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 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 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 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道而饥渴/ 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 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 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 分)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乃.命羿曰/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 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1三峡【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三峡》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的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到日光。

《富贵不能淫》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译文:这怎么能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各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各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各课同步练习(含答案)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孟子》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畎亩().傅说().曾益().富贵不能淫().胶鬲().百里奚().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4)父命之.(5)戒之.(6)女家.()(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12)曾益.(13)衡于虑.()()()()(11)行拂乱其所为()..()()()(14)出则无敌国外患.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 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应试”改为“考试”) 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专题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一)三峡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阙处完全没有(1)略无..亭午夜分如果不是(2)自非..(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5)沿溯.阻绝逆流而上(6)不以疾.也快(7)则素.湍绿潭白色(8)回.清倒影回旋(9)绝.多生怪柏极高(10)清荣.峻茂茂盛(11)良.多趣味甚,很(12)属引.凄异延长久绝声音悲凉婉转(13)哀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二)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共同(2)高峰入.云耸入交相辉映(3)五色交辉..俱备四季(4)四时..(5)晓雾将歇.消散(6)夕日欲颓.坠落(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

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2)庭下如积水空明..交错纵横(3)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大概是(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运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6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妖.()()调.素琴()陶后鲜.有闻()罔不因.势象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钩画了了
..()
天下之伟观.也()方.其远出海门()
沿.溯阻绝()属.引凄异()
夕日欲颓.()吞天沃.日()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7分)
便要.还家通()八分有.奇()通()左手倚一衡.木通()
诎.右臂支船通()
略无阙.处通()
选贤与.能通()
矜.、寡、孤、独、废疾者通()(三)、指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16分)
1芳草鲜美
..古:今
2、丝竹
..之乱耳古:今
3、高可.二黍许古:今
4、亭亭净植.古:今
5、其两膝相比.者古:今
6、无案牍之劳形.古:今
7、晓雾将歇.古:今
8、沉鳞竞跃.古:今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6分)
渔人甚异.之()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石青
..糁之()故人不独亲.其亲()虽乘奔.御风()披发文.身()()
(五)、(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3. 渔人甚异之。

()()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6. 便舍船,从口入。

()
7. 初极狭,才通人。

()()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22.闻之,欣然规往。

()(。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29.濯清涟而不妖。

()()()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41.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42.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
43.珠可历历数也。

()
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椎形发髻)(靠)(同“横”)
4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平)
4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4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4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5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51.男有分,女有归。

()()
5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5.造化钟神秀。

()
5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57.会当凌绝顶。

()
60.老翁逾墙走。

()
61.吏呼一何怒!()
62.三男邺城戍。

()
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65.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6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6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快)
7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7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7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7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7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80.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8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
82.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84.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

()()()
8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8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8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8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89.带月荷锄归。

()
90. 但使愿无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