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中国四字成语故事⽂字版5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四字成语故事⽂字版 凿壁借光 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现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分刻苦的⼈。
汉朝时,有⼀⼈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很穷,⽩天必须⼲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买不起蜡烛,天⼀⿊,就⽆法看书了。
他的邻居家⼀到晚上屋⼦都点起蜡烛把屋⼦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你们家的⼀⼨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他们家穷的⼈,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常⽓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户⼈家,有很多藏书。
⼀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户⼈家门前。
他对主⼈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2.中国四字成语故事⽂字版 道听途说 从前,有⼀个叫⽑空的⼈,有⼀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于是两个⼈便闲聊了起来。
⽑空对艾⼦说:“有⼀户⼈家养的鸭⼦,⼀只鸭⼦⼀次就下了⼀百多个蛋。
” “这不可能!”艾⼦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空⼜说道:“我说错了,不是⼀只鸭⼦,实际上是两只鸭⼦⼀次下了⼀百多个蛋。
” “那也不可能!”艾⼦还是不信。
⽑空⼜说道:“⼤概是三只鸭⼦⼀次下了那么多蛋,我记不太清了。
” 艾⼦还是不信,结果⽑空便⼀次次的增加鸭⼦的数量,艾⼦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他说道:“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减少些说吗?” 可⽑孔却坚持地说:“那不⾏,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 接着,⽑空⼜对艾⼦说道:“上个⽉,从天上掉下来⼀块⾁,这块⾁有⼗丈宽⼗丈长。
” 艾⼦依旧不相信地说道:“哪⾥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空于是⼜说道:“是我记错了,那⼤概是⼆⼗丈长宽吧!” 艾⼦实在是受不了⽑空的吹嘘,便说道:“这世上哪⾥会有那么⼤的⾁,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你见到了吗?还有,刚才说的那个鸭⼦是那户⼈家养的?” 这时,⽑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成语故事⽂字版:补天浴⽇ 上古时代,有⼀次,⽔神共⼯和⽕神祝融⼤战。
共⼯⼤败,⽓得向西⽅不周⼭⼀头撞去,把不周⼭撞坏了。
不周⼭是撑天的⼤柱,⼤柱⼀断,天就坍塌了⼀⼤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林起⽕,洪⽔横流,世界发⽣了可怕的灾难。
创造世界万物的⼥神娲(⼥娲是邯郸市涉县⼈,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江⼤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架起⽕来,把⽯⼦炼成熔液,然后⽤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
她⼜杀了⼀只⼤得⽆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在四⽅,把天撑住。
还利⽤⼤⽕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
⼀场⼤难,始告平息。
太阳⼥神羲和,⽣有10个⼉⼦,也就是10个太阳。
他们住在东⽅海外的汤⾕。
那⾥有⼀棵⼤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这棵⼤树有⼏千丈⾼,10个太阳,就住在这棵⼤树上。
他们每天⼀个,轮流在天空值班。
早上,不论哪个太阳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架车伴送。
这辆车⼦很壮观,是由6条龙拉着的。
从起点汤⾕到终点蒙⾕,共有16个站,正好⼀天的路程。
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去作准备。
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登上龙车之前,⼀定先要在咸池⾥洗⼀个澡。
羲和还常常带着⼉⼦们在东南海外的⽢渊⼀块洗澡,⽢渊的⽔,⼗分⽢美,羲和把⼉⼦们⼀个个都洗得⼲⼲净净,明明亮亮。
2.成语故事⽂字版:夸⽗逐⽇ 远古时候,在北⽅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耸⼊云的⾼⼭。
在⼭林深处,⽣活着⼀群⼒⼤⽆穷的巨⼈。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1.中华成语故事: 三折其肱晋国时, 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 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要看民众是否支持, 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 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 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
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 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 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 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 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 换句话说, 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 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 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 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 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却仍不断地奋斗, 结果才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 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 他受到楚王的派遣, 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 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 便向他请教。
