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脱蜡工艺研究
试论玉米胚芽油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

试论玉米胚芽油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玉米胚芽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然而,玉米胚芽油中存在着大量的蜡质,这些蜡质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晶,影响了油品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脱蜡处理。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型的玉米胚芽油脱蜡工艺技术。
传统的脱蜡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提纯、溶剂萃取和化学脱蜡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环保、经济、高效的脱蜡方法。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脱蜡领域。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于正常临界温度和压力下的流体状态,具有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性质,表现出低粘度、高弥散性、高渗透性和较高的溶解力等优良性质。
利用超临界流体可高效地溶解蜡质,从而实现对蜡质的脱除。
目前,已经有多种超临界流体被用于胚芽油的脱蜡,如二氧化碳、乙烷、丙酮等。
其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它不易燃、不易爆,对人体无害,同时可重复利用,所以比较适合用于脱蜡。
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蜡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玉米胚芽油加入到高压容器中,然后加入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混合处理。
在此过程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迅速地将胚芽油中的蜡质溶解,将蜡质与溶液分离,最终得到去蜡的玉米胚芽油。
与传统的脱蜡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它可以高效地去除胚芽油中的蜡质,脱蜡效果好;其次,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不会产生有害废气和废水,环保性能好;最后,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总的来说,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玉米胚芽油脱蜡工艺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玉米胚芽油中蜡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玉米胚芽油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菜籽油脱蜡工艺

菜籽油脱蜡工艺菜籽油脱蜡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去除蜡质物质,使菜籽油更纯净、更适合食用。
在这个工艺中,我们将介绍菜籽油脱蜡的步骤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设备:菜籽油、酒精、榨油机、过滤纸、过滤网等。
在进行菜籽油脱蜡之前,确保所有的材料和设备都是干净的,以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菜籽油脱蜡的第一步是将菜籽油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一般来说,菜籽油的脱蜡温度在60℃左右。
我们可以使用榨油机来加热菜籽油,也可以使用其他加热设备。
将菜籽油加热至适当温度后,将其倒入容器中。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酒精加入菜籽油中。
酒精可以与蜡质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去除蜡质。
添加酒精的量应根据菜籽油的质量来确定,一般来说,每升菜籽油添加50毫升酒精即可。
将酒精均匀地倒入菜籽油中,并轻轻搅拌。
在搅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菜籽油逐渐变得更加清澈。
这是因为酒精与蜡质发生反应,使蜡质变得易于过滤。
等待菜籽油冷却后,将其过滤。
我们可以使用过滤纸和过滤网进行过滤,以去除蜡质和其他杂质。
经过过滤后的菜籽油变得更加纯净,可以直接食用或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在整个菜籽油脱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确保使用的菜籽油是新鲜的,没有变质或污染。
只有新鲜的菜籽油才能保证脱蜡的效果和食用的安全性。
要注意加热温度的控制。
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菜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影响其质量。
因此,加热时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热。
酒精在使用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接触明火或其他易燃物质。
同时,要注意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酒精蒸气对身体的危害。
菜籽油脱蜡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工艺,可以提高菜籽油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通过适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获得更纯净、更健康的菜籽油。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菜籽油脱蜡工艺有所帮助。
食用油脱蜡工艺研究

