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感官展示页
蒙氏展示页

错误控制
线
兴趣点
动作的变化,辅助材料的运用
适用年龄
进入蒙氏班后就可以走
注意事项
3.步行的方向要一致(顺时针)
4.教会孩子学会保持距离
展示页
活动名称
走线
教具构成
1.场地:贴上椭圆形的线,可以贴两圈
2.准备走线的材料:沙包、串珠、积木、碰铃、水杯等
3.音乐:舒缓的音乐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
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训练幼儿的身体平衡
间接目的
训练幼儿的协调能力
教育过程
1.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老师走
2.让幼儿观察老师的动作变化
3.在圈内某一个固定的放一个托盘,里面放走线材料
变化延伸
1.在走线过程中,可以穿插节拍练习
2.小班可以学动物走线,中班可以练习基本的舞步,大班可以练习律动
错误控制
线
兴趣点
动作的变化,辅助材料的运用
适用年龄
进入蒙氏班后就可以走
注意事项
1.步行的方向要一致(顺时针)
2.教会孩子学会保持距离
展示页
活动名称
走线
教具构成
4.场地:贴上椭圆形的线,可以贴两圈
5.准备走线的材料:沙包、串珠、积木、碰铃、水杯等
6.音乐:舒缓的音乐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
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训练幼儿的身体平衡
间接目的
训练幼儿的协调能力
教育过程
4.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老师走
5.让幼儿观察老师的动作变化
6.在圈内某一个固定的放一个托盘,里面放走线材料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展示页彩色圆柱体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展示页彩色圆柱体教具构成:彩色圆柱分兰、红、黄、绿四种颜色,形状和尺寸均与插座圆柱体组完全相同,只是少了握柄及有圆穴的插座.每种颜色各有10个圆柱,放在同色盖子的木盒中,第一盒:蓝色尺寸与圆柱a相同,第一盒:红色尺寸与圆柱体b相同.第三盒:黄色尺寸与圆柱体c相同.第四盒:绿色尺寸与圆柱体c’相同,适合年龄大约3.5岁.5岁(1)(g).备考水平,横向的序列练(几乎不须要示范提示)l、鼓励小朋友,了解彩色圆柱体准备工作桌子或地毯.2、从教具架上慢慢地搬法.3、老师趴在小朋友右侧.4、询问小朋友:_这个盖子是什么颜色?”打开盖了再问里面的圆柱是什么颜色.然后说:"盒子里放的圆柱和盖子的颜色是一样的."5、将10个圆柱一一抽出,不按顺序置放,盖子上后将盒子放到桌子的右上角.6、埘小朋友说:“请把里面最大的圆柱拿出来放在这里.”或者说:"请把所有圆柱按粗细排排看.”7、使小朋友试试排序的方式,也许可以像是圆柱体一样水平地排序,或是像是粉红塔似的横向排序.也使他们试试还没记起的排序方式.8、等全部排好后,问小朋友:_还要不要试试看?"9、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不好送回木盒中,放同原处.·让小朋友练习其余的3盒彩色圆柱.★闭上眼睛展开触觉的序列排序练一般会..p与g的变化一两盒以上圆柱同时做垂直的水平的序列练习.1、使小朋友(顺利完成基本提示信息)挑选出两盒彩色圆柱,每次一盒弄至桌子上,慢慢地抽出圆柱,不依顺序置放.2、对小朋友说:"把这两盒圆柱按照顺序排排看,”然后老师示范几种排法,如各彩色圆柱的垂直积高、同粗细圆柱的重叠(两种颜色)、同高圆柱的并排.3、使小朋友自己练各种排法.4、整理时,必须把同色的圆柱放在同颜色盒盖的盒子里,再收回原处..p的特定变化-g的变化之后,找到同次元、同样尺寸的圆柱接合练,和插座圆柱体组的p的变化4相同,对小朋友说道:“在这些圆柱当中.有些虽然颜色雷同,但是大小完全相同.恳请把他们打听出,”(存有5组与)以插座圆柱体提示为准.(参照插座圆柱体的mg变化)以插座圆柱体为依据.(参考插座圆柱g的变化)名称练习中所使用的词汇与圆柱体相同,不须要特别提示,但必须确认已学过的.错误的订正圆柱规则的渐次性,培养视觉上对大小识别概念的再认识.手眼动作的协同,手臂肌肉控制力,灵敏的观测及注意力.备注:在进行彩色圆柱练习之前,必须先进行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色板、几何学立体组等的练习.。
蒙氏感官展示页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做准备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圆柱体插座 第二组 排序
2:圆柱体插座 第三组 排序
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排序
4:能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排序,如套娃、石头、贝壳等(最少三个以上)
注意事项:
1:将圆柱体插座第三组的展示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因为人的视觉对物体深度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2:此次展示属于圆柱体插座的延伸展示,教师不一定进行正式的小组展示活动,可在观察幼儿自由工作时,随即为幼儿进行指导即可。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六次展示 蒙眼感知圆柱体
工作前经验:已能熟练操作各组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配对
4:能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配对
5:能将实物与平面图片进行配对
错误控制: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
兴趣点:
指导用语:圆柱体插座、手柄
注意事项:
1:这组圆柱体插座的工作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感官教具,教师在进行展示后要充分观察幼儿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操作的机会;
