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巧记口诀
高考口诀记忆条约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几种记忆方法一、鸦片战争1、中英《南京条约》采用歌诀记忆:五口通商割香港,二千一百万元量。
口岸设置领事馆,英商关税要协商。
注:割香港是指割香港岛,协商关税是指协商关税税率。
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采用数字式概括记忆:“二权一待遇”。
即领事裁判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3、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取得新特权采用歌诀记忆:兵船出入通商岸,建立教堂开医院。
建坟传教清保护,列强侵华新鼓舞。
注:前一句是指美国取得的新特权,后一句是法国取得的新特权。
“清”指清政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天津条约》采用数字式概括记忆:“二项赔款,二条船,四种人,十口通商口岸”。
即赔偿英国商费和英法军费;外国军舰和商船;外国公使、商人、游人和传教士;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
(具体内容略)2、《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采用组合记忆法(就是将相对孤立的人名、地名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重新组成一句话,形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记忆):“汉九南头镇,烟台淡州营”即汉口、九江、南京、汕头、镇江、烟台、台湾、淡水、琼州、营口。
3、《北京条约》采用数字概括记忆:“华工出国八九天”“华工出国”指准许华工出国。
“八”是指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九”是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天”即天津,是指《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和增开天津为商埠。
4、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采用歌诀记忆:外岭南,龙江北,割地六十在《瑷珲》。
乌苏东,库页岛,《北京》四十领土搞。
四十四,《北京》《勘》,巴尔喀什东与南。
西北部,《改定》五,强行割占七万土。
注:“五”是指五个勘界议定书,其他数字为割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三、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采用歌诀记忆:辽台澎湖被割让,赔偿白银二亿两。
开放重沙和苏杭,允许日本开工厂。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采用谐音记忆;“外商前进宾馆”“外”指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地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地影响,也是高考常考地重点.但这些条约地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地效果.一、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地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地记忆.方法,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二、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三、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四、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五、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地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地侵略.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六、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地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地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地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地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地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地租期为年.历史必背口诀二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地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地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地,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清朝最后地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例.年签定地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地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例.“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例.年中共地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地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地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地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地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地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地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地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年月,一大;年月,二大;年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年月,一大,可编为“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例.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傀儡建”例.年月至年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念壹零)、(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例.年瓦窑堡会议和年洛川会议地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例.抗战过程中地几件大事,年平型关大捷,年台儿庄战役,年百团大战,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林彪吼,、拉锯战,春汪伪成,下半百团大战,九千(人)皖南事变”.例、年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地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地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例、文革爆发地导火线和全面发动地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例、文革中地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地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部分重大科技成就:年-武汉长江大桥,年和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武汉,桥通天堑;、,惊世两弹;,牛胰岛素;,人造卫星.”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地“核心词”,作为记忆地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地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袁世凯地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一转正: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例.新文化运动地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例.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地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地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例.年中共三大起义地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地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地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例、一五计划经济建设地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举偶一、记忆时间地妙法──谐音记忆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年.、教授李渊建唐时间时,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并可以描摹一下,当时作为太原留守地李渊见机建立了唐朝.、讲授清军入关时间时,可以用“一溜死尸”来谐音记忆“年”,并描述当时清军入关尸横遍野.二、记忆史地结合知识地妙法──史地归纳法、有地则可编制成歌诀地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地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唐朝地瓷窑:北方邢州地白瓷,南方越州地青瓷,可以浓缩为“邢越(北)白青瓷”.三、抽出核心字──字头法、清朝地十二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安(用治安地‘安’代指顺治)、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或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宣统在位三年)”;、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地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地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地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四、历史课堂地强档“味精”──意义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地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地方法.如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地火警地电话号吗,由公元前年,联想到“”火警地电话号码便好记了.、战国时期地社会变革,魏国地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地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容易记住,李悝、吴起对应地诸侯国容易混淆,可以用“根除至没有却无”──楚吴(除无);喂(魏)你(李)──魏国、李悝.、元朝中书省下辖地省份是河北、山东、山西,可以用“一河(河北)两山(山东、山西)”联想记忆.。
