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现代设计思想
浅谈德国现代主义设计

浅谈德国现代主义设计作者:李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摘要: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20世纪初期,到现在对我们的生活还有较大的影响。
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是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及实践的中心。
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开创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之先河。
关键词:现代主义;包豪斯;设计教育[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2德国的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
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包豪斯设计学院简介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
它的创始人是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佩斯。
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
是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及实践的中心。
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开创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之先河。
现在,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为了一种“国际风格”,大家对包豪斯的研究,已经成为设计理论界和设计史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
包豪斯中的美术教育大量吸收了20世纪初期欧洲美术界产生的新的流派及思想,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欧洲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所以新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层出不穷,在格罗佩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的现代派画家和雕塑家到包豪斯进行教学工作,一时间,包豪斯成了德国现代派艺术的中心。
包豪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1.魏马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创业时期。
2.德索时期(1925年4月-1932年9月)、包豪斯的成熟时期。
魏玛时期: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创建了很多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来作为教学实践的场所,每个工厂都有技术教师和艺术教师进行指导,目的是把“技术和艺术”完美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包豪斯的建立目标和宗旨,其中的主要工厂有:编制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书籍装帧工厂等。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奥托.艾舍作品探析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奥托.艾舍作品探析摘要:奥托·艾舍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是德国实用平面设计的代名词,他不仅是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企业标识系统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的作品是以几何抽象为设计元素,将最基本的方法与国际版式主义设计运动风格的结合,先后为德国1972慕尼黑奥运会识别系统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等企业创立了系统化的视觉形象体系。
他的网格系统让设计成为了一个准确简明、具结构性的视觉效果,带有明显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为现代企业识别系统形成规范和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奥托·艾舍;国际主义版式设计风格;企业识别系统Abstract: Otto Aicha is one of the German modernist design master, is a German practical graphic design pronoun, he is not only one of the founder of the UlmSchool of design, but also the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develops and creator, his work is based on the abstract geometric design elements, combining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international format art design style, created the visual system has to Germany for 1972 Munich Olympic Games recognition system and Lufthansa German Airlines and other enterprises. His grid system design become an accurate and concise, structured visual effect, with obvious internationalism style influence, formed the standard and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large-scale propagation f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recognition system.Key words: Otto Aicha internationalism design style; layout;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1.奥托·艾舍背景简介在20世纪的乌尔姆出生了一名国际知名设计师-奥托·艾舍。
德国现代主义

德国现代主义四、德国的现代主义(⼀)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业联盟)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中,⼯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忽视或者反对⼯业⽂明,漠视机械⽣产。
他们没有真正完成现代⼯业设计的历史使命。
现代主义设计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来⾃德国。
“现代运动的先驱是那些⼀开始就⽀持机器艺术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探索者们真正成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业发展迅速,到19世纪80年代时,德国⼯业已经超过英国。
