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题目: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 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牛蛙2. 器材与药品,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四.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五. 实验结论:1.刺激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2.如果在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后、正常的窦性节律到来之前,心肌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可能是人为的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刺激),心室可产生一次窦性节律以外的收缩活动,由于这次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收缩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来自窦房结的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这次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必须等到下次窦性兴奋到来时才能发生收缩。
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__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__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的实验,是心电图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
该实验是将心脏的节律由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状态分开,仅通过心电图识别期前收缩和代
偿间歇状态来诊断心脏疾病。
实验是由心电图在传统临床认知到技术研究后发展而来。
该实验主要用于检测心脏的节律状况,即它检测心脏是否处于可控的特定节律(称为
心律不齐)。
实验还可用于检测心室的收缩力是否比正常心脏更强。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并追踪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心律失常和高血压。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通常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运行的,以避免病人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
它需要在体内植入电路来帮助定位心脏节律,然后再根据它们来定位心脏的收缩
和代偿状态。
实验是运用心电图和活动计数器来分析心脏的收缩和弛缓状态的持续时间、
频率和力度。
实验的结果反应了心脏的功能情况。
经过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可以对病人心脏病情进行充分研究,以确定病人产生
心脏病的概率,以便尽早治疗。
它是一种能够精准检测心脏状况并确定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的方法。
有效地利用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可以准确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改善总体健康水平。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和原理】⼼肌在经历⼀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动作电位。
此后为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在⼼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室⼀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室之前,引起⼀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不能引起⼼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本实验的⽬的在于学习在体蛙(或蟾蜍)⼼搏动曲线的记录⽅法,并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探讨⼼肌每发⽣⼀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发⽣什么变化。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道⽣理记录仪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器、刺激电极、铁⽀柱、双凹活动夹、蛙板、蛙类⼿术器械、刺蛙针、蛙⼼夹、线、⼩烧杯、滴管、胶泥、任⽒液。
【实验步骤】1.⼿术取蟾蜍⼀只,⽤刺蛙针刺毁其脑脊髓。
将其仰卧在蛙板上,约在肩带下⽅1~2厘⽶处⽤镊⼦夹起腹部⽪肤,⽤粗剪将⽪肤剪出⼀块呈顶端向下的等边三⾓形。
⽤镊⼦夹住胸⾻下端,剪去同样⼤⼩的⼀块肌⾁组织(连同胸⾻、上喙⾻、喙状⾻、前喙⾻和锁⾻在内),暴露⼼脏。
在⼼舒期⽤蛙⼼夹夹住⼼尖约1毫⽶。
然后⽤以下记录装置。
2.准备⼆道⽣理记录仪和机械—电换能装置:(1)将⼆道⽣理记录仪连接电源,机械—电换能器连⾄记录器前级放⼤器的“输⼊”。
记录仪的“外接标记”与刺激器背⾯“单个”输出插孔相连,刺激电极则连于刺激器的输出端。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三: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得】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得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得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得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得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与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与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得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得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得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得节律性收缩、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得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与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错误!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错误!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及分析】A B C D图 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 、B 、C 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 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思考题】(1) 解释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产生得原因、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得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得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得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得节律性收缩。
实验五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模拟实验)

实验五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肌机械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因此,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再次兴奋收缩。
但在舒张早期以后,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以前,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待下一次从窦房结传来兴奋时,才能引起心室肌兴奋收缩。
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两栖类动物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探针、粗剪、手术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蛙心夹、铁支架、双凹夹、滴管、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MedLab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和步骤】1.蟾蜍毁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固定刺激电极,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触。
3.仪器连接:如图4-9,将张力换能器输出线接MedLab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第1通道。
图4-9 在体蛙心期前收缩实验仪器连接示意图4.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常用生理学实验”或“文件”菜单“打开配置”中的“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1通道:放大倍数200、直流耦合(DC),上限频率40Hz;3通道:交流耦合(AC)、放大倍数1000,(4通道:记录刺激标记,放大倍数5~50),采样间隔1ms;单刺激方式,阈上刺激强度2~5V,波宽1~5ms。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人体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研究,实验旨在探究人体在运动中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的特征与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是一种快速适应于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长的生理反应,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
实验目的:
1.探究人体在运动中期前收缩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原理:
1.期前收缩:指心室在舒张期结束前短暂收缩产生的电信号。
心室在充盈期结束时,心内膜上的一小段心肌纤维就开始收缩,并向外排出少量的血液,这种收缩产生的电信号被称为期前收缩。
2.代偿间歇:代偿间歇是在一定的负荷下,心脏开始短暂停顿,从而达到调整心脏节律的目的。
实验设备:
1.心电图仪
2.运动测试设备
3.运动计时器
实验过程:
1.实验前,选取受试者10名,进行心率、血压和体重测量,然后对受试者进行运动适应性测试,以便能够逐步调整运动强度。
