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街头的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世界平面设计史 PPT课件

世界平面设计史 PPT课件
6
各国设计风格——意大利
7
一、平面设计的开端
• 平面设计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是从书写、 文字的创造开始的。从古代的原始绘画 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各种形象的符号, 因而,也逐渐产生了布局、版面等等日 后平面设计的因素。
• 对于平面设计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西方字 母的发明。
8
二、字母的创造和在平面设计中 的运用
• 代表作 :1498年 丢勒 《启示录》
11

12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设计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设计 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都有相当的发展,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创作都是 在前者进行的。 威尼斯是其平面设计和印刷设计的中心 1501年,玛努提斯首创“口袋本”,是世 界上第一本采用斜体的书籍
18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众化平面设计
• 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上一个最显著 的特点是对干中世纪哥德风格的推崇和 流行。
• 1851年 世界上第1次举办的大规模世界博 览会 。
• 维多利亚时期印刷事业得到非常大的发 展,自然也促进了平面设计史的发展。
19
现代设计思想的产生
1: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and Craft Movement)
“水晶宫”里的工业建筑技术展区 1852年
17
平面设计史
19世纪——工业革命,西方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 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 20世纪初期——“德意志工业联盟”成立,对于标 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进行探讨 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确立 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20世纪50年代——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的流 行 60年代——波普设计 80年代——后现代设计
20
工艺美术运动:威廉.莫里斯作品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8日|代建筑Time+Architectu赵力ZHAOLi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UrbanplanningofPotsdamPlazainBerlin,Germany摘要波茨坦广场的规划建设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本文简述了波茨坦广场由总体城市设计到区块城市设计,再到最后的建筑设计的步骤.在不同阶段中规划师、建筑师的分工、合作.以及与普通群众的交流沟通.并把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与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做了简要的横向比较,旨在更深八地了解波茨坦广场设计的启示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责任。

关键词城市设计总体规划区块规划分工与合作激进与保守ABSTRACTTh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PotsdamPlazareflectsthewholeprocedureofhowmodernurbanplanningiscarriedoutperfectlyThisarticlebrieflyreviewshowplannersandarchitectscooperateduringthevariousphasesfrommasterplantoplanandtoarchitecturaldesign.andthecommunicationbetweenplanners.architectsandthecommonpublicMoreover,thisarticlecomparestheurbanplanningofPotsdamPlazawiththatofLujiazuiditrictinPudong.ShanghaiKEYWORDSUrbanplanning.MasterPlan.ZonePlan.DivisionandCooperation.RadicalandConservatlve中图分类号:TU9848(516).Tu98416(2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684X(2004)0308—06二战之前波茨坦广场曾经是资本主义的牙城和欧洲最大的交通要塞有”欧洲的交叉点“之称.然而.二战战火把它夷为平地柏林墙将波茨坦广场分为两部分+东西柏林统之后+广阔的空地开始开发成为当今欧洲最大的工地现场;当时的柏林政府将波蒗坦广场地带的土地拍卖给奔驰-克莱斯勒(DaimIerChrysler)、日本索尼fSony)阿西亚布朗波威利(ABB)等跨国公司。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50 年代的家具、特别是灯具和其他的家用电器用品依然是以建筑 师为主设计的,因此被称为建筑电器风格 。战后西德重要的设计人物 之一是汉斯· 沙隆,沙隆应该属于本世纪初德国追寻有机风格的奠基人。 50 、60 年代以来,西德的设计师开始从各个方面尝试和探索,企图 找出自己民族和现代风格的发展方向。
战后西德重要的设计人物之一是汉斯· 沙隆,他的两个重要 的建筑设计得到世界广泛的好评,一个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团 的音乐厅,另外一个是卡塞尔的大都会剧院 。(上图为柏林 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厅)
纳粹政府为了标准化和一体化,因此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从总体来看,纳粹时期德国的设计是大倒退。战前德国在现代设计 方面领先干世界各国,包豪斯的试验受到全世界的注意,由于独裁 政权的迫害,这个试验不得不停止,而在30 年代末迁移到美国去了。 德国战后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取得战前的设计地位。
•重建时期的德国设计
1945 年夏天,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满目疮痍, 面临着一个被战争造成的全国大废墟,一个基本被摧毁的国民经济,重建的 任务艰难而困苦。大批重要的德国设计大师都纷纷离开德国,对干德国的设 计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 德国现代设计的一个特点是建筑的痕迹和建筑对于产品设计的明显影响。 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师们基本上都是建筑师出身,比如现 代主义的奠基人物沃尔特· 格罗佩斯、米斯· 凡德洛等等 。 多少年以来,德国人对于设计的科学技术性和艺术性双重因素始终是困惑 的。德国设计中的一对比较长期的互相依存、又互相抗衡的因素是理性主义 设计系统和艺术性、表现性设计系统的关系。德国的设计因此也就产生出完 全不同体系的两种设计风格来,一种是理性主义的、系统化的、冷漠的、工 业化的产品;另外一种则是有机形态的、人情味的、浪漫的作品。前者以德 国的布劳恩公司产品为最典型代表,而后者则可以以鲁吉· 可拉尼的有机形态 式的设计为典范。德国设计界在战后开始研究的议题之一是形式与材料、形 式与加工过程的关系。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波茨坦广场)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波茨坦广场)