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注意⼯业⽣产中的审美问题,⽽德国政府出于发展⼯业、占领市场的考虑,也⼤⼒⽀持艺术设计运动。
1902年(有资料说是1900年),德国魏玛⼤公府邀请⽐利时设计师凡·德·威尔德担任艺术顾问,并筹建了魏玛市⽴⼯艺学校(包豪斯前⾝)1906年,威尔德任⾸任校长。
威尔德认为“技术是⽣产新⽂化的重要因素”。
“美⼀旦掌握机器的铁臂,这些铁臂有⼒地挥舞,就能创造美”。
主张设计师应该采⽤新材料、新技术,追求理性设计。
这些思想对德国⼯业联盟的影响深远。
1907年成⽴的德国制造联盟(也叫“德意志制造联盟”)开始探索设计与⼯业的有机结合。
德国⼯业联盟是在穆特修斯的倡导下,由⼀群著名的⼯业家、艺术家、建筑家、作家组成的设计联合体。
如凡·德·威尔德、贝伦斯、瑙姆(Friedich Naumann,诺曼,1860-1919)、布鲁诺·陶特、以及奥地利的霍夫曼、奥别列切等著名⼈物。
穆特修斯和威尔德都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设计师贝伦斯更是在实践中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代设计先驱。
1、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穆特修斯是德国⼯业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的奠基⼈和开创者。
是⼀位教师、外交官、古董鉴赏家出⾝的设计运动组织者。
德国现代设计运动先驱。
1896年起,他被派到英国学习先进技术达7年之久。
德国现代设计

德国现代设计德国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
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等设计实验在德国的活动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德国设计在短短十几年间就取得重大发展。
1953年德国一批设计师在乌尔姆市建立乌尔姆设计学院(the Ulm Institute of Design)开始重新振作自己的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事业。
一方面德国人希望能够通过严格的设计教育来提高德国产品设计水平,为振兴德国战后凋敝的国民经济服务,使德国产品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新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有感于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设计在美国的发展与初衷相违背,开始向商业主义、实用主义转化。
德国人一向把设计看作是社会工程的工具,设计应该首先考虑为国家、国民的利益服务,而不仅仅是商业利益。
何况现代主义在德国开始时,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明确提出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和目的,这个设计宗旨到美国以后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单纯的商业推广工具。
他们希望能够重新建立包豪斯式的试验中心,把设计作为一种为国为民的学科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德意志民族和联邦德国物质文明总体水平的目的。
这种努力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的直接动因。
1949年,平面设计家奥托·艾舍(Otl Aicher,1922年)提出建立战后的新设计教育中心,他的这个提议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1953年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德国乌尔姆(Ulm)艺术学院建立,地点就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由于准备工作的拖延,直到1955年才正式开始招生,校舍建筑是由包豪斯早期毕业生、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Max Bill,1908年)设计的,他同时担任第一任校长。
马克斯·比尔长期在瑞士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是战后平面设计影响最大的一个设计师,他具有和格罗佩斯一样的雄心大志,要把这个学院办成联邦德国最杰出的设计教育中心。
在他和教员的努力下,这个学院逐步成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设计哲学的中心,虽然学院已经关闭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设计观念直到现在,依然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论德国现代设计思想形成的过程及现代设计的特点以及对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

二.德国现代设计的特点
德国的设计师们认为设计可以使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他们的设计哲学是“清除我们生活中的无序和混乱”,他们所设计出来的生活方式是重功能的、重技术的,强调系统性和秩序感的。德国的设计几乎完全摈弃了传统的装饰,而从造型和功能上获得美感。强调设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他们的设计是通过把混乱的现象秩序化和规范化,将产品造型归纳为有序的、可组合的几何形态,取得均衡、简练和单纯化的逻辑效果。德国还是最早提出“绿色设计”的国家之一,重视环境保护成为德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的重要内容。但德国的设计因为过于理性,而被人们认为少了一分人情味,多了几分机械化的冷漠感。
1955年正式招生的乌尔姆国际设计学院,其最大成就在于完全把现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完全的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将设计作为单纯的工科学科,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面来培养设计人才,因而导致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这也是战后德国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
三.德国现代设计对中国的影响
1.机器美学思想
机器美学是德国工业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的设计思想,工作联盟和包豪斯全面发展了这一思想。它的贡献之一是为工业时代的产品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美,即产品造型的几何结构的形式语言。
2.功能主义思想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的、和效率
3.民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民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德国设计师的一种突出的特征,这种特征的产生和康德的哲学思想分不开,他的思想不仅对德国,更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按照义务的要求,不以外在的目的(如职业、赚钱等目的),把人培养成为有人格(Personlichkeit)的人。”
