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合集下载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 勤能补拙 唐朝时期,⽩居易调任苏州刺史,⽽苏州是唐东南地区的州,地⽅事务繁杂。

⽩居易上任后为了处理繁重的郡务,谢绝了所有的宴请,⼀⼼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当地的情况,整顿吏治。

要知道,⽩居易在分司东都时曾是多么地沉溺于饮酒与⾳乐,但是在苏州刺史任上这⼀切的消遣都让位于正事了。

因为他认为⾃⼰⽣来笨拙,只有靠勤奋才能来弥补。

⽩居易在苏州任上⼀年,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以民为本,政省刑宽,使得苏州⼈民获得了轻徭薄赋,休养⽣息的实惠,深受州民的爱戴。

所以当他两袖清风地经⽔路离开苏州时,勤劳纯朴的苏州⼈民夹岸相送。

呈现出⼀时临⽔拜,⼗⾥随⾈⾏的依依难舍的盛⼤感⼈场⾯。

勤能补拙,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缺陷。

【篇⼆】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精选 画龙点晴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画家,叫做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常⾼超。

当时的皇帝梁武帝要张僧繇,为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

他答应下来,仅⽤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张僧繇画好后,很多⼈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太逼真了。

可是当⼈们⾛近⼀看,发现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的。

” ⼤家听后谁都不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壁上的龙怎么会飞⾛呢?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

这天,张僧繇当着众⼈的⾯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

事情发⽣了,他点过第⼆条龙眼睛后,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起,张⽛舞⽖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不知去向。

⼈们惊叹不已,⽆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画龙点晴的成语解释】画龙点睛意思是,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地⽅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动传神。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0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0篇)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成语故事篇1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

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

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

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

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

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

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

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

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

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

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

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

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

、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

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

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

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

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

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

【导语】学成语的⽬的是为了⽤成语,想熟练运⽤成语,就要掌握成语的含义,这样才能把话说得或者写得更简洁、更准确、更⽣动。

下⾯是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成语故事简短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抱负的⼈。

可他⼩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孩⼦。

进⼊青年时代,他意识到⾃⼰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有长进。

他曾⼏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卧,同被⽽眠,⽽且还有着共同的远⼤理想:建功⽴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次,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好⽂章,⼜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武略。

故事出⾃《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喻有志之⼠,及时振作。

【篇⼆】经典成语故事简短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虢国屡次侵犯晋国,晋献公便决定灭掉虢国。

⼤夫荀息想了⼀个计策:“虢国与虞国唇齿相依,我们可以先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等灭了虢国,就能顺道灭掉虞国。

” 晋献公认为虞公未必会答应借道。

荀息说:“虞公很贪婪,如果我们把垂棘的美⽟和屈地的良马送给他,他必然见利忘义,痛快地答应我们的要求。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精选【6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精选【6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精选【6篇】【篇1】经典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劳而无功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时期的礼制,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

为此,他曾经周游各国,将各国的国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他们采纳。

只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

孔子的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说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各国的国君接受他的主张,可是到处碰壁,没人采纳他的说法,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么样。

太师金摇摇头说,我看还是不行,现在到处都有战乱,各国国君为争地盘都在忙着打仗,对你老师仁义道德的那套说法很反感,谁会去听那些不合实际的说教呢!这就好比船在水里是的运输工具,车是陆地的运输工具,如果硬是要把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那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就像把船弄到陆地上运货一样,结果是白费力气的,可能还会招来祸患,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不是没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饭来吃吗?劳而无功,功指功效,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

【篇2】经典四字成语故事精选: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曹操见士兵们又热又渴,纷纷舔着干裂的嘴唇,心里非常着急。

曹操让士兵们到处去找水,结果都空手而回,这时,曹操忽然计上心来,他驱马驰往山头,然后回头大声向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树林,那里的梅子很多,又酸又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士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子,口水直流,不再感到口渴了,一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行进。

后来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篇3】经典四字成语故事精选:脍炙人口春秋时期,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哲,儿子叫曾参[sh ēn],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

成语故事(精选40篇)

成语故事(精选40篇)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4篇)【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连好几个月没下雨,各处都闹旱灾,井、河干涸,地开裂,庄稼颗粒无收。

珠崖郡的崖县(今三亚市)也不例外,饥饿干渴的崖县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赐降甘霖。

在崖县的鹿回头村庄,有一位勤劳勇敢地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鱼给乡亲们。

奇怪的是,那年到哪个海域都捕不到鱼,只有到大东海才能打到鱼和虾。

一天,阿富在大东海打到一条好大的鱼,他回到村,把鱼切成一块块,分给乡亲们,而自己只留下一点点鱼头。

他正要烧水煮鱼头时,来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婆,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破衣烂衫,又脏又臭。

阿富一点也不嫌弃她,请她坐下,说煮熟了鱼头就给她吃。

老太婆说,她饿了三天三夜,最好现在就给她生鱼头吃。

阿富二话没说,立即把鱼头给了老太婆。

老太婆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顿时有了精神。

她跪下叩头感谢阿富的帮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来。

当老太婆被阿富扶起来时,阿富闻到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他抬头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脏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个胜似天仙的美女。

只见她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脉脉含情,樱桃似的小嘴漾着动人的微笑,整个鹅蛋形的脸上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辉。

她整个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槟榔花,又美又香又动人。

阿富望着她,眼睛都发直了。

好半天他才问:“你就是刚才那位老太婆变的?”姑娘点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东海龙王的第三个女儿。