2:圆柱体插座第三组触摸圆柱体时要借助一根木棒或者一支铅笔;
3:此次展示要分成四课时来完成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一次展示 配对
工作前经验:已有三指捏木插座操作经验或者2岁半以上的幼儿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二次展示 排序
工作前经验:已在自由工作中操作过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材料:圆柱体插座 第一组
直接目的:能将散放的圆柱体排序,并放进对应的凹槽里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将两组、三组或者四组圆柱体插座组合在一起使用
蒙氏感官教育ppt课件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思考:人的感觉包括哪些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4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二)内容 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听觉教育、
味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5
二、蒙氏感官教育教具
★(一)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 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 的几何形体;
蒙氏感官教育
学前教育系 王雨楠
1
蒙氏感官教育
学习要点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二、蒙氏感官教育教具 三、蒙氏感官训练教具的特点 四、感官教育的意义 五、感官教育的目的
六、感官教育的原则 七、蒙氏早期感官训练的学习三阶段
2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 (一)含义: •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
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 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 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 基础。
间接目的
a.成为敏锐的观察者; b.为阅读、书写等复杂动作做准备; c.为将来进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终极目的 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培养。
25
六、感官教育的原则
• 1.小组或个别教学;
• 2.教学时教具的排列是从大到小;
• 3.教具示范操作是从左到右;
• 4.介绍教具时应操作最强烈的对比;
•
举例:粉红塔
1、刺激的孤立性
2、操作的顺序性
从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
3、工作的趣味性
4、教育的自主性
22
四、感官教育的意义
• 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 • 从智力的角度 • 从完善儿童人格的角度 • 从美学角度
蒙氏感官展示页

蒙氏感官展示页材料:圆柱体插座第一组直接目的:能将圆柱体放进对应的凹槽里间接目的: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度,为书写做准备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4:为数学中一一对应做铺垫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工作步骤:工作前经验:已在自由工作中操作过圆柱体插座的幼儿材料:圆柱体插座第一组直接目的:能将散放的圆柱体排序,并放进对应的凹槽里间接目的: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度,为书写做准备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做准备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工作步骤:变化与延伸: 1:圆柱体插座 第二组 排序2:圆柱体插座 第三组 排序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排序4:能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排序,如套娃、石头、贝壳等(最少三个以上)错误控制:圆柱体本身所具有的序列,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兴趣点:指导用语:圆柱体、排序注意事项:此次展示活动要与第一次展示相隔一段时间,如三天或者一个星期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第三次展示 名称练习 工作前经验:已能将圆柱体正确排序的幼儿 材料:圆柱体插座 第一组 直接目的:能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较正确地说出“大的”“小的”间接目的: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作铺垫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工作步骤:变化与延伸:1:圆柱体插座第二组名称练习“粗的”、“细的”2:圆柱体插座第三组名称练习“高的”、“矮的”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名称练习 “又粗又矮的”、“又高又细的”4: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能辨认出特征,并说出相应的名称错误控制:圆柱体本身兴趣点:指导用语:这是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又粗又矮的/又高又细的,哪个是大的/小的 注意事项:1: 如果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教师可教给幼儿以下的词汇:最大的、最小的、比较大的、比较小的等。