浅谈德国设计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具有垄断性地位的一种设计风格,对世界各国的设计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德国是现代主义产生的发源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德国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缩影,从中能够看到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德国设计还集中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设计实践以及设计教育的形成和壮大。
一、早期的德国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源起和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等国,工业技术发展迅速,现代都市大量出现,各种工业产品、商业海报不断涌现。
面对大工业生产带来的新鲜事物,设计界却一筹莫展,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在工业、建筑、平面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法国新艺术运动囿于传统,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文明,提倡回到中世纪,提倡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没能找到正确的解决现代化大生产带来的设计丑陋的问题。
所以必须有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为现代社会服务。
现代主义设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始于从20世纪初期,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德国、俄国和荷兰。
而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发展的最为完善,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体系。
(一)德意志工业同盟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萌起1907年,正当法国新艺术运动风行欧洲之时,穆特修斯、彼得·贝伦斯等人认识到功能性对现代设计的重要意义,他们从受法国影响的“青年派”中分离出来,组成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工业同盟。
弗雷德里克·瑙曼起草了德意志工业同盟的宣言,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提倡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业。
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
从宣言的内容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主义所标榜的工业设计的统一化与标准化的雏形。
德国理性主义设计讲解

• 布劳恩公司1996年生产的电动剃须刀 • 布劳恩公司生产的打火机
• 布劳恩公司生产 的台扇1961年 1970年获前联邦 德国的出色造型 奖。
• 其特点:均衡、精炼无装饰。色彩多用黑、 白、灰等非色调,造型直截了当反映初产品 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特征。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乌尔姆与德国电器制造厂商布劳恩公司的设计关系这个发展造成战后德国心理性主义的基础影响到许多其他的德国设计范畴设计方法得到了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前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真实地反映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并且影响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设计比如低地国家特别是荷兰比利时日本的电器设计也深受这个模式的影响
•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乌尔姆 与德国电器制造厂商布劳恩公司的设计关系, 这个发展造成战后德国心理性主义的基础, 影响到许多其他的德国设计范畴,设计方法 得到了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前联邦德国 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真实地反 映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并且影响到世界上 其他一些国家的设计,比如低地国家,特别 是荷兰、比利时、日本的电器设计也深受这 个模式的影响。
• 系统设计在乌尔姆十分流行,它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和功能 主义,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混合。而从形式上看,则 采用基本单元为中心,形成高度系统化、简单化的形式, 整体感非常强,但是也同时具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征。
•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在设计上被称 为减少风格。但与米斯的少就是多实质上不同,减少主义 特征不是风格探索的结果,而是系统设计、理性设计的自 然结果。认为单纯的风格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 供最大的效应。认为最好的设计师最少的设计,被称为新 功能主义。色彩上强调黑、白、灰,反复强调设计的 目 的是清除社会的混乱。
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影响

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影响德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文化的中心,其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包括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师对艺术和设计的贡献,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材料和工艺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重要影响。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师对艺术和设计的贡献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是包豪斯学派的发源地,这个学派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学派提倡“艺术与工艺的统一”,主张将艺术和设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追求简约、实用和功能性。
这种理念对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们的作品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德国文化强调理性、求真、追求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在现代主义设计美学中得到了体现。
现代主义设计美学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约和纯粹,这与德国文化强调理性和科技的发展是一致的。