食用油脂的脱蜡工艺研究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绪论 (2)第1章脱蜡原理 (3)第2章毛油含蜡分析 (4)第3章油脂脱蜡工艺 (5)3.1常规法 (5)3.1.1工艺流程 (5)3.1.2结晶前加热 (6)3.1.3结晶的概念 (6)3.1.4结晶温度 (6)3.1.5结晶时间 (6)3.2 溶剂法 (7)3.3 表面活性剂法 (7)3.4 其他 (7)3.4.1稀碱法 (7)3.4.添加凝聚剂法 (8)第4章结果与分析 (8)4.1 结果 (9)4.2 分析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摘要:脱蜡是油脂精炼工程中的重要的工艺之一,它与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工艺密切相关,是制取高级色拉油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色拉油主要以经营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宗油脂中不含或含蜡量极少的品种为主,而对含蜡较多的葵花籽油、米糠油、棉籽油以及玉米胚芽油等油脂则较少涉及,虽然也有述。
在我国油脂脱蜡工艺中,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现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将国内外油脂脱蜡技术以及相关新工艺内容作一阐油脂脱蜡就是通过强制冷却将液体油中所含的高熔点的蜡与高熔点的固体脂析出,再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方法将其除去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传统的脱蜡工艺、脱酸-脱蜡工艺、低温脱酸脱蜡工艺、精细抛光过滤脱蜡工艺、S.O.F.T 脱胶和脱蜡法5种工艺。
关键词:油脂精炼工程、色拉油、含蜡量、熔点、脱蜡工艺、搅拌绪论食用级的高品质食用油,它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无论从外观、气味、适口性、食用品质以及营养价值来讲,它的质量标准都是苛刻的,但是,如果油脂中含有少量蜡,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它的透明度会降低,并且由于它在油中是悬浊液,会对色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北方地区犹为如此。
还有油中含蜡,会使消化吸收率下降,并使气滋味和适口性变差,从而降低了油脂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
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多种行业。
试论玉米胚芽油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

试论玉米胚芽油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
让我们了解一下玉米胚芽油的脱蜡工艺的问题。
玉米胚芽中含有较高的蜡质,在传统
的脱蜡工艺中,通常采用溶剂提取的方法。
使用溶剂提取蜡质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方法会
对环境产生污染,因为使用的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这种提取
方法还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因为会有一定的溶剂残留。
这种方法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因为溶剂的购买和处理费用都比较高。
研究一种新型的脱蜡工艺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是非
常重要的。
其中一种新型的脱蜡工艺技术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可以表现出液体和气
体两种形态的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将溶剂蒸发掉。
超临界流体萃取蜡
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可以选择
合适的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而且,超临界流体萃取蜡质
的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也能减少生产成本。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作为玉米胚芽油脱蜡
工艺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的超临界流体对蜡质的溶解性不同,需
要进行合适的流体选择。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工艺参数对产品的脱蜡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需要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
超临界流体的设备和操作成本较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在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还需要进行工艺优化和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食用油脱蜡工艺

食用油脱蜡工艺
食用油脱蜡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加工技术,它能够有效去除食用油中的蜡质,提高油品的质量和口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油脱蜡工艺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食用油脱蜡工艺主要包括脱蜡剂的选择和脱蜡过程。
脱蜡剂通常是一种具有亲脂性的物质,能够与蜡质结合并形成沉淀,从而将蜡质从食用油中分离出来。
脱蜡过程一般分为溶解、结晶和分离三个步骤。
首先将脱蜡剂与食用油混合加热,使蜡质溶解在其中;然后通过冷却结晶,将蜡质沉淀出来;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将蜡质分离出去,得到脱蜡后的食用油。
食用油脱蜡工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蜡质是食用油中的杂质,它会降低油品的透明度和口感,影响消费者对食用油的认可度。
通过脱蜡工艺,可以有效去除蜡质,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
其次,蜡质还可能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结晶沉淀,导致食用油出现浑浊或凝固的现象,影响使用体验和加工工艺。
通过脱蜡工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食用油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
在选择脱蜡剂时,需要考虑其对食用油的溶解性、结晶速度和分离效果等因素。
一般来说,脱蜡剂的溶解性越好,结晶速度越快,分离效果越好,脱蜡的效果也会越显著。
同时,还需要考虑脱蜡剂的成本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脱蜡剂进行加工。
