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概况分析

合集下载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报告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报告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报告摘要:目的:了解苍梧某中学学生肺结核引发疫情的原因,为该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对苍梧某学校出现病例所有班级师生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

结果:发生疫情班级为高一年级高一1班、高一2班。

每班70-80名学生,教室面积约45㎡,每宿舍12名学生,面积约20㎡,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一般,通风较差。

结论:应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的管理,落实晨检和症状监测,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结核病病人,预防服药是聚集性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有效预防手段。

关键词: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调查2018年3月至6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某中学高一年级陆续发现5例肺结核患者。

为查明该校肺结核引发疫情的分布、性质和影响范围,及早发现病例并治疗,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扩散,苍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结核病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成立现场疫情处理工作调查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处理。

现将本次对苍梧县某中学引发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的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已知报告病例高一年级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学、任课老师1.2 调查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症状调查、结核菌素(PPD)检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方法:在左前臂掌侧前1/3中央皮内注射5IUPPD,以局部出现7-8mm大小的圆形橘皮样皮丘为宜。

(2)查验反应:72h检查反应。

以皮肤硬结为准。

(3)阴性(-):硬结平均直径<5mm或无反应者阴性。

(4)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阳性。

硬结平均直径>=5mm,<10mm为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mm,<15mm为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

所有调查对象进行X线正位胸片检查。

胸片异常者进行痰涂片查找结核杆菌,确诊为肺结核患者进行6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

一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乡村医药一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辅海平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在学生群体中极易出现结核杆菌的传播,暴发学校聚集性疫情。

目前,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问题是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分布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均有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造成较大风波舆论事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1]。

2019年桐乡市某寄宿制学校的高三年级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现分析如下:1 疫情概况2019年2月3日,首例患者为310班某女生,18岁,因“咳嗽7天,发热3天”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核病定点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肺结核(痰检阴性)。

两天后报告学校309班某男生,18岁,因“胸闷、胸腔积液”就诊于某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这两个班级相邻,位于同一教学楼,同一楼层。

市疾控中心与学校联系后,组织对接触者进行集中筛查,结果新发现3例,分别为310班1例(男,17岁,活动性肺结核),310班1例(女,18岁,菌阴肺结核),309班1例(女,18岁,结核性胸膜炎)。

学校共发生结核病5例,班级罹患率5.4%(5/92)。

2 处理2.1 病例处置 肺结核诊断按卫生行业标准(WS 288-2017),筛查及处置按《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2017年版)》要求,肺结核患者按规范休学。

经市第一人民医院规范治疗后,出具休复学诊断证明,学校凭证明为学生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10105001)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艾科通信作者:辅海平,办理复学手续。

患者由所在辖区社区医生一对一进行肺结核个性化督导管理。

2.2 接触者筛查和处置 筛查方法:分批对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人型,TB-PPD)试验、X线胸片和痰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基因检测Gene-Xpert)。

筛查范围:对306~310班全体师生(同一楼层)同时进行TB-PPD和X线(DR)筛查,其中310班全体师生、309班可疑症状者加做痰涂片及Gene-Xpert检测;对病例所在宿舍同一楼层的同学进行X线和PPD筛查。

XX中学结核病疫情调查报告

XX中学结核病疫情调查报告

XX中学结核病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很高的发病率。

为了了解XX中学结核病的疫情情况,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并分析该校师生中结核病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以提供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本报告将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调查员从XX中学全体师生中随机抽取了150名样本,其中70名教师和80名学生,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2. 调查内容: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与结核病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等。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结论。

三、调查结果1. 样本基本信息:150名被调查样本中,男性占48.7%,女性占51.3%。

其中,50名以上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20岁以下的学生分别占25.7%和40.6%。

2. 结核病发病率:调查发现,样本中共有15名教师和18名学生患有结核病,即患病率分别为21.4%和22.5%。

3. 危险因素分析:a. 个人因素:调查显示,样本中有18.3%的教师和27.5%的学生在近三年内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近一年内有过结核症状的占7.1%和9.4%。

b. 家庭因素:有家庭成员患有结核病的教师和学生分别占15.7%和23.8%。

此外,居住条件较差的家庭中感染率较高。

c.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均对结核病的感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d. 心理因素:学生中考试压力较大的群体,结核病患病率相对较高。

四、讨论1. 结核病高发群体: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和20岁以下的学生是XX中学结核病的高发人群。

2. 危险因素:结核病的感染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应加强对结核病高发群体的管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工作。