1989年东西德合并,柏林的重新统一给长期处于分裂 状态的东西两部分城区带来了建设的契机。德国政府决定 迁都柏林,并进行城市的重新规划和大规模的建筑修建工 作。1991年,德国政府将这块城市中心空地重设为市中 心,把土地拍卖给了奔驰· 克莱斯勒、日本索尼、阿西 亚· 布朗· 波威利等跨国公司并采取了国际招标方式规划建 设。作为德国二战最大的项目,波茨坦广场的总建筑面积 为120万平方米。
但是感觉十分内向,与周围的街道缺乏交流。
奔驰区块 by Renzo Piano
Piano的设计遵循了总 体方案,并且与地块的西南 角现存建筑——国家图书馆 形成了良好的对话。这个方 案不仅延续了原有的波茨坦 大街,而且创造了新的步行 街,新老步行街把地块分成 了三部分,并且在老的波茨 坦大街的尽端形成了一个广 场。

其实,关于柏林城市建设传统与现代的争论 由来已久,而明确的纲领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87 年为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而举行的国际建筑展 览会。在展会上,负责新建部分的保尔•克莱奥提 出“批判性重建”的口号,“旨在鼓励传统与现 代的对话,而不是过于简单化地强调两者之间的 对立。……它只是在鼓励城市的单独元素(建筑、 街区、街道、广场)自由、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自 主发展的同时,根据城市的历史和场所精神所形 成的秩序结合到一个更大的整体中来.


尺度相对宜人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事件

施工的现场成为一个重点的公关工程: 一年一度的“夏季施工现场” ,利用工地举办各种文化 活动,有一次邀请舞蹈大师,为起重机编了一场芭蕾舞。

使工地成为一个观光景点
旅客咨询中心:
在施工过程中,为参观者提供讯息咨询的info box,开放期 间每年吸引了165万参观者。不仅为柏林市民提供柏林未来 景象的描述,也为游客提供了解这个欧洲最大工地的机会。 该中心成为柏林除勃兰登堡门外最受欢迎景点

德国道路设计规范(RAS)

德国道路设计规范(RAS)

主要设计元素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设计
车道分隔岛
➢ 城区外: 在现状地形不利情况下,需适当延长“水滴型”车道分隔岛
主要设计元素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设计
车道分隔岛
➢ 城区内: 引导车流行驶路线、方便设立交通标志
保护慢行交通参与者,方便穿越交叉口!
主要设计元素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设计
车道分隔岛
➢ 左转车辆行驶几何原则
内容摘要
设计基础和基本原则 基本形式 主要设计元素 经典设计案例
交叉口基本形式
决定交叉口形式的基本因素
相交道路主要功能等级 道路横截面(两板块?多车道?) 交叉口一般适用形式(T型、十字交叉、立交、平交) 相交道路的期望设计速度
交叉口基本形式
交叉口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一
➢ 两条两车道道路相交
行人和非机动车
➢ 行人导向设计 ✓ 三角形交通岛辅助行人过街 ✓ 确保视线畅通 ✓ 右转车辆做“不畅通”设计
主要设计元素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设计
行人和非机动车
➢ 非机动车导向设计 ✓ 左转导向
• 直接左转导向 • 间接左转导向
主要设计元素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设计
行人和非机动车
➢ 非机动车导向设计 ✓ 过街导向
➢ 在城区外,较低等级道路进口道通过交通岛凸显其让行义务
交叉口基本形式
交叉口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二
➢ 较高等级道路: 两块板,4条及4条以上直行车道
➢ 较低等级道路:
交通信号控制, Vk ≤ 70 km/h 两车道 设置必要的交通岛
交叉口基本形式
交叉口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三
➢ 两条两块板道路相交,通常为城区内主干路相交 ➢ 交通信号控制,Vk ≤ 70 km/h,设独立左转车道和交通岛

霍尔戈马蒂斯作品欣赏

霍尔戈马蒂斯作品欣赏
Schlobfestspiele,Schlobfestspiele Ettingen 1996 《蓝胡子》 为德国基尔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77
《蓝胡子》 为德国基尔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77
Blaubart,Theater Kiel 1977 《玛丽·斯图亚特》 为德国汉堡市塔利亚剧院设计的招贴—1974
《索菲的世界》 为德国埃特林根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98 Sofies Welt, SchloBfestspiele Ettlingen 1998
《戴孝的埃莱克特娜》为德国多特蒙德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69 Trauer mub Elektra tragen,Stadtische Buhnen Dortmund 1969
Blaubart,Theater Kiel 1977 《冰雪女王》 为德国基尔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74
Die Schneekonigin,Theater Kiel 1974 他坚信文艺演出的招贴画设计应更注重其内容,即不仅仅本身要具有强烈的形式和视觉效果,还应当运用心理学上的某些方法来揭示 出戏剧或音乐本身所包涵的思想和意念的丰富层次。 1940年出生于德国汉堡, 1961-1966年就读于德国汉堡美术学院(HIBK), 1966年在德国汉堡成为独立设计师, 他创作的大量戏剧招贴画和唱片封套使他载誉世界,成为德国和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个性特点的平面设计家之一。 《戴孝的埃莱克特娜》为德国多特蒙德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69
Schlobfestspiele,Schlobfestspiele Ettingen 1996 从而真正使观众对此招贴画所荷载的信息本身 - 戏剧内容发生兴趣,产生必睹为快的感召力。 《戏剧爱好者请一起来》为德国基尔市剧院设计的招贴—1979

