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语故事集锦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高中生简短有寓意

成语故事高中生简短有寓意

成语故事高中生简短有寓意1. 《画龙点睛》张僧繇画龙不点睛,一点睛龙就飞走啦!就像一场精彩的比赛,最后那关键的一脚射门,哇塞,那可真是画龙点睛啊!比如咱们校队的小王,在决赛中最后时刻的那一脚劲射,直接让球队赢得了冠军,这不是画龙点睛是什么呀!2. 《叶公好龙》叶公表面上喜欢龙,真龙来了却吓得不行,这多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某个东西,等真见到了又害怕啦!咱班那个小李,天天说喜欢小狗,结果看到大狗就躲得远远的,这不就是叶公好龙嘛!3. 《亡羊补牢》羊丢了才去补牢,虽然有点晚但总比不做强呀!就好比你考试没考好,赶紧努力学习下次考好,这就是亡羊补牢呀!你看隔壁的小张,上次考试不理想,后来奋起直追,现在成绩多好,这就是亡羊补牢的力量!4.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人,这在生活中也常见啊!有些小混混仗着有厉害的大哥就嚣张跋扈,不就是狐假虎威嘛!就像街上那几个小青年,以为跟着个厉害角色就了不起了,其实啥也不是,哼!5.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听不到,多可笑啊!这不就像那些自欺欺人的人嘛!咱班那个调皮的小赵,没写作业还说忘家里了,这不是掩耳盗铃是什么呢!6. 《画蛇添足》好好的蛇非要画上脚,真是多此一举!就像写作文,明明已经很完美了,非要加些多余的话,那不就是画蛇添足嘛!上次我的作文就犯了这个错,哎呀!7. 《自相矛盾》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这不是搞笑嘛!就像有的人一会儿说这个好,一会儿又说这个不好,简直就是自相矛盾!你瞧那个卖东西的大叔,刚刚还说自己的东西质量超好,后面又说有点瑕疵,真逗!8. 《揠苗助长》急于让禾苗长高就去拔它,最后全死了,这多蠢呀!就跟有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班,也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不就是揠苗助长嘛!我邻居家就这样,孩子累得不行,何必呢!9. 《买椟还珠》只看重盒子不要里面的珍珠,这眼光也太差了吧!就像有的人只看外表不看内在,多傻呀!上次看到一个人选东西,只因为包装好看就买了,结果里面的东西很一般,这不就是买椟还珠嘛!10.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却混在里面充数,这也太糊弄人啦!就像有些学生在合唱团里不唱歌只张嘴,这不是滥竽充数是啥呀!咱学校合唱团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呀,嘿嘿!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成语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又简单又有道理,能让我们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真谛呀!。

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5篇)简短的成语故事1 1、沧海桑⽥ 桑⽥,农⽥.⼤海变成桑⽥,桑⽥变成⼤海.⽐喻世事变化很⼤. 从前仙⼈王远和⿇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现在海⽔⼜退了⼀半.王远说那⾥⼜要扬起尘⼟来了 2、不拘⼀格 拘:限制;格:规格,⽅式.不局限于⼀种规格或⼀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珍⾯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九州⽣⽓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才.” 3、了如指掌 了:明⽩;指掌:指着⼿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掌⾥给⼈家看⼀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的⾏动、节⽇,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对啰礼不理解,向孔⼦请教.孔⼦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不谈,指着⼿掌说:“知道啰礼的⼈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喻志向远⼤,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就有雄⼼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国,运⽤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从前宋国⼀个农夫担⼼⾃⼰⽥⾥的⽲苗长不⾼,就天天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个办法,就急忙奔到⽥⾥,把⽲苗⼀棵棵拔⾼⼀些.回去对⼉⼦说⽲苗长⾼了⼀⼤截,⼉⼦跑到⽥⾥⼀看,⽲苗全都枯死了 6、⼀叶障⽬ 眼睛被⼀⽚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能不能看见他.妻⼦⽓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树叶去街上⾏窃,被抓后说:“我⼀叶障⽬,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居易⽤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上传来⼀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的佳⼈ 8、杯⽔车薪 ⽤⼀杯⽔去救⼀车着了⽕的柴草.⽐喻⼒量太⼩,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个樵夫在⼭上打柴,听到救⽕声就跑去救⽕.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正好看到路边有⼀个杯⼦,就拿杯⼦跑到河边去装⽔来救⽕,但⽕势太⼤,⼀杯⽔根本就是⽆济于事,⼀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 栩栩:活泼⽣动的样⼦.指艺术形象⾮常逼真,如同活的⼀样. 庄⼦写出了这样⼀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变成⼀只美丽丽的蝴蝶,⽐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喻真⼼诚意,⼀再邀请.刘备和关⽻、张飞亲⾃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请诸葛亮出⼭简短的成语故事2 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成语故事100篇1~100

