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7试卷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7试卷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请问文中的“他”是谁?作者对他有怎样的印象?(至少写出两点)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为_____。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文中描写:“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这个人物是______。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也是的老师,这个人物是__。
4.阅读下列陈述,并按要求回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书明号》第十章《战争与和平》123)上句中的“他们”一词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他们”在书中表现出哪些特征?____________5.《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国人_____(作者)写的,曾易名为《_____》。
6.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简报,完成下列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目录速览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三章:安全;第九章:和红军在一起;第四章:一名******党员的来历;第十章:战争与和平第五篇长征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六章《红星在西北》第十二章《白色世界》注解:作品按(1)_________顺序记载。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研究,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5.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此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活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7.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一、名著阅读。
(3分)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
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
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人名)。
(1分)(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2分)(1)《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2)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生活朴素,温文尔雅。
(写出两点即可)二、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4分)“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2分)【甲】“红星”1:___________ 【乙】“红星”2:___________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2分)(2)(4分)①(2分)【甲】毛泽东【乙】周恩来【评分标准:每空1分】②(2分)示例:【甲】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乙】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评分标准:事迹1分,评价1分。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

第4节通过红色大门1、我搭乘载重6吨的到达洛川。
2、陕西长期以来盛产闻名,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
3、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严重短缺。
4、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树林里走出来,他就是平民会的主席。
他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种吓人的气派。
5、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我以为苏维埃主席就在那里。
6、我受到了严密检查,目的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
7、刘龙火数了共值的苏区纸币,我拿和刘龙火交换。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答案第一节答案:1、长征、12 、陕北2、毛泽东、253、林彪、一军团第二节答案:1、红色中国预防针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西北2、淋巴腺鼠疫3、西安府西方平安陕西4、洛川洛川5、长城黄河6、苏维埃活动的地方7、杨虎城8、张学良9、邵力子张学良陕西 10、邵力子第三节答案1、收到了一份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写的一封介绍信到西安府磨家旅馆去2、王牧师董建武3、青帮杜月笙国民党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5、治疗伤寒蒋介石国际联盟6、热河张学良张学良欧洲考察7、治愈了吸毒恶习 8、沈阳 9、吸毒恶习 10、他要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11、冀东魁儡政权华北脱离南方 12、张学良整整两个师 13、盟友敌人 14、张学良我是向你借飞机到红区去的张少帅的私人座机延安 15、张学良周恩来张学良统一战线 16、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通知对方张学良政治训练 17、王曲镇张学良抗日政治训练少帅 18、东北军政治委员 19、卡车卡车卡车 20、如果有一个外国人,丢在前线不回来,他的美国飞行员可能嘴快说出来 21、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5万元邓发 22、邓发共产党黄埔军校红军第四节答案:1、道奇卡车2、鸦片鸦片3、小米、麦子和玉米4、刘龙火5、安塞毛泽东6、洋鬼子不可思议7、一元钱一元国民党的钱《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练习及答案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第一节遭遇白匪追逐1、白匪指的是,赤匪指的是。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2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2一、选择题1.下列对名著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A.他的体重增加了,肌肉结实了,脸色红润,看上去年轻了十年,人们在他身上又看到了年轻时代那个杰出有为的领袖的痕迹。
(他指张学良)B.“格里戈里和一个生人吃力地把沉重的十字架主干放到他宽大的肩膀上,他踉跄了几步,两腿叉开站着。
”(“他”指“小茨冈”)C.“他一瞧见我,就向我跑来,爬在地上,用各种各样的手势和许多古怪的姿势,表示他的恭顺感激的心情。
”(“他”指“星期五”)D.“他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崛立在一块巨大高耸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让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
”(“他”指许云峰)2.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填写相应的人物。
3.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展示了一大批红军主要领导人物形象,如:令地主士绅闻风逃跑,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的_____;大公无私,个性率真,个人服装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的统帅大军的指挥员______;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能用英语和斯诺交谈,斯诺眼中的“狂热分子”______。
5.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是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____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6.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答案:埃德加·斯诺2.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__________》,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
答案:Red Star Over China3.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详细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其中红军长征的起点是__________。
答案:瑞金4. 《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采访的主要对象,其中毛泽东为斯诺详细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历史事件。
答案:秋收起义、南昌起义5.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是:“这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行动。
”答案:英勇、奇迹、史诗般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役?()A. 四渡赤水B. 巧渡金沙江C. 飞夺泸定桥D. 百团大战答案:D2.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斯诺采访的对象?()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彭德怀D. 蒋介石答案:D3.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毛泽东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讲述的历史事件?()A. 秋收起义B. 南昌起义C. 广州起义D. 西安事变答案:C4.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下哪个不是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A. 英勇B. 奇迹C. 史诗般D. 悲剧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的历程。
答案: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从1934年10月开始,历经艰难困苦,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战略转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历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重要战役,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练习(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练习(含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
