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合集下载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大全(10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大全(10篇)

【导语】现在是夏季,天⽓多变,⾬⽔多,河⾥、⼩溪⾥经常会涨⽔,很多⼩朋友喜欢去河边、溪边玩⽔,很容易出现溺⽔安全事故。

溺⽔,死亡的原因为缺氧,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们的关注,尤其是孩⼦,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天⽓逐渐炎热,防溺⽔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头等⼤事。

®⽆忧考⽹准备了10篇防溺⽔安全教育教案,供⼤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家!【篇⼀】防溺⽔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标 1、提⾼幼⼉的安全意识,知道在⽔边玩耍会发⽣的危险,学习有关溺⽔安全的知识。

2、引导幼⼉了解溺⽔安全内容,了解落⽔⾃救的常识,切勿亲⾃下⽔做到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

3、引导幼⼉正确认识⾝边不遵守你睡安全的不良习惯现象,提⾼幼⼉对⽣活中的危险⾏有基本的辨别、判断能⼒。

⼆、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课件《防溺⽔》 2、泳池、河塘、海边游泳图⽚ 3、安全教育相关视频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谈话导⼊,引起幼⼉对本次活动主题的预知感受,通过热和流汗,找凉快的⽅法,幼⼉在举例时便带⼊了本次活动《防溺⽔》游泳、洗澡等关键词。

教师:⼩朋友们,昨天下午我们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朋友们⼀个个都热得呼哧呼哧的,汗⽔直流,有的⼩朋友⾐服头发都打湿了,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在很热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法能马上凉快下来呢? 教师引导幼⼉回忆夏天解暑的相关措施⽅法:吃冰激凌、冷饮、西⽠、吹空调等等,教师注意引导幼⼉说出游泳、洗澡等词语。

2、教师出⽰教学课件《防溺⽔》,进⼊安全中⼼,观看⼩朋友解暑凉快的措施⽅法。

(1)刚刚⼩朋友的回答都⾮常的好,这些⽅法都可以让我们凉快起来,但是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去游泳、爸爸妈妈带着他们⼀起冲个冷⽔澡,⼩朋友你们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喜欢游泳吗? (2)你们会不会游泳呢?游泳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游泳的时候你会带些什么? (3)看看图中的⼩朋友他游泳的时候是怎样做的,你们觉得他做的对吗?我们⼩朋友可不可以⾃⼰去泳池、海边、河塘游泳呢?会发⽣什么事情? 在夏天游泳是让⾃⼰凉快的⽅法!很多⼩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泳池或者海边游泳,他们会穿着泳⾐、带着泳帽、还会带上游泳圈。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精选(10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精选(10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精选(10篇)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篇1__年四月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

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预防溺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如每班上一堂预“防溺水”教育课;暑期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暑假前,要求各校再发一次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等等。

另外我校还开展了“应知应会”教育。

主要是“六不一会”: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上下学途中、节假日不到江(河)、水库、池塘等地戏水玩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以及学会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防溺水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防溺水意识,提高了正确施救的技能。

学校还会坚持不懈地抓此项工作,确保身边无安全事故发生。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篇2会上,各班班主任就加强夏季学生安全管理做了专题发言。

首先,通报了近期全国各地多起学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分析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希望家长们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做好预防溺水的家庭教育,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要求家长加强对孩子在期末及节假日(特别是暑假)的安全监管,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义务和职责。

另外,还要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防雷电、夏季传染病预防等安全事宜。

接着,向全体家长解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致全国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倡议书、防溺水承诺书、《预防溺水家访记录表》,并通过身边溺水案例,给予与会家长作了具体而细致的防溺水的家庭教育培训。

防溺水安全教育_知识(3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_知识(3篇)

第1篇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纷纷选择到水中游泳、戏水,享受清凉。

然而,随之而来的溺水事故也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人们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一、溺水事故的危害1.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溺水是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溺水,救援难度大,死亡率高。