成语故事100篇1~100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2.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3.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4.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5. 一箭双雕。

有一个射箭的高手,他一箭射中了两只鸟,正中要害,一箭双雕。

6.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都说他是杞人忧天。

7. 胸有成竹。

有一个书法家,每次写字之前都已经在心中构思好了,所以他写字的时候总是胸有成竹。

8. 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守在树旁,希望能够等到兔子撞上来。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9. 鹤立鸡群。

有一个人非常出色,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像鹤立鸡群一样。

10. 青出于蓝。

有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说,这就是青出于蓝。

11. 望洋兴叹。

有一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辽阔的海洋,感慨万分,望洋兴叹。

12.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13.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14.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15.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16. 一箭双雕。

四字成语故事100个

四字成语故事100个

四字成语故事100个
1.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哎呀呀,那里面可有好多精彩的呢!就说画龙点睛吧,张僧繇画龙不点睛,一点睛龙就飞走啦,这多神奇啊!就好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让人惊叹!
2.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你想想,叶公好龙多有意思呀!叶公口口声声说喜欢龙,真龙来了却吓得要死,这不是很滑稽吗?就像有些人说喜欢什么,真遇到了却又退缩。

3.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等到羊丢了才去修补羊圈,这多像我们平时犯了错才知道改正呀,是不是很有启发呢?
4.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狐假虎威啊,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这多像生活中那些仗势欺人的人呀,让人讨厌!
5.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掩耳盗铃可太好笑了!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嘛,难道还能骗过所有人?
6.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画蛇添足也很经典呀!蛇本来画好了,非要再添上脚,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嘛,就像做事做过头了反而不好。

7.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守株待兔的农夫是不是很傻呀!天天等着兔子撞树,这怎么可能呢,难道天上会掉馅饼吗?
8.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很有深意呢!那个卖矛和
盾的人,一会儿说矛厉害,一会儿又说盾厉害,这不是前后矛盾嘛,就像说话不靠谱的人。

9. 四字成语故事 100 个,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假装会吹竽,这不是蒙人嘛,最后不还是露馅了,做人可不能这样啊!
10. 四字成语故事100 个,我觉得每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大家可得好好看看呀!
我的观点结论:四字成语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了智慧和道理,值得我们认真去品味和学习。

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5068儿童网

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5068儿童网

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 - 5068儿童网在中华文化这座花园里,四字成语无疑是最缤纷的一朵奇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四字成语故事集锦,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扑朔迷离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

她是个非常勤劳、能干的农家闺女。

白天帮父母干洁,做家务,晚上做鞋、织布、缝衣裳,深受父母的疼爱。

一天,花木兰看见母亲在屋里唉声叹与,觉得很奇怪,就问母亲有什么心事。

木兰的母亲说:“昨天看见皇帝怔兵的文书上有你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年纪那么大,哪里还经得起战争的劳苦!你弟弟年龄还小,又不能代替。

我正为这事发愁呢!”沉默了一会,木兰突然转过身来对母亲说:“让我去吧,我从小跟父亲练武,练就了一身的好武功,可以替父亲去从军。

”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去从军呢?”木兰坚定地说:“没关系,我有办法,我可以女扮男装。

”不久,花木兰便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疆。

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十分勇敢,立了许多的大功。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战斗,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来。

论功行赏,皇帝要赏给木兰很多的钱财,并封她为尚书郎。

但是木兰诚恳地说:“感谢皇上的恩典,但我不想做宫,只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聚。