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使现代主义设计美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追求。
德国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材料和工艺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文化对材料和工艺的重视和精湛的工艺传统为现代主义设计美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技术支持。
德国的工艺品和设计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而闻名于世,这些传统本身就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重要贡献。
现代主义设计美学在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上吸收了德国文化的精髓,注重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的精湛,追求简约、纯粹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有“德国工作联盟”和“包豪斯”传统的德国,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期,欧美各国相继兴起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这是一次真正的设计上的革命,通过这次运动,设计第一次成了为大众服务的,为大工业化、批量化生产服务的活动。
在这一次带有民主主义性质的设计革命中,德国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发源地,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设计特征为本国的乃至世界的设计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一百多年以来,从泽姆佩尔开始,经过德国工作联盟和包豪斯直到乌尔姆造型学院,德国的现代设计完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
这些先驱者们满怀热情地为现代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们建立了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的理论和教育体系,并创造出卓越的现代设计思想,这些思想直到今天还在对我们的设计发生影摘 要:设计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日益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设计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是由于德国各级政府大力推动设计,使得其工业产品在19末期以后在国际上独领风骚,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其综合国力迅速超过英、法而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本文通过对德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分析,试图总结出一些对我国的设计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 现代设计 思想Abstract:Design can provide huge economic benefits, as well as change life style of people, and furthermore,improve their living quality. For these reasons, it has been highly valued in various countries day by day. Along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modern industry,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ance into the WTO, the issue ofdesig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rucial. As a result of all levels within German governments furthering the design,her industrial products has been dominated and widespread since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what is more, her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begun to exceed Britain and France even to be the first great power in Europewith expedition. This article tries to sum up some experienc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thinking in design in Germany,in order to borrow several useful ideas for China’s design.Key words: Germany, Design, Thinking Internet 检索:www.artdesign.org.cn论德国现代设计思想Views on Philosophy of German Modern Design∷顾文波 GU Wenbo∷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响。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机器美学思想机器美学是德国工业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的设计思想,工作联盟和包豪斯全面发展了这一思想。
它的贡献之一是为工业时代的产品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美,即产品造型的几何结构的形式语言。
格罗皮乌斯等人认为,几千年来,各个时代的建筑和日用品都有独特的外形,工业时代的产品也必须拥有自己的造型语言,应该反映一种“时代精神(Zeitgeist)”。
他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生活大变动的时期,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
我们的设计必须发展,不断地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形式,决不只是表面地追求‘风格’。
”1几何形式美是一种价值,是机器时代的象征。
只有通过机器制造才能实现前人所不能实现的这种几何形式美,从而改变传统的手工业生产,转向工业化大生产。
工作联盟要求设计的产品必须能用机器生产,考虑到机械加工只能实现简单的几何形状,如直线和圆弧,难以大批量制造传统古典风格的装饰和任意曲线曲面。
因而要求美学与机械加工相结合。
机器生产的产品普遍运用几何形体结构,这种简洁整体的造型语言和机器加工工艺中出现的表面光洁美、没有不必要的装饰和附饰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共同组成一种理性的机器美。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思想并不新奇,现代的人们对机器美是很熟悉的。
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在一个多世纪前的欧洲正处于对历史与传统的迷恋以及对工业化中机器生产的一片责难的情况下,德国的设计师们在开创一种新的局面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表现出来的非凡的创造力和勇气。
