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6——古文阅读理解(含答案+详细解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6——古文阅读理解(含答案+详细解析)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6——古文阅读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以②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而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③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濯:洗涤。

②以:因为。

③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

(1)遗.所提囊( ) (2)以大醉,去.(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可以看出王华具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节选)》)4.试解释一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尝:( ) 诸:( ) 竞:( ) 信然:( )5.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2)唯戎不动。

译:________________6.请你说一说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

四年级上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

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嫦娥奔月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

学仙有过,谪④令伐树。

注释:①羿(yì):上古人名,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

②姮(héng)娥:即嫦娥,界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ó):砍。

④谪(zhé):被贬,接受处罚。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嫦娥奔月”中的“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奔”在这个词语中应读_______,意思是______。

(①奔走;急跑;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③逃跑。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谪令伐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部编版

&四年级上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

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嫦娥奔月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

学仙有过,谪④令伐树。

注释:①羿(yì):上古人名,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

②姮(héng)娥:即嫦娥,界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ó):砍。

④谪(zhé):被贬,接受处罚。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嫦娥奔月”中的“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奔”在这个词语中应读_______,意思是______。

(①奔走;急跑;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③逃跑。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谪令伐.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现代文阅读钻木取火上古时代。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越明国。

因为太遥远了.连太阳和月亮的光都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个国家终年不见太阳。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这个国家,有一棵名叫“越木”的大树,它的枝叶盘曲起来。

足足远住了一万顷的地面。

有一天,一个周游天下的聪明人。

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后,来到了燧明圆。

他感觉累了,就坐在越木下面休息。

按理说,越明国应该暗无天日才是。

在大树下面,那更应该是染黑一团。

伸手不见五指才对,哪知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这人惊奇地发现:大树下面,到处都闪烁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照得四下里亮堂堂的。

他觉得很好奇,就去考察火光的来源。

结果看到,有一些形状像鸡的大鸟,正在用它们坚硬的嘴啄着树干(可能是吃虫子吧)。

它们每啄一下树干,火花就一闪。

无数只岛不停地啄着。

树下就满是明亮的火光,星星点点。

超明国的人们,就在这火光中劳动和休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个聪明人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立即折断一根越木的枝条。

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也有火光发出。

不过可惜的是,用这种树枝钻出来的火,只是火光一闪罢了,并不能点燃什么东西。

后来。

他就改用别的树枝试着去钻。

用力钻了好长时间。

先是冒出烟来,接着再钻下去,突然出现了火焰。

树枝被点燃了!这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

这样一来,人们想要火就可以自己钻出来。

不必再等天然的需火。

也不必再派人轮流守着火种。

生怕它们熄灭了。

人们为纪念这位聪明人,就叫他“ 燧人”,意思就是“取火者”。

(1)读到第一或第二自然段时,你最想提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画“”的句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期末复习导航】古诗_文言文_日积月累-专项习练(原卷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导航】古诗_文言文_日积月累-专项习练(原卷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基础巩固【期末复习导航】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专项习练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选择专项1.“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这句话与下列哪一句名言意思相同?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画线处应该填入的诗句是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A. 远近高低各不同B. 半江瑟瑟半江红C. 春光懒困倚微风D. 风光不与四时同3.“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诗中横线上应填A. 梅B. 兰C. 菊D. 荷4.下列两组词语中,含有不同类词语的一组是A.表现友情的成语:患难与共肝胆相照同付共苦B.表现心情的成语:怒气冲冲喜出望外年富力强5.王维的“ ,”这两句诗以动衬静,反衬出山林的空寂。

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D.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王晓明在学习上有了问题总是不好意思向老师请教,你会选择哪句话来劝说他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死亦为鬼雄。

A.何当金络脑B. 生当作人杰C. 不可过江东二、专项突破逐句默写1.补充卢钺《雪梅》中的诗句。

注意字距和书写速度均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

2.古诗中有美丽的风景,“可怜九月初三夜,。

”古诗中有深刻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古诗中有豪迈的情怀,“ ,古来征战几人回?”3.诗可叙理,《题西林壁》中诗句“ ,”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诗可言情,高适在《别董大》中写道“ ,天下谁人不识君?”离愁别绪溢于言表。

诗当明志,即使婉约如李清照,也借诗抒发了大丈夫一般豪情:“生当作人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5-8单元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5-8单元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5——8单元(下)一、下列名言、文言文常考题型你会做吗?1.下列词语中不是用来描写人物的一项是( )。

A.精疲力竭B.愤愤不平C.大惊失色D.山崩地裂2.做事情遭到拒绝或者受到挫折时,可以用( )这个词语来形容。

A.挑大梁B.破天荒C.敲边鼓D.碰钉子3.做事情冲在前面带头干的人,应该用哪个词来形容?( )A.开绿灯B.打头阵C.挑大梁D.破天荒4.下列词语中不是用来描写人物的一项是( )。

A.垂头丧气B.兴致勃勃C.通情达理D.顾名思义5.下列词语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

