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线条训练
线条控笔训练七步法

线条控笔训练七步法线条控笔是绘画和书法中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它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美感。
但是,如何进行线条控笔的训练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七个步骤,帮助大家提高线条控笔的技能。
1. 观察练习观察是掌握线条控笔的基础,要想得到好的线条,首先要学会仔细观察。
拿起笔,不要马上开始练习,先观察一下对象的形状、角度、大小、线条的走向、宽度和粗细等等。
观察之后再慢慢地用笔进行模仿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格外注意细节,不要忽略任何一处。
2. 调整笔压线条控笔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笔压。
在练习的时候,要不断地调整笔的压力,使线条既要轻盈,又不失稳定性,同时还要符合它的形状和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线条头部要适当地调整不同的压力,才能够得到美妙的线条。
3. 活动腕力线条控笔的练习,需要一定的手腕力度。
练习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手肘要略微贴紧身体,转动腕部来完成不同的线条。
练习或者敷衍不严肃的线条练习,都会让你手腕感到疲惫和酸痛,下次很可能就会减少练习的热情。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练习习惯和姿势,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疲劳。
4. 练习基础线条线条控笔的基础是直线和曲线。
在练习时,应先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上,逐一深入练习。
直线的练习有横线、竖线、斜线,曲线的练习包括圆弧、波浪线、螺旋线等。
通过这些基本线条的练习,让手腕和手指逐渐熟悉各种线条的走向和方向,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线条的控制力。
在练习基础线条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练习线条的组合。
比如,把直线和曲线组合,可以练习出创意的线条,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的,通过线条的组合还可以练习出各种形状的线条,比如心形、花卉等等。
通过这些练习,让我们的控笔能力更加灵活和强大,同时也更具有审美感。
6. 练习速度和节奏再慢的速度是没有美感的。
在线条控笔的训练中,逐渐提高速度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在逐渐提高笔速的同时,要注意线条的精准度和清晰度。
只有在保证线条的高质量的同时,才能够提高线条的速度,也才能够完成有节奏的创意绘画和书法作品。
怎样提高书法线条质量?

怎样提高书法线条质量?
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话虽说具有片面性,但它说明了线条质量对书法意义重大。
线条讲究:中、逆、涩,即中锋、逆入、涩行。
而要提高线条质量,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1、长横和长竖练习
如下图,中锋行笔。
均有正反两个方向,每组均有粗细之别。
2、波浪线和S线练习
手腕在常规书写过程中是身形手法的枢纽,这组线主要是针对手腕的训练,横式为波浪线,纵式为S线。
手腕松弛,且有节奏地律动形成曲线。
3、顺时针和逆时针练习
这一组为转法的训练。
手腕平正,缓速以肘推进是平转,手腕顺应曲线摇曳为绞转。
4、“之”字线练习
技术的要领在线的折向结合部。
用提的方法衔接,且有连续性。
折向时须自然切换笔的另一面。
在连续的折向中,笔的两面交替运行,对应的笔法为“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行书常见笔法练习

行书常见笔法练习行书常见笔法练习书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熟练使用毛笔和间架结构问题。
这一次主要谈如何进行训练能熟练掌握毛笔。
1.出锋练习笔画起止处不是藏锋就是出锋。
出锋运用很频繁。
这里只是结合提按笔法,练习处理出锋的一种方法。
1、笔杆向右平移时,逐渐按下。
线条结束时匀速缓慢上提,直至离开纸面。
按上述要求书写竖向线条。
按上述要求书写弧形线条。
2、笔的转动严格由手腕控制 . 手腕转动的同时,手臂控制笔向右平移,两种运动融为一体,不得互相千扰,运动流畅,笔画长度不小于10 厘米。
2.转笔练习各种碑帖中的转笔看来千变万化,实际上它们都可归纳为右上、右下、左下、左上四个部位。
控制每一部位转笔运行的原则和对腕部的动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许多书写者都有某个部位的不适,如单独抽出练习,问题不难解决。
1、临写图示点画,线条粗细均匀 . 用手腕控制笔尖的指向,保持中锋 . 转弯处行笔速度不变 . 手腕动作明显而灵活。
2、注意保持线条的流畅,不考虑字结构的准确性。
3。
转笔和折笔的练习(圆为转、方为折)弯曲频繁的线条通常都是转、折间替 . 以避免节奏的单调。
转、折如何配合,不同书法家有各自的特点,深人某种风格时可留心观察、归纳。
临写图 a 所示线条,用手碗控制线条方向的转换 . 转笔、折笔处应保持各自明显的特征 . 运笔流畅,无停顿。
b同上4。
