆性断裂,而穿晶断裂既可为脆性断裂(低温下的穿晶断裂),也可以是韧性断裂(如室温下的穿晶断裂)。沿晶断裂是晶界上的一薄层连续或不连续脆性第二相、夹杂物,破坏了晶界的连续性所造成的,也可能是杂质元素向晶界偏聚引起的。应力腐蚀、氢脆、回火脆性、淬火裂纹、磨削裂纹都是沿晶断裂。有时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可以混合发生。 按断裂机制又可分为解理断裂与剪切断裂两类。解理断裂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体心立方金属、密排六方金属与合金处于低温、冲击载荷作用),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的穿晶断裂。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或表面能最低的晶面。对于面心立方金属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解理断裂,但面心立方金属在非常苛刻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产生解理破坏。

通常,解理断裂总是脆性断裂,但脆性断裂不一定是解理断裂,两者不是同义词,它们不是一回事。 剪切断裂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断裂,它又分为滑断(又称切离或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纯金属尤其是单晶体金属常发生滑断断裂;钢铁等工程材料多发生微孔聚集型断裂,如低碳钢拉伸所致的断裂即为这种断裂,是一种典型的韧性断裂。 根据断裂面取向又可将断裂分为正断型或切断型两类。若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即为正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相一致而与最大正应力方向约成45°角,为切断型断裂。前者如解理断裂或塑性变形受较大约束下的断裂,后者如塑性变形不受约束或约束较小情况下的断裂。 按受力状态、环境介质不同,又可将断裂分为静载断裂(如拉伸断裂、扭转断裂、剪切断裂等)、冲击断裂、疲劳断裂;根据环境不同又分为低温冷脆断裂、高温蠕变断裂、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而磨损和接触疲劳则为一种不完全断裂。 常用的断裂分类方法及其特征见下。 由于脆性断裂是一种“爆发病”,常导致灾难性后果,而绝大多数的断裂又因疲劳而引起。 断裂分类及其特征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优选材料)

实验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一、前言 脆性材料的破坏往往是破坏性的,即材料中裂纹一旦扩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立即达到失稳态,之后裂纹迅速扩展。材料的断裂韧性可以用来衡量它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亦即抵抗脆性破坏的能力。它是材料塑性优劣的一种体现,是材料的固有属性。裂纹扩展有三种形式:掰开型(I型)、错开型(II型)、撕开型(III型),其中掰开型是最为苛刻的一种形式,所以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测量材料的断裂韧性,此时的测量值称作K IC。在平面应变状态下材料K IC 值不受裂纹和几何形状的影响。因此,K IC值对了解陶瓷这一多裂纹材料的本质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如:单边切口梁法(SENB)、双扭法(DT)、山形切口劈裂法、压痕法、压痕断裂法等。其中,有些方法技术难度较高,不太容易实现大规模实用化;有些方法会出现较大测量误差,应用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相对而言,比较普遍采用的SENB法,该方法试样加工较简单,裂纹的引入也较容易。 本实验采用SENB法进行。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裂纹尖端钝化、预制裂纹宽度不易做得很窄等缺陷;另外,它适用于粗晶陶瓷材料,对细晶陶瓷其所测的K IC值偏大。 二、仪器 测试断裂韧性所需仪器如下: 1.材料实验机 对测试材料施加载荷,应保证一定的位移加载速度,国标规定断裂韧性测试加载速度为0.05mm/min。 2.内圆切割机 用于试样预制裂纹,金刚石锯片厚度不应超过0.20mm。 3.载荷输出记录仪 输出并记录材料破坏时的最大载荷,负荷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本实验在材料实验机上配置了量程为980N的称重传感器输出载荷,采用电子记录仪记录断裂载荷。 4.夹具 保证在规定的几何位置上对试样施加载荷,试样支座和压头在测试过程中不发生塑性变形,材料的弹性模量不低于200GPa。支座和压头应有与试样尺寸相配合的曲率半径,长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与试样接触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 a(根据规定不大于1.6μm)。试样支座为两根二硅化钼发热体的小圆柱,置于底座两个凹槽上。压头固定在材料实验机的横梁上。 5.量具 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和预制裂纹深度,精度为0.0lmm,需使用游标卡尺和读数显微镜。 三、试样的要求 试样的形状是截面为矩形的长条,试样表面要经过磨平、抛光处理,对横截面垂直度有一定的要求,边棱应作倒角。在试样中部垂直引入裂纹,深度大约为试样高度的一半,宽度应小于0.2mm。试样尺寸比例为: c/W=0.4~0.6 L/W=4 B≈W/2 式中:c-裂纹深度;

(完整版)断裂韧性KIC测试试验.docx

实验五断裂韧性K IC测试试验 一、试样的材料、热处理工艺及该种钢材的σy 和KⅠC 的参考值 本实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材料为 40Cr,其热处理工艺如下: ①热处理工艺:860℃保温 1h,油淬; 220℃回火,保温0.5~1h ; ②缺口加疲劳裂纹总长:9~11mm (疲劳裂纹2~3.5mm) ③不导角,保留尖角。 样品实测 HRC50,从机械手册中关于40Cr 的热处理实验数据曲线上查得: σy=σ0.2=1650MPa,σb=1850MPa,δ5=9%,ψ=34%,KⅠ C=42MN·m-3/2。 二、试样的形状及尺寸 国家标准 GB/T 4161-1984《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ⅠC试验方法》中规定了两种测 试断裂韧性的标准试样: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 B))和紧凑拉伸试样(代号C(T))。这两种试样的裂纹扩展方式都是Ⅰ型的。本实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 B))。试样的形状及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为了达到平面应变条件,试样厚度 B 必须满足下式: B≧ 2.5(KⅠC/ σ y)2 a≧ 2.5(KⅠC/ σ y)2 (W-a)≧ 2.5(KⅠC/ σ y)2 式中:σ y 0.2或 σ s 。 —屈服强度σ 因此,在确定试样尺寸时,要预先估计所测材料的KⅠC和σy值,再根据上式确定试样的最小厚度 B。若材料的KⅠC值无法估计,则可根据σy B 的大小,然后再确 /E 的值来确定 定试样的其他尺寸。试样可从机件实物上切去,或锻、铸试样毛坯。在轧制钢材取样时,应 注明裂纹面取向和裂纹扩展方向。 试样毛坯粗加工后,进行热处理和磨削,随后开缺口和预制裂纹。试样上的缺口一般在钼 丝电切割机床上进行切割。为了使引发的裂纹平直,缺口应尽可能地尖锐。 开好缺口的试样,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预制裂纹。 疲劳裂纹长度应不小于 2.5%W,且不小于 1.5mm 。 a/W 值应控制在 0.45~0.55 范围内。本试样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 SE(B)),其尺寸:宽 W=19.92mm ,厚 B=10.20mm 总长 100.03mm 。 三、实验装置 制备好的试样,在MTS810 材料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断裂试验。对于三点弯曲试样,其试 验装置如图5-2 所示。可将采集的试验数据以文件形式(数据采集间隔0.1s)存储在计算机中,同时利用3086-11 型 X— Y 系列实验记录仪绘制P— V 曲线。本实验跨距S 为 80mm ,弯曲压头速率0.01mm/s 。用 15J 型工具显微镜测量试样的临界裂纹(半 )长度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