高中历史巧记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巧记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学法指导第一篇:高中历史巧记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学法指导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历史必背口诀复习课程

历史必背口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
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
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 五亿(议)港元” 。
“ 五” 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亿(议)” 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 港” 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 元” 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2100 万元。
《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 公开行贿” 。
“ 公” 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开” 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行” 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贿” 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 天天赔酒(九)” 。
第一个“ 天” 指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第二个“ 天” 指增开天津为商埠;“ 赔” 指增加了大量赔款;“ 酒(九)” 指割九龙公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马关条约》内容可记作“ 两口(子)分工” 。
“ 两” 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 口” 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分” 即分割,指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工” 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辛丑条约》内容可记作“ 兵民禁赌” 。
“ 兵” 指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民” 指把东交民
巷辟为“ 使馆界” ;“ 禁” 指清政府保证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赌” 与钱有关,指清政府赔款给列强白银 4.5 亿两。
巧记“不平等条约”

巧记“不平等条约”一、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简记:各赔五只鞋。
解析:“各”,割地,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指“赔款 2100 万银元”。
“五”,五口通商,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从南到北依次是广厦福宁上,谐音“光下不能上”)。
“鞋”,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1858 年《天津条约》(中国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简记:到内地公开行贿。
解析:“到内地”,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公”,公使,指“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开”,指“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行”,航行,指“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贿”,与钱有关,指“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及英商损失”。
三、1860 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简记:准许华工天天陪(赔)酒(九)。
解析:“准许华工”,指“准许华工出国”。
“天”,指“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天”(第二个),指“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开十口不含天津)。
“陪(赔)”,指“对英法两国增加赔款”。
“酒(九)”,指“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简记:割地赔款用来在口岸建工厂。
解析:“割地”指“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给日本”。
“赔款”,指“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口岸”,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工厂”,指“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也可以记作:大哥(割地)在口岸建工厂赔了两亿。
〕五、1901 年《辛丑条约》(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荷、西十一国签订)简记:修改前(钱)进(禁)宾(兵)馆。
解析: “修”,指“修订商约”。
“改”,中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前(钱)”,指“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亿两”。
“进(禁)”,指“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宾(兵)”,指“准许各国派兵进驻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不平等条约可以编成的顺口溜

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外签的不平等条约可以编成的顺口溜是什么[ 标签:中国近现代史, 平等条约, 编成顺口溜] ╭ァ冰晴︶ㄣ2009-03-10 12:45满意答案好评率:100%<<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第二章内容涉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扩张殖民势力,打开中国大门而以武力作后盾强迫腐败、落后的清政府签订的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相继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最后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及走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了。
一、《南京条约》及附件记忆顺口溜:四二签宁约,岛赔开税商;四三五虎附,增裁租居惠。
第一句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宁”是南京的简称。
第二句“岛”指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指赔款,“开”指开放五口通商,“税商”指协定关税。
第三句指1843年中英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并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第四句“增”指增加特权,即增加“裁、租居、惠”的特权。
“裁”指领事裁判权,“惠”指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居”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二、《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记忆顺口溜:四四美望厦,又增查医堂;同年法黄埔,传教又建坟。
第一句指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第二句“又增”指美国享有《南京条约》中的特权外,又增加了一些特权,即“查医堂”。
“查”指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医”指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堂”指建教堂。
第三句指1844年法国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
第四句“传教”指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建坟”指在通商口岸修建坟地,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速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842)(1843)(1844)(1844)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58)(1860)(1858)(1860)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5)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01)5.日本侵华战争:《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何梅协定》.《淞沪停战协定》注意:1.割地: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九龙司。
俄国:《爱珲条约》.《北京条约》:东北100万平方公里。
《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西北50多万平方公里。
日本:《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
2.赔款:《南京条约》:2100万元。
《天津条约》:600万两。
《北京条约》:增至1800万两。
《马关条约》:2亿两(实际为2.3亿)。
《辛丑条约》: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
3.口岸:《南京条约》:长江口——洙江口的沿海(5个)。
《天津条约》:整个沿海地区.深入长江中游(汉口).台湾也有两个。
《北京条约》:天津。
《马关条约》:深入长江上游(重庆)。
都有割地.赔款.口岸的条约:《南》.《北》.《马》4.宗教:《望厦条约》:在通商口岸建教堂。
《黄埔条约》: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天津条约》:在内地自由传教。
5.关税:《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6. 司法:《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1843—1943,整整100年)不平等条约主要有:一、★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0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巧记口诀为:五亿(议)港元——五口通商、议定关税、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
广福宁夏(厦)上——傻瓜广福到内陆省区宁夏去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据统计,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68个。
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
