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巧(1)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穿刺

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穿刺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使用示意图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定点式:固定穿刺点进行穿刺。 区域式:固定穿刺区域,进行不定点穿刺。
以上两种穿刺方法易引起穿刺点渗血,对 血管伤害性大,不利于穿刺点的愈合。目前 较少采用。 绳梯式:顺着内瘘血管由近心端至远心端进 行阶梯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 复循环穿刺。 纽扣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定点,定角度穿刺 后形成穿刺隧道,每次穿刺前清除原有结痂 ,在原有瘢痕处用钝针沿着隧道穿刺。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清洁皮肤后,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压 紧感神经末梢,皮肤平滑易进针,固定内瘘 便于穿刺)。
以25度角穿刺(大角度易穿透血管)。 针尖斜面向上缓慢进针。 固定穿刺针,避免穿刺针的牵拉和脱出。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造成的血管狭窄或血
管瘤。 新内瘘管壁薄而脆,容易形成皮下血肿。故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 的正确穿刺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
刘坚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义定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 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 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 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建立血液透 析体外循环。人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前3次使用的新内瘘应由穿刺技术较高的护 士穿刺,确保穿刺的成功率。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拔针技术
消毒穿刺点,并覆盖无菌止血贴。 用无菌纱布叠成压迫球轻压穿刺点上方,退
出穿刺针。 新内瘘前3次使用须由护士协助按压,持续
按压时间至少10min。20~30min后观察渗血 情况。 内瘘使用3次后,可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适中,以既不渗血也能扪及震颤 音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时间在10min 以上。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现阶段,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患者生命。

血管通路的稳定可靠,和顺利开展血液透析存在紧密联系。

因此,临床常说血管通路就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进行正确的护理。

1.动静脉内瘘的重要作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会损害全身脏器,除了换肾,规律的透析是延长肾衰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方式。

对血液透析通路进行建立和维护,有利于长期重复使用。

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率较高、效果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

内瘘,指的是患者肢体周围的动静脉,在外科手术下,使其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让动脉血向静脉转流。

因此,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正确使用、保护,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率,延长使用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2.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常人是无法理解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的痛苦,长时间以来,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加上患者不了解动静脉内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因此,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度。

并且和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诉求,及时进行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

还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血管选择通常是选取左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

原因在于,和右手相比,左手功能更少;该位置血管在解剖条件上最为合适,有利于更高的建立动静脉内瘘。

操作时,尽量选取桡动脉搏动良好,头静脉充盈正常位置。

做好选择后,对桡动脉进行按压,末梢循环呈良好状况,未出现缺血情况,选取远心端。

术前一周,告知患者不要在该侧上肢进行相关操作,如输液、穿刺、注射等,对手术区域加强热敷,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感染、血肿等,保证手术成功率,促使术后静脉内瘘通畅。

2.3皮肤护理将手术区域和附近的毛发进行刮除,采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再使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通过无菌敷料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发表时间:2016-04-19T14:28:20.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孔华萍[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孔华萍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

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血液透析穿刺技巧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而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如果穿刺技术不成熟,那么将可能造成血管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足、出血或渗血、形成血栓、出现动脉瘤、穿刺困难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痛苦[2]。

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3]。

在本次研究中,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5)岁;内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适应症: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张均匀、表浅,无 明显狭窄、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血管分支少, 可穿刺血管长度5cm以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扣眼式穿刺
是在每次穿刺中都在同样的穿刺部位用同一种 方式进行穿刺针置入。这意味着再每一个穿刺 的部位,都需要通过相同的隧道进入皮肤及血 管,每次进入静脉的路径都是相同的。
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内血栓形成 血管阻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Part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点与穿刺针选择
动脉穿刺点
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的距离 >3cm以上,每次穿刺点与上 次穿刺点距离>0.5cm
静脉穿刺点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动脉穿刺 点 与 静 脉 穿 刺 点 的 距 离 > 58cm,如选择AVF的引伸静脉, 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 >10cm以上
目录页01 动静脉内瘘评估源自04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02 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0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0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06 动静脉内瘘穿刺常见并发症
Part1
动静脉内瘘评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首次使用内瘘评估
启用时间 内瘘手术成功后,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 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再开始穿刺
素注射器连接到透析机肝素注射泵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视频
动脉穿刺: 1.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穿刺部位3遍(采用正向,反向,正向的消毒顺序;棉签2根1根1根)
消毒范围直径≥10cm,待干至少30S) 2. 穿刺动脉,左手固定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进针见回血后、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先方式。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