蒙氏班操作展示页 感官:二倍体(造一个立方体)

4岁半以上幼儿
操作过程
1、将盒子中的立方体从最小的一个开始用三指抓的方法拿出,由右下边的一个开始由右向左排列。
2、从左边最大的一个开始拿起造一个立方体。
3、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立方体分别摆放在工作毯上。
4、由大到小依次将立方体放回盒子中。
正确指引
如果搭建错误盒子将不能盖好。
照片展示
吸引力
把立方体相同的组合在一起,感知整体与部分名称
感官:二倍体(造一个立方体)
工作目标
直接目标:学习立体的组合分解的概念,学习部分和整体的概念。
间接目标:培养辨别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教具
两个2立方厘米黄色正方体,一个白色4厘米X2厘米X2厘米长方体,一个绿色4厘米X4厘米X2厘米长方体,一个4立方厘米黄色正方体,一个白色8厘米X4厘米X4厘米长方体,一个绿色8厘米X8厘米X4厘米长方体,以及一个正方体盒子构成。
蒙氏教学展示页

蒙氏教学展示页(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蒙氏教学展示页(日常生活领域)工作名称:走线活动工作准备:蒙氏线直接目的:1、发展幼儿肢体与大脑控制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
2、学习正确的走线姿势。
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与独立性。
适合年龄: 4岁操作过程:1、教师介绍活动。
2、幼儿脚踩在线上,身体直立,眼睛直视前方。
3、慢慢的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方,后脚脚尖接着前脚脚跟,顺着线走,两脚交替前进。
4、幼儿前后两人距离适中,不要太近以免相互影响。
5、行走时速度缓慢,沉着稳定的走。
活动延伸:头顶小沙袋、手拿托盘进行行走吸引力:脚跟脚尖挨着交替行走。
错误控制:双手自然下垂,脚尖先正前方迈出,不能向内或向外迈步。
注意事项:教师注意幼儿行走时的间距与速度。
工作名称:五指抓工作准备:托盘、装珠子(或芸豆等)的碗1只,空碗1只直接目的:练习五指的灵活性,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独立性适合年龄:4-5岁操作过程:1、交代工作名称;取教具;双手拿托盘,放在工作毯中间。
2、双手从盘中拿碗,(双碗上下叠放)先取放物体的碗放在左侧,空碗放在右侧(两碗应挨上)。
3、教师示范:伸开右手五指,慢慢地移向左碗抓起珠子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张开,将珠子放入右侧碗中。
4、教师反复做直至作侧碗中没有珠子,再从右侧抓回左侧。
5、工作结束。
送教具活动延伸:练习抓乒乓球、芸豆等吸引力:抓、放的过程中的声音。
错误控制:手握紧,珠子为洒落。
注意事项:根据幼儿的情况加深住的难度工作名称:三指抓工作准备:托盘、弹力球、装弹力球的碗直接目的:学会用拇指、食指、中指协调持物,控制小肌肉的力量,夹往物品。
间接目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与认真做事的态度。
适合年龄: 4-5岁操作过程:1、教师介绍工作。
取教具。
2、双手从盘中拿碗,(双碗上下叠放)先取放物体的碗放在左侧,空碗放在右侧(两碗应挨上)。
蒙特梭利展示页《大六边形盒》

6、把所有三角形从左到右的顺序收回到六边形盒子中。
正确指引
照片展示
吸引力
教具本身
蒙特梭利展示页
2015年9月24日
工作名称
感官:《大六边形盒》
工作目标
直接目标:1.认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形状及名称。
2.认识三角形组合与分解的变化。
间接目标:培养辨别形状的视觉能力。
教具
工作毯一张、2个红色等腰三角形、2个灰色等腰三角形、3个底边带黑线的黄色等腰三角形、3个两腰带线的黄色等腰三角形、1个大的黄色等边三角形
适用年龄
4岁以上幼儿
操作过程作是大六边形盒。
3、将大六边形盒拿到工作毯上,用三指把盒子里的三角形全部拿出来散放在工作毯上。
4、将相同的三角形从左到右组合起来,分别组成新的六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在组合三角形时,要边用食指中指分别划三角形的黑线,同时还要说“黑线,黑线,合在一起,黑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前经验:已能熟练操作各种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材料:任意一组圆柱体插座、木棒一个或者铅笔一支
直接目的:凭视觉找出与凹槽相对应的圆柱体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作铺垫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其余三组圆柱体插座的展示
2:将两组、三组或者四组圆柱体插座组合在一起使用
3: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幼儿合作该项工作
错误控制: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
兴趣点:
指导用语:请你找到和这个凹槽一样的圆柱体
注意事项:
此次展示属于圆柱体插座的延伸展示,教师不一定进行正式的小组展示活动,可在观察幼儿自由工作时,随机为幼儿进行指导即可
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配对
4:能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配对
5:能将实物与平面图片进行配对
错误控制: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
兴趣点:
指导用语:圆柱体插座、手柄
注意事项:
1:这组圆柱体插座的工作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感官教具,教师在进行展示后要充分观察幼儿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操作的机会;
