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八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识字1. 识字:认识生字“汉”,理解字形结构,掌握汉字“汉”的基本笔画和构造,了解“汉”字的基本意思。

2. 认读词语:认读生字“汉”的词语:汉字、汉语、汉族等。

3. 造句:学习运用“汉”字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节词语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家”和“室”在不同语境下的区别和用法,理解并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联想记忆:通过联想记忆“家”和“室”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词汇记忆能力。

第三节课文1. 识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家乡的汉字书》,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朗读训练。

2. 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感悟故事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3. 课文赏析:对课文进行赏析,欣赏其中的语言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四节语言表达1. 写作技巧:学习运用“汉”字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规范和美观度。

2. 作文训练:进行“家乡的”为题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口语表达:进行“家乡的汉字书”主题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节课外延伸1.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汉”字相关的诗词散文,并进行感悟体会。

2. 绘画创作:进行与“汉”字相关的主题绘画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汉字书”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实际感受和体验。

以上就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水平。

第六节联想记忆1. 举一反三:通过学习“汉”字的联想记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展认识更多相关的汉字,如“汉服”、“汉堡”等,增强词汇积累和联想能力。

2. 联想助记:运用联想助记的方法,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寻找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加深对“汉”字及相关词语的记忆。

第七节课文理解1. 分析细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细读,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蕴含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2. 对比理解:通过对比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综合认知和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知识点】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知识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欲:快要,就要。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

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唐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同“窃窃”)如私语”。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1.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2.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顿时:顿时,指立刻。

多用于叙述已过去的事情。

语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我听了这话,吃了一大吓,顿时呆了。

”忽然:词义为“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词性为副词。

如,他正要出去,~下起大雨来。

驻扎:驻留扎营(军队)在某地住下蛀虫:指咬树干、衣服、书籍、谷粒等的小虫拄拐:拄着拐杖捐款:即捐资助款,指捐助钱财帮助别人的意思。

娟秀:秀丽;清秀美好。

指秀丽。

手绢:也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

花苞: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

冰雹: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鲍鱼: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一不做二不休:指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三下五除二:多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日积月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解释: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遇到疑难请教别人,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一定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笔记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历史故事”这一主题,收录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不仅讲述了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重点知识点:
1. 生字词:本单元的生字词较多,如“戎”、“邺”、“鹊”、“昌”等,需要重点掌握。

2. 句子理解:对于一些寓意深刻的句子,需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

3. 历史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解析:
1.《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2.《西门豹治邺》:西门豹通过巧妙的办法,成功地治理了邺县,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3.《扁鹊治病》:通过扁鹊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4.《纪昌学射》:纪昌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成为射箭高手,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学习方法建议:
1. 注重预习: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词。

2. 深入思考:对于寓意深刻的句子和段落,要深入思考其含义,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理解。

3. 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阅读:课后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拓宽视野。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优化问题1. 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包括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的具体事情、每项事情所需的时间,以及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 烙饼问题:烙饼的最优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

3. 对策论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策略,需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

可以用列举法等方法来选择最优方案。

二、统计1. 条形统计图: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制作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 (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理解: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格表示几个单位。

数据大时,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时,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 折线统计图: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制作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理解: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3. 补充知识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三、算法思维学习利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计算1. 三位数的加减法:通过加减法的练习,加深对三位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乘法口诀表:学习并默写29的乘法口诀表,为后面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4.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掌握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五、度量衡学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六、植树问题植树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单元课堂笔记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神话与传说”,收录了《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寓意,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文重点
1.《精卫填海》:本篇课文讲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了精卫的坚毅和勇气。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精卫的精神品质。

2.《嫦娥奔月》:本篇课文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表现了嫦娥的美丽和善良。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和人物形象,体会嫦娥的情感世界。

3.《牛郎织女》:本篇课文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爱情和遭遇。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体会牛郎织女的情感历程。

三、生字生词
本单元生字包括“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生词包括“坚持不懈、美丽善良、悲惨遭遇、宽厚仁慈”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语法知识点
本单元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包括形容词的用法、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介词的用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语法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五、写作训练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一篇神话或传说的读后感,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表达对神话或传说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需要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考点梳理
一、词语解释
•锦囊妙计:比喻妙计,妙策。

•独具匠心:形容做事胸有成竹,能够遇事决断。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刀法等极有力量,入画极有神韵。

二、生字词
•递:一次接着一次地传送或送交。

•户枢不蠹:形容家中一切安全,门窗紧闭,无虫蛀侵害。

三、诗词理解
《咏桂枝》
桂花为一种馥郁的花卉,具有特殊的香气,也是中华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铮铮铁骨气了:形容人心坚强,不畏艰险。

•高踞昆岭:这里形容桂树生长在高山之上。

四、短文阅读
《小桔灯》
“小桔灯”的故事是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讲述了一个小孩和她的小桔灯经历
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小孩和小桔灯之间存在着互相帮助、理解与守护的关系。

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友谊和善良的强调。

五、名句背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出自《木兰诗》,意思是天生我材不可迅,必有所用。

通过这句诗句,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六、阅读理解
章节选取
•选取散文《鲁迅小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理解和阐释。

