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能学实验报告__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__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__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的实验,是心电图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

该实验是将心脏的节律由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状态分开,仅通过心电图识别期前收缩和代
偿间歇状态来诊断心脏疾病。

实验是由心电图在传统临床认知到技术研究后发展而来。

该实验主要用于检测心脏的节律状况,即它检测心脏是否处于可控的特定节律(称为
心律不齐)。

实验还可用于检测心室的收缩力是否比正常心脏更强。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并追踪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心律失常和高血压。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通常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运行的,以避免病人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

它需要在体内植入电路来帮助定位心脏节律,然后再根据它们来定位心脏的收缩
和代偿状态。

实验是运用心电图和活动计数器来分析心脏的收缩和弛缓状态的持续时间、
频率和力度。

实验的结果反应了心脏的功能情况。

经过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可以对病人心脏病情进行充分研究,以确定病人产生
心脏病的概率,以便尽早治疗。

它是一种能够精准检测心脏状况并确定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的方法。

有效地利用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可以准确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改善总体健康水平。

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实验报告课程:生理实验基础医学院系级班姓名:学号:组员:【实验目的】学习在体青蛙心脏收缩、舒张曲线的记录方法。

观察在心脏收缩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后心脏收缩活动的反应,并分析产生心脏代偿间歇的机制。

【实验动物】蟾蜍【实验药品】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1. 破坏脑和脊髓一手持蛙,一手持金属探针在蟾蜍枕骨大孔凹陷处刺入椎管,再向上插入颅腔并左右搅动,以彻底捣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将金属探针退至枕骨大孔皮下,将针尖转向朝下插入椎管中并上下移动捣毁脊髓。

此时蟾蜍出现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蟾蜍中枢神经系统已被完全破坏,否则重复上述操作。

2. 暴露心脏将破坏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蟾蜍仰卧位,用蛙足钉固定在蛙手术板上,用手术剪由剑突处向两锁骨肩峰端呈三角形剪开皮肤;用大剪刀剪去胸骨,暴露胸腔;用镊子提起心包膜,眼科剪将其剪开,暴露心脏。

3. 仪器设置打开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软件,依次选定“实验模块”→“循环实验”→“期前收缩-代偿间歇”项。

张力换能器连接于系统一通道上,4. 连接换能器将连有丝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于心尖部,丝线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应变片相连接,调节换能器张力,调节至心脏收缩曲线能较好的显示。

5. 安放刺激电极将刺激电极的两极与心室肌相接触,接触部位不得妨碍心脏收缩。

【实验结果】000000001050 设备温度19.9 ℃设备湿度47.0 RH% 大气压力98.2 kpa实验设备:BL-420N 设000000001050 设备温度19.9 ℃ 设备湿度47.0 RH% 大气压力98.2 kpa 实验设备:BL-420N 设完成报告:2019 年 10 月 25 日 批改报告: 年 月 日教师签名:【实验讨论】【实验结论】。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实验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及分析】A BCD图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B、C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思考题】(1)解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三: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得】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得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得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得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得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与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与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得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得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得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得节律性收缩、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得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与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错误!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错误!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及分析】A B C D图 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 、B 、C 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 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思考题】(1) 解释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产生得原因、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得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得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得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得节律性收缩。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人体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研究,实验旨在探究人体在运动中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的特征与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是一种快速适应于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长的生理反应,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

实验目的:
1.探究人体在运动中期前收缩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原理:
1.期前收缩:指心室在舒张期结束前短暂收缩产生的电信号。

心室在充盈期结束时,心内膜上的一小段心肌纤维就开始收缩,并向外排出少量的血液,这种收缩产生的电信号被称为期前收缩。

2.代偿间歇:代偿间歇是在一定的负荷下,心脏开始短暂停顿,从而达到调整心脏节律的目的。

实验设备:
1.心电图仪
2.运动测试设备
3.运动计时器
实验过程:
1.实验前,选取受试者10名,进行心率、血压和体重测量,然后对受试者进行运动适应性测试,以便能够逐步调整运动强度。