于是, 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 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 卞庄子见了, 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 “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 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 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 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 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 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 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中国成语故事短篇

中国成语故事短篇一、刻舟求剑从前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
这人一点也不着急,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
有人就问他:“你这是干啥呀?剑掉水里了,你刻这个记号有啥用呢?”这人就很自信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好笑。
这楚国人呀,他不知道船一直在往前走,剑可不会跟着船走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然就会像这个楚国人一样傻啦。
二、掩耳盗铃有个小偷想偷别人家门口挂着的大钟。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他根本搬不动。
这小偷可“聪明”啦,他想,要是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那钟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就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钟。
刚一敲钟,钟声就传得老远老远的,大家都听到了,跑来把这个小偷抓住了。
这个小偷呀,他以为自己听不见钟声别人就也听不见,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啊。
这就告诉我们,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管你怎么掩盖事实,真相迟早都会被发现的。
三、守株待兔在一个农田旁边,有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呢。
突然,一只野兔飞奔过来,不小心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农夫可高兴了,他捡起野兔就回家了。
从那以后呀,这个农夫就不再种地了,天天守在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再有兔子撞上来。
可是等啊等啊,再也没有兔子来了,他的农田也因为没人耕种长满了杂草。
这个农夫以为不劳而获的好事会一直发生,真是太天真了。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收获就得付出努力,不能总是心存侥幸。
四、亡羊补牢有个人养了一群羊。
一天早上,他发现羊圈破了个洞,有几只羊跑出去丢了。
他的邻居就劝他说:“你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不然剩下的羊也会丢的。
”这人却说:“羊都已经丢了,修羊圈还有什么用呢?”就没有去管。
结果第二天,又有几只羊从那个破洞跑出去丢了。
这时候他才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那以后,他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当我们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改正还来得及,不要等到损失更大了才后悔。
中华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

中华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中华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一:【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经典成语故事文字版【十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字版【⼗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成语故事⽂字版 明察秋毫 齐桓公⼩⽩、晋⽂公重⽿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
我们只讲王道,⽤道德的⼒量来统⼀天下。
”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天下呢?” 孟⼦说:“我听说,有⼀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祭钟,您看见好好⼀头⽜,⽆罪⽽被杀,⼼中感到不忍。
凭您这种好⼼,就可以⾏王道,施仁政,统⼀天下。
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在于您⼲不⼲罢了!⽐⽅有⼈说:‘我的⼒⽓能举重三千⽄,但举不起⼀根⽻⽑;眼⼒能看清秋天鸟兽毫⽑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柴。
’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
如今您的好⼼能⽤来对待动物,却不能⽤来爱护⽼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相信。
⽼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的缘故。
显然,这都是⼲与不⼲的问题,⽽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
您问能不能⾏王道、统⼀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不是不能⼲!”2.经典成语故事⽂字版 刻⾈求剑 从前,有个⼈带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声,他的剑落到⽔⾥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他⽤⼩⼑在船上刻了⼀个印记,便悠然⾃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条线,剑是从这⼉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下去找就⾏啦!” 划船的⼈说:“你的剑掉进了⽔⾥,剑⼜不会跟着船⾛,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篇一】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大器晚成三国时候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
名叫崔琰[yǎn],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23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
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曹操想立曹植为嗣[sì]子(继承人的意思),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
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崔琳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大器晚成这个成语意思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才成名较晚。
