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1956),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 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生的中国政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 新生的中国政权选择什么样的社会模式 进行建设呢?
新生的中国政权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 • • • • •
当时的世界只有两种社会建设模式: 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建设模式: 国内:人民不答应 国外:资本主义国家不答应 前苏联不支持
社会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实践借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概括为三个实验阶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追求理想的实验, 按马克思的设想进行实验; •(2)新经济政策:是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 从国情出发进行探索; •(3)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实验,重新照 搬马克思的传统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 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 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 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 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收归 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1921年初,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取得了胜利, 然而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 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 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开始 着手经济政策的调整。 • 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十 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 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在 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介绍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介绍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 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 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 何时过渡?怎么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 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 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 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 步过渡。
• •
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 是恰当的,有效的。这种逐步过渡的 渐进方式,是和平改造能够实现的重 要保证,不论是在农业、手工业还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正是因为采取了 这种渐进的改造方式,避免了在短时 间内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动,不 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 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期仍然具有两面性,既在剥削工人取得利 润的同时,又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也表现出两 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作 为剥削制生产方式有害国计民生的一面。 因此,必须“利用”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一面, “限制”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改造”民族资本家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从1949 年到1956年,农民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均在85% 以上。如何将占全国总人口85%以上的几亿农民的个 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 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 题。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勇敢创新,提出并实 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 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 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 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
毛 泽
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
东 在
须积极引导;
家 乡

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
山 与
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
农 民
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座 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 中农,限制、消灭富农剥削。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来源
没收官僚资本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
个体经济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过渡
性质
社会主义 半社会主义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地位
领导地位
绝对优势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结论:要化解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 矛盾,必将要求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
★政治上实现大陆的解放,建立各级 地方政府;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2年国庆节, 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953年6月,毛泽东在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 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1953年,杨尚昆陪同毛 泽东视察工作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 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为动 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新中国成立时,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 仍需继续完成。
第一,人民解放战争仍在继续进行,国民党残余势力 还盘踞在华南、西南的一些地区和台湾等沿海岛屿, 它们妄图以重庆、广州等作为基地,伺机卷土重来。
电影《江姐》
解放海南岛
第二,在农村大约在3.1亿人 口的新解放区尚未实行土地改 革,封建地主阶级还未完全打 倒,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还 没有根本解决。同时,新中国 财政经济状况十分严峻。
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 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学习毛泽东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的报告
农民社会主义改造宣传画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 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 走互助合作道路。
之三: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 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开始。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
• 个体经济ຫໍສະໝຸດ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与阶级构成:
•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 个体经济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不代表 一种独 立的发 展方向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等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2015 年 11 月 2 日 , C919 大 型 客 机 首 架 机正式下线。其最大 载客量190人,最大 航程5555公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投机 中标价在全国掀起四次涨价风。党和政府组织 两大战役:“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经济状况
1950年国民党对上海的“二六大轰 炸”,使私营工商业者刘鸿生的企业损 失惨重,生产面临极大困难,这使他打 消了共产党这么快拿下大陆,能不能守 得住的疑虑。他说:“然而,有些事我 却也不得不佩服共产党。上海的‘二白 一黑’(米、棉花、煤)是长久以来无 法解决的问题,共产党虽然是空手打下 了上海,却很快地解决了与上海人民生 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我的企业当时都 在困难中,是由人民银行贷款帮助稳定 了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
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 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 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民族 资产阶级
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 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的 必 然 性
过 渡 时 期 总

线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原因再次 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1949—1952 年 , 山 西省 忻 县 有 8253 家 农 户 出 卖 土 地 和房屋,占总农户的19.55%。
党内大体形成 9月,中央书记 了先用三个五 处会议上提出 年计划的时间 用 10 年 到 15 年 搞工业化建设, 时 间 基 本 上 完 再向社会主义 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共识 过 渡 , 而 不 是
10 年 以 后 才 开 始过渡
6月,毛泽东在中 共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上正式提 出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 12 月 , 形 成 了 关 于总路线的完整 表述
主要的经济成分
主要的经济成分 主要的经济成分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主要的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营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 的个体经济、私 人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 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 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等基 本的阶级力量
从1937年6月到1948年8月的11年中, 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量由14.1亿元增加到 600多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货币贬值,物 价猛涨。11年中,上海市场物价上涨470多 万倍。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改法币为金 圆券,进一步引起货币贬值,物价猛涨,到 1949年5月,货币发行额比1937年6月增加 1400多亿倍,全国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 上海的物价上涨了368000亿倍。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 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 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 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工业资 本比重
0.1%
500人以上 工厂比重
70%
10人以下 工厂比重
80%
手工性质 工厂比重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分散、脆弱的个 体经济,难以适应工 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 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 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 的市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状况
案例 不法资本家——王康年
1951年一年内记载在账册上的 “交际费”共一亿九千多万元,其 中90%以上被用来行贿。他公开叫 嚣:“大康是干部思想改造所,凡 是来大康做生意的干部,都可以得 到改造。”
1951年11月,志愿军某部派人来上海 购药,王康年想方设法地拉上这笔生意。拿 到采购款后,他将其中三亿元用来做投机买 卖,等到要交货时,药品却还缺少一半。在 供货时,他只买一些便宜的药品,先配发卖 不掉的冷门货,而前线急需的几种药品他却 不肯买进。王康年还故意拖延发货时间,直 到1952年1月5日货还没发出,这直接影响 了志愿军伤病员的治疗和恢复。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 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 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 → 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 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 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 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主要矛盾
82%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99%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76%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 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材料四: 1952 年 上 半 年 , 国家在私营工商业 中开展“五反”运 动,在党政机关开 展“三反”运动。
案例 不法资本家——王康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 些不法资本家为了谋求个人利益, 采取拉拢腐蚀干部、投机倒把等手 段,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 了极大的损失。
王康年是上海大康药房经理。大康药 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投机失败而 倒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恢复 经营,但由于经营不善,仍然面临着大量 欠债。王康年为了骗取国家财产曾向25个 政府机关中的65名干部行贿。他在大康药 房内设立了一个专门拉拢腐蚀干部的“外 勤部”。“外勤部”的一本账册上,详细 记录了大康药房向干部行贿的金额。
材料三: 1950 年 3 月 至 1951 年 , 全 国 物 价稳定后,私营工 商业的经营出现困 难,国家帮助其渡 过难关。
视频
“银元之战”和”米 棉之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经济状况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 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 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 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 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 统称。
1952年初,遵化县西铺村村民通过和邻近村比较,发现办合 作社的地方的收成明显好于自己,都纷纷要求办社。当地党委很 快批准了西铺村办社的要求,并提出了稳步前进的方针。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 产阶级性》(1918年)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我们之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 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 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 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 一个革命……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 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 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 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 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案例 不法资本家——王康年
1952年2月7日,《解放日报》 头版报道了王康年的不法事实,在 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纷纷 写信给报社,要求政府把王康年交 给人民公审,处以极刑。1953年2 月,王康年和另一个资本家田文华 在“五反”运动中被执行枪决。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经济成分 与阶级力 量 的 矛盾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的七届二中 全会
1951年前后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提出“稳步 地由农业国 转变为工业 国,由新民 主主义国家 转变为社会 主义国家” 同时并举的 思想
1949—1952 年 , 山 西省 静乐县五区19个村中有471户 新中农因出卖土地降为贫农, 占总农户的11%。
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改 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 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 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 工业化的发展。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 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 1919年 →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 →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 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 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 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 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 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 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 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 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