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一)

曼昆的经济学定义: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曼昆的经济学十原理中第一条:PEOPLE FACE TRADEOFFS。这一原理的的两段经典举例:

When people are grouped into societies, they face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offs.The classic tradeoff is b etween “guns and butter.” The more we spend on nationaldefense to protect our shores from foreign aggressors (guns), the less we can spendon consumer goods to raise our standard of living at home (butter). Also importantin modern society is the tradeoff between a clean environment and a high level ofincome. Laws that require firms to reduce pollution raise the cost of producinggoods and services. Because of the higher costs, these firms end up earning smallerprofits, paying lower wages, charging higher prices,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three. Thus, while pollution regulations give us the benefit of a cleaner environmentand the improved health that comes with it, they have the cost of reducingthe incomes of the firms’ owners, workers, and customers.

Another tradeoff society faces is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Efficiencymeans that society is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means that the benefits of those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fairly among society’smembers. In other words,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size of the economic pie, andequity refers to how the pie is divided. Often, when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beingdesigned, these two goals conflict.

Efficiency 的定义: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的定义: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对于社会决策者的 ZF 来说,效率和平等是一对很难平衡的矛盾,容易顾此失彼。显而易见,如果一个 ZF 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局面是既缺少效率,又增大了不平等,那对该 ZF 的评价只能是失败。ZF 是代表社会行使管理稀缺资源的主

体,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就要牺牲平等,要兼顾平等,就会打击勤奋群体的工作效率。但至少,无论经济政策往哪一方倾斜,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是在进步。如果这些资源被有特权的特定群体所占据,则不可能出现效率,同时又不能产生平等。既无效率又无平等的社会,其崩溃是必然的。眼前正是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决策者再不悬崖勒马,可以想见其结局。

在资源由构成社会的所有家庭和公司的联合作用或集体行为分配的社会中,出现上述矛盾的时候,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因为决策总是根据人们的利益倾向于去纠正过当的行为;而在由一个中央决策者来实施分配的时候,比如中国,就是个大大的困难了。

第二条: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第三条: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第四条: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第五条: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第六条: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第七条: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第八条: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第九条: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第十条: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二)

市场经济的定义:

market economy -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来说,大陆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的怪胎。其最大的奇怪之处在于 ZF 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像现代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实体联合的代言人,而是既要做指挥者,又要以普通经济实体的身份参与市场。而我们根据曼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的学科,从而知道,在中国,ZF 是社会稀缺资源的管理者。那么很显然了,用一个网友的生动例子:ZF 既是球员,又是裁判,那么别人怎么玩?房地产市场的景象正是一个生动的写照。ZF 手里有土地,银行是 ZF 的,而 ZF 又要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房地产,而众多与政府有正当或不正当关系的 KFS

也依靠此势力进入市场,这样的市场不受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控制,成本可以被压到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水平,利润则被通过操作成倍提升。所以 ZF 发财了,ZF 是少数人之 ZF,所以少数人发财了;所以 KFS 暴利了,KFS 是这少数人中一分子;所以炒房者利用了这一点,也跟着赚了一把。同理可以推论石油行业,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我们也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我们却不跟着跌。还可以推论交通,电信,以及一切为 ZF 所控制的稀缺资源所衍生的行业。只不过房地产业现在是矛盾的集中点而已。

中国并不是市场经济,而政府此前的一系列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措施全使用经济手段,比如升息,比如加税,这些政策失败了,而且甚至还加速了房价上涨,因为增加的这些成本最终要落实在价格里。就是说这种市场调节的手段,只对真正受市场规律制约的广大老百姓有效,他们为升息加税而受害,作为铁三角中的一角的 KFS 并不受此手段的制约,不但不受制约还能把这一部分压力转嫁给受制约的老百姓。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而国内购买力在下降。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还得依靠行政手段,这只有在影响到 ZF 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那时 ZF 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丢卒保帅,即砍掉 KFS 这条膀子。今天早晨看到搜狐新闻说,北京市政府已经明令禁止未封顶楼房的个人贷款,这就是行政手段,但是该文章又特别提到银行的观望,尤其国有四大银行似乎可以打打擦边球,这就是上述的球员裁判的又一个表现。不管怎么说,ZF 目前还没走到断臂的那一步。所以我遗憾他们动手控制的太早了,现在的局面还在他们的控制之内。