平面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 作品赏析

平面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 作品赏析



1966年始,作为一名自由的平面设计师活跃在德国汉 堡,至今已分别在华沙、纽约、华盛顿、布尔诺、阿 姆斯特丹、柏林、巴黎、马赛、东京、科罗拉多、富 山和巴勒摩等世界各地举办作品展,他还十数次获得 国际重要海报三年展和双年展的金奖,其作品被众多 国际大型美术馆收藏,他在设计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 绩受到世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1980 华沙国际海报金 奖 1984年 东京IAGDA海报设计展第一名 1984-1987年 德国汉堡设计专科学校兼职教授权威性 设计团体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纽约海报 协会会员

在这里,马蒂斯很好地利用 了材质肌理的特征,使得纸 材料在画面中简单生动,还 有一定的情趣性,显示出丰 富的肌理效果,让海报有了 新的语言和生命。马蒂斯创 造的立体海报画面简洁,能 够很好地表现主题,正如他 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的:“虽 然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但至少在我之前没有人做过 如此的尝试”。在平面中表 达立体效果的方法可能很多 设计师有过尝试,而通过合 理改变平面中的材质肌理状 态达到真实的立体效果马蒂 斯首创了这个先例。

院戏剧海报和音乐海报是马蒂亚斯的主要工作 领域。他用海报作品向人们展示图形、词语、 音乐、戏剧的协调一致。他的作品没有固定的 思维模式,他知道如何组织图形中的元素,从 而产生丰富的内容和视觉张力。他所用的各种 图形元素,就仿佛是舞台上各种戏剧元素的变 化,舞台元素的多样性造就了戏剧的各种形式, 而马蒂亚斯对各种图形元素的使用,精确地诠 释了戏剧丰富多彩这一特性。他以这种独特方 式设计的系列海报取得了巨大成功 。

1985 丹麦美术工艺美术馆100年纪念会个展 1986 巴黎的德国文化中心个展 1994年 被聘为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HDK )视觉传达 系教授,多次担任巴黎艺术设计学术考试委员会评委 多次担任华沙,大阪,墨西哥,拉赫地,克罗拉多, 富山等国际主要招贴画双年展和海报设计大赛评委

平面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作品赏析

平面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作品赏析

马蒂斯1977年(37岁)为基尔 市戏剧院设计的戏剧“庄园主” 海报。“庄园主”戏剧的内容讲 的是一个教师和牧师的女儿发生 了有悖伦理道德之事,他们是师 生关系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事后教师特别后悔就割掉了自己 的生殖器。马蒂斯在该戏剧海报 作品中,主体元素采用了一根硕 大的香蕉,它在画面中占有超过 画面三分之一的面积。香蕉的中 间部位被一根绳索往左右方向使 劲拉扯,香蕉上下端迅速膨胀在 视觉上产生强大的挤压感,让人 目光聚集在绳索紧勒处。海报中 香蕉代表男性的生殖器,绳索将 香蕉紧勒表达了对违背伦理道德 的性欲的禁止,这与戏剧要反映 的主题思想恰好吻合。在图形创 意中马蒂斯通过两个本不相关的 元素进行内在属性的结合,赋予 肌理的特征,使得纸 材料在画面中简单生动,还 有一定的情趣性,显示出丰 富的肌理效果,让海报有了 新的语言和生命。马蒂斯创 造的立体海报画面简洁,能 够很好地表现主题,正如他 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的:“虽 然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但至少在我之前没有人做过 如此的尝试”。在平面中表 达立体效果的方法可能很多 设计师有过尝试,而通过合 理改变平面中的材质肌理状 态达到真实的立体效果马蒂 斯首创了这个先例。
马蒂斯1994年(54岁)为下萨 克森州的汉诺威市立戏剧院的 演出节目所设计的海报“戏剧 潜入皮肤之下”(如图4)是 典型的异质同构作品。海报中 所呈现的是一个男人的上半身 和一张有文字的白纸,白纸上 整齐地排列着该戏剧的内容简 介。创作手法是将男人体上半 身的皮肤跟白纸粘合在一起, 表现出两者融为一体形成自然 逼真的效果。深层涵义是表达 戏剧对人的吸引力和穿透力。 这种经过异质同构创作出来的 巧妙组合不但能够很好地体现 宣传海报的主题,更能够使观 众发挥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 使画面的情感诉求得到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