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

合集下载

《洛阳诗韵》课件 ppt课件

《洛阳诗韵》课件 ppt课件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仙衣不用剪刀裁, 国色初含卯酒来. 太守问花花有语, 为君零落为君开.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洛阳诗韵》课件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 的故事,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 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 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 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 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 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 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 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 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洛阳诗韵》课件
这里的“天下第一”为什么是真实的?门口的石塑白马有什么意义?

——中国佛教之源。白马是文化使者的象征。
文中与牡丹相关有哪些美景美事?

——美景:王城公园,牡丹园。 美事:牡丹花会 ,洛水之畔看牡丹(文化盛事)
唐三彩的造型如何?色彩和用途分别是什么?

——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色彩:赭,白,绿 用途: 馈赠亲友;文化使者,“走”向世界
龙门石窟的奇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修建历时久,文物数量多,奉先寺,卢舍那塑像(民族文化精华)
“天下第一寺” 白马寺
《洛阳诗韵》课件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 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 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 教重地。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 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 保护单位。

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赏牡丹》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 晋 左思 《三都赋》
空白演示
洛阳诗韵
叶文玲
叶文玲,女,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 州玉环楚门镇人,当代小说家,自幼酷爱文 学,13岁读初中时即在《玉环报》上发表了 《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调入河南 省文联。叶文玲的小说多表现普通人的命运 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其 所写的《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主要作品有《无花果》、《心香》、 《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 、《我的‘’长生果‘’》。
芙 蕖 净 少 情
药 妖 无 格 ,
京色。
城,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欧阳修《洛阳牡丹图》
文洛 明水 盛之 事畔 。看
牡 丹 , 已 成 域 外 海 内 的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运用赭、 白、绿 色铅釉 烧制而 成。

举 世

罕 见



艺 术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故 宫博物院)
三彩印花盒
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岚气氤氲 翠峰如簇
那婉约秀丽的姿态,那摄人心魄的慧眼美目,那浅笑 盈盈的秀美双唇,真是集美之大成。
白居易(772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 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官至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 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 逝世,葬于香山。有《白 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 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洛阳诗韵》课后练习及答案

《洛阳诗韵》课后练习及答案

《洛阳诗韵》练习题一、文学常识1叶文玲,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曾长期在河南工作,作品《叶文玲文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散文集有《不了情》等。

本文选自,是一篇优美的。

2、“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代诗人名诗《》原句为:3、洛阳位于省西部、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之首,先后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1529年,是最早、最长、最多的,并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

4、洛阳因地处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是闻名世界的的东方起点。

二、字词检查(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璀璨..(cuǐ càn)雄浑.hún 笑靥. yè馈.赠kuì慰勉. miǎn 邙.山máng 浊.黄zhuó笃.诚dǔ铅釉. yòu 瑰.宝 guī氤氲..yīnyūn 贬谪 zhé衣袂.(mèi)才俊辈.bèì出名不虚传. chuán天竺.国 zhú赭.zhě(红褐色)明媚娇妍 yán姹.chà紫嫣.yān红千首万阕. què三、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红色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D )璀璨笑靥娇妍衣袂A.cuī càn yâ yán mâi B.cuǐ càn yàn yán juãC.cuǐ càn yàn yān mèi D.cuǐcàn yè yán mèi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C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3. 提升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典籍,如《洛阳诗韵》等;2. 准备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如《白日依山尽》;3. 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文字解析、音频、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概念和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2. 展示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分析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与其他诗韵进行比较。

三、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研读洛阳诗韵的原文,分析其格律和韵脚;3. 学生尝试模仿洛阳诗韵的风格,创作符合洛阳诗韵格律要求的诗歌。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洛阳诗韵的学习要点和关键知识;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收集学生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古代文学艺术的展览或表演;2. 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深入探讨洛阳诗韵的演变和影响。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2. 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3. 关注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案。

《洛阳诗韵》创新教学及反思-最新资料

《洛阳诗韵》创新教学及反思-最新资料

《洛阳诗韵》创新教学及反思一、《洛阳诗韵》基本情况简介本文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实验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在本单元前两课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已对本单元主要内容“故土情怀”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为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思路清晰、情感真实打下基础。