事情看起来很糟糕,可是每个人都的确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经济仍在上升,仍然是繁荣的局面,老百姓的收入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在稳步提升。这为什么?我想起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到当时英国面临的同样的局面时说过(大意),这个国家之所以在不断前进,人民生活状况不断在改善,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英明,而完全是因为该国家人民的勤劳,不仅抵消了那些失误政策的负面效应,而且能有少量盈余。而在目前的中国,老百姓的负担恐怕比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老百姓的负担要沉重得多。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三)

第八条原理: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living standards also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Productivity 定义:the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s time

Because lower investment today means lower productivity in the future,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are generally thought to depress growth in living standards.”

在亚洲,生产率最高的几个国家当数新加坡,韩国,日本。而韩国人跟日本人又被公认为世界上工作最为勤奋的国家。高生产率加高的工作小时数,这样的国家,如何能落后?相比之下,中国大城市的年轻人,工作也相当勤奋,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迫使他们拼命工作,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可能不快。政策的倾斜使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人力是其中最为稀缺的)集中供应了这些城市,其发展速度焉能不快?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收入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是政府现在迫切要做的事。

政府增加财政预算的赤字,就是政府要从市场中多拿走一部分钱,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原本可用于生产的一部分钱,这就要威胁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如果政府拿这些钱集中做了经济上的投资,比如在北京扶持了某些高新企业,投资了固定资产,那么北京的人均生活水平将被大大提高,而外地则相反。如果政府拿这些钱砸在了水里,比如修了国家大剧院,修了世纪坛,或者拿这些钱去填补亏空或支持腐败成本,那么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都要受到影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看起来大家都在拼命工作,GDP 也在噌噌往上涨,而我们的生活水平却没有以与之相应的节奏上涨。

第九条原理: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政府印制了过多的钞票时会造成价格上涨)

“inflation(通货膨胀)的定义: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What causes inflation? In almost all cases of large or persistent inflation, the culprit turns out to be the same—growth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通货膨胀是抵消人们努力工作的成果的罪魁祸首,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则是政府印制了过多的钞票。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解释的目前通货膨胀状况的一个原

因是:政府在固定资产尤其房地产也投入过分,造成了银行资金的短缺,而解决的办法则是加大钞票的印刷量。可以理解最近的关于 ZF 加紧收紧银根的消息,正是要设法回收资金,减少钞票的过度印刷,从而控制通胀。这个过程不可能很快,至少要一年后,才能初步看到成效,而这还要取决于 ZF 的决心和力度。

第十条原理: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Because prices are sticky, various types of government policy have short-run effects that differ from their long-run effects. When the government reduces the quantity of money, for instance, it reduces the amount that people spend. Lower spending, together with prices that are stuck too high, reduces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firms sell. Lower sales, in turn, cause firms to lay off workers. Thus, the reduction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raises unemployment temporarily until prices have fully adjusted to the change.

The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s only temporary, but it can last for several years. The Phillips curve is, therefo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many developments in the economy. In particular, policymakers can exploit this tradeoff using various policy instruments. By changing the amount that the government spends, the amount it taxes, and the amount of money it prints, policymakers can, in the short run, influence the combination of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at the economy experiences.”