行书的笔画路径练习书写是连续、完整的运动,在各断开的笔画之间,笔锋仍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运行;某些字凭借游丝而透阵出运行的轨迹,但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点画之间的运动都消失在空中。
这种运动路线与点画内部笔锋的运行密切相关—它们本来就是一个运动的整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点画内部运动都不易观察,这给点画间运动轨迹的判断带来了困难。
1、按图 a 所示书写粗细均匀的线条,保证中锋。
基本符合要求后,速度逐渐加快。
2、临写图 b,注意连接点画的线条与点画的区别。
3、临写图 c,点画断开,但笔锋仍按图 a 所示行进。
教你快速提高书法线质的诀窍

教你快速提高书法线质的诀窍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表达。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书法线质是非常关键的,接下来我将用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快速提高书法线质。
1. 每日训练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需要经常练习才能得到提高。
所以,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坚持书写,这样才能惠泽数年,有所成长。
建议每天书写时间不少于30分钟,坚持每天学习和写字。
2. 掌握正确的姿势和用笔方式在写字时,手和笔的姿势十分重要。
建议用手掌固定笔杆,手指间距要适当,不要用指尖掌握笔杆,这样才能准确控制笔画。
同时,在用笔时要注意笔尖与纸张的角度,保证笔画清晰,线条流畅。
3. 注重用心描写笔画书法线质的提高需要注重用心描写笔画,这样才能保证笔画的层次感和韵味。
在书写时,要慢慢地、轻轻地运笔,让笔画有透气之感,通过透气之感,使笔画层次分明,线条流畅。
当然,需要不断练习和摸索,才能找到心得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笔画的美感和效果。
4. 学习基本功书法的基本功是整个书法作品的关键,难以把控好基本功,就难以将书法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出来。
基本功是指关于用笔厚薄、笔画搭接、笔画的长度和颜色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都需要认真把握。
只有在能够做到笔画的铺垫上做足好基本功,才能组成整个书法作品的基调。
5. 注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书法的美感和风格是靠感性与理性结合而生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在感性方面,要运用执笔有度的笔法,营造出柔美、灵动、空灵的气质。
在理性方面,要把握整个字体的搭配、间距,特别是字形的基本结构。
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才能让书法作品具有韵味。
总之,要想快速提高书法线质,需要将基本功做到极致,注重细节和感性、理性的结合,坚持每天训练并且不怕犯错。
只要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相信大家都能够提高自己的书法线质,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爱好者。
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

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线条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因此,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训练好线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线条的定义、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线条的定义线条是指在平面上用笔或其他工具所留下的一种线形,它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表现物体形态、质感、内在结构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书法中,线条是构成字形的基本要素,也是表现书法风格、气韵的重要手段。
二、线条的分类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折线等多种类型。
在书法中,线条也有很多的分类方式,例如:笔画、结体、构形等。
1. 笔画笔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线条形态,它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单元。
笔画可以分为横、竖、撇、捺、点、折、钩、提、弯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笔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运用方法,书法爱好者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2. 结体结体是指笔画在组合成字形时所形成的线条形态。