七、笔记整理
•整理学习笔记,重点梳理课文和诗文内容及要点。

八、拓展知识
•了解有关桂花和灯笼的相关知识,帮助加深学习。

以上内容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考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传说中的爱情》这个话题,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知识点:
1. 课文内容:该单元以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一只小狐狸之
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美好和珍贵。

2. 人物形象描写:课文中对小姑娘和小狐狸的形象进行了描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故
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3. 传说的特点:介绍了传说的特点,包括故事情节的奇特、与真实事件相关联、有文
化内涵等。

4. 情节布局:通过分析课文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起承转合,了解故事情节
的布局和发展。

5. 阅读理解: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能够领会故事的含义和深层次的启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生观。

7. 作文写作:通过对故事的复述和表达,引导学生以《传说中的爱情》为题材写作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8. 古诗赏析:通过赏析古诗《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对爱情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并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以上是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增加对文学作品和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原卷)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原卷)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知识点01: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1.认识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

2.认识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

3.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最短。

知识点02:垂线的画法画垂线有两个重合:一是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二是点在直线上时,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这一点,点在直线外时,经过这一点。

知识点03:平行线的画法画平行线:(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①使三角尺的;②使直尺靠在三角尺;③移动三角尺,使其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沿着三角尺另一条直角边。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考点01: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及性质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B点画直线的垂线。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一定是()。

A.锐角B.直角C.钝角3.(2022四上·惠州月考)画一画。

(1)画出线段AB的垂线。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

4.(2022四上·惠州月考)汽车灯照出来的光线,可以看作是一条(填“直线”“射线”或“线段")。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时,它们就互相垂直。

5.钟面上时整,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

6.()在图中,线段()最短。

A.PA B.PB C.PC D.PD 7.(2022四上·微山期末)下图是由直线a、b、c、d、e、f组成,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直线和互相平行,记作;直线和互相垂直,记作。

(2)已知∠1=130°,那么∠2= ,∠3= 。

(3)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个梯形。

8.(2021四上·郯城期中)请用你学过的知识,来检验一下a和b这两条直线是否是一组平行线?请把你的思路写出来。

9.(2020四上·沽源期末)量一量,画一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第八单元知识归类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戎(róng)竞(jìng)芜(wú)绅(shēn)
磕(kē)淌(tǎng)凿(záo)溉(gài)
桓(huán)
(2)难写的字
戎:注意与“戒”区分。

竞:下部是“兄”,注意与“竟”区分。

派:右部的下面不要写上“丶”。

(3)多音字
折zhé(折叠)shé(折本)zhē(折跟头)
漂piāo(漂泊)piǎo(漂白)piào(漂亮)
模mó(模特)mú(模样)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戎马诸位竞走唯一西门豹魏国派别娶媳妇淹没坚硬逼迫浮起旱灾徒弟提心吊胆求饶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面如土色一声不响聚精会神
(2)近义词
取~拿唯~只荒芜~荒凉
人烟稀少~荒无人烟漂亮~美丽打扮~装扮
满意~满足麻烦~烦琐提心吊胆~惶惶不安
面如土色~大惊失色灌溉~浇灌请教~求教
满意~满足拜见~拜访理睬~理会
高明~高超竟然~居然一声不响~默默无言
近义词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近义词。

(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3)反义词
问→答多→少苦→甜荒芜→茂盛
人烟稀少→车水马龙漂亮→丑陋满意→不满
麻烦→方便提心吊胆→心安理得
面如土色→面不改色满意→不满进步→后退
喜欢→讨厌高明→拙劣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4)词语归类
①形容人少的词语:人烟稀少
类似的词语:三三两两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②含有数字的词语:百发百中
类似的词语:十全十美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
③形容神态的词语:面如土色
类似的词语: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炯炯有神神采奕奕
④出自历史故事的词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
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
⑤量词:一条苇席一条渠道一个目标一只虱子一根牛尾毛
⑥动词:架起巫婆投进漳河磕头求饶报告消息
⑦修饰词:漂亮的姑娘聚精会神地盯着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这句话把虱子比喻成车轮,形象地写出纪昌眼力练习的效果。

2.神态描写的句子
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这句话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官绅们看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后害怕的样子,十分生动。

3.一语双关的句子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这句话一语双关,他是想去惩办巫婆和官绅,而且计划成竹在胸。

三、考试热点
1.《王戎不取道旁李》常以填空形式考查课文原文,会考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还会考查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2.《西门豹治邺》会以课内阅读形式考查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与官绅的,以及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

也会考查本课的语言描写。

3.《故事二则》会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课文内容。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黔驴技穷》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很有意思而且含有深刻道理的文章。

文章讲的是过去贵州(黔)没有驴,有人运来一头,一只老虎见了以为很神奇,躲在一旁偷看,驴叫了一声,大虎大惊,远远躲开。

然而,老虎反复观察后觉得驴并没有特殊本领,于是不断冒犯它。

驴非常恼怒,就去踢老虎。

老虎知道了驴的底细,咬断了驴的喉管,吃了它。

阅读方法阅读本篇文章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读完后把道理进行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