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天坛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天坛导游词1各位小伙伴,大家好!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带领大家游览北京天坛。
请爱护一草一木,注意自己的一行一动,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把景区干净的土地弄脏。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大些。
我们现在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不比颐和园的差,跟颐和园的没什么两样,但这条路的终点却是天坛的著名建筑——祈年殿,我们可以边休息边去祈年殿。
让我们一起呼吸新鲜空气边去祈年殿吧!你们看前面就是天坛的著名建筑——祈年殿。
它处于天坛的北部。
祈年殿原名祈谷坛,但在清光绪五年,也就是1889年,被雷击中而引发大火,后来皇帝重建了祈年殿。
虽然是重建的,但也跟明代的祈年殿没什么差别。
你们现在走的是皇帝走的道,有没有皇帝上朝的感觉?在微风中,祈年殿却没有展示出它的脆弱。
现在你们可以自由活动“啊——”我们这是来到哪儿?当然是回音壁了。
回音壁十分神奇,可以有回声,因为墙体坚硬光滑,圆周率精确,所以可以听见回声。
你们看,回音壁多么古朴啊!但它从明代到现在,经过多少沧桑岁月,还是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黄色的墙体,他们也不厌其烦,你们可以试一试,体验它的神奇。
圜丘景区你们可以自由观赏,天坛之旅到此结束,欢迎你们再来北京,再来天坛游玩。
北京天坛导游词2牐犗衷谠勖羌绦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
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
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天坛公园导游词14篇

天坛公园导游词14篇天坛公园导游词14篇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坛公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坛公园导游词1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
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
天坛占地达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
1918 年辟为公园。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360 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
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 , 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等。
丹陛桥西侧有斋宫, 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
外坛为林区 , 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北京天地坛初建成时开始,天坛作为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专用祭坛的历史一直延续了 490 余年,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结束了贯穿中国历史达五千年的祭祀史,专用于为皇帝祭祀服务的天坛从此" 任人游览",1918 年民国政府将天坛辟为公园,实行售票开放。
1951 年北京市政府组建了天坛管理处,1957 年天坛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导游词2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是全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整个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祈年殿、回音壁等耳熟能详的建筑都位于内坛。
天坛导游词【15篇】

天坛导游词【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坛导游词【15篇】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北京天坛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x导!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
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
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
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
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北京天坛导游词2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
它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
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
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它进行修复。
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北京天坛导游词3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
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
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
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
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天坛导游词精选10篇

天坛导游词精选10篇天坛导游词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坛导游词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坛导游词精选10篇1大家好,我就是今天带领大家游览北京天坛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导。
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在位于北京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天坛的内部。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细细游赏这北京的天坛吧!天坛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在清乾隆、光绪的时候曾重新修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和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了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有“天圆地方”之说。
主要建筑在内坛,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朝南方看,那儿有圜丘坛,再向北边看,那有一座祈谷坛,这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非常奇特。
大家请往这二坛中间看,有一条甬道——————单陛桥,它又称神道,长就有360米、宽有30米,把这两坛连成一个整体。
游客们,让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圜丘坛外壝北侧,绕过皇穹宇,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回音壁了。
回音壁是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3。
72米,厚0。
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
当我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说话,虽然距离这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
————————故称回音壁。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后在这集合。
感谢大家听我的讲解,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天坛导游词精选10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方。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
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
天坛导游词精选15篇

天坛导游词天坛导游词精选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坛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坛导游词1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
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
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
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天坛导游词结束语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
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
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
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
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
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天坛导游词15篇