①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凸出。
②他是湖南“富”农的儿子,但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一包括两套布制服。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除此,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以上内容皆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人名),从第②选段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两个版本的封面。
请结合原著,选择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从内容上简要分析其设计意图。
3.名著阅读。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他具有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党内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精准的点评,请根据作者的点评说说以下的“他”分别指谁,并简要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
(任选一个作答)A.他是“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权威机构公认的现代最有才华的军事战略家之一”。
B.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5.名著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上海。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
此后,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
这是斯诺在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在他逝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
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
后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2.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
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延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保安县。
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
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3.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是在《西行漫记》第十一篇中《那个外国智囊团》。
4.《西行漫记》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
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对日抗战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各种绝对必要。
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农民大众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这是《西行漫记》这本书的总结。
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
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
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
”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陕北方面的战斗已暂时停止。
6. “即使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府一行。
”“他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一个人。
”
“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
”他曾游说张学良等文武官员,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
“大家都叫他王牧师。
”——文中所说的王牧师,他的真名叫什么?董
健吾
7.“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健。
”他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他有红色中国最好的马。
他告诉我由谁护送我去红区,我一路怎么走,我在红色中国怎么生活,并且向我保证在那里会受到热烈欢迎。
——文中的他名字叫什么?邓发
8.斯诺走过那个把“红”与“白”两区分开的狭长地带,在一个黄土村落里,第一次与一个“赤匪”一道吃饭。
他是当地贫民会主席。
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
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
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他给我安排了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
——他的名字是刘龙火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9.我遇见的第一个红军战士,他在政治保卫局里工作。
他有一匹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是在陕北战争中从张学良军队中俘获的。
他姓姚,22岁,当红军已经6年了。
自告奋勇护送我去百家坪。
10.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的名字是周恩来。
11.他担任南京方面的湖南省主席。
他是“反革命将领中最残暴野蛮的一个。
他杀了不知有多少人——肯定有好几万。
”毛泽东的前妻中国名教授的女儿杨开慧就被他杀害。
——他的名字是何键。
1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传说他能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他的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
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其红二方面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达到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贺龙
13.在《红军旅伴》中,“老狗”、“老表”、“铁老虎”等几个少年红军旅伴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他们都知道“红军帮助穷人”,“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其中“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
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
这句话是出自谁的口?“老狗”
第三篇在保安
14.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
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他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红辣椒》是他最爱唱的歌。
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毛泽东
15.他是一个工场主的儿子,没读完中学就进了黄埔军校学习。
毕业后不久,被提拔为上尉。
刚20岁,就成了国民党张发奎领导下的著名的第四军里的一个上校。
他为了邀请斯诺给他的学员讲《英美对华政策》,特地安排了一次“面条宴”。
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
他以“短促突击战”创始者著称。
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林彪
16.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后不久就看红军剧社的演出,这个剧社名字叫“人民抗日剧社”,社长是危拱之女士。
表演的两个中心主题是:抗日和革命。
看到的节目有:第一个短剧叫《侵略》,第二个节目是《丰收舞》。
作者认为独特而好玩的节目则是《统一战线舞》。
红军的剧本和歌曲都是自己写的。
有些短剧是成仿吾写的,另外一些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
丁玲写的。
他们都参加了红军。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7.毛泽东在表兄的介绍下,十六岁第一次到家五十里以外的学堂学习,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他的表兄送给他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其中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
当时他以为他的表兄很进步,而他的表兄后来却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
18.毛泽东于1912年进湖南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其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
“并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立了一个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学会——新民学会。
”在校期间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
后来在北京大学读书馆毛泽东遇见且爱上了中国名教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19.在湖南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但是,在公园里
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
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
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
20.1920年冬天,毛泽东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
在工作中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
当他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共产主义书籍,其中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心中。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毛泽东已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人物形象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
有出色军事才能,急躁而又
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