据统计,从1689~1949年,中国共与外国签定了约1182件左右的书面形式外交文件,其中除正式的条约、和约、界约和协定外,还有所谓的:①“专条”:如中日关于台湾“生番”的《北京专条》;②“合同”,大多数是为解决铁路借款、合办铁路及其他经济事务的,如1898年中美订立的《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等;③“章程”,如1843年中英签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④附约(附件):如中日1905年签署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及附约》等;⑤证明书。
如中国秘鲁废除苛例证明书等;⑥“租约”,如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等。
这些形式各异的条约及外交文件基本是都是不平等的。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
这些特权和利益包括:一、驻军权: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第9款的规定,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享有驻兵的特权。
该条款称:“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
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二、内河航行权: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不仅可以在中国领海任意往来,而且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具可通商”。
并“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通商之区”。
三、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对居住在驻在国领土上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西方列强侵犯弱小国家主权、掠夺弱小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受领事裁判制度危害最深、时间最长的国家。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在华享受领事裁判权。
“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照办。
” 这就是说,英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犯了罪,中国官员不能根据中国法律来惩罚他,只能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律治办。
此后约有20多个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这种特权。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才被迫放弃此种权利。
四、自由传教权:1844年,中法签定《黄浦条约》,该条约规定:法国取得在五口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医院、学堂的权利。
同时又规定:“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实际上要求清政府保护法人在华自由传教。
1846年在法国的威胁下,清政府正式取消对天主教的限制,并发还过去没收的天主教堂。
随后,其他西方国家也取得了在华传教的自由。
他们在中国各地设立教会。
许多传教士充当帝国主义在华的谋士和间谍。
五、海关管理权:1853年,英、美、法三国以上海小刀会起义使“海关行政陷于停顿”为借口,迫使上海道台在次年6月订立了《上海海关征税规则》,并于同年公布英、美、法“三国领事通告”,攫取了上海海关管理大权。
从此,帝国主义控制了上海海关,并通过委任外国人担任各地海关的税务司,控制了全中国的海关。
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把持下,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关税收支权也统统丧失。
海关长期成为西方列强侵掠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六、设立租界权: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住。
这一规定后来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各口岸建立“租界”的根据。
1853年,英国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不久,美国和法国也在上海建立了租界。
1849年,英、美在上海的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最大时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
1854年,公共租界设立“工部局”。
最多时在中国的外国租界多达几十处,分布于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福州、厦门、汉口、九江、长沙、沙市和烟台等城市。
在“租界”内,帝国主义侵夺中国主权,形成国中之国,并使租界逐步发展成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桥头堡。
七、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特别规定:英国对中国享有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该条约称:“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后来其他列强也群起效法,给中国带来无穷的祸害。
八、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定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也勒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据统计,全部赔款约在19.53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财政收入的16倍,1901年全国工矿总资额的82倍。
九、割占和蚕食中国领土:1843年的中英《南京条约》第3款规定:清政府“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南京条约》的签定和香港割让英国,使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以后其他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中国大片河山沦入帝国主义之手,仅俄国一国就侵占了中国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外国列强享有的特权和利益,正是中国失去的主权和利益。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使中国地缘政治发生全线危机,使中国逐步丧失独立自主,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2003年12月第一版)上下册中明确提到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一、★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0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巧记口诀为:五亿(议)港元——五口通商、议定关税、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
广福宁夏(厦)上——傻瓜广福到内陆省区宁夏去上海。
标志: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租界)。
三、★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四、★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冬):法国享有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五、《上海海关征税规则》(1854年):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六、★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巧记口诀:公开行贿(贿指钱财)——公使进驻北京、开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款共600万两白银。
七、★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巧记口诀:天天准许陪(赔)酒(九)——《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赔款共1800万两白银,割九龙给英国。
危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原则,即列强进出中国海关的货物,按其价值,中国最多只能征收5%的关税。
危害: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九、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国割让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中国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一、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中国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十二、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中国割让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危害:俄国通过上述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三、《中法新约》(1885年):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②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③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④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危害:法国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侵略势力从此伸入中国云南、广西。
十四、★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巧记口诀:哥哥(割)开厂赔两亿两——割辽台澎、开放沙重苏杭、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款两亿两。
危害: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帝国主义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十五、《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十六、《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地区,此后长城以北和新疆成为俄国势力范围。
十七、《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1898年):法国强租广州湾,此后广东、广西和云南成为法国势力范围。
十八、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威海卫,此后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十九、★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匈、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辛丑条约》(1901年9月):①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⑥修订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