总的来说,食用油脱蜡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加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
通过合理选择脱蜡剂和严格控制脱蜡过程,可以实现食用油脱蜡的高效、安全和稳定,为食用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食用油脱蜡工艺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试论玉米胚芽油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

试论玉米胚芽油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玉米胚芽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富含维生素E、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传统的生产工艺中存在脱蜡效率低、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研究开发新型脱蜡工艺技术对于提高玉米胚芽油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脱蜡工艺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玉米胚芽油脱蜡工艺主要采用化学溶剂脱蜡和物理冷冻法脱蜡两种方法。
化学溶剂脱蜡在脱蜡效率上较高,但存在溶剂残留、原料损耗、设备消耗等问题,对环境和生产成本造成较大影响;而物理冷冻法脱蜡虽然对环境影响较小,但脱蜡效率低,同时对油脂中的营养成分也会造成一定损失。
二、新型脱蜡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传统脱蜡工艺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探索新型的脱蜡工艺技术。
在新型脱蜡工艺技术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波萃取技术和微波萃取技术等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脱蜡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够保护油脂中的营养成分,提高油品质量。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油脂中的蜡进行选择性萃取的方法。
这种技术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溶剂,操作条件温和,对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几乎没有损害,脱蜡效率高,且产物易分离,操作简单,已经在一些食用油的生产中得到应用。
超声波萃取技术则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使溶剂与蜡充分混合,使蜡更容易被溶解出来。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对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影响小,且能够提高脱蜡效率,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新型脱蜡工艺技术。
微波萃取技术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使得溶剂和蜡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蜡更容易溶解出来。
这种技术快速高效,对环境无污染,已经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新型脱蜡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玉米胚芽油的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玉米胚芽油的脱蜡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还能够保护油脂中的营养成分,提高产品的品质,符合当前消费者对于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
新型脱蜡工艺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
食用油双膜法脱蜡工艺的研究

中 国 油 脂 2007年第 32卷第 2期
文章编号 : 1003 - 7969 (2007) 02 - 0030 - 03 中图分类号 : TS22416 文献标识码 : A
食用油双膜法脱蜡工艺的研究
王朝阳 ,李友广
(新疆海阳霞油脂科技有限公司 , 830026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路 2号 )
脱蜡油 中含蜡量
(mg / kg)
平均流量 [ kg/ (m2·h) ]
Ⅰ方案 18 h 18 h 12 h 4 h 52 0. 12 14. 70
Ⅱ方案 12 h 12 h 12 h 2 h 38 0. 16 16. 20
Ⅲ方案 12 h 6 h 6 h 1 h 25 0. 21 18. 80
Ⅳ方案 8 h 6 h 4 h 0. 5 h 18. 5 0. 26 19. 75
关键词 :葵花籽油 ;脱蜡 ;传统脱蜡法 ;双膜脱蜡法
D ewax ing of ed ible o il by m em brane WANG Zhao2yang , L I You2guang
(Xinjiang Haiyangxia Ax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1, L td. , 830026 W ulumuqi, China) Abstract: The p rincip le and p rocess flow of dewaxing using double membranes were describ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waxing efficient by double membran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by traditional dewa2 xing method, and the wax content in dewaxed sunflower seed oil was declined to below 0. 3 mg / kg. In ad2 dition, the double m embranes m ethod has many benefits, such as simp le p roduction p rocess, lower oil loss, lower energy consump tion, lower equipments investm ent and stable p roduct quality. Key words: sunflower seed oil; dewaxing; traditional dewaxing method; double membranes dewaxing m ethod
植物油脱蜡工艺

植物油脱蜡工艺