在书法中,结体可以分为横结、竖结、撇结、捺结、点结、折结、钩结、提结、弯结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体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字形,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
3. 构形构形是指字形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在书法中,构形可以分为正构、倒构、平构、斜构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构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气韵。
三、线条的训练方法1. 基础训练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首先要进行基础训练,包括笔画练习、结体练习、构形练习等。
这些基础训练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掌握线条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模仿训练模仿训练是指通过模仿名家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爱好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进行模仿,学习其线条运用、结体组合和构形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3. 创作训练创作训练是指通过创作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创作训练,不断探索新的线条表现方式和书法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书法的线条的写法

书法的线条的写法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艺术中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
其中,线条是书法中尤为重要的要素之一,线条的正确、美观的写法对于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围绕书法线条的写法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搭笔搭笔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它决定了我们后续写字的线条的协调和肃穆。
写字时,必须把笔夹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指之间,支撑笔杆的方式略有差异,但一般是以两个指为主,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的方式居多。
二、练习基础线条书写书法,起先要练习书法的基础线条。
彩笔下书法线条,由于笔锋的宽度不对称的原因,线条粗细适宜平稳,经过推敲形成一整根线条的美感,如此才能练习出整洁俊美的书法线条。
三、掌握字形分析字形是创作美好书法线条的关键,要通过认真观察并掌握书法字形的线条走势。
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灵魂,也才能写出更为别样的优美的书法线条。
四、体验用笔的魅力书写时要聚精会神,体验用笔的本身魅力,诸如钢笔的鲜明,毛笔的激扬等。
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书法线条的魅力,并将写字的过程还原为一种生命的呼吸感。
五、挥笔要有起、承、转、合中国传统书法注重勾、挑、提、按的起承转合,勾为书写初笔,挑是第一第二笔的过渡,提为将笔抬起的动作,按则是将笔品放回的动作。
这种起承转合的动作可以产生一种更独特的个性,使书法线条变得更为完整、协调和生动。
六、掌握用笔力度书写时,需要掌握用笔的变化,强烈的用笔能够表达出情绪上的激烈、灵活,而轻柔的用笔则可以表达出柔和的情感,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合适的笔力。
总之,书法的线条的写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写书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搭笔、基础线条的练习、掌握字形、体验用笔的魅力、挥笔要有起、承、转、合和掌握用笔力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儒雅、端庄、大气的优美书法线条。
[中小学书法线条训练]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
![[中小学书法线条训练]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14f40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54.png)
[中小学书法线条训练]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任何一根线条的完成,需要经历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过程。
前贤有“逆入、涩行、紧收”的论述。
意思是说用笔要做到圆润、含蓄、生涩、不打滑,也就是通过用笔要拉出一根高质量的线条。
其实一根线条的完成,用笔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集中在起和收,而中段相对于两端则要求中锋行笔。
清刘熙载云,“中锋取质,侧锋取妍”。
就是说通过中锋用笔要充分表达线条的立体感及力度感。
而侧锋主要是为了表达具体的线条形状。
