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恢复期病人的心理特点

合集下载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
做 到身残志更坚。 4 1 医生对待患者态度诚 恳 ,语 言精炼 ,细心旬 问 ,关心 . 爱护病人 ,耐心 了解 患者 内心 世界 ,有 针对性 地做 好病 人 的心理护理 。 4 2 认真 了解患者有关发病情况 、其 性格 特点及社会 交往 . 等心理社 会因素。
2 1 气虚 血瘀 型 .
症 见 :神志 清楚 ,倦 怠 乏力 ,或 呆滞 ,汗 出气急 ,语
声低微 ,口淡 ,脉细弱 。 治则 :益气活血 ,祛瘀通 络。
方 药 :补 阳还 五 汤加 减 。 2 2 痰 浊 上犯 型 .
症 见 :神 志 不 清 ,多 痰 ,胸 闷气 促 ,舌 淡 而 胖 ,脉 细数 。 治 则 :除痰息风 ,燥湿化痰 。 方 药 :半夏 白术 天麻 汤或导痰汤加减 。
发怒 ;
《 素问 ・ 调经论》 云 : “ 血之 与气 ,并走 于上 ,则为大 厥 ,厥则紊乱 ,气复 反则 生 ,不反则 死 。 ”说 明血 之 于气 , 为 中风 的物质 基础 ,并 走 于上为 中风 之发病 机制 。病 轻则 厥 ,病重则死 。从 原则 上概 括 了中风之 病 因病机 。从 其 临
衰 ,痰湿里盛之体 。
2 辩 症 分 型
《 金匮腰略 ・中风历节病辩证并 治第 五》 日 : “ 邪在 于
络 ,肌肤不 仁 ;邪在 于经 ,即重 不 胜 ;邪 在 于俯 ,即不识 人 ;邪在 于脏 ,舌 即难 口吐涎 。 ”
作 为医生 , 善 于观察病 人 的情绪 及 心理 反应 。满 腔 要 热情 地支持鼓励 和安 慰患 者 ,使患 者树立 信 心 ,正确对 待 疾病 , 确对 待病残 ,以顽强毅力 和决心去进行 各种锻炼 。 正
3 心理干预治疗
脑梗 塞的病人在 情绪 上易产 生悲 观 ,有 的病后 没有 得 到应有 的生活保障 ,因而加重 了思想负 担并 增加 了痛 苦的 心理 。使 其情 绪复 杂 。笔者 经多 年 的临床 经验 ,对 脑梗 塞 的患 者从 以下几点进行心理分析治疗 。 3 1 烦躁易 怒 中风 患者 久 病 不 愈 ,行 动不 便 ,易烦 躁 .

疾病损伤恢复期康复指南、规范

疾病损伤恢复期康复指南、规范

疾病损伤恢复期康复指南、规范
1.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疾病和伤害的康复过程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耐心和毅力。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康复效率。

2. 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计划应当包括运动、饮食、生活作息等各个方面,并且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康复进程。

3. 坚持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柔软操、游泳等。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增强体质。

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防止受伤。

4.均衡膳食,补充营养
饮食应该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为身体康复提供充足的能量。

5.作息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修复和恢复精力。

同时,应当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让身体进入规律的生理节奏。

6. 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身心健康的恢复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生活乐趣。

7.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方案
在康复过程中,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康复情况。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计划的有效性。

以上是一些疾病损伤恢复期的通用康复指南和规范,具体操作时还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祝您早日康复!。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一、中医康复护理的含义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

中医康复护理不同于中医临床护理,临床护理多需要依靠药物和常用护理技术,而康复护理运用独特的康复护理方法,配合自我康复训练使患者达到康复的目的。

“康复”一词,即恢复、整服或复健之意,是指综合地应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职业等措施,对残疾和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指导和训练,改善或恢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使他们重新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

中医的康复,是指病后身心的恢复。

如在形体功能的康复上,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或残疾者,特别是老年病残,已成痼疾,运用康复医疗及护理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以利提高生活质量,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

由于中医高度重视正气复原在康复中的重要性,认为正气是人体防御邪气,调畅情志,修复形体,适应环境的关键,因此,把正气的复原作为康复的核心。

二、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由于造成残疾的因素的多样化和中医康复的特点,目前,把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手术后以及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也作为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1、老年病证因老年人元气衰退,形神皆虚,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染病,古代称为“养老疾”,这类疾病多在慢性衰老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老年病证应以预防为主,康复护理时,应先指导其养生、调摄,以预防生病,一旦生病,病后则以调养身心为主,使脏腑功能尽快恢复。

2、伤残病证和精神病证伤残病证是指残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形残,主要有五官残疾和肢体残疾。