植物油脱蜡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过程,用于去除植物油中的蜡质,提高油品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植物油脱蜡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植物油脱蜡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质,将蜡质从植物油中分离出来。
通常使用的溶剂包括正己烷、甲醇、乙醇等。
这些溶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有效地将蜡质分离出来,从而提高植物油的品质。
植物油脱蜡的步骤主要包括溶解、沉淀和过滤。
首先,将植物油和溶剂混合搅拌,使蜡质在溶剂中溶解。
然后,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使蜡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最后,通过过滤的方式将沉淀物去除,得到洁净的植物油。
植物油脱蜡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在食品行业中,脱蜡后的植物油更透明、更稳定,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存期限。
在医药行业中,脱蜡后的植物油更容易吸收,有利于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在化妆品行业中,脱蜡后的植物油更清爽、更易吸收,适合各种肤质的护肤品配方。
总的来说,植物油脱蜡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技术,可以提高植物油的品质,拓展其应用领域。
通过合理选择溶剂和控制工艺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脱蜡过程,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植物油产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植物油脱蜡工艺,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油脂的脱蜡工艺研究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绪论 (2)第1章脱蜡原理 (3)第2章毛油含蜡分析 (4)第3章油脂脱蜡工艺 (5)3.1常规法 (5)3.1.1工艺流程 (5)3.1.2结晶前加热 (6)3.1.3结晶的概念 (6)3.1.4结晶温度 (6)3.1.5结晶时间 (6)3.2 溶剂法 (7)3.3 表面活性剂法 (7)3.4 其他 (7)3.4.1稀碱法 (7)3.4.添加凝聚剂法 (8)第4章结果与分析 (8)4.1 结果 (9)4.2 分析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摘要:脱蜡是油脂精炼工程中的重要的工艺之一,它与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工艺密切相关,是制取高级色拉油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色拉油主要以经营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宗油脂中不含或含蜡量极少的品种为主,而对含蜡较多的葵花籽油、米糠油、棉籽油以及玉米胚芽油等油脂则较少涉及,虽然也有述。
在我国油脂脱蜡工艺中,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现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将国内外油脂脱蜡技术以及相关新工艺内容作一阐油脂脱蜡就是通过强制冷却将液体油中所含的高熔点的蜡与高熔点的固体脂析出,再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方法将其除去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传统的脱蜡工艺、脱酸-脱蜡工艺、低温脱酸脱蜡工艺、精细抛光过滤脱蜡工艺、S.O.F.T 脱胶和脱蜡法5种工艺。
关键词:油脂精炼工程、色拉油、含蜡量、熔点、脱蜡工艺、搅拌绪论食用级的高品质食用油,它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无论从外观、气味、适口性、食用品质以及营养价值来讲,它的质量标准都是苛刻的,但是,如果油脂中含有少量蜡,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它的透明度会降低,并且由于它在油中是悬浊液,会对色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北方地区犹为如此。
还有油中含蜡,会使消化吸收率下降,并使气滋味和适口性变差,从而降低了油脂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
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多种行业。
因此从油中脱除或提取蜡质可达到提高食用油脂品质和综合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多种行业。
因此从油中脱除或提取蜡质可达到提高食用油脂品质和综合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色拉油主要以经营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宗油脂中不含或含蜡量极少的品种为主,而对含蜡较多的葵花籽油、米糠油、棉籽油以及玉米胚芽油等油脂则较少涉及,虽然也有制取和经营上述色拉油油品的厂家,但现行的工艺与产品质量均尚存较多的问题。
在我国油脂脱蜡工艺中,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第1章脱蜡原理1、蜡质的化学组份:油脂中的蜡是高级一元羧酸与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
是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
温度高于40℃时,溶解于油脂中;蜡是一种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
温度高于40℃时,蜡的极性微弱,溶解于油中,随着温度的下降,蜡分子在油中的游动性降低,蜡分子中的酯键极性增强,特别是低于30℃时,蜡形成结晶析出,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系统。
在此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蜡晶体相互凝聚成较大的晶体,比重增加而变成悬浊液。
可见油与蜡之间的界面张力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两者界面张力的大小和温度呈反比关系。
第2章毛油含蜡分析毛油中的蜡(WAX)本质上是C20--C28高级脂肪酸与C22--C30高级脂肪酸组成的蜡酯(wax ester)。
其二是将油脂在贮藏中产生浑浊的所有固体成分出去除去,在这些固体成分中,既有蜡的成分。
