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财富之源(20210206161133)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以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财富的创造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更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劳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财富的获取,而对于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劳动的价值认识不足。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财富的来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财富创造和劳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财富创造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如我国的一位企业家,他的创业经历和努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富之源》。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关于财富创造和劳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财富的创造者是如何通过劳动创造出财富的?•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财富创造和劳动的认识。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以上问题。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来自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财富的来源和创造过程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入思考财富的来源,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财富的概念,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来自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财富的概念及其来源。
2.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财富的来源和创造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财富的来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财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财富创造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财富创造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如成功的企业家、创新的科技产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来源。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财富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来自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财富论坛第十一课财富之源第2框财富源自智慧教案教科版

11.2 财富源自智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培养学生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克服懒惰思想。
2.能力目标学习总结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
3.知识目标了解财富的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培养学生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克服懒惰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总结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
教师准备:查找有关智慧致富的案例、名言;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智慧致富的案例和名言。
【教师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扔下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
但一直无人竞标,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个犹太人来到了纽约,签下了清理协议。
消息传开后,许多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位犹太人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
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则加工成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
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最后这堆废料卖出了350万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教师提问】你认为这位犹太人是靠什么将废料变成财富的呢?【学生回答】犹太人将废铜、废铝做成工艺品,加入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废铜的价格翻了1万倍,这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独具慧眼的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是这位犹太人的智慧。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分享】创造财富的途径不止一条,智慧也能带来财富。
【教师小结】确实,对于创造财富而言,智慧同样意义重大。
在现代社会,智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光有勤劳还不够,还需要有创造财富的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财富源自智慧。
(设计意图:讲解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在教材中,通过事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创造财富需要勤劳、智慧、诚信等多种因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案例,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财富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到创造财富需要勤劳、智慧、诚信等多种因素。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财富的来源,创造财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财富故事,引发学生对财富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介绍财富的来源,讲解创造财富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财富来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创造财富的理解和经验。
5.总结提升: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创造财富的方法和原则。
6.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财富的来源、创造财富的重要性、创造财富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案例分析的能力、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反思。
第十一课财富之源三步五环节教案

11.财富之源第一课时财富基于勤劳【学习目标】1.了解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懂得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
2.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进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创造财富的基础是___________。
你怎样理解勤劳:__________。
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
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读身边榜样感知勤劳【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呈现课件】巴菲特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这就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巴菲特。
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大股东,并担任该公司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201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二。
2018年发布的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巴菲特以6450亿元保持第二位。
虽然他现在是一个全球有名的富豪,但是他的起步也是充满坎坷。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呈现课件】关于巴菲特的材料。
【教师提问】1.巴菲特的致富秘籍是什么?2.巴菲特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是我们身边的富人,他们拥有人人羡慕的财富,也是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所以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活动一:传统美德在心中【教师引导】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那么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你到底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知识竞赛。
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2.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什么?3.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是什么?4.世界上最长最早的运河是什么?5.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教师引导】以上这些文明成果是靠什么创造出来的?【学生回答】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认识科学技术、管理、资本等因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财富观念,但对财富的来源和创造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财富,但很少思考财富背后的创造过程,对劳动、科技、管理、资本等因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2.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管理、资本等因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财富的来源,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管理、资本等因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财富的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财富的创造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财富创造案例,用于教学呈现和分析。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些财富场景,如工厂生产、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引导学生关注财富的来源。
提问:“你们认为财富是从哪里来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财富创造案例,如某企业的成功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案例中应涵盖劳动、科技、管理、资本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财富创造过程中各个因素的作用。
第十一课 财富之源 教学案

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案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案【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造精神2、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正确认识劳动与懒惰、劳动与财富、智慧与财富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掌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途径【教学重点】创造财富的源泉。
【教学难点】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途径。
【教学过程】一、【导学示标】由课本p86故事《庄稼汉和他的孩子们》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2)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
我们的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的光辉文明。
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繁荣富强的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苦干实干的劲头,实现了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2、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1)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要靠智慧,要有发现财富的慧眼和敢于创新的头脑。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精神,对于创造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2)智慧创造财富的一一个重要方面是科技进步和科学创新。
科技进步和科学创新是发展答: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源于智慧,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第十一课 财富

第十一课财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词语,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
(2)通过自读课文,使每个学生能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
2.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重点词造句,组成词组。
(2)以问题的方式理解全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德育目标:(1)教育学生学词语时应该学会灵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2)阅读课文,学会重视写作方式,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上。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词语和词组的用法。
(2)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1)词语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
(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中心内容。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
课题第十一课财富新课题目第一课时讲解运用词语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
二、能力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学习词语,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词语,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教学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读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风送暖,但温暖人心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信任。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篇课文中所出现的陌生词语。
一、教学内容印染:纺织品的印花和颜色.印染技术:阿力木的印染技术很高精装:书籍的精美的装订精装本. 我买了精装的一本书效益:效益和利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名气:名声:小有名气 .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浪潮:比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改革的浪潮/ 浪潮汹涌/革命的浪潮告辞:(向主人)辞别:我怕耽误他的时间,谈一会儿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