精神病证又称为“神残”,分为精神残疾和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证和痴呆等,这两种残疾者需要通过康复护理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功能或发挥残存功能的作用。

萨病(脑梗死)恢复期的蒙医护理观察

萨病(脑梗死)恢复期的蒙医护理观察

萨病(脑梗死)恢复期的蒙医护理观察
萨病,即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入恢复期,这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护理。

蒙医认为,在萨病恢复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观察。

首先,注意患者的运动和康复训练。

蒙医认为,萨病患者需要逐渐恢复运动能力,但是运动的强度应该逐渐增加。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大脑的神经再生和康复。

因此,在护理观察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运动情况和康复训练的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患者的运动量和强度逐渐增加。

其次,注意患者的饮食和起居。

在萨病恢复期,患者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和休息,才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

因此,在护理观察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起居。

”药食同源“,蒙医强调药食并举。

应该为患者提供适量的营养和辅助治疗,加快康复。

再次,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萨病患者在恢复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护理观察中,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比如说,可以开展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等活动来进行干预。

最后,注意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病情变化。

在萨病恢复期,患者需要坚持按时按量地服药,同时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评估。

因此,在护理观察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确保患者的治疗进程安全和有效。

综上所述,萨病恢复期的护理观察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必须全面、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恢复身体健康。

脑震荡病人恢复期心理分析与护理

脑震荡病人恢复期心理分析与护理


I 临床 资料
自 19 96年 ~19 99年 , 我科共 诊 治脑震荡 病人 16倒 , 中 2 其 男 8例, 4 6 女 o例; 龄 1 年 8—7 4岁 , 均 8 受高等 教育 者 4 平 ; 6 倒, 中等教育 者 倒 , 他 4 其 6例; 组病^ 均有躯 体化 、 郁 、 全 忧 焦虑 、 恐怖等症状 。
3 患者 的心理 特点
3 1 对事 实不 承认 这样 的病人多为受高等教育者 , . 由于应激 事件来 得突然 , 打破了美 好的幻想。因此 .0 8 %的病人不敢承认 事实和面对现 实。 32 痛苦、 . 焦虑 的心理 脑震荡病人大多敷病情 突然开始时病 情 急 , 人 对疾 病 的发 展 、 归 和预 后 过 分 担 忧 , 们 面 对 的不 病 转 他 是躯体的伤残, 是心理焦虑 、 怖 , 而 恐 害怕 留有 后 遗 症 : 33 反应性抑郁 这 样病人多在受 高等教育后 , . 其心理 活动从 初始的震惊到恢复期的逃避 阶景 . 感到 自己精力下降 , 出现睡 且 眠障碍和认知行为下降 , 感到 自己恶心 、 胃部不适以及脑 子有问 题, 甚而感刊前途无望 。
维普资讯
8 ・ 2
P lc l me i a
Vo 15
. 2

护理 体 验 ・
脑震 荡病 人恢 复 期 心 理分析 与 护理
王 雅 芹
济宁医学院附属二院 济宁 225 70 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震 茄病人恢复期心理状 态。方法 : 16 脑震 藩病人 进行研 究。结果: 对 2例 脑震荡病人在 嵌复期存在 心理 障 砰, 主要表现为押邦 、 燕虐度 否认事 实等。结论 : 对脑震 藩病人 在恢复期应进行必要 的心理治疗, 避免不健 康心理的形成。

基础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基础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基础护理学简答题1.何谓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

4.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

(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

(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

(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5.护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护理的基本任务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病痛。

6.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7.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等。

8.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

(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9.何谓湿度?湿度是指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0.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

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医学隔离后人员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医学隔离后人员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医学隔离后人员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发布时间:2021-03-04T06:32:34.05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2期作者:王勤[导读] 恐惧焦虑。

对于突然出现的疫情,很多人都没有思想上的准备,加上疫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和致死率高,使得被隔离的人员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焦虑、恐惧等。

一些隔离人员曾经去过疫区或者是接触过患病的患者,会担心自己也被感染,这就让他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人民医院1、医学隔离后人员的心理特点恐惧焦虑。

对于突然出现的疫情,很多人都没有思想上的准备,加上疫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和致死率高,使得被隔离的人员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焦虑、恐惧等。

一些隔离人员曾经去过疫区或者是接触过患病的患者,会担心自己也被感染,这就让他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除此之外,隔离人员居住的较为分散,落实严格的隔离制度,减少了他们接收外部信息的数量,这就让隔离人员会觉得无助、孤独,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失眠、没有安全感、焦虑、没有食欲等。