2.实验进行时,受试者需要在同一机器上进行8次30秒的运动,每次运动前需要记录下心率的基础数据,然后进行运动。
每次运动结束后,记录下心率在10秒、20秒和30秒后的数值,并记录下运动的总时长。
3.实验结束后,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在运动中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结果:
1.期前收缩的出现率与强度随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3.受试者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心率反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结论:。
实验八 蛙类心室肌的期外(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八分析蛙心兴奋与收缩的关系蛙类心室肌的期外(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介绍一、背景信息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心脏的兴奋和收缩是依靠窦房结的节律进行的,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后,给予人工刺激或心室受到病理性的异位起搏点刺激,则心室肌可以接受这一额外的刺激而产生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兴奋性变化,也有不应期,紧接着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发生。
所以在期前收缩之后有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二、相关资料两栖动物的心脏结构为一心室二心房,心脏活动的节律主要决定于起搏点(静脉窦)的节律。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采集系统将心脏的活动以张力变化形式描记下来,得到心搏曲线。
在描记心搏曲线同时,用心电图记录心脏生物电变化,可用于观察心脏的机械收缩与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之后,因此只有到兴奋性变化进入相对不应期,才有可能在受到强刺激作用时再产生兴奋和收缩,而从收缩开始到舒张早期之前,心肌细胞不会产生第二次兴奋和收缩。
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而是始终作收缩和舒张相交替的活动,从而使心脏有血液回心充盈的时期,这样才能实现其泵血功能。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每一次兴奋传递到心房肌或心室肌的时间,都是在它们前一次兴奋的不应期终结之后,因此,整个心脏能够按照窦房结的节律兴奋。
但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节律兴奋之前受到人工的或者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
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这样当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导心室肌时,常常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再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够引起心室收缩。
机能实验学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1.实验目的(1)学会记录牛蛙在体心脏功能活动的方法。
(2)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出现的反应,了解心肌兴奋性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动物动物:牛蛙,雌雄不拘2.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PcLab,蛙类手术器械,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铁支架,滴管试剂:任氏液2.3实验方法与步骤①流程:破坏牛蛙脑和脊髓→固定牛蛙→打开胸腔暴露心脏→连着细线的小勾夹住心尖→细线连接换能器→放置电极→调整PC-Lab参数→PC-Lab采集正常心肌收缩波形→给予电刺激→PC-Lab采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②操作:1)取牛蛙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掉,然后从剑突向两侧锁骨肩峰端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
将刺激电极固定,使其两极与心室壁在舒张期与收缩期均能接触。
选择实验项目,调节刺激强度,预设刺激强度为0.5V.3)观察项目:①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②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③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④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3.结果(1)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可见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是一段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多峰曲线,每个周期包括一个波峰和一段较平缓间歇,其中,波峰的上升阶段对应收缩相,波峰的下降阶段及其后的平缓间歇对应舒张相。
(2)舒张早期后刺激用单刺激(5V)刺激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 讨论(1)实验中发现改变心尖的角度与高低,会影响心搏动曲线。
因为这时心脏是不正常的搏动,所以应该等一段时间之后再采集.如果没有将蟾蜍的脑和脊髓完全捣碎,那么肢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心搏动曲线的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中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从而保证心脏泵血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观察心脏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和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现象,分析其发生机理。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PCLab生物数据采集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栓高价、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观察指标:
?6、将刺激电极与心室壁接触好。
(二)实验操作步骤(预设刺激强度为0.5 V )
?1、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2、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及时按下PcLab检测窗口的“刺激”按钮以刺激心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缩。
?3、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及时按下PcLab检测窗口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讨论
一、一开始我们小组用0.5V的单刺激,发现张力波形上无明显变化,因此加大幅度,于1.5V时测得张力波形出现明显的变化,并且清楚显示出期前收缩以及代偿间歇。原因可能为蟾蜍的个体差异性,需要较大幅度的刺激才能引起变化。
二、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心脏只有在其开始舒张时才能接受新的刺激并收缩,与骨骼肌收到快速持续刺激就会产生强直收缩不同,心肌总是有舒有缩,交替进行,以保证心脏泵血活动的正常进行。
1.心脏收缩的基本收缩曲线图
2.准确辨认收缩相、舒张相、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一)实验准备
?1、破坏蟾蜍大脑、脊髓;
?2、蟾蜍仰卧位固定于蛙板;
?3、剪开皮肤、胸壁暴露心脏;
?4、剪开心包,游离心尖;
?5、用蛙心夹夹住心尖,调整张力换能器位置,使其在PC-Lab“模板/生理学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中描记出清晰的心脏收缩曲线;
五、引起代偿间歇的原因是:发生期前收缩后,下一个窦性兴奋到达时心房或心室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不应期内,那么这次的窦性兴奋就不能引起心房或心室的新的收缩,因此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时间的舒张期为代偿间歇,然后恢复窦性节律。
六、若在窦性心律较慢时,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不会出现。
成绩
阅卷人??????????
?级?????专业?实验日期???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Premature systole and Compensatory pause)
实验目的
一、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出现的反应,验证心肌兴奋性(Excitability)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三、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分别给予心室阈上刺激,并不能引起期前收缩。原因是此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的暂时缺失或极度下降是由于钠通道完全失活或仅有少量复活的缘故。
四、用同等强度的刺激在心室的舒张早期之后刺激心室,可以引起一次新的收缩。原因是此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此期已有相当数量的钠通道复活到静息状态,但在阈刺激下激活的钠通道数量仍不足以产生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的内向电流,故需加强刺激强度方能引起一次新的兴奋。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发生机理:
1.期前收缩 如果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正常窦性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2.代偿间歇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肌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不应期,这样,当紧接着的窦性兴奋传到心肌,常常正好落到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上,导致心肌收缩“脱失”一次,必须等到再下一次窦性兴奋才能引起收缩)。
?4、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完全。
2. 蛙心不可夹得太多,否则影响其活动;也不可夹破心。蛙心夹与张力换能器间的连线应有一定的紧张度。
3. 应不断给心脏滴加任氏液,保持其湿润。
4. 刺激电极应与心室密切接触。
实验结果
由图可知,当刺激处于相对不应期处,可以引起正常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反应的发生。引起的期前收缩的幅度比正常收缩的幅度小。而当刺激处于绝对不应期处时,不能引起心脏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