如“逆入”线条是圆润的;“切入”线条是方的;“顺入”线条是尖的。
由于手指手腕的动作有微妙的变化,也就造成了不同形状的圆,不同形状的方及不同形状的尖。
技法理论把它称之为丰富的用笔方向。
总之线条的“形状不同”,其用笔的“技巧”肯定不同,“线形”越单一,越雷同,那么“匠气”就越重。
用笔的基本技巧是“提、按、钝、挫”,我们通过软性的毛笔和“硬笔”进行比较,发现硬笔只能做平面运动,拉出的线从头到尾是一样的粗细,所以它是二维空间运动。
而毛笔则不同,它不但能平面运动,还可以“立体”运动,这样就在平面运动的基础上多了一维,构成了三维立体运动关系。
通过毛笔的表现,粗的线条肯定是“铺毫”所致,细的线条需要用“锋”来表达,钝笔则表现线条尽头处的暂时停顿,紧接着便是墨痕方向的改变,这个用笔动作便是所谓的“挫”,“挫笔”具有“指向性”。
毛笔通过“提、按、钝、挫”的用笔过程,能表现出书法千变万化的线条,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把书法技法归纳为四类,即“执、使、转、用”。
并做了延伸,“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迂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其中把执笔列为第一位,就是说写好字的关键在于“指法”和“腕法”的运用。
只有充分的运用手指手腕的“生理”弹性,才能拉出具有视觉的“弹性”线条。
前人对执笔的诠释众说纷纭,到底谁对谁错,没有绝对的定法,但有定则。
中国书法技法训练之线条训练

中国书法技法训练之线条训练第一篇:中国书法技法训练之线条训练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中国书法技法训练之线条训练曾永发【摘要】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书法线条的质量决定着书法作品的品位,线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书法好坏,初学书法者对横画线条、竖画线条、S形线条进行严格的训练,掌握技法技巧,对表现出书法艺术之美,其艺术的高深、精髓而富有变化的线条艺术之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书法线条横画竖画S形我们知道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而线条又是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
我们如果把一个汉字比作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书法的线条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地基、钢筋、水泥、砖块。
因此,书法写得好坏与否首先应该取决于书法线条的好坏与否。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语言:“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书法线条的质量决定着书法作品的品位;书法线条是书法艺术构成的基本手段,线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书法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下;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
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
”通常也会有人说“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我们知道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种对书法内涵的概括虽并不完全准确,却从另一点准确地把握住了书法之所以成为书法的最本质的东西。
书法的线条作为构成中国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媒介,确实关系着书法作品的审美感受。
高质量、细微而又变化丰富的书法线条对于书法主体精神的传达,书法文化精髓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中国书法史来看,汉代以前,中国书法它是处于一个不自觉的状态。
就是说书法在人们的心中只是潜意识的概念,凌乱而又不清晰。
人们对书法线条的认识也很肤浅的,古人写字也是从实际出发,规范、清晰、易认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汉代以后,人们对书法的理解从蒙昧而开始走向了一种清晰、自觉的状态。
人们开始从审美的角度去追求,人们对书法线条的认识、书法线条美的追求也开始逐渐进行探讨、研究、训练,从而书法线条的表现力也开始得到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线条训练书法的线条训练2011-08-29 16:10书法的线条训练学习绘画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对实物进行写生练习;一是通过临摹前人的作品进行学习。
方法不同,但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写生或临摹掌握造型能力和表现技巧。
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造型规律和形式语言,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在造型能力和形式语言的学习上也各有特色:通过写生,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这种方法更注重对象的真实性和写实性,与西画的造型观一致,因此比较适合西画的学习。
