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0吨酱油发酵工厂的设计

合集下载

年产一万吨酱油工厂设计任务书

年产一万吨酱油工厂设计任务书

一、主要研究内容:
1、酱油的工艺操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工作流程的确定.
2、酱油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1、生产规模
本设计为年产量10000吨酱油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工厂建设采取统一的规划布局,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完全采取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2、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为低盐固态浇淋生产法
蒸煮工艺采用传统的,技术方面十分成熟的旋转蒸料锅法;制曲工艺采用厚层通风制曲方式;利用传统发酵设备的发酵池,浇淋以减少酱醅对发酵池的占用时间。

3、产品标准
符合各级酱油理化指标
达到卫生标准:
苯甲酸及钠盐含量不得超过0。

1%,
砷不得超过0.5ppm,铅不得超过1ppm,
杂菌数不得超过5万个/每毫升,
大肠杆菌数近似值不得超过30个/100毫升。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工作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年产10000吨农副产物发酵饲料工厂设计

年产10000吨农副产物发酵饲料工厂设计

2、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发酵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建设现代化的成品仓库,实现机械化的存储和发货方式;
4、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并符合环保标准后排放; 5、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设计目标: 1、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2、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3、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1、发酵设备:采用高温发酵罐, 提高发酵效率。
2、分离设备:选用卧式螺旋分 离机,实现液固高效分离。
3、浓缩设备:选用单效浓缩器, 提高浓缩效率。
4、烘干设备:选用滚筒式烘干 机,实现高效烘干。
5、包装设备:选用自动包装机,提高包装效率,确保产品质量。
四、车间设计
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我们将车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4、提高员工安全保障和满意度。
设计原则:
1、符合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农副产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保 证生产过程的顺畅;
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原材料、人员、设备等资源,提高整体运营效 率;
3、节能环保:设计中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安全性:以人为本,设计中应注重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安全 措施和技术,确保员工的安全;
1、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折旧、人力成本、能源等费用。通过优化 工艺流程、降低废品率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可有效降低成本。
2、销售收入:根据市场行情和销售策略,合理定价,提高产品销售量和市 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
3、利润:通过合理控制成本和提高销售收入,可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
总之年产20万吨微生物发酵饲料工厂的设计方案经过周密考虑和优化,可确 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可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产一万吨算入发酵工厂设计

年产一万吨算入发酵工厂设计

引言民以食为天,食以乳为先。

牛乳自古以来即被人类饮用,牛乳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均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具有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由鲜牛乳发酵成的酸乳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备受人们青睐。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于1977年对酸乳作出如下定义:酸乳,即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杀菌乳或浓缩乳)中,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1]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通常根据酸乳成品的组织状态来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凝固型酸乳(发酵过程在包装容器中进行,从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其均匀一致的凝乳状态)、搅拌型酸乳(成品先发酵后灌装而得,发酵后的凝乳已在灌装前和灌装过程中搅碎而成黏稠且均匀的半流动状态)和饮用型酸乳(类似搅拌型酸奶,但包装前凝块被分散成液体)。

饮用酸乳制品对身体有很多益处,乳中许多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微生物菌群产生的许多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极为有益。

⑴营养作用:牛奶中乳糖经乳酸菌发酵,其中20%~30%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前者进一步转化为乳酸或其他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有益于身体健康;后者被人吸收利用,可参与幼儿脑苷脂和神经物质的合成,并有利于提高乳脂肪的利用率。

牛奶中的蛋白质经发酵作用后,乳蛋白变成微细的凝乳粒,易于被人消化吸收。

⑵缓解乳糖不耐症:乳酸菌产生的乳糖酶能降解牛奶中的乳糖,因此乳糖不耐症患者饮用酸奶就不会出现饮用牛奶时发生的乳糖不耐症,如腹胀、腹痛、肠道痉挛、下泻等。

⑶整肠作用:人体肠道内存在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

在人体正常情况下,前者占优势;当人患病时,有害菌群占优势。

饮用酸奶可以维持有益菌群的优势。

⑷抑菌作用:嗜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不受胃液和胆汁的影响,可以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存留较长时间。

