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诗韵之桂林一枝【明】杨升庵
8月桂花香诗句

8月桂花香诗句8月桂花香诗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月桂花香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8月桂花香诗句1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
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雾密前山桂。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石坛香散步虚声,杉云清泠滴栖鹤。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
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
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
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
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
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8月桂花香诗句2《桂花》元·倪瓒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杨升庵祠及桂湖古伯良

杨升庵祠及桂湖古伯良在成都市北部的新都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园林,这就是被誉为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代表作之一的桂湖。
桂湖始建于隋朝。
当时为筑新都县城墙,在此地取土而形成湖池。
因此地位于县署之南,且设有驿亭,故得名“南亭”。
初唐时期,在卢照邻等文人仕官的经营之下,南亭逐渐发展成为一处隶属于驿站的衙署园林。
明朝著名学者杨慎(号升庵)居于新都时,曾沿湖遍植桂树,“桂湖”由此得名。
明末,桂湖建筑毁于战火,园林荒圯,清初废湖为田。
嘉庆十七年(1812),新都知县杨道南重修桂湖。
道光十九年(1839),知县张奉书博采各地园林之长,重开桂湖胜迹,并在湖上建升庵祠。
1927年,桂湖辟为公园;1959年,建立杨升庵纪念馆。
1996年11月,杨升庵祠及桂湖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升庵祠及桂湖,位于新都区桂湖中路109号,这里是桂湖北门,大门上悬挂着郭沫若题新都桂湖的一副对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入园,是我国城市里最大的一对连理紫藤。
相传为杨升庵所植,距今已有500来年的历史。
大的一株主干直径86厘米,小的一株32厘米。
枝蔓在大门正上方相交缠,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延伸91米,形成一座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覆盖面积420平方米。
桂湖古藤条蔓纠结,盘桓缠绕,象征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娥缠绵悲壮的爱情。
桂湖紫藤的主干直径和覆盖面积比苏州拙政园和江阴中山公园的紫藤大许多,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藤王”,成为桂湖八景之一。
据了解,杨升庵祠及桂湖倚新都城墙内侧而建,总面积46,600平方米,其中水面16,000平方米,园内现有楼台亭阁等古迹20多处,基本保存了清道光十九年(1839)的建筑和布局。
同时,全园也完整地保留了隋唐时期园林的山水格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连理古藤的东南方,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升庵祠。
升庵祠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位于桂湖东岸,坐东向西,是桂湖的主体建筑。
历代咏桂花诗词精选一十七首丹桂秋香又一年

历代咏桂花诗词精选一十七首丹桂秋香又一年1.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宋代: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2.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
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
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
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
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
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宋代:姜夔《桂花》3.玉蕊琅玕树,天香知意薰。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宋代:高翥《岩桂花》4.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
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
——宋代:陈起《月下闻桂花》5.丹桂迎风蓓蕾开,摘来斜插竟相偎。
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里来。
——宋代:楚娘《桂花》6.姮娥剪彩压群芳,一夜秋风入酒囊。
薰彻醉魂清入骨,敢言天下更无香。
——宋代:杜范《桂花》7.开门惊积叶,秋气日以厉。
独芳摇落中,粲粲岩下桂。
幽芳不自怜,怊怅纷满地。
未忍蹋残英,何以娱晚岁。
——宋代:朱松《岩桂花》8.丛生山上下,影在月中央。
受性老弥辣,开花晚更香。
——宋代:刘克庄《桂花》9.閒与碧云暮,恍然金粟堆。
风香不自食,月影为谁来。
——宋代:龚璛《晚对桂花开》10.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1.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
是他来处别。
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宋代:谢懋《霜天晓角·桂花》12.谁剪仙花四出黄,枝枝叶叶翠交相。
世人若把黄金比,只恐黄金不解香。
——元代:郭居敬《桂花》13.庭中有桂树,幽香向人发。
何处觅瑶台,开帘坐秋月。
——明代:王弘诲《桂树》14.丹桂秋香又一年,老怀不必思华颠。
闻香随处堪乘兴,浮世升沉一听天。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真题精选:走进自然专题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真题精选走进自然专题篇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新疆·中考真题】伊犁的那些金乔叶①这个秋天,终于来到伊犁。
对于伊犁是什么印象?两个字:金的。
②走出机场,正值太阳西下,当最后的余晖洒在一块又一块的田野上,深墨的树林和不知名的翠绿铺陈着,这情形仿佛某个画家随手涂抹的印象派作品。
一团团的稻田金,变成了一针针、一棵棵。
这些金摇曳在每一株稻子身上,是毛茸茸、鲜嫩嫩的金色,是骄傲的,也是沉着的、纯粹的金色。
③作为在田野中长大的中原人,我爱这种田野。
④我第一次见薰衣草的时候,就觉得她的香气是那么特别。
她的香气啊,仿佛会唱歌,而这歌声是金色的。
这沉默的芳香的花朵,这只用芳香来说话的花朵,她的芳香就是她的声音。
她的声音,是金嗓子。
然后,慢慢淡下来,淡下来,淡到都以为已经没有的时候,再一闻,还是有,只是埋得深了。
过些时日,再闻,还是有,而且,更深。
⑤作为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我爱这种芳香。
⑥这里的食物也是金色的。
馕,是金色的。
刚出炉的馕,我可以吃一整个,左手拿着吃,右手忙着接掉落的芝麻粒,既狼狈又幸福。
还有烤包子,它们不是圆的,有着棱角分明的造型,它们在烤炉里的样子,真是可爱啊,金色的火焰熏烤着它们,一排排的,白色的面皮上开出了一朵朵匀称的焦黄……还有金色的抓饭。
胡萝卜、白米饭、羊肉块、皮牙子……都不是金色的,但凑到一起,就有一种金灿灿的效果。
至于奶茶、粉汤、纳仁、辣罐、面肺子、米肠、油塔子、油糕……在我的味觉中,它们统统是金色。
那个下午,和两个朋友去逛大巴扎,还看到了金色的红薯。
那么朴拙的红薯,撕开了皮,便露出了金色的内里。
当然,还有卡瓦斯,它当然是金色的。
无论是玉米粉、玉米花还是炒麦茶制作的卡瓦斯,统统都是金色的。
⑦作为一个地道的吃货,我爱这里所有的食物。
⑧那天下午,在夕阳下,我步行在伊犁河大桥上,一步步走近了伊犁河。
走近伊犁河才知道,她也是金色的。
在我的右侧,河面上是宁静的灰蓝。
关于桂花古诗