【篇二】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兔死狐悲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他们为了对付有共同的敌人——山里的猎人,结成联盟并且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有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一群山里的猎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兔子和狐狸正要逃跑的时候,有个猎人一箭射到了兔子身上,狐狸拼命逃跑,侥幸逃过了一劫。
猎人们走后,狐狸回到了原地,它非常悲伤,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时候,有个长者正好经过,看见狐狸正在哭泣,觉得非常奇怪,就问:“狐狸,你为什么不停地哭泣啊?”狐狸非常悲哀地说:“你有所不知,我和免子同样弱小的动物,都是猎人捕猎的对手象,本来我们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可是现在我的同伴被猎人射死了,它今天的死亡,预示着我也活不了多久,我真正的朋友死了,我哪能不伤心呢?”长者听了狐狸的话,叹着气说:“你为同伴的死而伤心,是因为你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啊!”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如因同类的不幸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
【专横跋扈】
东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
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
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
接着,顺帝也死去,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刘炳继位,史称汉冲帝。
一年后冲帝又死去,许多忠贞的大臣主张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为皇帝。
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
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
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
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联名上书,要求立刘蒜为帝。
当时,蠡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梁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帝。
这就是汉桓帝。
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害死。
刘志因梁冀的关
系而当上了皇帝,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
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
有个名叫士孙奋的财主,非常有钱但生性吝啬。
梁冀故意送他一辆马车,同时向他借钱五千万。
士孙奋拿出三千万,梁冀大怒,向当地官府诬告,然后把士孙奋兄弟俩抓了起来。
待他俩死在狱中后,把他家一亿七千多万钱的财产全部没收,梁冀又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
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当时有个名叫吴树的人出任宛县令,赴任前向梁冀辞行。
梁冀手下的不少宾客在宛县境内,他就托吴树照顾。
不料吴树不从。
说梁冀身居高官,没有向他提到一位忠厚长者,却托他照顾许多小人,实在不能从命。
吴树到宛县上任后,杀掉了几十个危害百姓的梁冀的宾客,梁冀对他恨之入骨。
后来吴树出任荆州刺史,临行时向梁冀辞行,梁冀特地摆酒,乘机在酒里下了毒药,以致吴树被毒死在上任途中。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
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
梁冀的妻子见她长得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
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
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1000多
武士包围了梁冀的府第。
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众志成城】
周朝末年,周景王即位以后,为了个人行乐,下令把全国的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口大钟。
单穆公劝谏说:“大王,你两年前铸大钱废小钱,使百姓受到很大损失,现在又要造大钟,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用大钟配乐,声音也不会和谐的。
”但周景王仍不听,下令继续铸造。
过了一年,两口大钟铸成了,一口叫“无射”’一口叫“大神”。
一个敲钟的人为了奉承景王,馅媚他说:“新铸的大钟,声音非常好听。
”于是,周景王就命他敲击,他听了后,对司乐官州鸠说:“你听,这钟声多和谐呀!”州鸠深知景王铸钟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便回答说:“这算不得和谐。
如果大王铸钟,天下的老百姓都为这件事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
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穷财尽,老百姓人人怨恨,所以我不知道这钟好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大家万众一心,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相反,如果大家都反对,就是金子,也会在大家口中消熔。
【纵虎归山】
曹操亲率大军战胜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到都城许昌。
曹操表面上对刘备非常尊重,实际上很不放心;常派人察看刘备的动静。
当时,被曹操硬逼到许昌的汉献帝,正下密诏组织一些人,准备诛杀曹操。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也参与了这一秘密活动。
为
了避免曹操的怀疑,他常常关着大门,躲在院子里种菜,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
谋士程吴看出刘备不是一般的人,对曹操说:“我看刘备此人志向不小,颇有点英雄气概。
如果现在不杀他,将来必成祸患。
”曹操拿不定主意,征求另一谋士郭嘉的意见。
郭嘉认为,现在正是用人之时,刘备是英雄,失败了才投奔曹操,如果杀了他,会落得个害贤的坏名声,没有什么好处。
曹操认为他说得对。
不久,袁术因被曹军打败,想去投奔袁绍。
曹操不愿让袁术、袁绍两股势力联合,准备派兵去拦截袁术。
一心想脱身的刘备见机会来了,对曹操说:“袁术投奔袁绍必经徐州,请将军拨给我一些兵马,在半路上截杀,保证能捉住袁术。
”曹操不疑有他,奏明献帝,让刘备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徐州。
刘备立即率军匆忙出发。
关羽、张飞看到他慌忙的样子,很不理解,问道:“哥哥此次出征,为何如此急急忙忙?”刘备解释说:“我在曹操手下好象是笼中的鸟、网中的鱼,很不安全,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本事。
这次出征,就好比鱼儿回到了大海,鸟儿飞上了天空,可以任意畅游翱翔,再也不会受人家限制了。
”刘备刚走,郭嘉、程吴从外地赶回许昌。
他们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
程吴说:“从前刘备做豫州牧时,我等曾请求您把他杀掉,丞相没有听从;如今您又给了他许多兵马,这等于把蚊龙放回大海,把猛虎放归深山啊。
以后再想制服他,能够办得到吗?”郭嘉接着说:“即使丞相不把他杀掉,也不该轻易放他离去。
人说得好,一旦放跑了敌人,就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