这两种乳酸菌以及在这些乳酸菌影响下生长起来的肠道中的其他乳酸菌,可以产生嗜热乳菌素等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年产一万吨啤酒发酵工厂课程设计

年产一万吨啤酒发酵工厂课程设计

目录1车间概况及特点 (3)1.1 生产规模 (3)1.2 产品方案 (3)2车间组织 (4)3工作制度 (5)4成品的主要技术规格及技术标准 (6)4.1 产品标准 (6)4.2 主要规格 (7)4.3 保质期 (7)4.4 卫生标准 (7)5生产流程简介 (8)5.1 发酵工艺流程示意图 (8)5.2 啤酒发酵工艺流程简介 (8)6物料衡算 (10)6.1 物料衡算基础数据 (10)6.2 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10)7耗冷量衡算 (15)7.1 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15)7.2 工艺耗冷量 (15)7.3 非工艺耗冷量 (17)7.4 发酵车间冷量衡算表 (18)8主要设备 (19)8.1 发酵罐的设计与选型 (19)8.2 其他设备的选择 (26)8.3 发酵车间设备配备 (28)9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9)参考文献附件啤酒发酵工艺流程图发酵车间设备布置图摘要啤酒厂是由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设施、给水、排水设施,全厂性设施等组成。

其中生产车间里还包括制麦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

本小组负责设计生产车间中的发酵车间这一部分。

本车间是计划年产量为一万吨12°P淡色啤酒厂的发酵车间。

年生产10个月,共计300天,包括旺季240天(每天糖化7次),淡季60天(每条糖化5次)。

啤酒的酿造方法选用传统发酵法,将75%的麦芽,25%的大米,经过粉碎、糊化,糖化,煮沸,过滤,冷却,锥形罐一罐法下面酵母发酵而成。

主发酵设备采用容积为100 m³的露天锥形罐,将14次糖化后的醪液(即两天糖化得到的总醪液),放入一个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周期为14天,在淡季时适当延长发酵时间。

通过对该发酵车间进行物料衡算,冷耗衡算和发酵车间各种设备选型的计算,设计出该车间是净高为11米的两层建筑,内部设备主要有发酵罐8个,麦汁储备罐1个,酵母种子罐2个,清酒罐2个,冷却水箱4个,过滤机2个,硅藻土过滤机1个,泵14个。

【完整版】年产10000吨酸奶发酵工厂设计实现项目建议书

【完整版】年产10000吨酸奶发酵工厂设计实现项目建议书

年产10000吨酸奶发酵工厂设计项目建议书一、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年产10000 吨酸奶发酵工厂设计2、拟建地点:青岛市北郊3、建设内容与规模:工厂建设,总建筑面积18000 ㎡4、建设年限:一年5、概算投资:1660 万元(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分析如今的国内酸奶市场上,“乳酸饮料”和“酸性乳饮料”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是“乳酸菌饮料”却还没有大品牌出现,品牌整合度较低。

常温产品中,早期的酸奶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调制型酸性乳饮料”和“发酵型乳酸饮料”,由于没有低温保鲜限制,得以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其营养价值低,淡出市场是大势所趋。

而在低温产品中,低温乳酸菌饮料及纯酸奶将得到快速发展,此类产品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调节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经常食用,能够调整肠道功能、预防癌症、养颜,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

随着我国冷链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消费知识的日益丰富,这种纯酸奶将成为未来酸奶市场发展的主流。

有关数据显示,国外发酵型乳酸菌奶饮品已空前发达,日本、欧洲发酵乳酸菌奶饮料在乳制品市场比例已达到80%,北美约30%,乳酸菌产业大大超过了其他乳制品的增长率。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乳酸菌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能适时建立酸奶工厂,合理经营,定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规模1、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目前,全球含乳酸菌、益生菌的乳制品产值已达近400 亿美元,欧洲占有约50%的市场,而我国消费每年递增25%。

在中国市场上调配型乳饮料市场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以太子奶为代表的乳酸菌饮料高歌猛进。

2006 年我国乳酸菌饮料市场规模已达25 亿元,年总产量突破50 万吨,乳酸菌产业规模已超过160 亿元人民币。

未来十年,我国的乳酸菌饮料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销售预测和价格分析产品初期主要开拓山东半岛地区的市场,视发展情况逐步拓展,向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发展。