悲观抑郁。

疫情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些隔离人员在隔离时间中没有亲人以及朋友的关心,加上他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存在不足,容易受社会上传言的影响,他们会出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外界事物回避,否认,不喜欢和其他人沟通的情况。

部分心态不好、不能有效自我调节的人员,易产生极度精神压抑,甚至是悲观绝望,感觉没有生活的希望,出现轻生的念头。

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

为了阻断疾病的进一步扩散,采取强制隔离的方法,一些返乡的人们在未携带生活用品的情况下就被隔离在病房中。

因为没有思想上的准备,他们的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还有一些隔离人员并未认识到隔离观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隔离观察缺乏重视,觉得自己很健康,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如,和管理人员产生矛盾、不听从管理、言辞激烈等。

2、医学隔离后人员的管理加强引导,让隔离人员全面意识到隔离观察的作用。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是脑⾎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致残率⾼,且⽼年⼈为多发,基于⽼年⼈的组织器官⽣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

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障碍、⼝⾓歪斜等⾝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理障碍,⽽恶劣的⼼态则⼜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对病⼈实施有效的⼼理护理则是⼀件不可缺少的⼯作。

本⽂就⼀组病例的⼼理状态作⼀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

⼼理状态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带来⽣活⾃理差,63例(75%)⼤⼩便困难,加上语⾔障碍,⼜不能表达⾃⼰的思想及要求,这些⽆疑会给病⼈⼀个沉重的精神负担⽽现出现⼼理障碍。

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化⽔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化背景则可产⽣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理过程⼤概可归纳如下。

起病初期⾯对突然⽽来的且毫⽆认识的疾病出现⼿脚不能动,吃饭需⼈喂,⼊厕需⼈帮助,⼀切⽣活上的事都需⼈照顾。

有⼝不能⾔,⽣死不知所措,故⽽出现或紧张恐惧,或惶惶不安,或焦虑的情绪。

此期的⼼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引起的。

恢复期从病情稳定后开始,病⼈经治疗后并和医护⼈员有了接触,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患者从朦胧状态中⾛出来,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或消沉、或悲观、或失望等。

⽽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有不⽢,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等情绪,⼼理尚难适应社会。

⼼理护理⼼理护理的⽬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我治疗的意志⾏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多次讲解,让患者脑海中有⼀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员治疗。

在恢复期阶段,⼼理护理的⼯作则是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进⾏,此时给患者指出: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预防⽐治疗更有积极意义,希望患者今后习惯于低脂肪饮⾷,忌⽤含胆固醇丰富⾷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脂肪等,还应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压、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患者社会责任感的诱导使其有顽强的⽃志与疾病进⾏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的患者的心理
1.要求出院心理。大多数病人因病情好转,就不安心 住院,要求出院,说自己病好了,要求出院去工作, 想念亲人等。
2.消极悲观心理。有的病人认为患了精神病,同事、 邻居、亲属等瞧不起自己,未婚的怕找不着合适的对 象,已婚的怕离婚,还有病人担心今后是否能继续工 作,许多人对生活失去了追求,感到前途暗淡,人生 无望,情绪极度悲伤。
疾病恢复期病人的心理特点
护理1402班 制作者:夏丹莹、梁安悦、朱玲玲
25-36号 演讲者:刘群
疾病恢复期
疾病恢复期是个体放弃病人角色,扮演 健康人角色的时期。
病人的心理特点
病人随着体力的恢复而逐渐能独立,愿 意协助自己,积极参加复建活动,可以多做 一些决定,并逐渐增加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表示自己已在康复之中。不适应的病人行为 会停留在第二阶段。
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
当病人患病后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听 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 的疾病,觉得自己的病情重了,甚至没 救了。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 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 检查也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担心吃错 了药,打错了针。
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 推断药物,推断预后。他们特别担心药 物的副作用,担心机率为百分之几、千 分之几的医疗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 己身上。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 乱作猜测。另外,他们有的还会担心因 病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影响自己的前突出的心理要求是被尊重受重 视,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根据他们的职业 特点给予恰当的称呼,特别是在与病人交谈 时,要努力做到态度和蔼、语言诚恳,要善 于体会病人心境,帮助病人正确调整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重塑完整 的人格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亲 切、热情、和蔼、谦逊,尊重他们,爱 护他们.
3.恐惧紧张心理。社会舆论使精神病人怀有恐惧的心 理,他们在自身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又要承受社会压 力与精神创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的病人患病 时,有冲动、毁物等危害家庭,扰乱社会的行为,还 有的病人看见病友反复住院,亲人不来探视,由此产 生一系列不良情绪等。
疑虑重重
疑心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这种缺 乏根据的猜测,将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 确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