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以下集锦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在很多动物成语中我们不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习性,而且还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亡羊补牢》典故一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

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

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能够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

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

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

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

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

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成语故事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陈述一种观点,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1: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再次和齐威王比试的时候,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将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钱都赢回来了.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2: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

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

十二生肖的成语故事。

1、鼠,抱头鼠窜。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任用韩信为大将,抄了项羽的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地区,被封为齐王。

蒯通积极鼓动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举出当年常山王张耳抱头鼠窜归降了汉王并出兵消灭了生死与共的好友陈余。

2、牛,对牛弹琴。

汉•牟融《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对牛弹琴”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虎,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元•汤式《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毛泽东诗词:“虎踞龙盘今胜昔”中的虎踞龙盘由此演化而来。

4、兔,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1. 《狐假虎威》老虎在森林里觅食,碰到了一只狡猾的狐狸。

狐狸眼珠子一转,大摇大摆地走到老虎面前,说:“你敢吃我?我可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不信,狐狸就说:“那咱俩在林子里走一走,看看动物们见了我怕不怕。

”老虎心想:“哼,我倒要看看这小狐狸有啥本事。

”于是就和狐狸一起走。

果然,那些小动物们一看到狐狸后面的老虎,撒腿就跑。

狐狸得意洋洋地对老虎说:“怎么样,看到没?”老虎还真以为狐狸了不起呢,就灰溜溜地走了。

你说老虎傻不傻呀!例子:那人就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哼!2. 《亡羊补牢》有个牧羊人,他的羊圈破了个大洞。

邻居劝他赶紧修好,他却不当回事,说:“哎呀,没事没事!”结果,晚上真有狼钻进羊圈叼走了几只羊。

牧羊人那个后悔呀,哎呀,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时候他才赶紧把羊圈修好。

这就叫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呀!例子:咱犯了错就得赶紧改,可别等事情严重了才亡羊补牢。

3. 《画龙点睛》传说张僧繇画龙特别厉害。

有一次,他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那龙画得栩栩如生,可就是不点眼睛。

人们就问为啥呀,他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啦!”大家都不信。

嘿,你猜怎么着,张僧繇被逼得没办法,就给其中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哇塞,那条龙真的一下子腾空而起,飞向云端!这可太神奇啦!例子:这篇文章就差那么一点点睛之笔,就完美了。

4.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叶公,特别喜欢龙。

家里的龙画、龙雕、龙摆件到处都是,逢人就说自己多么多么喜欢龙。

嘿,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心想:“还有这么喜欢我的人呀,那我得去见见他。

”结果真龙一来,叶公吓得屁滚尿流,哎呀妈呀,那脸都白了!这就是嘴上说喜欢,心里又害怕呀。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大全一、动物类成语故事⒈画蛇添足故事梗概:从前有个人喜欢画蛇,他画了一条很好的蛇,但突然想到蛇没有脚,于是他在蛇的图上画了四只脚,结果搞得画蛇添足了。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⒉狐假虎威故事梗概:有只狐狸假装是老虎,害怕它的动物们都被吓得乖乖服从它的命令。

寓意: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吓唬别人。

二、人物类成语故事⒈李代桃僵故事梗概:唐朝时,有一个大臣李靖被唐太宗派到南山采摘桃子,李靖不肯去,但他派了他的儿子李常杰,最后他的儿子死了,他自己长生不老。

寓意:比喻代替别人受到危险或灾祸。

⒉望梅止渴故事梗概:晋代有个大将军名叫孙武,他在战斗中困了很久都没有喝到水,他看到远处有一片梅树,于是他心里想着梅树旁边就有水,他就想死地使劲杀敌,终于渡过了那个难关。

寓意:比喻通过一种虚构的想象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自然类成语故事⒈掩耳盗铃故事梗概:从前有个人见人们说铃声好听,他也很想听,但他又不想听到别的声音,于是他用手捂住耳朵,但他听到的声音依然是铃声。

寓意:比喻欺骗自己,自欺欺人。

⒉自相矛盾故事梗概: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天下,互相攻击。

有一次,国王让一个大臣带着国王给他的信件去给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信件上面说的是“请你派人把我国王杀了”。

国王杀了大臣。

寓意:比喻说话或行动自相矛盾。

附件:暂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李代桃僵:根据《刑法》第条,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代替他人承担法律责任。

⒉自相矛盾:根据法律解释,自相矛盾是指言行之间矛盾不一致,不符合常理和合理性。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到虎的洞穴里去拜访。

有一天,狐狸在虎的洞穴里碰到了一只老虎,老虎非常凶猛,狐狸吓得不敢动弹。

老虎看到狐狸这么害怕,便对它说,“我今天心情不错,就饶了你吧。

”狐狸感到非常庆幸,便对老虎说,“虎大哥,你真是仁义之人啊!”从此以后,狐狸便经常到处吹嘘自己有虎作朋友,以此来吓唬其他动物。

狗急跳墙。

有一天,一只狗被人打得非常疼痛,它感到非常愤怒,便冲着打它的人乱咬一气。

人被狗咬了,也非常生气,便用棍子乱打狗。

狗感到非常害怕,便急急忙忙地跳到了墙上,想要逃脱。

可是,它的力气太小,跳不上墙去,最终还是被人打伤了。

狼吞虎咽。

有一只狼和一只老虎一起捕猎,它们一起抓到了一只羊。

狼和
老虎都非常饿,便决定一起吃掉这只羊。

可是,狼非常贪婪,它怕老虎抢走肉,便偷偷地在吃肉的时候,一边吞,一边咽,结果被羊骨卡住了喉咙,最终死在了老虎的面前。

狐假虎威、狗急跳墙、狼吞虎咽,这些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不要以弱肉强食,不要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更不要因为贪婪而自食恶果。

这些故事不仅是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话故事,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牢记的道理。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

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

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在成语中有许多和动物的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让人读起来获得许多的欢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九牛一毛》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

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

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

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

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耻笑。

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

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杯弓蛇影》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

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

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5则

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5则

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5则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曾子杀彘(zhì)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但是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决定潜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此刻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我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曾子杀彘”,此刻常用来强调教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呆若木鸡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

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貌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子最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

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他那高兴的样貌就甭(béng)提了。

之后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貌。

狡(jiǎo)兔三窟(kū)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

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光,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精选1: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
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汗马功劳】
古时作战多用马。

战马疾驰疆场,冲锋陷阵,每战都要出很多汗。

战斗次数越多,战
况越激烈,出汗当然也越多。

因此,形容有战功,就叫“汗马”。

成语故事精选2: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当时的
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

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
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当人们走近
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
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
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
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
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再看看墙上,只
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
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

但是在知识改革开
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
的飞跃。

【《狐假虎威》】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无论
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它,
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
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
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
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

老虎
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
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
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
呀!
成语故事精选3:
【天马行空】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

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

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

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

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

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

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