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环渤海地区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销售情况很是乐观。

年产万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车间设计完整版

年产万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车间设计完整版

年产万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车间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 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酱油就是这些调味品当中重要的一个。

最早的酱油也叫清酱,古时清酱是由最开始的动物肉剁成肉泥在发酵生成的油。

到唐朝的时候用黄豆、小麦进行发酵制酱,经过古人的不懈的努力,最终在南宋时期臻于完善,并在《山家清供》一书中第一次以“酱油”之名载入中华文明的历史[1]。

而在唐朝,东渡日本的鉴真带去了酱油的酿造方法,从此日本有了不蘸酱油就不吃鱼生的说法。

之后,酱油的制作之法陆陆续续的传入了朝鲜、泰国、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印度等国家,等到英国人殖民到亚洲国家印度时,酱油制作方法正式传入欧洲,并且发展成了着名的“伍斯特郡味汁”,也即后来风行欧美的辣酱油。

到了清朝,如雨后春笋般的酱油作坊纷纷冒了出来,酱油的种类也多了起来,比如虾子、香蕈。

在当时也对酱油有了简单的区分,如红酱油、白酱油。

而对酱油提取工艺也有了正式称呼:“抽”。

本色者是为“生抽”,而通过日照方式让其增色、酱味变浓者是为“老抽”。

老抽基本较咸,多用于提色;生抽较甜,主要用于提鲜[2]。

国内外研究概况在当代,酱油现在已经发展到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作为现代烹饪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是用豆、麦、食盐经制油和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

酱油成分也分外复杂,除了食盐以外,主要有氨基酸、糖类、色素以及香料等诸多成分,其味道多以咸味为主,除此以外还有鲜味、香味等[3]。

酱油不仅能够增加菜肴的固有香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味道的作用,对于菜肴色泽的改善也效果明显,使之更加秀色可餐。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酱油中的含量和种类非常的丰富,多食酱油可以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还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其中种类众多的成分还有防自由基伤害的功效[4]。

曾有研究发现日本人因为爱吃酱油的习惯,其胃癌发病率远低于其他地区,紧随之后报道出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报告证实了结果。

年产一万吨低盐固态酱油工厂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一万吨低盐固态酱油工厂设计(毕业论文)

1 设计概况本设计为年产10000 吨酱油固态酱油生产工艺的初步设计。

生产工艺是低盐固态浇淋生产法;蒸煮工艺采用传统的、技术方面十分成熟的旋转蒸料锅法;制曲工艺采用厚层通风制曲方式;利用传统发酵设备的发酵池发酵,浇淋以减少酱醅对发酵池的占用时间。

夜酱油发酵由制酱演变而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

按照发酵方法,当下国内应用较多的有:低盐固态发酵法、高盐稀醪发酵法、低盐稀醪保温法、固稀发酵法其他传统工艺法。

各种方法各有优点,国内普遍使用低盐固态发酵法。

2 设计基础2.1 设计依据酱油、醋作为调味品,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调味品“地产地销”的局面已被打破。

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

各种名、特、优、新产品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对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改善烹调方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2 设计原则1、做到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并且回收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原则。

2、设计工作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学会查阅文献。

收集设计必需的技术基础资料,加强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并进行深入调查,与同类型厂先进技术经济指标作比较,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问题。

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以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型工厂生产实际平均先进水平最好。

3、解放思想,力求设计在技术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并根据设备和控制系统在资金和供货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4、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出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千厂一样。

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建厂地点,时间,三废综合利用等条件,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酱油车间设计的物料衡算

酱油车间设计的物料衡算

酱油车间设计的物料衡算物料衡算是一切工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研究确定各个生产过程的最适宜的技术条件, 就需要对生产各环节的物料平衡进行核算, 研究物料的转化情况, 改善工艺条件, 以期达到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它也是工厂或车间设计的第一步工作。

通过物料衡算, 可以向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参数, 使设计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工艺要求, 避免设计工作的盲目性。