3. 预防控制措施:针对调查发现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以下措施:a. 提高结核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近年来在一些地区依然在继续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很大风险,给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结核病的传播情况和病因,还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和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重点分析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结核病的发病率,发展趋势,感染率和传播途径等情况。

调查的背景是因为近年来结核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造成大量的人员感染和死亡。

同时由于结核病病原菌的变异性和人群的流动性,使得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多样,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和难度。

所以,加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结核病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总的来说,结核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

其中,20-40岁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40%以上。

另外,农村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高于城市,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结核病的发病率更高。

这提示我们在控制结核病时,要特别关注这些高发地区和人群的趋势,及时开展宣传教育和针对性控制。

三、感染途径分析结核病的传染途径非常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食品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由调查可知,结核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空气传播,占比最高,达到80%以上。

其次是食品传播和血液传播。

这提醒我们在预防结核病的时候,空气传播是最为关键的途径,可以采用保持室内通风、隔离孤立等措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四、病因分析结核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细菌的毒力、宿主的免疫因素和外界环境等。

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肺部结核病的感染率较高,其中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而且,过分使用抗生素和较长时间的化疗,会加速病原体的变异和扩散,对治疗不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肺部结核病的积极治疗,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诊断手段,及时防止病原体的变异。

五、控制策略建议结核病的传染性强,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

某中学一例结核病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分析

某中学一例结核病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分析

其 资 质 规定 为 医疗 从 业人 员 , 进 行 专业 培训 和 考 并
核, 在现 阶段 , 其应 至少 具备 国家 劳动 部 的 “ 眼镜 验 光 员 ” 书和视 光 或 医疗 背 景 , 可验 配接 触镜 。 证 方 32 普 及 配 戴 者 接 触 镜 的 专业 知识 接 触 镜 直 接 .
参 考文 献 l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务 院令 . 器械 监 督 管理条 医疗
例( 国务 院令 第 26号 )00 7 20 . 2 轻 工 业 部.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国 家标 准 : 性 亲 水 软
接 触 镜 G 1 4 7 ~ 91 9 . B 1. 8 . 8 1 2 9
11 对 金 寨 县某 中学 所 有 在 校 师生 进 行 标 准 化 结 .
核菌素( D 试验 , P ) P 采用结核菌纯蛋 白衍生物( D P ) P (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于左前臂下 l 处皮 内注射 , / 3
明确 提 出接 触 镜 生 产 或 销 售 单位 必 须遵 守 的 五 条 规定 , 括“ 包 配镜 人 员须 专 门 培训 并有 合 格证 ; 销售 单位须向生产单位 了解和熟悉产品性能 ; 向配戴者
线检 查 和 痰 实验 室检 查 。 结果 : 通过 现 场调 查 发 现 1 6名病 人 , 中 3名 涂 阳 , 动 性肺 结核 患病 率 为 2 6/0万 。 其 活 101 结 核 菌素 总体 阳性 率 为 2 . % , 阳性 率 为 1 . % , 三 学 生 强 阳性 率和 患病 率 明 显 高 于其 他 年 级 。结论 : 强 学校 81 强 4 43 初 4 加
学报
21 0 2年 1 卷箜 4 1

l 01.
某 中学一例结核病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结核感染状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结核感染状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2 4例 ( 占6 5 ) , 有 症状 病例 1 3 例( 占3 5 ) 。

本 次调查 结果 表 明 : ① 本市 高 校学 生 老 生组 和 新 生组 均有 既往感 染 和 近期 感 染 者 , 2组 患病 率 差
异有统 计学 意 义 , 与 江 新 等[ 5 ] 、 任秀萍和呼秀琴_ 6 ]
4 1 9 .
[ J ] . 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 , 2 0 1 2 , 2 3 ( 1 2 ) : 2 7 3 5 — 2 7 4 8 . ( 收 稿 日期 : 2 01 3 - 1 1 - 0 4 )
[ 1 1 ]F e r r a r i S ,B i a n c h i MI ,E i s ma n J A,e t a 1 .O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调查 沧州 市 没 有 或 只有 散 发结 核 病 病 例 报 告 的 3所 高校大 学 生为 研究 对象 , 对 3所 高校 在 校生 ( 二年 级 以上 ) 进 行 结 核 普查 并 与新 人 1年 以 内学
生结 核病 普查 结果 作为 对照 。
1 . 2 方 法
对所 有学 校 学 生 进 行结 核 菌 素纯 蛋 白衍 生 物 ( P P D) 试验 , 普查 工作 全 部 由专 业 人员 参 加 。标 准 操作 、 核查 验 收收集 资料 。P P D生物 制剂 全部 是 国
大 学 生 结 核 感 染 状 况 调 查 与相 关 因素 分 析
王 洪进 闫 景 卉 张 顺 三
近年 来 , 各 地 屡 有 高 校 结 核 病 的 集 中发 病 报 道_ 1 ] , 结 核病 已成 为 危 害 大 学 生 健 康 的 主 要 传 染 病之 一 。本 课题 旨在 通 过 调 查 辖 区没 有 结 核 病 暴 发 的高校入 学 1年 内新 生 结核 感 染 与患 病状 况 , 与