快速的掌握一套动静脉穿刺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

针对刚到的护士操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

1.本操作技术研究1.1 血管穿刺前准备操作者在穿刺之前应检查患者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对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不要急于进针,多触摸血管,体会它的血管走向和深浅度及管壁厚度,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宜穿刺。

动脉穿刺点灵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

定点穿刺虽然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1.3 进针的方法及固定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扎针时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

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固定针柄时,皮肤松弛者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

1.4 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向外慢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绷紧。

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主。

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28-02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自从1966年brescia——cimino[1]发明了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急性透析”进入了“慢性透析”年代,动静脉内瘘成为维持性血透患者最重要和常见的血管通路,也是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由于反复穿刺,往往会有内瘘闭塞、血流量不足、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变硬变狭窄等并发症。

如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动静脉内瘘的穿刺的方法、方向、时机以及是否使用止血带方面做了综述如下:1.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不断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方法,以提高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

概括起来,内瘘穿刺的方法分为三类,分别是: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1.1绳梯法: 绳梯穿刺法,顾名思义,穿刺时要求穿刺点呈绳梯状更换,绳梯法对穿刺血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可穿刺的血管长度比较长,一般鼻咽窝瘘和前臂动静脉内瘘多采用绳梯法穿刺[2]。

穿刺时动脉针向下或者向上,甚至间隔3-4cm以上;静脉回路端更换穿刺部位,尽量更换到同一手臂的其他静脉,甚至更换到其他肢体的静脉。

如果注射到上臂静脉要注意避开关节部位,便于患者活动手臂。

但是穿刺新部位时应扎好止血带,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再进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倪洪娣[3]认为:穿刺部位应轮流更换,首选绳梯式,其次是钮扣式。

目前,我国各大血液透析中心推广使用的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为“绳梯样穿刺法”。

此种穿刺方法的推广大大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夏京华[4]认为:绳梯法对护士的内瘘穿刺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失败后对血管的损伤较大,患者主诉穿刺时疼痛明显。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

在选择 的动 、 脉穿 刺 区域 作 静
蜂 窝状 穿刺 , 每次 穿刺 时部位 要 轮流更 换 , 每个 穿 刺
1 2 3 透 析 后 内 瘘 止 血 方 法 采 用 弹 力 绷 带 压 迫 ..
自 20 0 2年 开 展 血 液 透 析 以 来 , 条 件 和 技 术 的 限 因 制 , 临床上 应用 的穿 刺 方 法 为绳 梯 式 穿 刺 和 区域 在
穿刺 点渗血 即 为 穿刺 点 渗 血 。 ( ) 流 量不 足 发 生 3血 率 : 析时 血流 量不能 达到 2 0 mlmi 为血流 量 透 0 / n即 不 足 。( ) 下血肿 发 生率 : 论 动脉 或 静脉穿 刺 时 4皮 不 出现皮 下淤 血 即为皮下 血肿 。 ( ) 者满 意度 : 者 5患 患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N u sJ CAi r n PLA


r nr 0 1, 8 2 ) v2 1 2 (A
血 液 透 析 患者 动 静 脉 内瘘 两 种 穿 刺 方 法 的效 果
吴 慧君 童 亚 丽 , 毕群 李 萍。 , 林 , (. 1 宁海 第一 医 院 血 液 净 化 中心 , 江 宁 海 3 5 0 ; 浙 1 6 0 2 第 二 军 医大 学 长 海 医院 整 形 美容 中心 , 海 2 0 3 ) . 上 0 4 3
法 进行 透析后 的 内瘘 止 血 。透 析 结 束 时 , 出 穿刺 拔 针, 用拇 指 按 压 纱 布 于穿 刺 点 上 , 胶 布 固定 纱 布 用
块 , 即刻 用 弹 力 绷 带 环 扎 止 血 。5 mi 并 n后 逐 渐 放
松 弹力绷 带 ,0 0mi 3  ̄6 n后完 全放 开弹力 绷带 。 1 3 观 察指 标 ( ) 刺成 功 率 : 每次 透 析行 动 . 1穿 指