描写桂花的诗句大全描写桂花的古诗词东城桂三首之三唐·白居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东城桂唐·白居易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有木唐·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厅前桂唐·白居易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庐山桂唐·白居易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月宫春唐·毛文锡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
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
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桂唐·雍裕之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
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灵隐寺唐·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月夕唐·李商隐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唐·李德裕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咏桂梁·范云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
描写桂花和科举的诗句

描写桂花和科举的诗句
蟾宫折桂·十载寒窗业已成
朝代:明代作者:史谨
十载寒窗业已成,远携书剑入蓬瀛。
一枝丹桂鳌头折,万里青云足下生。
壮志不随秋色老,恩袍遥映日华明。
郤诜去后无消息,君复当居第一名。
浣溪沙·赠王清叔县尉
朝代:宋代作者:姚述尧
两到蟾宫折桂枝。
经文纬武拟康时。
箫台仙隐漫游嬉。
气宇棱棱吞梦泽,笑谈落落催珠玑。
何妨相对沃金卮。
六绝·博落山中黄子杨
朝代:宋代作者:曾丰
博落山中黄子杨,少从李生受仙方。
道成初试飞升步,引手蟾宫折桂香。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真题专项练——散文专题(含解析)

散文专题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9-22题,共14分)蜷在角落里的父亲徐风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
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
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
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
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
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
我说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
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
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
”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已入秋的诗句(精选90句)

已入秋的诗句(精选90句)已入秋的诗句11.金黄稻谷千层浪,累累瓜果十里香。
2.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摘自刘禹锡《秋词》)。
3.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摘自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摘自苏轼《赠刘景文》)5.独占三秋压众芳,何须橘绿与橙黄。
(吕声之《咏桂花》)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摘自黄庭坚《念奴娇》)7.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程颢《秋月》)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11.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范成大《秋前风雨顿凉》)12.秋容浩荡夕云高,旻宇萧然绝一毫。
(王珪《秋雨》)14.秋风湖上萧萧雨。
使君欲去还留住。
(苏轼《菩萨蛮》)15.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
(刘禹锡《早秋雨后寄乐天》)16.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朱淑真《初秋雨晴》)1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2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21.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
(洪迈《桂花》)22.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
(宋高宗《扇面画桂赐从臣》)23.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
(顾瑛《玉山亭馆分题》)24.桂花枝上秋光,翠云影里疏黄。
(周权《清平乐》)26.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
(杨升庵《桂林一枝》)27.微云澹澹碧天空,丛桂香生细细风。
(沈之琰《西湖》)28.滴滴研朱染素秋,轻黄淡白总含羞。
(瞿佑《桂花·仙友》)29.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3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32.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赵师秀《池上》)33.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咏菊》)3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35.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