学校结核病疫情现状及防控对策

学校结核病疫情现状及防控对策

相 关 人 员都 能 掌握 各 自 岗位 中 的结 核 病 防控 知 识 和 基 本技 能 。三 是 协 同相 关 部 门组 织 对 学校 结 核 病 防 控 工作 督 查 .严 格 依 照 国 家和 省 级 的 有关 法 律 法 规和 技 术 规 范 ,指 导 学
校 对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时 整 改 , 对 整 改
教 育 、卫生 部 门 要 充分 认 识 学 校 结 核病 防控 工 作 的 重 要性 ,不 断 增 强 政 治敏 锐 性 和 责 任 感 。要 把 做 好学 校 结 核 病 防控 工 作 作 为维 护 公 共安 全和 社 会 稳 定 的一 件 大事 .列
入 建 设 健 康 中 国 的 一 项 重 要 工 作 内
生 多 数 来 自农 村 地 区 ,此 外 由于 学
生 的流 动性 较 大 ,与社 会 接 触 也较 密 切 ,外 加 学 生 的 免疫 力 较低 。所 以成 为 继 发 性 结核 病 的 高 发 人群 。 尤 其是 在 校 学 生结 核 病 疫 情 呈上 升
无 症 状 ,均 在 高 考 体 检 中被 动 发

l调 研 戤 舌
囟皿墨田墨面
基 础
要 求 设 置 学 校 医 务 室 和 配 备 专 人 负 责传 染 病 的 监测 与 控 制 工作 ;二 是 没有 加 大 学校 卫生 基 础设 施建 设
训I 校 长 、分 管校 长 、责 任 疫情 报 告 人 和专 ( 兼 )职 校 医 及 保 健 教 师 。 二 是 学 校 内 部 组 织 全 员 培 训l ,做 到
1. 学 校 领 导 不 够 重 视 , 防 控 基 础 能力 不强

患 者 形 成 自卑 心 理 。 因此 加 强 学校 结 核 病 控 制 和预 防 ,对 青 少 年 的 成 长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笔者 通 过 对 湖 南

2024年学校结核病防治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学校结核病防治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学校结核病防治总结范文一、引言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 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学校中,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因为学校是结核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

我们学校从2024年开始, 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通过互动教育、病例筛查、环境改善等多种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 通过总结我们学校的防治工作经验, 希望能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疫情总体情况2024年, 我们学校全面展开结核病防治工作。

经过病例筛查, 发现了少数结核病患者和疑似患者, 通过专业的治疗, 这些患者逐渐康复。

同时, 我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核菌感染情况排查, 发现了一些潜在感染者, 及时给予了预防性治疗, 避免了后续的结核病发病风险。

三、互动教育措施针对学生和教职工,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互动教育措施, 旨在提高大家的结核病预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我们开展了宣传活动, 组织了结核病知识讲座, 通过宣传海报、文字、图片等形式向广大师生普及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知识。

此外, 我们还开展了互动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结核病防治知识竞赛, 加深他们对结核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四、病例筛查和随访治疗为了及时发现结核病病例和潜在感染者, 我们学校进行了规范的病例筛查工作。

我们利用结核病相关的症状问卷和体格检查等手段, 对全体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筛查。

通过初步筛查, 我们发现了一些可疑病例, 随即进行了痰液检测和胸部X光等进一步检查, 确诊了少数结核病患者。

经过治疗, 这些患者逐渐康复。

同时, 对于一些潜在感染者, 我们及时给予了预防性治疗, 并进行了随访, 确保他们的健康状态。

五、环境改善措施为了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我们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改善措施。

首先, 我们加强了场所清洁和通风管理。

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并保持通风, 保证空气质量的良好。

其次, 我们强化了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概况分析
作者:马明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5期
【摘要】目的:关于东胜区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基本情况的探究。

