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案例语文

合集下载

《我的母亲》(邹韬奋) 教案8

《我的母亲》(邹韬奋) 教案8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3)情感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通过细节哭的分析展示母亲形象,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难点是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本单元同学们已体会到了朱自清《背影》里深沉的父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母爱,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所以我打算通过读研点练悟;五环节教学。

邹韬奋《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

邹韬奋《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

邹韬奋《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上一课我们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父爱的凝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散文家邹韬奋先生的情感世界,一起学习《我的母亲》。

师:《我的母亲》和《背影》一样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在预习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生1:这两篇文章都是截取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来表现人物的。

生2:这两篇文章对生活作了细节性的描写,很具体很感人。

师:说的是取材的艺术。

生3:这两篇文章都很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我的母亲》一文对自己内心写得更多,也更细腻。

生4:两篇文章都写出了对父亲或对母亲的一种怀念、感激和愧疚。

生5:《我的母亲》一文还有对母亲所生活的时代的一种批判、一种愤懑。

在文章的开头,第三小节和文章的结尾都很明显。

生4: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倒叙,首尾呼应。

生5:《我的母亲》的结尾比《背影》更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不错,不仅说出了相同点,还发现了不同之处。

大家把文章开头的两小节和结尾的两小节连起来读一下,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

师: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就要用心用情去读,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情感来。

再齐读一遍。

师:好多了。

这一段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作者的情感是那样的充沛。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6: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只知道”、“至今不知道”,儿子居然不知道母亲的名字,母亲压根就没有名,可见在当时母亲没什么地位。

师:抓语,披文入情,很好,说得很深刻。

在旧社会不仅母亲没有名字,大多数妇女都是这样,妇女是没有丝毫社会地位的,这正是母亲的悲剧,也是广大妇女的悲剧。

师:你再读一读。

生6带着感情读。

师(面对生7):你听出了什么?生7:听出了作者的不满。

生8:在文章结尾,作者用了“埋没”和“葬送”两个次来直接揭露。

师:“葬送”什么意思?(生茫然)这位同学感觉到了什么,但具体说不上,大家翻翻词典。

生9:断送的意思。

师:对,这个词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憎恶。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

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

(板书课题)。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细腻的语言风格2、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情感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学重难点】重点:勾划关键词句,品析含义,体会文章细腻的语言风格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文体播放配乐诗,引入课题《我的母亲》,请同学在题目前加一个动词,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忆)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板书:回忆(思念)二、检查预习,概括情节1、文章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明确:背儿赏灯讲述小说陪儿落泪深夜做鞋2、指导学习方法,布置学习任务勾画:描写人物的语言品析: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批注:我的阅读感受三、细读文本,感受人物1、跳读“背儿赏灯”的段落——欣赏母亲的“美”明确:“微笑”、“蹑手蹑脚”、“好几次”等词语——活泼、欢悦、柔和、青春(可爱的性格)(学生默声跳读,勾画描写母亲的`语言,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训练信息提取能力)板书:可爱2、听读“讲述小说”的段落,——探讨母亲的“泪”明确:挥泪痛哭——艰辛命运的共鸣(能干的才具)(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勾画描写母亲流泪的语句,圈出最概括流泪状态的词语,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训练学生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文本的能力。

板书:能干、惋惜3、演读“陪儿落泪”的段落——感悟母亲的“泪”(1)学生先跳读勾画描写母亲流泪的语句,圈出最概括流泪状态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

)明确:饮泣吞声——望子成龙的期盼(严格的慈爱)(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后集体演读,训练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演读: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板书:慈爱、感念4、默读“深夜做鞋”(学生默读,勾划描写“我”心里活动的语句,圈出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

《我的母亲》(邹韬奋)创新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邹韬奋)创新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 和奉献精神。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邹韬奋)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用截取法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 2.自主、合作、探究。 3.懂得珍惜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重点难点: 重点:概括母亲感人的事迹及性格特征。 难点:用截取法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着作编有《韬奋全集》 《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着有《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等 散文作品。 生谈,师补充。 (实施时教师指导学生从大量信息中筛选重要信息。)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人影憧憧 chōng 惺忪 xīng sōng 娓娓动听 wěi 循循善诱 xún 辗转反侧 zhǎn 蹑手蹑脚 niè (师投影,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四、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瞥见 piē 前世冤家 yuān 歉疚 jiù 万籁俱寂 lài 女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 1400 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 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今天,让我们走近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检查预习《春望》和《泊秦淮》 1.指名学生朗读两首诗歌。 2.其他同学指正有没有字音读错,节奏是否正确。 二、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 永安。1921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 1926 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 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 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 年与沈钧儒、李公 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 、 《本民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围绕人物的情感,描摹人物心理活动,体会平凡却不平淡的母爱,引起共鸣。

3、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通过人物描写中最典型的经历表现人物; 理解文章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揣测人物的心理,明确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2、理解文章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作用。