”皇上答应了木兰的请求。

木兰一到家里,立刻来到自已的房间,换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红花,露出自已原来女孩的模样走出来。

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12年,怎么却不知你是个女孩。

”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当揪住兔子的耳朵把兔子提起来的时候,雄兔的脚乱动,雌兔的眼微闭着,但是当两只兔子同时在一块奔跑的时候,谁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哪一只是雌呢?扑朔迷离的故事告诉我们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四字成语故事2先声夺人“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

一分钟成语故事大全

一分钟成语故事大全

一分钟成语故事大全
好的,以下是15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
1. 画蛇添足:有个人画了一条很好的蛇,但他觉得画中的蛇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身上又加上了四条腿,结果画蛇添足,反而显得不自然。

2. 亡羊补牢:有个农夫发现羊跑了,他不仅找回了丢失的羊,还在围栏上加了很多牢固的木桩。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费力,他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3. 狐假虎威:有只狐狸在森林里碰到了一只老虎,它装出一副凶狠的样子吓唬老虎。

老虎知道它其实是一只狐狸,不受威胁,于是把狐狸吃掉了。

4. 班门弄斧:有位名叫鲁班的木匠去访问薛公,薛公请他展示木匠技艺。

鲁班拿出斧子,轻松地削了一根竹片,竹片跳起来切了薛公的脚,薛公大惊,鲁班说这只是平时的小事。

5. 对牛弹琴:有个人吹牛说他会对牛弹琴,有人不信,于是让他对牛弹琴。

后来有人告诉他对牛弹琴是白费力气,因为牛听不懂音乐。

6. 杯弓蛇影:有个人路过树林,看到树上有个弓,以为是蛇,吓得心里一惊一乍的,怕出了毛病。

7. 井底之蛙:井底之蛙形容眼光狭窄,见识不广的人。

8. 鸡犬不宁:形容各种不平静的情况。

9. 棋逢对手:下棋时遇到强手。

10.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险恶环境。

11. 自相矛盾:指言行或态度矛盾,不一致。

12. 井井有条:形容井里整齐有序。

13. 卧薪尝胆:比喻以前的痛苦经验来警戒自己,警惕未来。

14. 青梅竹马:比喻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的朋友或恋人。

15.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不马虎。

以上是15个常见的成语及其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成语。

精选成语故事30篇

精选成语故事30篇

精选成语故事30篇成语故事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

快快来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成语故事30篇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1、一挥而就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

同时,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在被囚禁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了他的英勇气概。

公元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进士。

考试那天,他根据题目,就当时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文章,主张改善朝政。

他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连草稿也没有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从头到尾一口气就写成了。

监试官见了,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位贤才。

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大为赏识,亲自选定他为第一名。

成语“一挥而就”,常用来比喻写文章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

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

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成语故事集锦
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但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chún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

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明白这是一只什么鸟?”齐
威王明白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

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

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发现一个破坏生
产的大夫,就扔进油锅处死。

之后,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

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来。

按兵不动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
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
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

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
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状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但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明白究竟出了什么意外状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

况且卫国只但是是一
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
叛晋国投靠齐国,必须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
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

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最后回来了。

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
下团结一心。

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经过这半年来,
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

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很能谈论用兵之道,连赵奢也难
不住他,日子长了,赵括便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

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赵孝成王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

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固守,与秦兵构成对峙zhì局面。

秦国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散布
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

赵王果然中计,令赵括代廉颇为大将。

由于赵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陷入秦军重围,他也在突围中被乱
箭射死,赵国40万军队也被秦将白起活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现用来比喻脱离实际而夸夸其谈的人。

自惭形秽
故事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

虽然是个
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
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

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此刻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
放在一齐,我真是太难!”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

走到街上。

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

几乎哄动了全城。


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
解玄理。

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

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
深透彻的。

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
我这外甥一齐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
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

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

不如先攻
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

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
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

秦始皇征
战十年,最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
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

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
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到达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

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

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
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

“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
骗策略。

成语“远交近攻”,之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

他的舅父范宁,是
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
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

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

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
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

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期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

不料,王忱
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

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
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能够来找我
谈谈嘛。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之后的优秀
人才。

””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