《洛阳诗韵》是我国现代女作家,现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传统的《洛阳诗韵》的教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2.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3.能力目标:鉴于职业中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应该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加强作文思路的练笔,做到思路清晰、明确。

(二)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正确掌握横向思路的特点。

2.难点在于通过作者笔下洛阳的诗情画意,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挚爱之情。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2.采用问答法、讨论法。

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一定了解,通过研读课文,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此教法设计意图: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了初步了解,本课结构清晰,可以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此学法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五)课时:拟定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领略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

洛阳诗韵体裁

洛阳诗韵体裁

洛阳诗韵体裁洛阳诗韵体裁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之一,形成于唐代中期的洛阳城。

它与其他诗歌体裁不同的是,它在格律和题材上都有明显的特色。

洛阳诗韵的流行史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本文将对洛阳诗韵的历史、特点、流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洛阳诗韵最初流行于唐代中期的洛阳城,故得名洛阳诗韵。

唐代宰相韦德泰、卢照邻等人是这一诗歌体裁的代表。

它在唐末五代时期逐渐衰落。

直到宋代崔护《拟洛阳怀古》才又引起文人的重视。

元代王孝威在《诗格并序》中专门论述了洛阳诗韵的格律特点。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也有关于洛阳诗韵的介绍。

二、特点格律上,洛阳诗韵的音节比其他诗歌体裁多一些。

它的格律要求每一句都有六到七个字,除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外,其他行都是双音节的。

并且只用平声韵和上声韵。

具体来说,平声韵有“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而上声韵有“仄平平脚”、“仄仄平脚”两种。

话题上,洛阳诗韵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气氛温馨、清新。

它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休闲的感觉。

同时,洛阳诗韵也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是它的特色之一,也是为什么它受到文人的青睐的原因之一。

三、流派洛阳诗韵的流派主要有三个:魏风派、卢风派和宋风派。

魏风派的代表诗人是唐代韦德泰、王建,他们的诗歌描写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融合了历史、地理、神话等元素,情感浓重。

卢风派的代表诗人是卢照邻、卢纶,他们的诗歌更加抒情,言语细腻而含蓄,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宋风派的代表诗人是睢阳爱民、李樗,他们的诗歌具有更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关注的是庶民的生活和疾苦。

四、影响洛阳诗韵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辟了以描写山水风景为主题的诗歌形式,并且在技艺上体现了更高的格律要求。

此外,它的流派也使得中国古典诗歌的类型更加多样化。

对于后来的文人,洛阳诗韵更是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如唐代诗歌《行香子·杨柳岸晓》、宋代诗歌《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等,都受到了洛阳诗韵的影响。

洛阳诗韵课文讲解

洛阳诗韵课文讲解

洛阳诗韵课文讲解洛阳诗韵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这篇课文以洛阳为背景,描绘了洛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表达了作者对洛阳的深情厚爱。

下面我将从背景、内容和讲解要点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洛阳诗韵课文。

一、背景洛阳诗韵课文作于白居易贬谪洛阳期间。

公元 815 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洛阳县尉。

在洛阳期间,他深感洛阳的美丽和历史文化的厚重,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课文。

二、内容洛阳诗韵课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洛阳地理”,描绘了洛阳的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洛阳的山水、气候和土壤,使得读者对洛阳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洛阳历史”,介绍了洛阳的历史文化。

作者从洛阳的起源开始,讲述了洛阳在汉、唐两个朝代的发展历程,以及洛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

第三部分为“洛阳人物”,讲述了洛阳的历史名人。

作者选取了洛阳历史上几位杰出的人物,包括司马迁、班固、李贺等人,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

通过这些人物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洛阳的文化底蕴。

三、讲解要点在讲解洛阳诗韵课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写作环境,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中,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修辞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注重对课文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

洛阳诗韵课文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记录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在讲解中,可以通过介绍洛阳的地理、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洛阳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洛阳诗韵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洛阳诗韵 (2)

洛阳诗韵 (2)

洛阳诗韵洛阳,古都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源地之一,洛阳有着深厚的诗词底蕴和独特的诗韵。