2:圆柱体插座第三组触摸圆柱体时要借助一根木棒或者一支铅笔;
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名称练习 “又粗又矮的”、“又高又细的”
4: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能辨认出特征,并说出相应的名称
错误控制:圆柱体本身
兴趣点:
指导用语:这是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又粗又矮的/又高又细的,哪个是大的/小的
注意事项:
1: 如果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教师可教给幼儿以下的词汇:最大的、最小的、比较大的、比较小的等。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可将三组、四组圆柱体插座在一起进行操作
2:可蒙眼进行操作
材料:圆柱体插座 第一组
直接目的:能将圆柱体放进对应的凹槽里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度,为书写做准备
3:训练幼儿从左至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圆柱体插座 第二组 配对
2:圆柱体插座 第三组 配对
2:将两组、三组或者四组圆柱体插座组合在一起使用
3:蒙眼将打乱顺序的圆柱体排好顺序
错误控制:圆柱体本身所具有的序列,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
兴趣点:
指导用语:
注意事项:
1:将圆柱体插座第三组的展示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2: 此次展示属于圆柱体插座的延伸展示,教师不一定进行正式的小组展示活动,可在观察幼儿自由工作时,随即为幼儿进行指导即可
错误控制:圆柱体本身所具有的序列,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
兴趣点:
指导用语:圆柱体、排序
注意事项:此次展示活动要与第一次展示相隔一段时间,如三天或者一个星期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三次展示 名称练习
工作前经验:已能将圆柱体正确排序的幼儿
材料:圆柱体插座 第一组
直接目的:能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较正确地说出“大的”“小的”
材料:任意一组圆柱体插座、眼罩一个
直接目的:锻炼幼儿的感受力和分辨力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作铺垫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其余三组圆柱体插座的展示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作铺垫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其余三组元柱体插座的展示
2:将两组、三组或者四组圆柱体插座组合在一起使用
3:可以由2个以上幼儿合作该项任务
错误控制:与圆柱体插座一一对应的凹槽
兴趣点:
指导用语: 请你记住这个凹槽,找到和它一样的圆柱体。
3:此次展示要分成四课时来完成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一次展示 配对
工作前经验:已有三指捏木插座操作经验或者2岁半以上的幼儿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二次展示 排序
工作前经验:已在自由工作中操作过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材料:圆柱体插座 第一组
直接目的:能将散放的圆柱体排序,并放进对应的凹槽里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七次展示 组合操作
工作前经验:已能熟练操作各组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材料: 圆柱体插座
直接目的:在加大难度的情况下能将圆柱体放回相对应的凹槽内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作铺垫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度,为书写做准备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做准备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圆柱体插座 第二组 排序
2:圆柱体插座 第三组 排序
3:圆柱体插座 第四组 排序
4:能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排序,如套娃、石头、贝壳等(最少三个以上)
注意事项:
1:将圆柱体插座第三组的展示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因为人的视觉对物体深度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2:此次展示属于圆柱体插座的延伸展示,教师不一定进行正式的小组展示活动,可在观察幼儿自由工作时,随即为幼儿进行指导即可。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六次展示 蒙眼感知圆柱体
工作前经验:已能熟练操作各组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4:为数学中的一一对应作铺垫
5: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工作步骤:
变化与延伸:
1:圆柱体插座 第二组 名称练习 “粗的”、“细的”
2:圆柱体插座 第三组 名称练习 “高的”、“矮的”
工作名称:圆柱体插座 第五次展示 记忆练习
工作前经验:已能熟练操作各组圆柱体插座的幼儿
材料:任意一组圆柱体插座、木棒一个或者铅笔一支
直接目的:幼儿进行视觉观察后,凭借着记忆找出与凹槽相对应的圆柱体
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和独立性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