也有往常包含有油的聚合物,饱和三甘油酯等成分。
蜡多含在植物油料重皮和胚芽中,不同植物油料及不同加工方法,其蜡的含量各有不同。
米糠油中蜡含量约为3%-9%,玉米油为0.05%,葵花油为0.01%-0.35%,菜籽油为0.0016%。
葵花籽中蜡大部分含在壳皮中,不经脱壳后制取毛油中蜡韩亮则为0.011%-0.015%[1]。
各种毛油具体的含量见表1油品蜡(%)不皂化物(%)米糠油 3-9 3-0.5玉米油0.05 0.8-2.9葵花籽油0.01-0.35 0.3-1.2红花油微量0.3-1.5菜籽油0.0016 0.3-1.2小麦胚芽油2-6大豆油0.2-0.5第3章油脂脱蜡工艺蜡是一种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
温度高于40℃时,蜡的极性微弱,溶解于油中,随着温度的下降,蜡分子在油中的游动性降低,蜡分子中的酯键极性增强,特别是低于30℃时,蜡形成结晶析出,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系统。
在此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蜡晶体相互凝聚成较大的晶体,比重增加而变成悬浊液。
可见油与蜡之间的界面张力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两者界面张力的大小和温度呈反比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脱蜡工艺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理论根据。
3·1 常规法3·1·1 工艺流程脱酸油→加热器→冷却器→结晶罐→养晶罐→压滤机→成品油槽→布袋过滤器→成品油↑↓调和罐蜡↑白土3·1·2 结晶前加热自然结晶的晶粒很小,而且大小不一,有些在油中胶溶,使油和蜡的分离难以进行。
故未脱蜡油进入换热器进行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60℃--65℃,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未脱蜡油中的不规则蜡晶体溶化以便其更好的重新结晶。
3·1·3 结晶目的及概念蜡的结晶是物理变化过程,过程缓慢。
整个结晶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熔融含蜡油脂的过冷却、过饱和,第二晶核的形成和第三晶体的成长。
蜡熔点较高,在常温下就可自然结晶析出。
自然结晶的晶粒很小,而且大小不一,有些在油中胶溶,使油和蜡的分离难以进行。
因此在结晶前,必须调整油温,使蜡晶全部熔化,然后人为控制结晶过程,才能创造良好的分离条件一晶粒大而结实。
晶粒的大小取决于二个因素,晶核生成的速度和晶体成长速度。
3·1·4 结晶温度通过调节冷媒分配器的调节阀门,控制结晶罐的温度以及冷却速率,以达到最佳的结晶效果,温度一般控制在8℃--10℃。
3·1·5 结晶时间为了得到易于分离的结晶,降温必须缓慢进行。
而且,当温度逐渐下降到预定的结晶温度后,还需在该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进行养晶(或称老化、熟成)。
养晶过程中,晶粒继续长大。
可见,从晶核形成到晶体成长为大而结实的结晶,需要足够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一般为4--5个小时。
3·1·6搅拌速度结晶要在低温下进行,而且是放热过程,所以必须冷却。
搅拌可使油脂中各处的降温均匀。
搅拌可使晶核与即将析出的蜡分子碰撞,促进晶粒有较多机会均匀长大。
不搅拌只能靠布朗运动,结晶太慢。
但搅拌太快,会打碎晶粒。
一般搅拌速度控制在10~13转/分,大直径的结晶罐用较低的速度。
搅拌速度以有利于蜡晶成长为准。
搅拌可减少“晶簇”的形成。
结晶中,除了晶核长大,几颗晶体还可能聚集成晶簇,晶簇能将油包合在内,增加脱蜡损耗。
3·2 溶剂法溶剂脱蜡是在蜡晶析出的油中添加选择性溶剂,然后进行蜡—油分离和溶剂蒸脱的方法。
蜡的分离温度一般要求在30℃以下,而一般油品的黏度在30℃以下增加特别快,无论哪一种分离设备,都因为黏度增加使分离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加入溶剂以加速分离,可供工业使用的溶剂有己烷、乙醇、异丙醇、丁酮和乙酸乙酯等[2]。
3·3 表面活性剂法在蜡晶析出的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强化结晶,改善蜡—油分离效果的脱蜡工艺称为表面活性剂脱蜡法。
本法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物质中某些基团与蜡的亲和力(或吸附作用)形成与蜡的共聚体而有助于蜡的结晶及晶粒的成长,利于蜡—油的分离。
不同工艺目的所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数量各异。
以助晶为目的,可于降温结晶过程中添加聚丙烯酸胺和糖脂等,其量以聚丙烯酸胺为例,约为油重的 50-80mg/Kg。
若以提高表面活性、促进分离,则于分离前添加综合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以油重计:其中烷基磺酸酯为1-100mg/Kg,脂肪族烷基硫酸盐为0.1%-0.5 %,硫酸为0.1%-11%,一起溶于占油重10%-20%的水中。
添加后在20-27 ℃温度下搅拌30min,即可进行离心分离。
3·4·1 稀碱法该法利用蜡分子在低温下被碱液极化而呈现亲水性,从而得以浓缩。
操作时脱酸油(FFA低于0.05%)在15℃左右进入结晶槽,以冷却剂迅速冷至零下l~7℃,并以低剪切力高循环的搅拌器搅拌,促进蜡质结晶。
然后按油重的20%~40%加入浓度为l%~3%的低温碱液,保持稀碱处理的温度不超过8℃,在连续搅拌15 min 后,加入占油量0.07%~0.15%(浓度为20%~40%)的磷酸溶液,再搅拌15~20min,破乳后送离心机分离。
采用此法脱蜡的关键是低温、磷酸添加量以及磷酸添加的方法[3]。
3·4·2 添加凝聚剂法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添加凝聚剂,增进脱蜡效果的工艺称凝聚剂法。
常用高效能的凝聚剂为硫酸铝第4章结果与分析4·1 结果脱蜡技术在我国来说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即便是在国外脱蜡技术也没有完全的发展成熟,脱蜡油的日产量都相对较小,副产品的回收利用率都不是很充分,故而脱蜡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4·2 分析上述结果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脱蜡工序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大,故而成本较高,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脱蜡技术也将会以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1]刘喜亮刘智峰赵国志《粮食与油脂》2003年第11期[2]刘喜亮刘智峰《油脂脱蜡技术》[3]刘喜亮刘智峰《油脂脱蜡工艺与产品质量》致谢本论文可以完成在于三年来孜孜不倦教导我的各位老师,是他们言传身教和谆谆诱导使我有今天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