现在人间闹旱灾,我是来告诉你们,善良的人们只要到大东海喝三口海水,回来后,挖地出水,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

总之,就能心想事成。

”说完,她问阿富是否愿意试试。

没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体飘了起来,一会儿,就到了大东海边。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动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

这里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飘到了田间。

她对阿富说,你心里想着一件事,然后你开始行动,保你心想事成。

阿富蹲下来,用双手掘地,不一会儿,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全【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四⾯楚歌 公元前203年12⽉,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个适当的地⽅,把他围困起来。

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得⿐孔喷⽕,头顶冒烟才好。

他编了四句话,叫⼠兵冲着楚营叫喊:“⼈⼼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霸王率领⼗万⼤军⼀直冲到垓下,没碰着韩信,⼀看四⾯全是汉兵,楚军进⼊了重围。

霸王带领⼈马只管向前冲,谁也抵挡不住。

他见了韩信,更不肯放过。

韩信⼀边作战,⼀边后退。

霸王追赶了好⼏⾥地,杀散⼀批,⼜来了⼀批,杀出⼀层,还有⼀层。

四⾯⼋⽅全是韩信“⼗⾯埋伏”的⼈。

霸王转过⾝来,跑回垓下⼤营去了。

夜⾥,项⽻听到周围汉营⾥的⼠兵唱的净是楚⼈的歌。

“四⾯楚歌”的`成语就是从这⼉来的。

霸王吃惊不⼩,他说:“难道楚军都投降刘邦了,为什么汉营中的楚⼈这么多呢?”说着他就在营帐⾥喝起闷酒来。

他留恋他宠爱的美⼈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边;还有那匹骑了五年的乌骓马。

想到这⼉,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壮愤慨地唱起⾃⼰作的诗歌来:⼒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歌的意思是:⼒⽓拔得起⼀座⼭,⽓魄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

马⼉不跑怎么办,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连唱了⼏遍,虞姬跟着⼀块⼉唱。

他唱得流下⼏⾏眼泪,伺候他的⼈全都哭了,不忍⼼抬头看他。

霸王跨上乌骓,带着⼋百⼦弟兵,猛虎似的冲出去,突出重围,往南跑。

他打算渡过淮河再往东去。

霸王和⼋百⼦弟兵沿路杀散了汉兵。

韩信、英布、周勃、樊哙他们分头追赶。

霸王拍着乌骓,飞⼀样地直跑。

等霸王渡过淮河,到了南岸,⼜跑了⼀程,就迷了道⼉,不知道哪⼀条道⼉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就向⼀个庄稼⼈问路。

那个庄稼⼈不愿帮他,就说:“往左边⼉⾛。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鱼⽬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他买到了⼀颗⼜⼤⼜明亮的珍珠,经常独⾃把玩,从不让别⼈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颗⼤“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种病,医⽣说要⽤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藏着的珍珠。

医⽣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经典成语故事:杯⼸蛇影 西晋时,⼀个叫乐⼴的⼈请⼀位朋友来家⾥喝酒,朋友看见酒杯⾥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知道后,⼜把这⼈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张⼸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喻因疑虑⽽引起惊恐和担忧。

3.经典成语故事:不寒⽽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的两百多个犯⼈的处罚。

那些犯⼈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打颤,⼗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不因寒冷⽽发抖。

形容⾮常恐惧。

4.经典成语故事:愚公移⼭ 传说,古代有个⽼⼈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和王屋两座⼤⼭,⾛路很不⽅便。

他决⼼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

有个叫智叟的⽼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有孙⼦,⼦⼦孙孙没有穷尽,这⼭却不会再长⾼了,终有⼀天会被挖平的。

” [提⽰]⽐喻做事有顽强的毅⼒,不怕困难。

5.经典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只⼤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只鹬鸟闪电⼀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样刺⼊贝壳。

河蚌⽴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时,⼀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经典简短成语故事六篇

经典简短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中华⽂化博⼤精深,成语更是古⼈的智慧结晶。

中国成语古今同⽤,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今。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简短成语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简短成语故事 望梅⽌渴 有⼀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热得出奇,骄阳似⽕,天上⼀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道上⾏⾛,两边密密的树⽊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让⼈透不过⽓来。

到了中午时分,⼠兵的⾐服都湿透了,⾏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个体弱的⼠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贻误战机,⼼⾥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万⼈马连⽔都喝不上,⼜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源?”向导摇摇头说:“泉⽔在⼭⾕的那⼀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下说,“不⾏,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会⼉,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济于事。

脑筋⼀转,办法来了,他⼀夹马肚⼦,快速赶到队伍前⾯,⽤马鞭指着前⽅说:“⼠兵们,我知道前⾯有⼀⼤⽚梅林,那⾥的梅⼦⼜⼤⼜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丘就到梅林了!”⼠兵们⼀听,仿佛已经吃到嘴⾥,精神⼤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篇⼆】经典简短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靠种庄稼为⽣,天天都必须到地⾥去劳动。

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掉,浑⾝的⾐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躬着⾝⼦插秧。

下⼤⾬的时候,也没有地⽅可躲避,宋国⼈只好冒着⾬在⽥间犁地,⾬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起往下淌。

就这样⽇复⼀⽇,每当劳动了⼀天国⼈回到家以后,便累得⼀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句。

宋国⼈觉得真是⾟苦极了。

更令他⼼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累死累活,但是不解⼈意的庄稼,似点也没有长⾼,真让⼈着急。

这⼀天,宋国⼈耕了很久的地,坐在⽥埂上休息。

他望着⼤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阵焦急⼜涌上⼼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导读:本文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