1酱油生产中物料转化及其主要参数1.1 酱油生产中的物料转化如图所示1.2 物料参数的核算1.2.1每日投料量的确定,需根据厂方要求的年产量、原料配比、原料含氮量、原料全氮利用率、每年实际工作日等参数进行核算。

例如, 某厂委托设计一个年产艺3000吨的部颁二级酱油的车间, 原料配比为豆饼, 鼓皮二6:4 , 豆饼与鼓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5%和15%。

1.2.1.1先求每吨混合料的出品率出品率=���×�.������×�.���.��(氮转换系数)×0.75�.���(二级酱油氨基酸)�.��(密度)=3860(千克/吨混合料)1.2.1.2再求每日混合料的投料数每日投料量=�����吨�×��������天�3860�千克吨混合料�=2.6�吨�为留有余地, 每日投料量可按3吨计, 其中豆饼1800公斤, 麸皮1200公斤, 日产酱油约11.5吨1.2.2蒸煮原料加水量与蒸煮料重量的核算蒸煮加水量=�(b−a)1−�式中:W——原料总重量(千克)b——蒸煮料要求含水百分比a——原料实测百分比蒸煮料重量(千克=�(1−�)1−�)式中: W、b、a表示的意义同上。

例如, 日投混合料3000公斤, 实测混合料含水10%, 要求蒸煮料水分为47%, 求蒸煮加水量与蒸煮料重量。

求得,蒸煮加水量为2094千克,蒸煮料重量为5094千克。

1.2.3成曲重量的核算成曲重量�千克�=�(1−�−�)1−�式中,W,a意义同前m:制曲过程原料消耗百分比,一般按投料量的10%计c:成曲含水百分比如上例,制得的成曲含水量为30%,求成曲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产10000吨酱油发酵工厂的设计工厂布局
为了达到年产吨酱油的目标,工厂应采用合理的布局设计。

以下是建议的工厂布局方案:
1. 原料准备区:集中存放和准备发酵所需的原料,包括大豆、小麦和调味品等。

2. 发酵区:设计适当大小的发酵罐,用于进行酱油的发酵。

罐的数量和容量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3. 深加工区:包括提取、浓缩、过滤和调味等工艺环节,以完成最终产品的制作。

4. 包装区:设置专门的包装设备和区域,确保产品的包装质量和卫生要求。

5. 储存区:合理规划储存空间,确保酱油产品的保存和管理。

设备配置
为了保证工厂的高效运作,建议配置以下酱油发酵工厂所需的
主要设备:
1. 发酵罐:选择适当大小和材质的发酵罐,以满足年产吨的酱
油需求。

2. 提取设备:包括提取罐、蒸汽发生器和真空系统等,用于提
取酱油中的香味和成分。

3. 热交换设备:用于调节发酵温度和加热或冷却酱油。

4. 过滤设备:用于去除杂质和悬浮物,确保酱油的清澈透明。

5. 浓缩设备:用于去除多余的水分,使酱油浓度达到要求。

6. 包装设备:选择适用于酱油的包装机械,确保产品包装的速
度和质量。

7. 液体储存设备:用于储存成品酱油,确保产品的储存和管理。

工艺流程
下面是建议的年产吨酱油发酵工厂的工艺流程:
1. 准备原料:原料准备区负责准备和处理大豆、小麦和调味品
等原料。

2. 发酵:将准备好的原料加入发酵罐中,通过发酵过程产生酱
油的特色风味。

3. 提取:利用提取设备提取发酵所需的香味和成分。

4. 过滤:确保酱油的清澈透明,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5. 浓缩: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酱油的浓度。

6. 调味:根据需求添加适量的调味品,增强酱油的口感和风味。

7. 包装:使用包装设备将成品酱油装入适当的包装中。

8. 储存:将包装好的酱油存放在储存区,确保产品的保存和管理。

质量控制
在酱油发酵工厂的设计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建
议的质量控制措施:
1. 原料检验:对每批进货的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料的质量合格。

2. 工艺监控:建立工艺监控体系,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参数。

3. 产品检测:对每批成品酱油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 卫生管理:加强设备和生产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5. 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以便追溯和处理质量问题。

在设计年产10000吨酱油发酵工厂时,以上提及的工厂布局、设备配置、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应被充分考虑,以确保工厂的高效运作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