在 ZF 抑制通货膨胀的短期内会造成失业率的增加。当然,如果 ZF 声明说他们成功实现了所谓的软着陆,那意味着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的同时没有造成失业率大幅增加和其他负面影响。这谈何容易。以上第二段关于 ZF 抑制通胀的一些常见手段很值得玩味。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四)

第一个经济学模型:循环流成图(Circular-flow Diagram)

定义:circular-flow diagram -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是资源和货币在市场中循环流动的简单图表。

第二个经济学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定义: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 including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曼昆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关系的精妙描述:

Every day you rely on many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most of whom you do not know,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you enjoy. Such interdependence is possible because people trade with one another. Those people who provide you with goods and services are not acting out of generosity or concern for your welfare. Nor is some government agency directing them to make what you want and to give it to you. Instead, people provide you and other consumers with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produce because they get something in return.

可以以这段话为例应用到不同场合来解释我们原本以为需要在形而上层面才能解释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五)

比较优势原理

概念: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 the comparison among producers of a good according to their productivity.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 the comparison among producers of a good according to their 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差异造就了贸易上的收益。曼昆的例子:

SHOULD TIGER WOODS MOW HIS OWN LAWN?

Tiger Woods spends a lot of time walking around on grass. One of the most talentedgolfers of all time, he can hit a drive and sink a putt in a way that most casualgolfers only dream of doing. Most likely, he is talented at ot her activities too. For example, let’s imagine that Woods can mow his lawn faster than anyone else. But just because he can mow his lawn fast, does this mean he shoul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can use the concepts of opportunity cost and comparati veadvantage. Let’s say that Woods can mow his lawn in 2 hours. In that same2 hours, he could film a television commercial for Nike and earn $10,000. By contrast,Forrest Gump, the boy next door, can mow Woods’s lawn in 4 hours. In thatsame 4 hours, he could work at McDonald’s and earn $20.

In this example, Woods’s opportunity cost of mowing the lawn is $10,000 andForrest’s opportunity cost is $20. Wood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mowinglawns because he can do the work in less time. Yet Forrest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in mowing lawns because he has the lower opportunity cost.

这算是比较优势原理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应用的例子。比较优势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要从事相互间的交易,就一定能从中相互得利。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人们的商业贸易往来,只有一方得利的情形是罕见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们要一致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积极的参与世贸组织的谈判,争取加入 WTO 的原因。加入 WTO,意味着与他国贸易往来时,双方都会降低或免去进出口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从而使商品的价格降低,最终使两国的消费者得利。而使消费者能够买到尽可能价格低的商品,则是商业的根本目的。

斯密在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以英国为例在这方面的分析很经典。比如政府的某些看似聪明的为保护本国某项商品而设置高关税,借以阻止外国廉价质优的同类商品进来,以为是保护了本国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呢,一来这种关税抬高了商品的价格,而使消费者不得不多掏腰包,二来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仅使国内生产该商品的商人得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设法持续提高高价质劣的此种商品给消费者,从而长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富国与穷国的贸易,在自由公平的贸易条件下,不见得是穷国受损害,相反,因为比较优势原理,是双方互惠的。伍兹和其邻居小孩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有需求才会有贸易。如果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有需要购买美国商品的需求,那么就有使这一交易自由进行的必要。可以假设,如果一个国内消费者希望购买一部手机,而在他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性能差的国货,一种是性能好的外国货,那么出于保护该国货的目的而提高对外国手机的关税的做法以阻止消费者购买外国手机的行为就是对消费者的利益的侵犯。这样的行为除了使消费者多掏了腰包外,并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外国手机如果和中国手机一样在中国卖,交同样的税给中国政府,那么保护国产手机企业的意义在何处?仅仅是让生产手机的商人得利!另外一种情况,国家为扶持某些被认为有前途的行业而向该行业注入资金或奖励金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是养肥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多数人利益的愚蠢行为。在市场中,资源自然会流向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没有利益的行业资本自然不会进入,何须外力介入。政府的扶持和奖励的做法,除了使该行业的少数人获利并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之外,没有更积极的意义。

正如现在美国政府经常祭出的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政策,就是一个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有损害的政策。因此最多也只是嚷嚷一下而已,不能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该政策在其他政治领域的作用,才是其目标所在。但是这等于要美国民众来负担这份额外的政治成本。

曼昆的结论: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hows that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off. You should now understand more fully the benefits of living in an interdependenteconomy. But having seen why interdependence is desirable, you mightnaturally ask how it is possible. How do free societies coordinate the diverse activitiesof all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ir economies? What ensures that goods andservices will get from those who should be producing them to those who shouldbe consuming them?