2. 家庭遭受痛苦:溺水事故往往给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失去亲人,家庭破碎。

3. 社会负担加重:溺水事故导致的社会负担包括医疗救治、丧葬费用、家庭赔偿等,给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二、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1.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人缺乏安全意识,不了解水域的危险性,冒险下水。

2. 缺乏自救技能:不会游泳的人在水域中容易发生溺水,而自救技能的缺失则使事故更加严重。

3. 防护措施不到位:水域周边缺乏安全警示标志、救生设施等,导致事故频发。

4. 监管不到位:部分水域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三、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1. 提高安全意识:人们应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水域安全规定。

2. 学会游泳:游泳是预防溺水的重要手段,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3. 了解水域特点:了解不同水域的危险性,如深水区、暗流、漩涡等,避免冒险下水。

4. 注意游泳场所选择:选择正规、安全的游泳场所,如游泳馆、海滩等,避免在野外游泳。

5. 佩戴救生设备:在游泳过程中,可佩戴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提高安全系数。

6. 注意游泳时间:避免在疲劳、饥饿、酒后等状态下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7. 遵守游泳规则:在游泳过程中,遵守游泳规则,如不单独游泳、不超越安全线等。

8.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9. 关注儿童安全: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确保儿童在水域附近时有人看护。

10. 加强水域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水域安全管理,完善救生设施,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高水域安全系数。

防溺水安全知识(3篇)

防溺水安全知识(3篇)

防溺水安全知识防溺水安全知识(3篇)防溺水安全知识(3篇)1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预防?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

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

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别?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

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如何施救?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知识(3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知识(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特开展本次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2. 帮助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在遇到溺水事故时能够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溺水事故的危害1. 溺水事故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溺水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 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a. 不会游泳;b. 没有救生设备;c. 不了解水域环境;d. 酒精、药物等因素影响。

二、防溺水基本知识1. 溺水前的征兆:a. 惊慌、紧张;b. 呼吸困难;c. 头部向后仰;d. 意识模糊;e. 手脚抽筋。

2. 防溺水措施:a. 不私自下水游泳;b.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c.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d.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e.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f. 不到水边嬉戏打闹;g. 发现有人溺水时,不盲目施救,要立即呼救。

三、溺水自救与互救1. 溺水自救:a. 保持冷静,放松身体;b. 深吸一口气,迅速将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c. 用脚踢水,保持身体平衡;d. 尝试抓住漂浮物或岸边的树枝、草丛等;e. 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2. 溺水互救:a. 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b. 寻找救生圈、竹竿、绳索等救生工具;c. 将救生工具扔给溺水者,或用手拉住溺水者的手臂;d.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四、水域安全常识1. 了解水域环境:了解水域的深浅、水流、水温等情况,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2. 注意安全警示:遵守水域安全警示,不在禁止游泳的区域游泳。

3. 遵守游泳规则:不在水中嬉戏打闹,不潜水、潜泳,不擅自进入深水区。

4. 随身携带救生工具:游泳时随身携带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工具。

防溺水安全教育八要点

防溺水安全教育八要点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游泳、戏水成为人们消暑避暑的常见活动。

然而,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列出防溺水安全教育八要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

一、提高安全意识,树立防范观念1. 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

2. 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二、掌握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2. 在游泳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意外。

3.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三、选择安全水域,避免盲目游泳1. 选择正规、有救生员值守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

2. 避免在自然水域(如江河、湖泊、水库等)盲目游泳。

3. 不要在酒后、疲劳、饥饿、生病等状态下游泳。

四、注意游泳时间,避免长时间浸泡1.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2小时为宜。

2. 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游泳,以免中暑。

3. 游泳过程中,注意休息,适时出水。

五、结伴同行,互相照应1. 不要独自一人游泳,最好结伴同行。

2. 互相照应,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呼救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助。

3. 在游泳过程中,注意保持与同伴的距离,避免发生意外。

六、穿戴救生设备,确保安全1. 在游泳时,应穿戴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

2. 对于儿童和初学者,更应佩戴救生设备,以确保安全。

3. 不要在无救生员值守的场所穿戴救生设备。

七、加强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1. 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确保其安全。