教学目标。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6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6
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这样写母亲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幺?
(2)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
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
呼吸。
(3)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我出去一饱眼
福。
4.朗读能概括母亲性格特点的词语。
②体会诗文中精当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点、难点:作者怎样把毛泽东的双重身份融合一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概括母亲特点的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有可爱的性
格,她有努力的精神,她有能干的才具。
1.朗读生字
2.解设词语
3.朗读优美的语段,体会其好处。
(1)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二>语文>初二语文教案
我们最熟悉的表现母爱的诗歌是什幺?请大家一起背颂这首诗。
那幺我们今天就学习课文《我的母亲》。
词语积累生字
生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段积累描写优美的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
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
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教学目标:
①了解毛泽东诗人与领袖的双重身份
《我的母亲》(邹韬奋)教案6
学习目标:
1.了解母亲的形象
2.学习通过片断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3.感悟母亲的深情
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浅显,重在理解母亲的深情,拟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读书卡片,摘
录词语,评析领悟情感。

我的母亲邹韬奋

我的母亲邹韬奋

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邹韬奋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3、采用圈点批注、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4、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文中截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的手法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课时两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

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

同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游欧美,并去苏联参观。

1935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44年7月24日病逝。

2、生字词瞥见piē妹仔zǎi查氏zhā面颊jiá唏嘘xīxū循循善诱xún无缘无故yuán热泪盈眶yíng莫名其妙míng辗转反侧zhǎn人影憧憧chōng睡眼惺忪xīngsōng三、整体感知阅读课文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你认为文中写到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提倡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概括内容。

讨论后得出结论(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眼泪(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2、.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让学生试着填空。

读了(),我看到了一位 ( ) 的母亲。

自由发言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内容进而感知人
物形象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3、学习精彩细节描写并体会记叙描写中穿插必要地议
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

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二、整体感知——走近母亲
作者在文中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

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
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三、研读文本——感受母爱
1、布置学生再读课文:
在这四个片断中,你最感动的是哪一个?最难忘的是哪
一句?
2、学生赏读文中的精彩细节,交流所得,感知母亲的
形象,感受母爱的伟大。

(几次三番地看我等我睡醒背着我去看花灯、“打得好”时的泣不成声、抱我上床时的亲吻、夜半忙着做鞋的汗珠……)
3、找出描写过程中穿插的议论的语句并说出其作用。

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的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近一步深化主题
4、母亲的人物形象(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可爱的性格
努力的精神 (慈爱、善良、有同情心、勤劳能干……)
能干的才具
四、技法学习——倾诉母爱
1、思考:课文又是依赖什么将人物塑造得如此真切感人呢?
(1)精巧的选材构思方法——截取法。

取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之为截取法。

举例:《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
《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2)细节描写
细节往往可以化平庸为神奇,有点石成金之妙。

本文正是用细节为中心组成几幅印入心底的片断,展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

其实,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它的传神精妙——
2、例举经典细节,品析细节描写的精妙。

《背影》中父亲爬上月台的动作细节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最后的定格
《春望》中诗人的“白头搔更短”……
小结:“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穿越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最真实的灵魂,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犹如摄影艺术中的“抓拍”“特写”,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境界突现,神形逼露。

3、倾诉母爱:截取母亲身上的一个闪光点,说出生活中最能体现母爱的一个细节。

4、鼓励学生在习作运用技法,为习作增色添彩。

五、主题升格——感恩父母
1、思考:课文通过细节描写,通过片断描绘,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那么,文中的“我”呢?作者邹韬奋在回忆他的母亲时流露出了哪些情感?
速读全文,找出相关句段进行归纳。

(感激、歉疚、回报、同情……)
2、总结:母疼子,子爱母,母慈子孝,母子情深,从朴实的文字中流淌的是浓浓的爱,令我们动容。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呢?仔细回想,母亲曾经为你做过什么?正在为你做着什么?作为儿女,你可曾觉察那份至诚至爱?可曾感激?可曾想过回报?可曾想过有一天她渐渐老去,你能做些什么?)
3、写作
• 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

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

”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

因为——孝心无价。

• 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珍视亲情、珍爱你
的父母!因为正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family,让我们大声地说:“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同学们,将感恩进行到底吧,心动不如行动,结合名言名句拟一条感恩父母短信。

(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沓零碎地学费,一句体贴的话,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母亲的爱一样,永远的感动着我们。

让我们深情的对他们说一声:我懂你们,我爱你们!(可放音乐《懂你》)
七、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邹韬奋
开头对母亲的痛悼
母元宵夜的“巡阅” 呵护
爱涌流的眼泪同情
片丰富的内心世界怜爱
断劳碌的身影勤劳
多用修饰注重描摩细腻刻画
教后反思:
我国著名记者、散文家的邹韬奋先生以其质朴的文笔,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着语文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教案时,将本课教学分为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感受母爱——倾诉母爱——感恩父母”,重点抓着写作技巧:截取法和细节描写指导生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并生动形象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教学,从学生的学习体验看,我对这一教学设计是较满意的,尤其是对诉“诉说母爱”这一环节的设置,两班截然不同的反应证明引导学生体验母爱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教学中,我抓住重点,顺利地引导学生分析母亲形象,成功地在品味语言中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写作点拨。

我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做到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我也能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

对于课堂意外,我能及时进行处理,但因时间紧,又因教学机智不足,处理仓促,效果不大如意。

之后结合本班实际,我增加了一课时(一从不同的母爱方式,多角度看母爱;二交流亲情作业;三佳作欣赏《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