中国画在造型上讲究意象,并不追求对象的真实性,在形式语言上具有较强的程式性,意象的造型和程式的语言是可以通过临摹学习其规律的,所以学习中国画从临摹入手是一个好的方法。
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因此在学习中国画之前,尤其在学习工笔画之前进行线条的学习尤为重要。
学国画练习线条就犹如学书法练习笔画一样,通过对线条的起、行、收的练习,掌握线条运行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种线条变化的练习,熟悉不同笔毫的硬度特性和用笔的不同角度变化规律,准确把握指、腕、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顿挫、转折、提按。
在书法笔画线条练习中,要求藏锋,也就是要将笔锋藏于笔画线条之中,切不可露锋。
线条在运行时要始终使笔锋藏于笔画线条之间,如果笔锋露出线条之外,就犯了侧锋的大忌了。
虽然国画线条和书法线条不尽相同,国画线条变化丰富,要求多样,但在进行基础线条练习时,它也和书法笔画线条的要求基本一致,重点要求掌握中锋运笔,这样才能画出挺健流畅,如锥画砂、如屋漏痕般遒劲有力的线条。
任何一根线,它都由起笔、行笔和收笔这三个部分组成,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三个动作是线条成败的关键。
(一)·起笔--起笔要顿所谓顿就是笔锋着纸后轻轻地上下抖动几下,其目的就是将外露于线条欲右先左。
书法笔画线条起笔时要求藏锋之外的笔锋调整到线条之中,使之,即如果笔画是从左往右写的话,起笔时要求笔画先从右往左写,然后再回过来从左往右,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让笔锋藏于线条之中。
(二)·行笔--行笔要畅线条在运行过程中要流畅,要求线型要统一,不能出现蜂腰、侧锋和飞白等现象。
要使线条流畅,首先要做到呼吸均匀,千万不要憋着一口气,尤其是画长线,更要气息流畅,这样就会克服紧张情绪,有效地减轻停顿和颤抖等现象。
要解决粗细不均,线型不统一和侧锋等现象,必须中锋运笔,只有这样线条才能如春蚕吐丝般地劲健连绵。
在行笔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一根线,尤其是长线,在行笔中切不可一泻千里,要尽量利用笔触运行的快慢、轻重来控制线条的节奏变化,在转折的地方要顿笔,这样既可以调整笔锋运行的轨迹方向,又可以产生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才能产生韵律,只有有节奏和韵律的线条才有生命力。
(三)·收笔--收笔要留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
在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笔叫顺笔,而从右往左或从下往上的运笔就没有顺笔自然,它较别扭,所以称为逆锋。
在练习勾线时,要顺锋\逆锋交替进行,千万不要因逆锋难就少练习。
练习逆锋不要为了勾勒的方便而改变画面的方向,如果随意转动画面的话,就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了。
书法教学中的线条训练.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
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诸如质感、力感、动感、立体感、节奏感等等。
在小学书法课中,由于时间短,学生数多,教师往往偏重于纪律、气氛、数量(即一堂课写几个或几张)而忽视了书法线条的训练。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就要加强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性、节奏感的教学。
质感质感或质量感,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造型物表面质地(如坚硬、细软、光滑、粗糙、细腻、柔润)和量度的感受和联想所达到的真实程度。
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一定的质感。
《书谱》中所谓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
那么,怎样去训练学生呢?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一、由于书写工具性能不同,笔法不同,墨色不同,会造成不同质感的线条效果。
在平时教学之中一般要求浓墨(但浓而不滞)正锋,重按涩行,则笔实墨沉,线条圆浑刚劲,骨肉相称,藏骨抱筋,含义包质?文指形,质指神)线条力度大,质感强,因而会给人以浑厚含蓄,丰盈充实的感觉,如金文、魏碑、颜楷线条即是,而墨乏、墨淡、笔飘墨浮,墨不入纸,其线条或抛筋露骨,或肉丰肥涨,会给人轻薄笨弱之感,线条力度小,质感弱,质量感与落笔力量及用墨浓淡直接有关。
有份量、有力度,即有质感,一般来说有质感的线条能唤起审美联想,所以选择一种特定形质的线条,去表现特定文字内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可能是一幅内容、形式相统一的佳作。
例如浓重粗涩的细线,宜于表现钢铁长城的意境,柔软细韧的线条,宜于表现细雨春风的意境,枯燥凝涩的线条,宜于表现寒林渐肃,虎啸猿啼的意境,否则,难以创造出书法作品特殊的神采和韵味来,更不会酿造出浑朴或高逸或妍丽或霸悍的风格。
总之,落笔着实用力,濡墨浓重充盈,行笔稳健劲涩,所造成的线条效果,无论粗壮或细柔,都会给人以明显的质量感觉。