天坛导游词15篇天坛导游词1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景点是天坛公园——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
从北天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祈谷坛。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祈谷坛和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
往前走,过了丹陛桥,就来到穹宇。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
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从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因此这里称为回音壁,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试一试。
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坛。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共分三层,坛面是由原来使用的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
每层的栏杆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
圜丘有两道围护墙,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
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今天的观光浏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一段时光,希望能成为你北京之游的永恒记忆。
同时也请你把天坛的祝福带给你的家人朋友。
天坛导游词2女士们,先生们:我是导游小王,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山,站在八达岭上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龙一会儿爬上高坡,一会儿又跌落山谷,连绵起伏,雄伟壮丽。
请大家往两边看,我们身边的这段城墙都是用质地坚固的城砖和漂亮的花岗岩砌成的,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只有靠劳动人民的一双双手,才把这么多几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么陡峭的山岭。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_2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北京天坛导游词1各位游客,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如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有其他问题,请向我询问,我会再进行讲解。
谢谢大家!游客们,大家好!现在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就是美丽的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光彩夺目。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
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
天坛另一美妙之处,是奇妙的回声。
站在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
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
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哦!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
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游客们,现在请大家参观一小时,然后到门厅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2我国北京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
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总面积273平方米。
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
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北京天坛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参观游览。
我是此次天坛之行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
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进行。
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在历史上有三位皇帝对天坛的建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习网位皇帝是明朝的永乐皇帝。
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正南5里偏东丙位建天地坛。
于明永乐18年竣工,占地面积达到了273公顷。
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
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第二位皇帝是名词的嘉靖皇帝。
嘉靖年间,世宗朱厚骢在天地坛的南郊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
并且在北京城的.北郊修建了地坛,专门祭地,天地分开祭祀。
第三位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建了斋宫,改造了天坛的内外坛墙,扩建了圜丘坛,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增辟了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
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
1914年袁世凯又在天坛举行过几天大典。
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天坛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日的天坛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
今日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
天坛有内坛、外坛之分,内外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苍璧礼天。
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组数字“一、三、五、七、九”来概括。
其中“一”是指一条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
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指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是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去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是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是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分别是圜丘坛的四个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的三个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以及皇帝祈谷时所走的祈谷坛门和皇帝祭天时所走的圜丘坛门。
圜丘坛周围有4座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
这四个门的名字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
“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
这四个字赞美的是天的本质,也称之为“天之四德”。
进入昭亨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具服台。
天坛有两座具服台,南为圜丘坛具服台,北为祈谷坛具服台。
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台临时搭起幄次,就是帐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祭祀完毕再回到这里更衣,起驾回宫。
皇帝在祭天时穿的是天青色礼服,祭日时穿的是大红色礼服,祭月时穿的是月白色礼服,其他祭祀均着明黄色礼服。
在往前走是内外两道壝墙,壝墙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矮墙。
两道壝墙均用天青色琉璃瓦覆盖,象征着天。
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内外壝墙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门,共有24座,称“棂星门”。
内外壝墙南面的两道棂星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门;东面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门;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员走的。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的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共环铺九圈扇形石板,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8块,以此类推,直到第九圈81块。
第二层也是九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到第十八圈。
第三层从第十九圈到第二十七圈,每圈扇形石的数量均是9的倍数。
九为极阳之数,强调了天的崇高、神圣。
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面,从南到北四次是成贞门、丹陛桥、三座砖门、祈年门、祈谷坛、皇乾殿。
祈谷坛东侧是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七星石。
成贞门是圜丘坛建筑群的北门。
恰巧这座门又是从圜丘坛建筑群进入祈谷坛建筑群的重要通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成贞门也可以视为今日祈谷坛建筑群的南门。
进入成贞门就是连接两个祭坛的一条大道称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
桥长108丈,桥面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是“王道”。
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意为与天地相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晋升的通道,所以称之为桥。
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
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俗称“鬼门关”。
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
皇帝在此后盥洗。
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次来次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关于天坛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天坛导游词2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
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故称之为九龙柏。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
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
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
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
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
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
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
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
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
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
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
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
大家看,这里明明就有八块石头,但是为什么会命名为七星石呢?现在我告诉大家。
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
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
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
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斋宫。
斋宫占地四公顷,建成于永乐十八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斋宫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
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坛斋宫斋戒三天,三天以内不能做任何事。
应为斋宫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建筑等级较高,建筑物精美,素有“小故宫”之称。
再向前走就是神乐署了。
神乐署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原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改为“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为“神乐署”。
神乐署是专门演习神乐舞的场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
我们已经看完了五大建筑群中的四组,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最后一组——牺牲所。
牺牲所是用来饲养祭祀牺牲的场所。
牺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间,中间三间供奉牺牲之神。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
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
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
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3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
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
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
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