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间东胜区5所学校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所得数据探讨该疫情流行特点、发生机制以及防控策略。

结果:2017年7月前后,确诊人数最多的为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其它四所学校仅有个别学生感染结核病。

结论:2017年7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7〕22号),各地开始重视入学前体检工作,东胜区的各个学校对于该疾病作以了严格筛查,结果显示经检查的5所学校中幼儿师范学校的结核病发病率高,要求学校对于结核病加强重视,制定有效的结核病预防控制方案来对结核病加强监测与预防处理。

【关键词】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概况
学校的人口密度大,若发生一起结核病感染便会迅速的传染给正常人群,从而引发结核病疫情,波及更多的人,所以需要高度重视该疫情发生之后的严重危害,继而从疫情流行角度,做好结核病防控工作,以此降低疾病发生率,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1]。

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选择5所学校4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探究了该疫情流行概况,全文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所学校在2015年7月-2018年7月间在本地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登记的结核病患者,共计40例来研究。

1.2方法
40例学生的结核病经由本地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患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结核病临床症状,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从结核病防治科获取需要的内容,了解疫情发生情况。

2 结果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5间学校在2017学年的体检中检出部分学生(6例)疑似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经过痰涂片检查为阳性,其中的幼儿师范学校检出4例,之后各个学校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组织全体师生进行肺结核筛查,结果显示涂阳肺结核病例数有34例,包括之前已经确诊的总共为40例。

对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患者全部为学生,其
中男生与女生人数分别为22例、18例;发病时间均为2017年,以7月为界限,分为2017年7月前发病与7月后;患者年龄处于16~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4±1.5)岁;按照临床症状划分,其中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咳嗽症,人数有30例(75.00%),身体发热以及胸痛症的患者人数记为6例(15.00%)、4例(10.00%),各校发病人数的数据参见表1。

主要的发病原因为幼儿师范学校为其中一名学生体质弱,生病后出入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感染结核菌所得,而后该生回校后再传染给宿舍同学与班级同学;其它4所学校感染者为结核菌进入患者消化道(外出就餐,餐具不洁)、呼吸道(人口密集的室内未开窗通风)所致,由于发现的早,并没有发生大范围的学生疾病感染情况。

3 讨论
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多是由于患者感染了结核杆菌且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引发,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无力、体重下降、咳嗽、体温较低、咳血等,包括原发性、繼发性、血行播散三种发病原因,发病后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与精神压力较大,需要患者在感染后及时就医进行诊断与治疗,并且该病需要在发现发病者后做好早期的隔离控制治疗,以免造成疾病的大规模传播[2]。

本文在进行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性研究期间,选择5所学校患有结核病的40例学生开展了研究工作,回顾性的分析学校针对该疾病疫情进行的防控工作可知学校在2017年发现疫情后,迅速做出应对,及时找到了传染源头与发病原因,继而对和患者有接触的疑似人群进行了重点且全面的肺结核涂阳检查,在最终确定感染的人数后及时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联系,以此在结核病防治科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于结核病进行了系统的预防控制,提出了下列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的具体方法,最终的结核病疫情防控效果好:
首先学校需要强化学生体检、常见传染性疾病检查以及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力度,有效落实该工作的所有内容,日常工作期间做好结核菌素的检查,依照结核病临床表现在发现疑似患者后及时将其送至医院进行严格的疾病检查与确诊,以便给予发病师生针对性的治疗,从源头预防学生感染疾病。

其次加强结核病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学校工作人员需要定期邀请结核病防治科人员通过讲座、教育课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结核病发病原因、类型、危害、治疗方法等内容的宣讲,以此消除学校教职工与学生对于结核病的恐慌心理,以便让师生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更好的注意个人卫生,良好的进行疾病预防[3]。

最后学校需要对师生活动场所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并且要求学生逗留时间较长的教室与宿舍每天需要多通风换气,以此保证师生集中的学校场所未见有结核病疫情,学校还可以通过宣传画册、展板等形式进行勤换被褥、勤洗衣物等卫生习惯的渗透性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有效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水平,避免患有结核病。

参考文献
[1]饶裕莲,刘婷等.南昌市湾里区某中学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8(04):72-74.
[2]王文琴,梁日成,余小华,梁少娟.高校结核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7):965-966+971.
[3]李晓芬.三明市2008-2017年学校肺结核病疫情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13(03):259-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