血液透析操作规程(内瘘)

血液透析操作规程(内瘘)

血液透析操作规程(内瘘)
一、评估
1.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体重
2.评估血管通路的状态,如动静脉内瘘局部的触诊和听诊,中心静脉置管的评估2、患者的准备:
协助大小便,取适当体位,必要时清洁皮肤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舒适、安全。

二、操作准备
1、护士的准备:着装整洁,挂手表,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帽子。

20ml肝
血液透析操作规程(置管)
一、评估
1.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体重
2.评估中心静脉导管2、患者的准备:协助大小便,取适当体位。

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舒适、安全。

二、操作准备
1、护士的准备:着装整洁,挂手表,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帽子。

4、机器准备:选用正常运转的透析机、放置A、B液于机器旁。

5、用物准备:2.5%碘酊(碘伏)、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巾、无菌棉球、无菌镊、无菌纱块、胶布、粘贴敷料、手套、弯盘、10ml注射器、 20ml肝素生理盐水、500ml生理盐水、透析器、血路管、速干手消毒液、输液器、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利器盒。

三、操作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进针方法:做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度。但内 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在30度到40度。穿刺前先用 是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消毒皮 肤。扎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 瘘血管,并向后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 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针, 且角度宜大,针头斜面已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穿 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再穿刺时一定要 压迫穿刺失败部位,避开血肿,选同一血管时,静脉穿 刺点要选近心端再做穿刺。
四.处理方法
1.当渗血点为静脉端时,且渗血少时,立即用消毒的干 棉签按压出血点5-10min,大部分病人的渗血点可以终止。 如早期可以用冰袋冷敷,但需要随时触摸动脉端有无震 颤音和有无脉搏跳动感,并且每隔5-10min松开一次, 以免局部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流或内瘘堵塞 2.当退针引起血肿:如调整针的过程中,确定针在血管 内,将流量再调至大一些180-220ml/min,这样可以减 轻血管内的压力,再适当按压,也可减轻局部血肿,使 透析正常进行
谢谢!
5.拔针方法;血液透析用内瘘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似 一个双面刮刀,穿刺后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锋利 的针头会使较薄的血管壁造成切割性损伤.如血管出现机 械性损伤,会导致血液成分漏出血管周围,出现局部血肿 淤血,渗血.为此,应手持纱布卷或纸垫沿针管走行轻放在 穿刺针上,右手以拇指与食指持针柄在上下面,针头纵轴 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 左手压住穿刺点,快速拔出.注;此法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 以相同的压法,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 针刃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或机械性切割及疼痛,从而减少穿 刺针眼渗血的发生.
2.晚期出血或渗血 {1}穿刺出血 (1)内瘘过早使用:内瘘的成熟至少需要4周,过早使用是出血的 发生率较高。一般建议至少4周以后开始使用,8—12周后更佳。过 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透析时即使穿刺方法和针的位置正 确,也容易出血。 (2)穿刺方法不当:穿刺针直接通过皮肤刺入已动脉化的静脉。 出现穿刺针周围小量渗血时。多见于皮下脂肪较多。反复穿刺同一 针眼的患者,与改进穿刺技术。更换穿刺点。首先在静脉旁刺入皮 下。与静脉平行向前推进0.5cm左右再或角度斜刺静脉。在静脉内 至少推进0.5cm。 (3)穿刺失败:由于穿刺技术部良,多次穿刺失败。造成静脉壁 穿孔,撕裂。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应立即压迫止血。不要注入肝 素。出血停止后。在其他部位重新穿刺。
{2}透析中穿刺针脱出。患者已经肝素化,透析中穿刺针 脱皮,如不及时压迫,很容易出现血肿。因此透析时要 固定好穿刺针及透析管路。对神智不清或不合做的患者, 需要加强监护,一旦穿刺针脱出应立即止血。压迫止血。 如需继续透析。必须等出血停止后。在另一部位重新穿 刺。 {3}压迫止血不充分,透析后压迫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不少于15分钟,对凝血机制差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3.如果渗血时间超过半个小时或者更长,应该减少肝素 用量或停止追加肝素半个小时,看血液透析情况来决定 肝素的用量或使用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纱线拧绳法。操作 者先用无菌干棉签擦净穿刺针周围的渗血,再用安尔碘 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 2当退针引起血肿:如调整针的过程中,确定针在血管 内,将流量再调至大一些180-220ml/min,这样可以减 轻血管内的压力,再适当按压,也可减轻局部血肿,使 透析正常进行,直径≥10cm,以便于无菌操作。戴无菌 手套,取无菌纱布1块(长30cm,宽26cm),从一侧拆下 4~6根纱线并束在一起,线的一端从穿刺针下方通过, 移至针眼处,两端对折,在穿刺针的前上方呈绳状拧紧, 然后用2条胶布将拧紧的线绳固定在穿刺点前方皮肤上 (一条胶布贴在线绳远端,另一条胶布贴在距穿刺点5cm 处),确保线绳不易松弛,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 技巧及渗血的预防处理