In a world with only two people, such as the rancher and the farmer, the answeris simple: These two people can directly bargain and allocate resources betweenthemselves. In the real world with billions of people, the answer is lessobvious. We take up this issue in the next chapter, where we see that free societiesallocate resources through the market forces of supply and demand.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六)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转的动力

概念:

market(市场):a group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particular good or service.

competitive market(竞争市场):a market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buyers and many sellers so that each has a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market price.

理想的竞争市场所需的两个基本特征:

1. the goods being offered for sale are all the same, and

2. the buyers and sellers are so numerous that no single buyer or seller can influence the market price.

市场中的买家和卖家足够多时,才能形成竞争性的市场。反之,市场中卖家只有一两个而买家甚众则必然形成垄断(monopoly),少数卖家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来左右商品价格,这是最不利于买家的局面。比如中国的电信,铁路,石油行业。为什么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上涨时,国内市场会跟着上涨,而在国际市场油价下跌时,我们不会跟着下跌,原因就在这里。

law of demand(需求法则):Other things equal, when the price of a good rises,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the good falls.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则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下降。)

案例分析:如何减少香烟的需求量

第一种方法:健康宣传,强制措施和禁止电视烟草广告等手段。

第二种方法:提高烟草价格(如对烟草公司增加税收)。青少年对烟草价格的变动最为敏感。

quantity supplied(供给法则):the claim that, other things equal, the quantity supplied of a good rises when the price of the good rises.(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上升。)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供需法则):the claim that the price of any good adjusts to br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that good into balance.

在理想的竞争市场(Free Market)中,众多买家和卖家的活动会自动将市场价格推向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七)

e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弹性及其应用)

考量影响需求的决定因素时,当提到买家在商品的价格降低,收入提高,替代品(substitute)的价格提高或者互补品(complement)的价格降低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对该商品的需求时,此需求分析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要定量的分析需求量相对于其决定因素的改变所作的反应,经济学家引入了“弹性”(elasticity)概念。

elasticity:a measure of the responsiveness of quantity demanded or quantity supplied to one of its determinant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价格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at good,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price.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一些通用规则:

Necessities versus Luxuries(必需品和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弹性相对于奢侈品要低。即医疗费用增加时人们依然不得不去看病而当游艇价格上涨时会有更多的人决定不买。虽然一样东西属于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取决于购买者的倾向,但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通常可以认为是必需品。

Availability of Close Substitutes(最接近的替代品的可用性):如果有充分的替代商品,那么人们很容易在一商品价格上涨时转向其替代品,此时其需求弹性较大。

Definition of the Market(市场的定义):越宽泛定义的市场,其需求弹性越小。因为很难为一个很宽泛定义的物品比如食物找到替代品。

Time Horizon(时间范围):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商品有更大的需求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Q2 - Q1)/[(Q2 + Q1)/2]/(P2 - P1)/[(P2 + P1)/2]

曼昆希望:Throughout this book, however, we only rarely need to perform such calculations. For our purposes, what elasticity represents—the responsiveness of quantity demanded to price—is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it is calculated.

当弹性值大于 1 时,则需求是弹性的,此时需求数量变动的比例要大于价格;反之亦然。如果弹性值恰好等于 1,则需求数量的变化比例与价格的变化比例相同,此时需求称为具有单位弹性。

弹性值为 0 时,需求曲线为垂直线,此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保持不变。这是不是很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屋的需求量变化不是很大,但价格在飞涨。

总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total revenue(总收入):the amount paid by buyers and received by sellers of a good, computed as the price of the good times the quantity sold.