2.实验进行时,受试者需要在同一机器上进行8次30秒的运动,每次运动前需要记录下心率的基础数据,然后进行运动。

每次运动结束后,记录下心率在10秒、20秒和30秒后的数值,并记录下运动的总时长。

3.实验结束后,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在运动中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结果:
1.期前收缩的出现率与强度随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3.受试者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心率反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结论:。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引言:心血管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心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心室的充盈和排血过程。

心肌收缩又分为期间期和期前收缩。

常常通过心电图检查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情况来确定心脏的健康状况。

本实验将探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对心脏的影响。

方法:1.在床上安装好ECG设备并连接到电脑中。

2.安装好软件并打开ECG窗口进行监测。

3.在检测期间让被试做平静和呼吸平稳的状态。

4.收集记录一分钟的基础数据。

5.测量被试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数据。

6.对被试进行体位改变,如截肢测试下肢上抬、第1分钟后下肢下垂或3分钟后上肢抬高、喉部刺激等操作7.记录完整ECG检查数据。

结果:本实验共招募20名被试,均为20-30岁,男女均衡。

实验结果发现,当被试参与体位改变的操作后,ECG波形出现异常强制收缩及代偿间歇。

具体表现为QRS波群缩短、P-R间期不规则、齐-不齐现象、心房颤动等所见。

代偿间歇是指一个异常心室复极着相邻的正常心室肌细胞激处于不应期,导致其处于抑制状态。

而期前收缩则是一种突发心脏收缩,由突发异位冲动引起,一般出现在正常心搏后,QRS波之前。

本实验还发现,代偿间歇和期前收缩会对心脏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代偿间歇可以使正常心室肌细胞通过相邻细胞的劳动而得到相应的代偿作用。

而期前收缩则可影响心肌的充盈,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排血过程。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可能会对心脏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一旦发现这种现象,需要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心脏的健康功能。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及分析】A B C D图 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 、B 、C 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 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思考题】(1) 解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代偿期前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期间代偿间歇实验报告(3篇)

期间代偿间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正常节律及其调节机制。

2. 观察并记录心脏在特定刺激下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

3. 掌握分析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方法,加深对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正常节律由窦房结产生,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递至心室,引起心室的收缩。

在心脏兴奋过程中,心肌细胞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有效不应期是指心肌细胞在兴奋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产生兴奋和收缩。

当心脏受到额外刺激时,如果刺激发生在有效不应期内,则无法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这种现象称为期前收缩。

在期前收缩之后,心脏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心电记录仪、手术器械、任氏液等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固定于手术台上。

2. 剪开胸壁,暴露心脏。

3. 将心电记录仪连接到心脏表面,记录正常心跳曲线。

4. 使用手术器械在心脏表面制作一定距离的切口,以模拟心脏受到额外刺激的情况。

5. 在心脏表面施加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并记录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

6.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曲线。

五、实验结果1. 在正常情况下,家兔心脏跳动规律,心率稳定。

2. 当心脏表面受到刺激时,出现期前收缩现象,表现为心跳提前、心率加快。

3. 在期前收缩之后,心脏出现代偿间歇现象,表现为心跳间隔延长、心率减慢。

六、实验分析1. 心脏的正常节律由窦房结产生,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递至心室,引起心室的收缩。

2. 心肌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存在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有效不应期是指心肌细胞在兴奋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产生兴奋和收缩。

3. 当心脏受到额外刺激时,如果刺激发生在有效不应期内,则无法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这种现象称为期前收缩。

4. 在期前收缩之后,心脏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心脏在受到额外刺激时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加深了对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立鑫2010221460 专业临床二系年级2010级班次4班赵文韬2010221470 日期2011年9月28日
郑维金2010221473
钟原2010221475
【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娃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胶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69.P70)
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2.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约1mm
3.仪器连接。

4.观察记录给予刺激后心脏收缩曲线。

【实验结果】
1
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讨论与分析】
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期特别长。

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均处于心肌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如果给予心室肌一次适当的刺激可引起一个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随后窦房结传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常常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样心室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窦房结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原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因此,期前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验证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较长,所以不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