机器美学不仅反映在产品的外观上,正如李泽厚指出的:“技术美现在首先表现在以大工业生产劳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其次是表现在静态的成果即技术产品上,这两方面,技术美学都应当研究。
”2他认为,我们的“美学界谈社会美时,很少谈技术美。
其实,技术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的展现,技术美是社会美的深层的东西。
研究社会美如果只停留在人的行为、道德所表现的美,这就未免太肤浅了。
”3李泽厚多次说过,技术美学比文艺美学、哲学美学重要,“因为它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大问题”。
技术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和基础,它比自然美、艺术美重要得多。
技术美在美学中的这种地位,以前注意得太不够了,论证得太少了”。
4因此,机器美学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不仅表现在对静态产品设计的形式美的探讨,更为重要的内容应该是研究技术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美学问题,德国的设计师在这一方面作出了更加重要的贡献。
德国的设计师对美学问题有着更深远的理解:“美学标准的合理性与我们时代的整个文化精神密切相关,与我们追求和谐、社会公正以及工作与生活的统一领导密切相关。
”5德国工作联盟在拟订该组织的目的时说:“经济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也产生了……劳力者与劳心者之间的疏远异化的危险。
只要工业存在,这种危险就不能被掩饰起来,而且再也不会消失。
人们必须尽力去尝试克服它,在这个已经存在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这就是我们联盟的伟大目的。
”他们不仅为工业产品的外观寻求美的价值,并且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劳动关系注入了人道主义的价值理念。
为了建立好的社会精神文化和企业文化,工作联盟提出了劳动高尚化的理念:“我们希望劳动重新恢复它在较好年代那种价值,使劳动能够变成一种愉快”。
6事实表明,代表劳动者和用户的精神和劳动愿望,改善人际关系,改善人机关系,改善劳动和操作条件,这是机器美学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德国,经过工作联盟、包豪斯和乌尔姆造型学院的长期的努力,形成了人道主义设计和管理理论,而这正是世界各国有责任感的工业设计师的历史使命。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来说,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们怎样把美和审美规律用到科学、技术、生产中去?用到整个社会生产中去?如何能使社会生产和生产环境更好地符合人的身心健康的节奏?如何使我们的行政管理机构效能、社会部门的协同合作更符合适度的规律?如何能使人的个性潜能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不再受物的奴役、压抑,使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得到和谐、交融、统一?技术美学应当向社会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
”7李泽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与人的疏离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对自然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社会问题。
二、功能主义思想杰弗瑞・布劳德本特(Geoffrey Broadbent)在《理性与功能》一文的结束语中说:“在过去大约50多年中,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滥用了这些非常直接的词语,理性的和功能的。
”他在文章中还提到勒・柯布西耶说的一段话:“功能性的建筑?那是一个记者的闲言碎语……它是一种赘言冗语。
建筑是功能性的,如果它不是功能性的,那么它是什么?废话!”8功能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建筑师路易・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此乃定律”这句名言中;1894年,凡・德・威尔德在《为艺术清除障碍》一文中提出:“美的第一条件是,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结构创造出来的符合功能的作品。
”9在德国,泽姆佩尔在19世纪中叶时指出,一件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应该诚实地体现出其机器制造的本色,而不要假装成手工制作的产品。
作为对这种诚实性的继承,穆特修斯提出了一种强调“客观性或实事求是的精神”的设计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机械产品的形式应该是平滑的、没有任何装饰的,并且简化到只剩下最基本的功能。
1914年,他又提出了机械产品标准化的主张,为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制定了标准。
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迈耶在这一问题上走得很远,他宣称:“只是对比例或者只是对他们自身的设计问题感兴趣仍然是一种不幸的19世纪意识形态的残渣余孽”10,他认为设计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技术、经济、科学、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美学的过程。
迈耶的教育思想在乌尔姆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实现,最终形成了功能主义设计体系。
功能主义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德国流传到美国,逐渐形成一种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扩散到世界各地。
到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几乎变得一模一样,建筑和工业用品都追求形式简单、没有装饰的国际主义风格。
存在的问题就如密斯晚年所指出的:“历史上各代建筑风格虽然统一,但作品仍然多样;现代建筑尽管出现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结果反而千篇一律。
”11这种情况是因为国际主义风格违背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而忽略了对功能的关注而产生的,“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
12很明显,真正的功能主义并不是一种外观及形式,如佩夫斯纳把功能性理解为:“它简单、规整、有平屋顶,而且……‘正立面第一次被设计成玻璃的,承重梁简化成为窄向的钢板带……’”13,对于这种只注意到外观的认识,杰弗瑞・布劳德本特评价道:“佩夫斯纳将‘功能主义’一词依附在一种建筑的外观上,而不是它们实际上所履行的作用。
”14在德国人看来,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原则是:设计对象的3031目的性决定外形;“真正的功能主义”应当“按照人们的要求和习惯来指导”,15格罗皮乌斯说:“功能主义并不等于理性优先”;“按包豪斯的概念,功能主义还包含了对生理和人体的考虑使其发挥功能”;“空间关系、比例和颜色应当服从于心理功能”;“同样,情绪要求也是造型考虑的一个问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