洛阳诗韵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倾诉。

1. 洛阳诗韵的起源洛阳作为中国古代七大古都之一,自古就是文化的重要中心。

早在先秦时期,洛阳就是齐国文化的中心,这里孕育出了一代代的文化名人。

而洛阳诗韵的形成,则是在汉代达到了高峰。

当时洛阳是东汉的都城,无数文人才子在这里相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洛阳的繁荣和开放氛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继而推动了洛阳诗韵的形成。

2. 洛阳诗韵的特点洛阳诗韵以其别具一格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首先,洛阳诗韵以辞章华丽、音调婉转的特色为主。

古代洛阳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辞藻,以及优美动听的音韵,使得他们的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例如,洛阳诗人王建的《琵琶行》中,“月上寒江夜,花开满洛城。

风吹落花去,不知何处寻”这样的句子,展现了洛阳诗韵的典型特点。

其次,洛阳诗韵偏重于描绘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

洛阳作为一座繁华的城市,诗人们常常以洛阳作为背景,描绘城市的繁华和人们的生活。

他们关注社会风俗,洞察人情世故,将这些情感和体验融入到诗歌当中。

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特点,使得洛阳诗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背景。

第三,洛阳诗韵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洛阳诗人们常常以个人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为切入点,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追求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体悟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表达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洛阳诗韵以其唯美与思想性的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提醒。

3. 洛阳诗韵的影响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洛阳诗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诗人们在洛阳诗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使得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朗读结尾段
到洛阳,游龙门,不 拘四季,无论晨昏, 一棹碧涛春水路,龙 门石窟永远向你展示 着壮美的大观。而当 你沿着香山寺、白居 易墓、宾阳洞、药方 洞、万佛洞、奉先寺 ——游赏时,你将会 如品诗韵、如临仙境 ,一轴六代九朝的画 卷,一部中华民族的 文化史,正徐徐向你 展开……
作者采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先抒发 喜爱洛阳之情,再用“横向结构”从古、 美、绝、奇四方面谈喜爱原因,表现洛阳 的“特殊况味”,抒发对洛阳、对中华民 族悠久灿烂文化挚爱的感情。文章的第二 部分,选材独具匠心,作者思接千载、视 通万里,却紧扣“特殊的况味”,形散而 神不散。纵观全文,本文选材美、结构美 、立意美,语言美,标题美,充分体现了 作者的创作宗旨:“美是文学的生命。”
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
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奇山异水
凝结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每《 块帝 衣后 袂礼 ,佛 都图 刀》 法残 圆留 熟的 ,佛 极像 其形 传态 神乃 。至
卢舍那大佛
集 美 之 大 成
重点词语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笑靥:此处指笑脸。 贬谪: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 离京城的地方。 谙熟:非常熟悉。 龛:供奉佛神的小阁子。 棹:桨。 摄人心魂:形容美好的景象或美貌让自 己失去了自我。
①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用“最忆”一词?
——点出洛阳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 ——作者思念之久 “连笔尖都带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夸张、拟人修辞形象写出作者对洛阳的浓烈感情 ②文章第2、3自然段用了几个比喻句,请找出并来谈谈他们
• 洛阳古
洛 阳 诗叶 韵文 玲
白马寺简介
•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 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 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 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 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 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 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 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 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点)。
摄摩腾、竺法兰像
一 年 又 一 年
→特殊的况味
洛阳古
天下第一的白马寺
引史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写石马
作评价
• 洛阳美
洛 阳 诗叶 韵文

群芳之冠 洛阳的市花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欧阳修
牡丹花会盛况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花如海
人如潮
洛阳——群芳之冠的牡丹
写盛况
做描写
再议论
→特殊的况味
的含义?
③为什么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 (况味在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 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因为洛阳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④为什么作者对洛阳 “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 拜”? ——因为作者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 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⑤作者在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特点时,选 择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这些材料?
情动于中而形于声,有真情才有美作。在改革开放 的八十年代,一位女作家在对一座古城的寻访过程中
,感受到了诗的韵律,这座古城使她如临仙境、如品
诗韵,使她魂牵梦绕,于是她思如泉涌,提笔为我们 写下了这首不是诗的“诗”。这就是女作家叶文玲为
我们献上的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作 者 简 介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 《心香》名闻遐迩。 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 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 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 多种奖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 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 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 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纽约国际文 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所 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等。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 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 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为扶植大学生中的文学新人,叶 文玲捐赠十万元稿费,并获广发银行的支持,在浙大设立“新叶广发 文学奖”。
洛阳简介
洛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二大 城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远在五六 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 公元前11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公元 前770年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隋、唐、后梁、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 “九朝古都”。由于洛阳地处古代中国中部 要冲,水陆交通发达,建都时间长达934年,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又为中 国佛学、理学、经学兴盛之地,中国古老文 化中心之一。五代以后逐渐衰落。