如果需求是非弹性的,则意味着价格上涨或下降不会影响到需求量,那么涨价会增加总收入;如果需求是弹性的,则意味着价格的上涨可能大大降低需求量,那么涨价会减少总收入。评估需求是否有价格弹性的办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来计算。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收入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consumers’ income,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income.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one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another good,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the first goo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e second good.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of good 1/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good 2 这个公式的值的正负取决于两种货物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还是替代品的关系。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的价格弹性):a measure of how much the quantity supplied of a good 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that

good,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price.

这是一个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类似的概念。

看曼昆的例子:

如果有一天农科院宣布说他们培育出了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可以使小麦增产 20%。那么农民们是否会欢欣鼓舞而踊跃种植此种小麦呢?

农民是否愿意种植的动力来源于该小麦是否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对于小麦这种产品来说,市场对于其需求量的弹性很小。也就是说,在需求量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小麦的市场供应量,必然导致小麦价格的下跌,从而农民的收入降低。当然前提是,在未采用新品种之前,农民们就已经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小麦供应市场。

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则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过程。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英文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CHAPTER 1 Scarcity :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Economics :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Efficiency :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Opportunity cost :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Marginal changes :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Market economy :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Market failure :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Externality : t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 Market power : 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s. Productivity :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 Inflation :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Phillips curve : a curve that shows the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Business cycle : fluctu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y, such as 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CHAPTER 2 Circular-flow diagram :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课堂测验

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T 2.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3.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4.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5.《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是哈尔·R·范里安的著作。T 6.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7.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用于最有效的用途(简称资源配置问题)的一门学科。T 9.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10.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11.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12.社会会面临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T 13.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14.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15.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16.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 成本。T 17.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 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18.边际变动(B)。 A、对公共政策并不重要 B、是对现有计划的微小增量改变 C、使结果无效率 D、并不影响激励 19.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0.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小预期收益。F 21.有经济学家提出,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的 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T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 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原理二复习资料全

《经济学原理(二)》期末复习资料 参考教材信息:请到导学资料下载区,下载《经济学原理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讲稿》。 第21章选择题 1.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C A.无差异曲线。 B.边际替代率。 C.预算约束线。 D.消费限制。 2.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B A.7-11便利店的汽油和快客便利店的汽油。 B.右脚鞋和左脚鞋。 C.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百城淡啤酒和库尔斯淡啤酒。 3.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B A.权衡取舍率。 B.边际替代率。 C.边际权衡取舍率。 D.编辑无差异率。 4.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A A.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B.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C.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点。 D.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之点。 5.如果收入翻了一番,价格也翻了一番,预算线将C A.平行向外移动。 B.平行向内移动。 C.保持不变。 D.向内旋转。 第21章判断题 1.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错 2.当在一个用每条轴表示一种物品量的图上作图时,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负的)的直线。错 3.无差异曲线倾向于凸向原点,因为如果消费者拥有的想换出去的物品多,他们就愿意用大量的这种物品来换另一种物品。对 4.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总会引起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对 5.吉芬物品是极端的低档物品。对 第22章选择题 1.约翰的汽车需要修理,因此,约翰决定卖掉这辆破车,以避免修理费。由于不知道有问题,苏珊买了这辆车。这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A A.逆向选择。 B.道德危险。 C.效率工资。 D.隐蔽行为。 2.朱迪想避免买一辆次品车。在她购车之前,她把她想买的车给她的机械师。这称为D A.道德危险。 B.逆向选择。 C.发信号。 D.筛选。 3.克里斯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外出推销员。在这种就业关系中,克里斯是B A.委托人。 B.代理人。 C.发信号者。 D.筛选者。 4.为了使信号有效,以下哪一种关于用来透露私人信息的信号的说法是正确的?B A.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免费的。 B.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有代价的,但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一方是低成本的。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经济学原理上我国故事期末答案解析