力感我国书法艺术的显著特点,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非常重视点画的笔力,因此作书时需凝神静思,将一身之力达于笔端,倾注于点画之中,使之呈现出有力度的线条,字体显得筋骨遒健。
所以书法教学中力感训练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创造有力度的线条呢?它与执笔、运笔、用墨、用线有关,概括起来有三大方面:(一)取势。
得势则生力,无势则力弱。
势指的是形势、姿势、态势、气势等。
从线条分析有点势、撇势、横势、竖势、钩势、挑势、执势等,从用笔看有正势(中锋)、侧势(侧锋)等。
书法艺术之类,从根本上说是势的综合体现,没有线条的力度就没有书法的神采,然而求力必先识势。
(1)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从书写实际出发,视字型篇幅大小采取相应的姿势。
如坐势小书,指、腕力量即可满足,中字腕、肘力量即可,但大楷则以站势为宜。
(2)灵活运笔。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古人极重执笔,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我以为能将指实掌虚、腕平掌竖、笔直心圆、虚悬直紧、腕活指死等融会相通,灵活理解就算达到要求。
所谓用笔不外执、运二字,指主执,腕主运,二者结合得当,即可达到用笔之目的,小学生要学会五指执笔法,最好悬腕。
什么样的线条才算有力感呢?一般来说锐线、刚线、粗厚浑圆线、细韧柔劲线,则易产生力感;而泡线、涨线、浮滑轻飘和粗墨瘫软的线则难以产生力感。
总之,具有力感的线条,都是具有生命律动感的线条。
立体感在中国书法的审美因素中,除布白结构外,最重要的是线条。
除力感外,线条的立体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历来评论书法都推重圆劲。
劲,指的是力感,而圆指的就是立体感,中国书法用纸虽然有生熟不同,但使用完全不渗化的纸是很少的,所谓力透纸背,实际就是以书写时的渗化深度来表现线条的厚度。
力透纸背的线条能够通过纸的半透明性在线条边缘显得立体的厚度感觉;力透而纸面一扫而过,墨色未及纸张深层的线条则完全没有这种厚度感。
单靠.纸背还只是造成厚度上的立体感。
要达到圆的境界,则必须通过高度的用笔技巧才能表现出来,在小学书法教学要学生做到:一、巧用中锋中锋用笔之所以容易形成圆劲的线条,是由于笔毫着纸时的压力分布。
沿笔锋中心线压力最大,向两边副毫压力逐渐减少,造成深化程度及燥润不同,出现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润边丝燥的细微差异,表现出线条圆形的立体感。
二、善于换笔换笔也称换向,指行笔过程中,遇笔画转折处,须提笔换锋转向(即把笔毫轻提,重复顿下,换向运行)。
动性动性,是线条的本质属性之一。
动者,即指线条的流动韵律。
一幅书法作品如具有生命力的流动线条构成,则具有生机盎然的动态美。
一、从用墨、行笔和驭笔能力去训练墨浓笔滞,动感弱;墨润流畅,动感强。
笔缓则动感弱,笔捷动感强。
但墨过淡则线条肿涨,缺乏神采;运笔过速,则线条易浮滑轻薄。
所以要告诉学生执笔需灵活虚宽,圆转自由,用墨要浓淡相宜,渗化自然,行笔要流中有留,快而不燥,沉着果断,运笔不能一味缓慢,也不能一味快捷,只有交替运行,才易形成具有律动美的线条。
二、点画间的断连关系是按一定结构规律进行的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这种线条间的衔接关系实际是气脉相连的线条流动过程。
节奏感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无不具有一定的节奏,书法艺术也如此,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这一点。
书法艺术节奏离不开发生的时间、空间和笔、墨、纸以及笔法、用墨、章法、间架结构等问题。
.在小学写字课的楷书教学之中,八种基本笔画的起、行、收笔,都有一个简单的动作节奏。
要完成转折或改变用笔方向时,也有一定的节奏,主要靠手腕的灵活。
藏锋和露锋也有动作节奏;藏锋落笔,先要有逆着行笔方向的空中动作,而露锋则是落笔便行。
用笔时要努力找准这些动作的节奏规律。
在书法训练中,对节奏的认识是判断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笔顺也是节奏,并有一定的规律。
行、草书的笔顺是楷书笔顺加以发展变化而来的,汉字的结构是通过书写时协调的动作完成的。
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应力求:(1)把笔画写得成功;(2)进一步把笔画写到恰到好处的位置。
如果把结构理解为基本笔画的简单堆砌,是浮浅的,表现的,是做字,而不是学书,这种工匠式的制造工艺,正是书法教学之大忌。
章法(或称布局,分行布白)是节奏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在楷书章法中,首先要求字与字之间要贯气,这才成行,行与行之间要协调,才能成篇,其中还有疏密、落款、钤印等问题都要考虑。
行、楷书中,章法的节奏感更加强烈、复杂。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是中国诸般传统艺术中最为普通,最为典雅而最富有内涵的艺术。
既是具体的造型艺术,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既是实用艺术,又是超实用艺术,历来,它被认为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而造成这种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美的局面,正是千化万变的线条,因而我们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性、节奏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