2. 游泳场所要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3.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八、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 在遇到溺水事故时,要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救助方法。

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防溺水的安全知识防溺水的安全知识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防溺水的安全知识,欢迎大家分享。

防溺水的安全知识1俗话说水火无情。

刚进入夏季,大中小学学生溺水事件又频现报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防溺水安全的警钟。

防溺水安全重于泰山。

溺水事件的频发也值得我们深思。

纵观第一次溺水事件的发生,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既有防溺水设施的缺位、漏位,也有遇溺大中小学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缺泛。

特别是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和救生手段的缺失。

防患于未燃。

防溺水安全重在一个防字,重在提高大中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提升大中小学学生的防溺水技能。

学校应加强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要通过观看幻灯片,参观图片展,以事实说话,以个案示人,让广大大中小学学生对防溺水有一种直观和形象的认识,从而牢记在脑,铭记在心。

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演练,模拟涨水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现场指导,教会学生防溺水的基本技能和救生要点。

当然,防溺水安全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防溺水机制。

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对湖、泊、河、塘、坝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实现全覆盖,并加大巡查力度,做到全天候。

学校应发挥防溺水安全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防涨水安全的意识和技能。

家庭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学生除在校学生外,很多业余时间都在家渡过,而溺水事件集中发生时段也是在节假日和暑假之中。

究其原因是家长的监管不到位,等到事情发生,后悔晚已。

家长应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加强对自己子女的监管,时时教育和提醒他们远离水患。

目前由于溺水事件的频发,让学生家长谈水色变,禁止游泳于是乎也就成了共识。

禁止游泳不亚于堵源截流。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疏导,要教会孩子学会游泳,掌握一些游泳的基本技能,不至成为旱鸭子和称砣,从而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

防溺水教育内容100条

防溺水教育内容100条

防溺水教育内容100条1. 了解水的基本知识,包括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在游泳之前,做好热身运动,保持身体灵活。

3. 游泳时不要离水边太远,以确保能够快速返回安全区域。

4. 在游泳区域内,不要戏水、打闹或进行危险行为,以避免发生不测。

5. 如果不会游泳,不要尝试深水区,应该待在水浅的地方。

6. 能力有限的人应该避免游泳在大浪或强流的水域。

7. 在游泳池、湖泊或海滩游泳时,要选择经过安全检查的区域。

8. 不要在不明水域游泳,如污水河、水库等。

9. 在游泳时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保持冷静,寻找周围的支撑物或浮力器。

10. 学习正确的救生姿势和救生技巧,提高自己的自救能力。

11. 学习使用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

12. 不要在游泳时过于疲劳,应该及时休息。

13. 避免单独游泳,最好有人陪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14. 不要在游泳时穿着过重的衣物或鞋子,以免影响游泳,增加溺水风险。

15. 不要在饮酒或吸毒后游泳,这会影响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16. 注意观察天气状况,在风浪大、雷电交加时不要游泳。

17. 涉水行走时应小心翼翼,避免滑倒或被水流冲走。

18. 不要携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进行游泳,以免丢失或引起盗窃。

19. 不要随意捉弄他人,特别是那些不会游泳的人。

20. 小心处理水边的杂物和泳具,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21. 学会识别水域的危险标志,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22. 游泳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寻求帮助。

23. 在游泳前检查水温是否合适,避免因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引起身体不适。

24. 游泳时不要长时间呆在水中,适当休息,避免体力透支。

25. 如果遇到水中草丛或水草缠身,不要惊慌,应尽快摆脱。

26. 水中游泳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与游泳器材或其他游泳者碰撞。

27. 如果感到紧急情况,不要扑腾水,要保持冷静,寻找合适的逃生方法。

28. 遇到疑似溺水者应立即寻找救生员或拨打紧急电话求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

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

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
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

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