一. 出血或渗血 二.内瘘血管特点 三.穿刺的技巧 四.处理方法
一 出血或渗血
1 .早期出血或渗血 内瘘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或渗血可行局部轻压止血, 对出血较多的患者,立即打开切口,检查出血部位,如 吻合口出血需补针缝合止血。在吻合口缝合严密的情况 下,伤口弥漫性渗血往往与尿毒症凝血 功能障碍及使 用肝素有关可局部使用应用生物蛋白胶止血(如 止酶) 为避免上述情况出血,术前应检查患者凝血状态并安排 好血液透析时间。尽量避免手术当天行血液透析。以免 透析是使用肝素引起切口出血。确需透析时建议使用无 肝素透析。术后早期切口感染,也可致吻合口破裂而出 血。
{4}肝素剂量过大:可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必要时用鱼精蛋白中和。 {5}局部感染:感染侵蚀血管壁是可引起出 血。需做内瘘结扎或 插式血管搭桥。
二.内瘘血管特点
尿毒症患者由于毒素积聚如透析不充分。患者食欲普遍 欠佳。再加上饮食上控制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患者 普遍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流动,老年患者尤 其明显又由于频繁穿刺使用内瘘,血管上有许多瘢痕, 致血管弹性减低,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渗血肿胀。造 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4.如果渗血点很大,就用消过毒的小纱布放在针头上方,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5-10min,轻轻按压,压力不可过大, 以免影响血流量,如果纱布不能止血,就用明胶海棉放 在出血部位按压或者在出血部位撒上云南白药。 5.如果用以上几种方法时依旧有渗血,那么立即关闭血 泵,重新拿内瘘针进行穿刺,选择弹性好而且充盈的血 管进行穿刺,并且固定好血管的位置血液透析动静脉内 瘘穿刺技巧及渗血的预防处理
三.穿刺技巧
1.穿刺的选择:选择相对较直的血管,而有弹性的血管 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2.穿刺点选择 动脉穿刺点至少应离开吻合口2cm(最好 5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 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cm-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 穿刺在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你血流方向穿刺,静脉 穿刺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坏。穿刺点距上次进 针点至少1cm或选用纽扣法穿刺,忌用定点穿刺。(纽 扣法 绳梯法)
6.按压技巧;右手拔针后左手用纱布卷或纸垫以大拇指立 即压迫穿刺点,压力已不出血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按压 同时上举患者肢体约2分钟,利用重力及心脏泵的作用促 进穿刺点近心端的血液回流,在单位时间内减少局部静脉 压,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继续按压,静脉端按10分钟,动脉 端按压20~30分钟,压迫1小时后取下胶布卷. 7.按压方式;拔针止血包含了两个止血机制.一是生理止血 机制,二是压迫止血机制.生理止血是小血管损伤后局部 血管收缩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同时血 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或血栓填塞伤口,有伤口的制止出血. 压迫止血是对局部血管压迫,暂时阻断血流.所以由护理 人员进行全程操作使局部血流形成阻断-凝血过程能有效 避免穿刺针眼渗血的发生.
4.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弛者要用胶布 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落,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 针针管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横,这样 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透析过程遇血流不足时,先停血泵,用手指触是否有针 头斜面贴于血管壁,如有应将斜面转向下或向侧面,更 换胶布重新固定,不合作者穿刺时手臂要加以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