A.打头阵挑大梁破天荒B.踱来踱去不伦不类无缘无故C.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得意洋洋D.垂头丧气兴致勃勃摇头晃脑6.选一选:A.开绿灯 B.敲边鼓 C.打头阵 D.破天荒(1)不能为伪劣假冒产品上市()。

(2)在集体劳动中,班干部应当(),以身作则。

(3)人家说话时,他总是喜欢在旁边()。

(4)从未有过的第一次出现的事情喻为( )。

7.选一选:A.里程碑 B.火车头 C.占上风 D.决雌雄(1)决定胜负高低喻为( )。

(2)占据优势地位喻为( )。

(3)起带头作用或领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喻为( )。

(4)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喻为( )。

8.“每次都是他,先去考察实践基地,然后再带领我们去活动。

”填人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打头阵B.碰钉子C.挑大梁D.栽跟头9.“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谨慎,即使是极小的过失,也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下面哪一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无可奈.何( 如何,怎样 ) 重整.旗鼓( 整顿 )B.无缘.无故(原因,因由 ) 一显.身手(表现)C.垂头丧.气(失去) 不伦.不类(类 )D.得心应.手(答应)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1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一、填空题(26分)1.(8分)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dǎo dào) 倒车________ 倒下________推到________ 排山倒海________(jiàng xiáng) 下降________ 投降________降低________ 降服________2.(6分)照样子,写出古代神话中的人名,补全成语。

例:女娲补天治水移山射日奔月填海开天3.(4分)选字组词。

[既即] 然刻[锁唢] 呐开[狠恨] 仇心[悲思] 伤想4.(6分)我知道。

(1)“微”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和( )都含有该部首。

(2)“丈”字共( )笔,第二笔是( )。

(3)“肌”是( )结构的字,右边部分换一换,可以变成( )字。

5.(2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目不转睛聚集会神横七竖八乱七八糟无论……都……不是……而是……尽管……还……虽然……但……1.桌上( )地放着几本书。

2.我( )地望着桌子上的花。

3.( )走到哪里,我( )不能忘记我的父母。

4.这本书( )我买的,( )妈妈送的。

二、单选题(16分)6.(2分)下面不是神话故事的是( )7.分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8.(2分)画线词语用错的那句是( )9.分选择题。

(1)( )三、经典吟诵(2分)10.(2分)嫦娥应悔偷灵药,。

梅雪争春未肯降,。

四、文言文阅读(8分)11.(8分)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词语。

曰溺堙故(2)本文选自《》,炎帝是,精卫是。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五、现代文阅读(18分)12.(10分)重点段落品析。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他( )不能动弹,( )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

少女________(shǎo shào)名曰________(rì yuē)故为精卫________(wéi wèi)2.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nìshuǐfǎn huítóu xián míng yuē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形近字组词。

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___旁________ 日________ 弱________ 街________ 反_______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1)名曰女娃。

________(2)溺而不返。

________(3)故为精卫。

________(4)以堙于东海。

________5.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的故事。

6.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7.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 《三字经》B. 《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 yānB. yīn二、文言文阅读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________女娃。

女娃游于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________,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

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

学仙有过,谪④令伐树。

注释:①羿(yì):上古人名,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

②姮(héng)娥:即嫦娥,界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 uó):砍。

④谪(zhé):被贬,接受处罚。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嫦娥奔月”中的“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奔”在这个词语中应读_______,意思是______。

(①奔走;急跑;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③逃跑。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
谪令伐.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个带“月”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④,饮于河、渭⑤;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⑥。

未至⑦,道渴而死⑧。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日:追逐太阳。

②逐走:竞跑,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⑤河、渭:即黄河、渭水。

⑥大泽:大湖。

⑦未至:没有赶到。

⑧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
A.行走。

B.跑。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河、渭不足.。

()
A.不够。

B.够。

3.在文中找到与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黄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够他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像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
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
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
C.常常D.曾经
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
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
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
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
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
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陪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

父适他往。

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

客有问,则谨答之。

客去,儿送至门外。

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父适.他往。

()
①合适。

②恰好。

③舒适。

(2)客有问,则谨.答之。

()
①恭敬。

②慎重。

③小心。

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客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上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②颠仆。

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②辟易:避开③湛(zhàn)然:安详沉静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纵百姓观.之(________)了无恐.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当时的情景看,为什么王戎听到虎吼并不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徐家的儿子九岁,有一次在月亮下玩耍。

2.C 3.徐孺子是一个善于用脑思考、观察、实践的人。

二、1.大bēn ① 2.求偷砍伐 3.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后,飞往月宫,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4.日新月异日积月累
三、1.B 2.B 3.河、渭不足。

4.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5.《精卫填海》。

有,如《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四、1.C 2.D 3.D 4.A 5.C 6.B 7.C
五、1.(1) B (2)A 2.儿邀客入。

己在下位陪之。

谨答之。

儿送至门外。

告之于父。

3.这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我也要向这个孩子学习,热情礼貌待客,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六、1.观看恐惧;害怕
2.王戎却安然不动,全无恐惧的神情。

3.因为他知道老虎被头在笼子里,而且它又失去了爪牙,根本伤害不到自己,所以他并不害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