洛阳的仿古工艺唐三彩驰名中外。全市境内列为世
洛 阳 特 色
界、国家、省、市级的名胜古迹有40余处。城南著名的
龙门石窟在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于东汉明帝永
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
的第一座寺院,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史、建筑史的宝
贵资料。城东有汉魏故城遗址、偃师商都遗址和二里头 古城遗址等。邙山南麓有汉代壁画墓。洛阳素有“牡丹 花城”之称,以牡丹为市花。王城、牡丹两公园花色艳 丽,被誉为天下第一。
,以颜色取名:鹤翎红、胭脂红。一些牡丹冠以俊美的品名:飞燕红妆
、雪夫人、粉香奴、醉杨妃、玉天仙、二乔等等。
朗读《洛阳诗韵》的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默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第6~结尾段)(迅速浏览
观其大略)
抓住文章中关键句段
关键句: I. 文中的总起句。 II.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句子。 III.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IV.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句子。 关键段: I. 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 II.文章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III.文章中议论、抒情的段落和详写的段落。
洛阳诗韵
——叶文玲
总写感受 具体描摹
抒发感情
古:白马寺 十分偏爱 美:洛阳牡丹 对洛阳、对中华民 族悠久灿烂文化挚 爱的感情
特殊的况味
绝:唐三彩 笃诚崇拜 奇:龙门石窟
结束语:最后把女作家叶文玲的名 言献给大家
• “美是文学的生命” • “书,天下第一情人” • “纸和笔,毕生友,一盏孤灯 常伴守。”
洛阳绝
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特殊的况味 写颜色 讲流传 后总结
洛阳奇
洛 阳 诗 叶 韵文

•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 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 续大规模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
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
• 洛阳绝
洛 阳 诗叶 韵文 玲
运 用 赭 、 白 、 绿 色 铅 釉 烧 制 而 成
1300
年 历 史 的 唐 三 彩
举 世 罕 见 的 艺 术 瑰 宝
乘 人 三 彩 驼
三洛 彩阳 名自 陶古 出帝 洛王 阳乡
思考???
• “走”为何加引号? • 1、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它们以生命 和活力。 • 2、形象地写出了唐三彩赢得了世界各 地人民的青睐。 唐三彩的马、驼是中国“走”向世界 的瑰宝。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
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 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 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 ,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 的美誉。
集体朗读结尾段
到洛阳,游龙门,不 拘四季,无论晨昏, 一棹碧涛春水路,龙 门石窟永远向你展示 着壮美的大观。而当 你沿着香山寺、白居 易墓、宾阳洞、药方 洞、万佛洞、奉先寺 ——游赏时,你将会 如品诗韵、如临仙境 ,一轴六代九朝的画 卷,一部中华民族的 文化史,正徐徐向你 展开……
请同学们谈谈最后一段的作用
中心思想: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 崇拜”的情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洛 阳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 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写作特色: ①作者采用横向思路,从不同侧面选取典型 材料揭示文章的中心。 ②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 人的感受。 ③格调清新,语言优美。
画龙点睛、升华全文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请同学们谈谈题目《洛阳诗韵》的含义?
• 洛阳是一首古、美、绝、奇的诗。 • 洛阳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中华民族历 史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 的代表,具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 美,仿佛读一首激越雄浑的史诗,韵味无 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贵、华丽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
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洛阳牡丹的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 、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截止1990年的统计 ,洛阳牡丹品种属红色系的204个,白色系的67个,粉色系的133个,黄 色系的11个,紫色系的69个,蓝色系26个,绿色系4个,黑色系20个, 复色系4个,总计538个。品种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产地,或以花色 、花形。以姓氏命名的:姚黄、魏紫、欧家碧,以产地命名的:洛阳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