返回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考试(20)60' 53'' 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8-08-31 23:59 一、单选题 1 公共物品()。 ?A、 可以由市场力量有效地提供 ? ?B、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提供不足 ? ?C、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使用过多 ? ?D、 是一种自然垄断 ? 我的答案:B 2

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A、 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 ?B、 总利润会减少 ? ?C、 厂商总收益会增加,其数额为(P-AC) ? ?D、 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为(MR-MC) ? 我的答案:D 3 当垄断者从收取单一价格转为完全价格歧视时,它减少了()。 ?A、 产量 ? ?B、 企业的利润 ? ?C、 消费者剩余 ? ?D、

总剩余 ? 我的答案:C 4 反托拉斯法的目的是()。 ?A、 促进寡头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合作 ? ?B、 鼓励合并以利用规模经济 ? ?C、 不鼓励企业把生产设备迁至海外 ? ?D、 阻止企业以减少竞争的方式行事 ? 我的答案:D 5 下面哪一种条件不能描述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A、 生产与其竞争者不同的产品 ? ?B、 接受市场条件给定的价格 ?

?C、 可以在短期与长期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 ?D、 长期中有进入或推出自由 ? 我的答案:B 6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在平均成本曲线()。?A、 向右下方倾斜部分 ? ?B、 最低点 ? ?C、 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 ?D、 最高点 ? 我的答案:B 7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是指()。 ?A、 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期末考试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期末考试 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是 ( )。 A、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上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B、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C、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上涨 D、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我的答案: C 2自发投资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我的答案: C 3花生酱有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如果税收从每磅10美分增加到15美分,政府的税收收入会()。 A、增加50%以下,甚至有可能减少 B、正好增加50% C、增加50%以上 D、答案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哪个更富有弹性 我的答案: A 4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增加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并提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A、实施限制性价格下限 B、取消限制性价格下限 C、把税收加在生产者一方 D、取消对生产者征税 我的答案:D 5当垄断者从收取单一价格转为完全价格歧视时,它减少了()。 A、产量 B、企业的利润 C、消费者剩余 D、总剩余 我的答案:C 6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我的答案:B 7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平等的是()。 A、对有线电视价格管制 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向穷人提供购买食物的消费券 D、禁止酒后开车 我的答案:C 8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我的答案:B 9如果一种物品的生产引起了负外部性,那么,社会成本曲线就在供给曲线__,而且社会的最优数量__均衡数量。() A、上方;大于 B、上方;小于 C、下方;大于 D、下方;小于 我的答案:B 10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我的答案:B 11在完全竞争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或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是()。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型曲线 我的答案:C 12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 1. 什么是财富?财富的五种资本形态是什么? 答:财富,在狭义上就是等于金钱,而在广义上,财富等于丰富(人生幸福的一切要素)是超越金钱至上的富足的生活。 财富有五种形态,分别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以及金融资本,其中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三者又构成生命资本幸福是拥有富足的生活,是心理得到满足的一个过程。 2. 个人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国民幸福指数的四层含义是什么? 答:个人欲望最小化。感恩的心,以自己拥有为足,是幸福的一个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每一级指标体系中都由若干个指标构成,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国民幸福措数的提出对于转变发展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不能完全表征和度量经济发展状况。 3. 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4.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或性价比?提高产品价值有哪些途径? 答: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公式:性价比=性能/价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经济学原理(本科)2

