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个_成语典故素材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个_成语典故素材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个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经典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四子成语篇一安分守己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

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

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我们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守规矩就能和谐、成事,不守规矩只能冒犯人和坏事。

人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叫安分守己。

四字成语故事篇二曲突徙薪西汉时期,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子,客人们都前来观赏。

可是有一个客人,看到烟囱笔直地竖在厨房顶上,灶门口又堆着柴禾,就劝主人把烟囱重新砌得弯曲一些,柴禾要搬得远些,以免发生火灾。

可是主人认为这客人不会说吉利话,很不高兴,便没有听他的。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幸亏左邻右舍赶来相救,才把火扑灭。

主人为了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杀牛买酒,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边,就是没有请那位劝他改砌烟囱,搬走柴禾的人。

席间有个客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从那位朋友的意见,根本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像今天这样杀牛打酒请客了。

现在你请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却把那位朋友忘了。

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吗?”主人听了这话,猛然醒悟过来,他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让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成语故事四子成语篇三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成语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一: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故事二:画蛇添足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故事三:羽扇纶巾周瑜和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羽扇纶巾”来形容过:《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

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故事四:锦囊妙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

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

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四字成语故事精选 刻⾈求剑 从前,有个⼈带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声,他的剑落到⽔⾥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他⽤⼩⼑在船上刻了⼀个印记,便悠然⾃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条线,剑是从这⼉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下去找就⾏啦!” 划船的⼈说:“你的剑掉进了⽔⾥,剑⼜不会跟着船⾛,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脱掉⾐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现在船⾛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是“船”,“求”是“寻找”。

有的⼈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求剑。

2.中国四字成语故事精选 ⼩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出了⼀个很博学的⼈,名叫孔融,宇⽂举,是孔⼦的⼆⼗世孙。

他从⼩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岁时,跟他⽗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

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

如果不是名⼈去访,守门的⼈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岁的孔融,却⼤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

他到府门前,对守门⼈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下。

” 守门⼈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

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姓李名⽿,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曾向⽼⼦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番话都很惊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1、龙驹凤雏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陆机的弟弟陆云六岁时就能作文,文气很好。

因此年少时就与哥哥齐名,虽然文章没有陆机那么优美,但是论点十分犀利。

一次吴尚书广陵闵鸿看见陆云感慨地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解释】驹:小马;雏:细鸟。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常作恭维语。

2、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3、松枝挂剑成语故事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见到徐君结为好友。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

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为了便于执行公务,就没有送给徐君。

季札公务完毕路过徐地,见徐君已经去世,就到他的坟墓旁把宝剑挂在树上而离开。

【释义】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4、藏污纳垢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宋国。

宋国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

晋景公看不惯楚国的恃强欺弱,准备出兵救宋。

大夫伯宗认为晋国是鞭长莫及,他说:“谚曰‘高下在心’。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释义】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5、断杼择邻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6、年高有德成语故事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年高有德的张德辉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1、臧仓小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2、肠肥脑满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企图夺取帝位,后主高纬便调兵捉拿,将军替高俨开脱说:“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后主当场释放了高俨,不久就派人暗杀了他。

【释义】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3、鱼游釜中成语故事东汉顺帝时期,张婴聚众杀了残暴的广陵太守,转战于扬州、徐州一带,朝廷对他无可奈何。

大将军梁冀任命张纲为广陵太守,张纲改用抚慰的手段,张婴主动带领义军投降说:不堪忍受前太守的压榨才起义的,这样做如鱼游釜中不能长久。

【释义】釜:锅。

鱼在锅里游。

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4、野人献曝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

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释义】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

(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5、亡秦三户成语故事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

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南公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都会报仇雪恨消灭秦国的。

”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米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

【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6、唾壶敲缺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忧国忧民,面对当前的局势总是十分感慨。

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数典忘祖(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

安葬完毕,除去丧服。

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

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

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

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

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

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

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

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

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

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

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

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四字成语故事2首鼠两端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

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

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叛乱,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共同属窦婴麾下。

在这次战事中,灌孟阵亡,灌夫也因深入敌阵,奋不顾身,受了重伤。

灌夫的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入室操戈】
后汉时期,有一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

他从小勤奋好学,太守杜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推荐他进入太学读书。

后来郑玄
又拜大文学家马融为师,在他门下学习。

当郑玄学成离开时,马融感
慨地说:“郑玄走了,我全部的学识也都被他带走了。


郑玄在家里勤奋地研究学问,他和一起研究经学的何休是好朋友。

何休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篇文章。


玄读完后,不同意他的见解,于是就写了《发墨守》、《针膏肓》、《起癱疾》三篇文章来反驳何休。

何休读完后,发觉郑玄是利用自己
文章里的观点来反驳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得不憾慨地说:“你这
样不是进来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进攻吗?”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

楚国出兵侵略郑国。

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
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

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
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方法解决得来。

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方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是问问被俘的郑王。

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

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
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

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
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跑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

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许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旧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说,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