作业提交 2
1.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 MR=MC 时,企业会实现( )。
(A) 成本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产量最小化
(D) 利润最小化
[参考答案:B] 分值:5
0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2 月 24 日 9 点 36 分
2. 利润通常分为两种( (A) 正常利润
)。
(B) 成本利润
(C) 会计利润
(D) 超额利润
[参考答案:AD] 分值:5
0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2 月 24 日 9 点 36 分
3. 所谓( ),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净值
(D) 国民收入
[参考答案:A] 分值:5
0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2 月 24 日 9 点 36 分
4. 当一国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即( ),导致总需求水平的相应变化。 (A) 财富效应
(B) 工资效应
(C) 利率效应
(D) 汇率效应
[参考答案:ACD] 分值:5
0
得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 2018 年 2 月 24 日 9 点 36 分
5.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 弹性理论
(B) 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名词解释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 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经济学原理(2)

1.竞争企业的含义是什么? 答:竞争企业指处于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任何一个竞争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画出一个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解释企业在某一既定价格时如何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答: 图14-1 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 竞争企业在某一既定价格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Q是在边际成本曲线和价格水平曲线的相交之处。 因为如果企业选择产量Q1,Q1Q),MC>MR,即企业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于是,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产量以提高利润。 3.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将暂停营业?并解释之。 答: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企业选择停止营业。在短期内,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在此决策中不考虑。作出这一决策的原因很简单:在选择生产时,企业比较普通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这一单位必定引起的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价格没有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停止生产,状况会变好一些。 4.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将退出市场?并解释之。 答: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总收益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市场。在长期内,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是企业在经营与否问题上要考虑的。企业利润=TR-TC,当TRMC时,企业可以增加产量以提高利润;当MR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 (上)名词解释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 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 图形。 10、 11、 13、 1415、 1617、 1819、 20、 22、 2324、 25、 27、 2829、 30、 31、 34、 35 、 37、 3839 、 40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 述: 规范描述: 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 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 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需求量:买者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 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 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 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 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 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 观点。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 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答案2019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以下哪一种关于矫正税的说法不正确()(1.0分)0.0 分 A、 经济学家更偏爱矫正税,而不是命令与控制型管制 B、 矫正税增加了政府收入 C、 矫正税引起了无谓损失 D、 矫正税减少了市场销售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下列哪个是公共资源。()(1.0分)0.0 分 A、 海洋里的鱼 B、 拥挤的集体草场 C、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D、 以上几项都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点心的需求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当点心的价格是2美元时,需求量是100.如果价格上升到3美元,消费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1.0分)1.0 分 A、 减少小于100美元 B、 减少大于100美元 C、 增加小于100美元 D、 增加大于100美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当商品价格下跌时,消费者的需求意愿提高,这被看作是()。(1.0分)1.0 分 A、 消费定律 B、 价格理论 C、 需求理论 D、

需求定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1.0分)1.0 分 A、 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下降 C、 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证分析的是()。(1.0分)1.0 分 A、 住房市场对房产税的政策有无需求 B、 要不要出台新劳动法 C、 房产税的出台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D、 穷人不应该纳税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当单一的卖者谁也无法决定或影响价格时,这种市场结构被称为()。(1.0分)1.0 分A、 完全垄断 B、 完全竞争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下面哪一种条件不能描述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0分)1.0 分 A、 生产与其竞争者不同的产品 B、 接受市场条件给定的价格 C、 可以在短期与长期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D、

(完整word版)经济学十大原理详解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目录 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参考文献 [编辑]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全书地总纲. 学经济学最大地作用就在于解释现象. 实证经济学:解决世界是怎样地问题; 规范经济学:解决世界应怎样地问题. [编辑]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 天下没有免费地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地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例子:学生时间地分配,大炮与黄油,治理污染,效率与平等,职业运动员选择放弃学业. 关于作出决策地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地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地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地最宝贵地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地一小时.而目,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地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地时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地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地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地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地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地交替关系.典型地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地交替.我们把更多地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地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地个人物品地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地是清洁地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地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地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地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地利润少了,支付地工资低了,收取地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地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地好处是更清洁地环境,以及由此引起地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地收入减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社会面临地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地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地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地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地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地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地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地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

经济学原理习题答案 (2)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弹性:指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 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